《河流水环境》PPT课件.ppt
第四章 河 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 流 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称为河流。即为流动的水与凹槽的总称,它主要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河流是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之一。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对气候和植被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自古以来,河流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河流也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因此,要开发利用河流,变水害为水利,就必须深入研究河流。,较大的河流可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上向下逐渐变化的。上游的特点是:河谷呈“V”字形,河床多为基岩或砾石;比降大;流速大;下切力强;流量小;水位变幅大。中游的特点是:河谷呈“U”字形;河床多为粗砂;比降较缓;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流量较大;水位变幅较小。下游的特点是:河谷宽广,呈“”形,河床多为细砂或淤泥;比降很小;流速也很小;水流无侵蚀力,淤积显著;流量大;水位变幅较小。,(二)水系 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这个水道系统便称为水系或河系。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河长是从河口到河源沿河道的轴线所量得的长度。,河网密度是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可用下式表示:D L/F 式中:D为河网密度(km/km2);L为河流总长度(km);F为流域面积(km2)。,河网密度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河网的疏密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它常随气候、地质、地貌等条件不同而变化。一般地说,在降水量大,地形坡度陡,土壤不易透水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相反则较小。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西北地区河网密度大。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值。,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分5类: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支流较集中地汇入干流,流域成扇形或圆形。我国的海河水系就属此类。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人干流,形呈羽状。如滦河水系。,平行状水系:几条支流平行排列。如淮河左岸的洪河、颖河、西浘河、涡河、浍河等。树枝状水系:干支流的分布呈树枝状。大多数河流属此种类型。如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格状水系:干支流分布呈格子状,即支流多呈900角汇人干流。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而成。如闽江水系。一般较大的水系,难以用一种类型概括,大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系类型所组成。,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例如,扇状水系,由于支流几乎同时汇人干流,当整个水系普降大雨时,就易造成干流特大洪水。海河历史上多水灾的原困之一即在于此。而羽状水系因支流洪水是先后汇人干流的,因此各支流汇人的水量分先后排出,故不易形成水灾。滦河少水灾的原因之一,即是由于其为羽状水系的缘故。,(三)流域 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如秦岭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而秦岭的山脊线便为黄河和长江的分水线。分水线可分为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地表分水线主要受地形影响,而地下分水线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分水线不是一成不变的。河流的向源侵蚀、切割,下游的泛滥、改道等都能引起分水线的移动,不过这种移动过程一般进行得很缓慢。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称为流域。由于分水线有地表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故流域也是指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二、河流的水情要素 河流是通过它的流水活动影响和改变地理环境的。为了认识河流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必须首先了解有关河流水情的一些基本概念。水情要素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及其变化的因子。它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通过这些因素反映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研究水文规律的基础。,(一)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做水位。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流域内的降水和冰雪消融状况等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同时也是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例如: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河坝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位情势;河中水草或河流冰情等使水流不畅,水位升高;入海河流的河口段和感潮段由于潮汐和风的影响而引起水位变化,等等。可见,水位变化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各具有不同的变化周期,如流水侵蚀作用具有多年变化周期,径流补给形式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周期,潮汐影响具有日变化周期,等等,因而,河流的水位情势是非常复杂的。,(二)流速 流速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它决定于纵比降方向上水体重力的分力与河岸和河底对水流的摩擦力之比。可以运用等流速公式,即薛齐公式计算水流某一时段的平均流速v:v=c RI 式中,R 为水力半径;I 为河流纵比降;c 为待定系数。这是一个应用很广的基本公式。建立这一公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只有动力与摩擦力相等时,水流才沿河槽作等速运动,(三)流 量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常用Q表示,单位是m3/s。它可用下式表示:Q=w v 式中:Q为流量(m3/s);w为过水断面积(m2);v为流速(ms)。,流量关系曲线,(四)河水温度与冰情 河流的补给特征是影响河水温度状况的主要因素。由冰川和积雪补给的河流,水温必然较低;从大湖泊流出的河流,春季水温低而秋季水温高;地下水补给量丰富的河流,冬春季水温较高。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河水温度,例如,太阳辐射和流域的气温状况,等等。河水温度也随时间而变化。夏季水温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中低纬河流比高纬河流显著。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北方河流并可以发生结冻现象。,三、河川径流(一)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是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特征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对于水文分析是重要的。,1.停蓄阶段 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降水进行到大于上述消耗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洼。停蓄于洼地的水也不能立即变为径流,所以这个阶段叫做停蓄阶段。停蓄阶段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减少水土流失来说,这个阶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2漫流阶段 降水进行到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上述三个阶段是指长时间连续降水下发生的典型模式。实际上由于每次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各流域自然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无论是不同流域,或是同一流域在不同降水过程中的径流形成,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二)径流计量单位 在研究某时段内河流水量变化和比较各河流的径流量时,都必须采用适当的量值来计算。常用的量有以下几种:,1 流量Q 前已述及,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其计算式详见前述水情部分。,2 径流总量W 径流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的总水量(一般指出口断面)。常用单位为m3其计算式为:W=QT 式中:Q为流量(m3/s);T为时段(如日、月、年等)长(s)。,3 径流深度R 径流深度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也即是把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常用单位为毫米(mm)。其计算式为:式中:W为径流总量(m3);F为流域面积(km2);为单位换算系数。,4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是指任一时段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其计算式为:式中: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量(mm)。,(三)特征径流1.洪水 河流的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的水位,称为洪水位。连续的强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积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流域内的降水分布、强度、降水中心移动路线,以及支流排列方式,对洪水性质有直接影响,洪峰流量 Qm、洪水总量 W和洪水过程线,称为洪水三要素.在天然河道中,洪水的流量和水位随时间而呈波状起伏的变化,称为洪水波.,2枯水 枯水就是特别小的径流。枯水径流发生在以地下径流补给为主的时期,故此时期称为枯水期。3、洪水、枯水期的调整 洪水与枯水对国民经济均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对洪水与枯水期进行调整就非常重要。目前调整的方法主要有:兴修水利工程、人工降雨等,四、河流的补给(一)河流补给的形式 降落在地表的雨水,除部分被植物截留、下渗和蒸发以外,其余的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网,补给河流。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和沼泽,也都可以构成河流的水源。,根据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的不同,河流补给可分为:降水补给 融水补给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二)各种补给的特点 1.降水补给 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据估计,我国河流的年径流量中,降水补给约占70,河流水量与降水量分布一样,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生洪水,也于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有关。,2.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流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变化,不像降水量变化那样大,所以春汛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也较有规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可占全年水量的20,松花江、辽河、黄河的融水补给,可以形成不太突出的春汛。西北山区河流中山地带的积雪及河冰融水,是山下绿洲春耕用水的主要来源。高山冰川的融水补给时间略迟,常和雨水一起形成夏季洪峰。,3.地下水补给 河流从地下所获得的水量补给,称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较经常的水源,一般约占河流径流总量的1530。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深层地下水因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其补给通常没有季节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状况则视地下水与河流之间有无水力联系而定。,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湖泊、沼泽水补给量的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愈大,水量愈多,调节作用就愈显著。一般说来,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5.人工补给 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废水等,都属于人工补给范围。,五、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总背景下的产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态和经过不同转化途径的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显然,只有进入河床的水量足以保持经常流动,即在足以补偿蒸发和渗漏所造成的损耗时,才能够形成河流。湿润地区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干燥地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说明河流的地理分布受着气候的严格控制。实际上,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与否及结冰期长短,等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制约。,另一方面,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内陆河流把水分从高山输送到内陆盆地底部或湖泊中,实现水分小循环;外流河把大量水分由陆地带入海洋,弥补海水的蒸发损耗,实现水分大循环。同时,热量和矿物质也随水分一起输送。南北向河流把温度较高的水送往高纬地区,或者相反,对流域气温都具有调节作用。而固体物质的随河水迁移,则使地表的高处不断夷平和低处不断被充填。所以河流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大小冲积平原的奠基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积累者。,荒漠地区绝大多数绿洲的形成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流入干旱区的河流,不仅给那里带来水分,而且使荒漠河岸林和灌溉农业得以发展,从而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景观。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