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PPT课件.ppt
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二篇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第九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退 出,第九章植物生长与 养 分 吸收施肥,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养分,植物营养,营养吸收,作物施肥,有机肥料,化学肥料,营养吸收,土壤养分,作物施肥,本章小结,植物营养,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目的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的种类、生理作用及植物吸收的机理,认识土壤养分的特点和施肥规律,掌握各种化肥和有机肥的特性和鉴别使用方法。教学要点: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根对养分的吸收,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连续性,作物营养阶段性,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形态和转化,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及施用方法,作物的施肥原理,肥料的施用方法,配方施肥的概念及应用。技能培训: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常见化肥鉴定。,退 出,第九章植物生长与 养 分 吸收施肥,目的要求,植物营养,营养吸收,作物施肥,实验实训,土壤养分,小 结,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水、CO2、O2、矿质元素和 氮素。植物从环境中吸收来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作为自身的结构物质,一部分参与酶促反应、能量代谢和各种生理调节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称必需营养元素,它是完成植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缺乏植物将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其它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直接影响植物营养的效果。依据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的多少不同将植物生长发育必需营养元素划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各营养元素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都会对植物的生活产生特别的影响,使植物表现特定的性状,称植物营养缺乏症(缺素症)。,退 出,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一、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二、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 元素。缺少-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缺乏-植物单一缺素症,无法替代,补充后恢复或预防。作用-直接效果大量元素:C H O N P K Ca Mg S 微量元素:Fe Cu Zn Mn B Mo Cl注 意: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N、P、K,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必需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有机物的组成成份酶的辅助因子或活化剂平衡电势,维持细胞渗透势,C,H,O,N,K,Ca,Mg,S,Fe,Cu,Zn,Mn,B,Mo,P,三、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 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份。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病。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1.氮的生理功能,氮过剩,氮缺乏,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2.磷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 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 发病。,磷缺乏,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生理功能: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 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 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钾素缺乏:株小,缺绿。老叶 先发病。,3.钾的生理功能,钾缺乏,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钙: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 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镁: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硫: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 代谢和氮代谢和淀粉合成。组成维生素B1、辅酶A 和乙酰辅酶A等生理活性物质。,4.钙、镁、硫的生理功能,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钙缺乏,镁缺乏,硫缺乏,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铁:吡咯形成酶的活化剂,叶绿素分子和铁氧还蛋白组 分,参与电子传递,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的组分,影响呼吸作用和ATP的形成。铜: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组 份影响氧化还原过程和呼吸作用,叶绿体内酶成分 影响光合作用,参与脂肪酸的去饱和作用和羟基化 作用。,5.铁、铜的生理功能,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铜缺乏,铁缺乏,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锌:水解酶的组分参与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和蛋白 质合成及光合作用,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锰:呼吸酶的活化剂参与三羧酸循环,羟胺还原酶组分 影响硝酸还原作用,通过Mn2+和Mn4+的变化影响 Fe3+和Fe2+的转化调整植物体内有效铁的含量,参 与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6.锌、锰的生理功能,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锰缺乏,锌缺乏,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硼:形成硼-糖络合物促进糖类运输,促进花器官发育,抑制酚类化合物合成,保证分生组织细胞分化。钼:硝酸还原酶组份促进硝态氮还原,固氮酶成分影响 生物固氮,抑制磷酸脂和磷酸酶水解影响无机磷向 有机磷的转化。,7.硼、钼的生理功能,第九章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 营 养,硼缺乏,钼缺乏,C,H,O,N,K,Ca,Mg,S,Fe,Cu,Zn,Mn,B,Mo,P,概 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生理功能,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植物主要通过根从土壤吸取水分和溶解于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类,土壤有机质必须经过自然或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溶于水的物质方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通过叶片可从空气中吸收CO2 等营养物质。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是和吸水同时进行的,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是全方位的,一种离子吸收过多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多种离子的综合作用共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根对养分的吸收受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水分、土壤酸碱性、和作物营养特性影响,利用叶片的吸收性能亦可进行叶面施肥。,退 出,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根系吸养的部位:分生区 根毛区,一、根对养分的吸收,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吸收特点,养分吸收,养分接触,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根系吸收养分的特点,吸收养分的形态:气 态-CO2、O2、水汽。离子态-NH4+、Ca2+、Mg2+、Fe2+、Cu2+、Zn2+、NO3、H2PO4、SO42、MnO42、Cl。分子态-尿素、氨基酸、酰胺、生长素、维生素、抗生素。,吸收养分的形态:气 态-CO2、O2、水汽。离子态-NH4+、Ca2+、Mg2+、Fe2+、Cu2+、Zn2+、NO3、H2PO4、SO42、MnO42、Cl。分子态-尿素、氨基酸、酰胺、生长素、维生素、抗生素。根系吸收养分的特点:吸水与吸肥不成比例 单盐毒害作用和离子间拮抗作用 选择性吸收-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退 出,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吸收特点,养分吸收,养分接触,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2.根系与土壤养分的接触,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截取:根系伸展于土壤中直接获取养分的方式。因土壤 颗粒与根的接触面积有限,截取量约占根系吸收 养分总量的10。离子扩散:由于根系吸收养分造成根表土壤溶液中养分 浓度相对降低,根表土壤与周围土体之间产生养 分浓度梯度使土壤养分沿着浓度梯度由周围土体 向根表土壤运动。是短距离内补充根表土壤养分 的重要因素。质流:由于植物蒸腾作用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由 周围土体向根表土壤运动的养分迁移方式。是长 距离内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重要因素。,退 出,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吸收特点,养分吸收,养分接触,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3.根系与土壤养分的吸收,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养分进入自由空间 养分通过原生质膜-被动吸收,主动吸收,胞饮作用。养分进入输导组织被动吸收:由于膜内外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而使离子由 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主动吸收:在提供能量的前提下,离子逆化学势和浓度梯 度进入细胞的过程。胞饮作用:质膜内陷包围营养物质小囊泡脱落游离于细胞 质内的过程。,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吸收特点,养分吸收,养分接触,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叶部营养(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或幼茎等器官吸收养分的过程。叶片吸收液体养分:角质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片吸收CO2:大气-气孔-细胞间隙-叶绿体叶部营养的特点:直接吸收,转化迅速,促进代谢,经济有效。,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三、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抑制植物 对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原因:位置竞争(K+Ca2+Cl-I-OH-)数量竞争 拮抗:Ca-Mg P-Zn K-Zn K-Fe Ca-B离子间的协调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植物 对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协调:Ca-K P-Zn K-B P-Mo,退 出,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根系吸收养分:温度(1525)通气(正相关)土壤酸碱反应 土壤水分 根的营养特性。叶片吸收营养:溶液组成 浓度反应 叶片湿润(0.51小时)叶片类型(角质膜厚薄)喷施部位(新叶),四、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退 出,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植物营养的阶段性:植物营养期-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植物营养连续性-植物不间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特性。植物营养阶段性-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种类、数量 和比例的要求不同。营养吸收规律:低-高-低。作物营养关键期:作物营养临界期-对某种养分缺乏敏感且受损害,即使实 施也很难纠正的时期。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对营养的需要最多、吸收最快、增 产效率最高的时期。注意: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元素的营养关键期和营养最大效率 期不同。,五、作物各生育期的营养特性,第九章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退 出,概 述,根系吸收,叶面吸收,元素作用,影响因素,营养特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和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常常 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有效因素。土壤供应农作物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叫土壤的供肥能力,N、P、K 是植物生长三要素,土壤中N、P、K 的含量是土壤供肥能力的首要体现。土壤养分是否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取决于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存在形态和影响养分转化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及土壤保持有效养分的能力。根据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把土壤养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两大类。前者是指不经过转化就可被植物根部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后者指土壤中一些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难溶的无机化合物状态存在,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经分解转化成为速效养分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退 出,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土 壤 氮,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植物含氮:1.5%土壤含氮:0.10.3%0.070.15%(辽宁省)氮素来源:施肥 生物固氮(49kg/年/豆科绿肥)降雨带氮(0.20.6kg/年/亩)土壤状态:缺氮,一、土壤中的氮,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氮的形态,无机态氮:铵盐(NH4+)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有机态氮:水溶性有机氮(氨基酸 胺盐 酰胺)水解性有机氮(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非水解性有机氮(杂环氮化物 糖铵缩 合物 铵蛋结合物)分子态氮:N2(土壤空气,生物固氮),退 出,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2.氮的转化,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植物含磷:0.92%土壤含磷:0.030.35%(P2O5)0.050.10%(辽宁省)速 效 磷:130ppm土壤状态:缺磷,退 出,二、土壤中的磷,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有机态磷:核蛋白,核酸,磷脂,植素。无机态磷:水溶性磷-Ca(H2PO4)2 Mg(H2PO4)2 KH2PO4 K2HPO4 磷酸胺盐 磷酸钠盐(HPO42-H2PO4-)弱酸溶性磷-CaHPO4 MgHPO4(HPO42-)难溶性磷-氟磷灰石 Ca5(PO4)3F3 磷酸三钙Ca3(PO4)2 羟基磷灰石 Ca5(PO4)3 OH 磷酸铝AlPO4 盐基性磷酸铁 Fe(OH)2 H2PO4 磷酸铁FePO4 盐基性磷酸铝 Al(OH)2 H2PO4,1.磷的形态,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含磷有机物矿化:核蛋白-蛋白质 核 苷 磷 酸(H3PO4)卵磷脂-胆 碱 脂肪酸 甘 油 磷 酸(H3PO4)难溶无机磷有效化:Ca3(PO4)2+H2O+CO2-2CaHPO4+CaCO3 2CaHPO4+H2O+CO2-2Ca2(HPO4)2+CaCO3 Ca3(PO4)2+2CH3COOH-CaHPO4+Ca(CH3COO)2 有效无机磷无效化:化学固定 8CaHPO4+5H2O-Ca8H2(PO4)6 5H2O+2H3PO4 粘土矿物吸附固定 生物固定,退 出,2.磷的转化,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三、土壤中的钾,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植物含钾:10-2 10-3 土壤含钾:0.52.5%(K2O)2.02.8%(辽宁省)速 效 钾:20220ppm土壤状态:缺钾(部分地区),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速效钾:(K+)游离态钾 土壤吸附态钾土壤缓效钾:粘土矿物晶格层内矿物态钾:含钾矿物中,退 出,1.钾的形态,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矿物态钾的有效化:土壤中含钾矿物在生物、气候等 外力因素长期作用下缓慢水解并 放出K离子的过程。矿物态钾-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游离态钾的固定:胶体吸附固定:溶液中的K+通过 离子交换被胶体 吸附。生物固定 晶格固定,退 出,2.钾的转化,第九章第三节 土 壤 养 分,概 述,土 壤 磷,土 壤 钾,土 壤 氮,形 态,转 化,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的生长导致土壤 养分的不断减少,施肥则成为农业生产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必要措施。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增产的物质基础,每增施一吨化肥,所获得的产量相当于多开垦2040667m2耕地。我国在肥料施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重产量,轻质量;施肥方法陈 旧落后。由此造成地力下降,肥料 利用率低,环境污染,成本高,效 益低。更新观念,调整肥料结构,实施测、配、产、供、施一体化,已成为当前肥料工作的重点。,退 出,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肥料:生产上把凡施入土壤或通过其它途径能够为植物提供 营养成份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活 环境的物质系统。肥料种类:有机肥料-人粪尿 厩 肥 堆 肥 沤 肥 沼气肥 绿 肥 生物菌肥 秸秆还田 无机肥料-氮 肥 磷 肥 钾 肥 微 肥 复合肥,一、肥 料,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二、施肥原理,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李比希(德国化学家):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和氮素,为了保持土壤肥沃,就必须把作物收获物所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肥料的形式归还给土壤,才不致使土壤贫瘠。(施 肥)最小养分率-植物为了生长必须吸收各种养分,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一定限度内产量随这个因素的增减变化,无视这个因素,即使再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施什么肥)米采利希(德国化学家):报酬递减率-从一定的土壤所获得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的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力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量却在逐渐减少。(施多少肥),退 出,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三、施肥方法,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基 肥,种 肥,追 肥,施肥目的:提供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施肥方法:根部施肥,种子施肥,叶面喷肥。施肥方式:基肥,种肥,追肥。,退 出,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1.基 肥,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基肥定义: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翻入土中 的肥料,亦称底肥。基肥作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建造良好环境;提供养分,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要求。基肥用量:总施肥量一半 肥效持久用肥种类:有机肥(主)化学肥料(辅助)施肥方法:结合深耕,集中施用,混合施用。,基 肥,种 肥,追 肥,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2.种 肥,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种肥定义: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幼苗附近或与 种子混播、幼苗混施的肥料。基肥作用:提供营养,创造环境,满足苗期养分需 求。基肥用量:适量。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 速效化肥施肥方法:拌 种 醮 根 浸 种 条 施 穴 施 盖种肥,基 肥,种 肥,追 肥,退 出,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3.追 肥,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追肥定义: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追肥作用: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 品质。追肥用量:适量。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 速效化肥(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施肥方法:深施覆土 撒施灌水 随水浇施 根外施肥,基 肥,种 肥,追 肥,退 出,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四、配方施肥,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配方施肥: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 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当用量、比例及 相应的施肥措施。配 方-肥料计划用量 施 肥-配方在生产中执行 依 据-作物营养特性,土壤条件,气候条件,肥料性质。,退 出,方 法,步 骤,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1.方 法,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地力分区配方法:地力分区,地力配方。目标产量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田间试验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确定肥料种类、用量和比例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优肥料配合比例的方法。有机肥料计量法:依据肥料的种类、成份和腐熟程度和供肥能力以及作物的用肥特点计量施用各种肥料。,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方 法,步 骤,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养分平衡法,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方 法,步 骤,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地力差减法,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方 法,步 骤,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 出,加强领导,组织部门协调。选定配方方法,制定配方方案。搞好技术培训,选定简明易懂的推广方法。建立适应农业区域特点的综合性配方施肥体系。,第九章第四节 作 物施 肥,2.步 骤,方 法,步 骤,概 述,施肥原理,施肥方法,配方施肥,肥 料,植物营养是施肥的基础,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 的营养元素有:C、H、O、N、P、K、Ca、Mg、S、B、Mn、Mo、Zn、Cu、Fe、Cl等16种,它们在植物营养上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在土壤中它们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进入体内,温度、土壤通气性、土壤酸碱性、土壤水分和作物根的营养特性等都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根外营养是对根部营养的重要补允,也是经济有效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水平,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能有效补充土壤养分。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N、P 及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目前常用养分平衡法配方施肥和肥料效应函数法配方施肥两种方法。,退 出,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九章植物生长与 养 分 吸收施肥,营养吸收,土壤养分,作物施肥,本章小结,植物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