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坚持人民至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docx
-
资源ID:5535060
资源大小:19.3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专题党课:坚持人民至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docx
同志们:党的大会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并从根本任务、教化公允、体制机制、学科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绽开阐述。教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力气,是国家供应的利国利民的公共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化的理念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的教化实践之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融通创新,是具有显明中国特色、中国品行的社会主义先进教化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作过多次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教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彰显了显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须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正确解决补短板与强质量、敬重规律与顺应民意的辩证关系。一、聚力“两个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大会报告指出:“教化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对教化强国都有深刻的思索与主动的探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力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认为学校教化培育人才,人才是国力强盛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国家的强盛在于其先进的教化和学说。在创设储才学堂折中,张之洞指出:“国力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阐述了教化、人才与国家富强的亲密关系。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困难多变,人才是多方博弈的关键变量,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确定性力气。站在“两个大计”的高度,立德树人是解决“为谁培育人”这一问题的根本遵循,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立德树人是中国教化的优秀传统,也是践行“两个大计”的时代要求。德是珍贵的精神财宝,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注意品德修养,以德育才、以德蕴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关于立德树人这一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多次重要论述,不同的文件、会议也作过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大会报告都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化的根本任务。在详细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立德树人优秀传统的创建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德的根本要求,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新时代教化事业的根本目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须要人才支撑。努力培育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须要、人民群众期盼、时代呼喊的人才,是充分发挥教化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应有之义。在加快建设教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要我们深刻学习、领悟党的大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要多措并举。一是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改革搭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大平台,构建大格局,打造有助于任务落实的环境和生态。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化)为支撑;要坚决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痼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化、文化学问教化、社会实践教化各环节”。三是融会贯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工作。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学生理论素养;要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注意二者的协同发展;要注意完善思政工作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要着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动员全社会资源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二、聚焦“三位一体”,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三位一体”是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的题中之义。党的大会报告第一次把教化、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既表明白三者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形态,也凸显了教化的基础性、战略性特征,回应了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的时代要求。一是教化是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力气。信息化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一国的创新力、创建力成为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祛码,“而创建力和创新力依靠于人才,根本要依靠教化”。二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化的改革创新须要科技供应新的技术与载体,科技领域也是重要汇智平台和人才孵化器。以科技创新来引导教化改革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创新是将来发展的大趋势。在新一轮教化改革大潮中,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多方主体参加国际竞争的有力依托。三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和教化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由于人才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所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人才的表述也发生了新的改变。“人才”的定位已经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战略资源,提升为党的大会报告中的第一资源,这也表明人才是全部资源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必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化强国、教化现代化、高质量教化体系成为教化事业发展的热词和目标任务。20XX年的中国教化现代化2035,202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党的大会报告中都指出上述目标并作出战略部署。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教化事业必需坚持的根本宗旨。须要指出的是,“满足”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随着世情国情社情的改变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的标准和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化。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其次大经济体,教化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教化尤其是优质教化资源的发展仍旧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简单导致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出现差异。因此,要把教化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须要处理好补短板与强质量、敬重规律与顺应民意的关系。详细来讲,须要做好以下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化的期盼,扩大优质教化资源供应;推动区域教化资源均衡和普惠发展,解决群众在教化上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教化公允水平,增加人民群众对教化的获得感;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必须要抓好育人这个“牛鼻子”。建设高质量教化体系着眼于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具有总体性、战略性特征。规划要落地,须要综合研判,抓住重点,由点及线带面,引领高质量教化体系建设。一是更加重视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从育人主体层面看,办好教化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家庭、社会都是育人的重要主体。党的大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任何一方教化的缺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家校社”在教化层面的有机结合,构建各方协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来,应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二是更加注意实践育人。推动学生走进工厂、社区、乡村等实践课堂,见证时代改变,感悟发展成就。从人才素养角度看,国家和社会发展须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懂得书斋里的学问,而且要体察真实世界,发觉并思索如何解决真问题。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实践育人和人才培育指明白方向。三是更加注意促进教化公允。不行否认的是,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教化发展的确存在差异。教化公允是社会公允的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大会报告指出“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化资源配置”和“普惠发展”,这些关键词都彰显了对教化公允的重视。三、坚持创新驱动,塑造教化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创新驱动是新时代教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教化事业要发展,须要不断在理念、技术、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技术赋能,开拓教化发展新赛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颠覆了传统的教化方式,成为新时代教化发展的变革性力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也在主动部署信息技术新赛道。在理念层面,党的大会第一次把“教化数字化”写入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一新赛道的重视程度。在实践层面,教化部将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启动实施国家教化数字化战略行动。此外,2023年2月,中国举办首届世界数字教化大会,以教化数字化支撑引领教化现代化。顺应数字时代进行教化创新,开拓教化发展新赛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教化,经过持续努力,全国全部中小学都已接入互联网,99.5%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建成国家才智教化公共服务平台。”总之,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化方式相互融合,发挥技术优势,可以更好服务育人本质,进一步赋能教化事业的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教化发展新动能。教化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参加。如何激发体制机制和各方主体活力,让教化动能充分迸发?归根究竟,须要依靠改革创新的力气。在办学体制方面,注意各类型教化融合融通;引导规范民办教化发展。比如,优化职业教化的类型和定位,提升其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推动职业教化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化人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高质量人才培育方面,从学科建设、跨领域人才联动等方面建章立制,理顺人才培育、沟通、合作、奖惩等机制,充分释放科研院所和拔尖人才的发展潜能。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完善教化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以评促教;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比如,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指挥棒。要建立符合全面依法治教、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实施课程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化质量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教化评价体系“指挥棒”的作用,须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现有评价体系,为学校、老师、学生松绑,进一步释放教化动能。此外,分门别类建立、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从理念、目标、措施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教化发展供应保障和动力。模式创新,塑造教化发展新形态。一是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依托慕课、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网络上的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的线下学习融会贯穿。这种“互联网+”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扩大优质教化资源的供应,促进教化公允。二是培育模式创新。信息化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尖兵利器,是研发驾驭核心技术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深刻改变,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模式,还须要打造可以让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的教化生态。三是治理模式创新。教化治理现代化是教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要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力,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推动教化数字化,构建数据驱动的教化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