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制度》PPT课件.ppt
第十五章,标准成本制度,第十五章 结构框图,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三、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计算成本、能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成本制度。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费用率事先计算出来的产品的标准成本。利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差异,可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费用的支出,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从而可以不断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并完善起来的。1904年泰罗理论的继承者美国效率工程师哈尔顿爱默森(HEmeson)首先在美国铁道公司应用标准成本法。1909年,他在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研究 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CCharter Harrison)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制度。1930年,哈里逊把他对于标准成本计算所作的研究写成了标准成本一书,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标准成本制度的专著。他在书中阐述了关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几个方面内容。EA坎曼于1932年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文章,丰富了标准成本理论。,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作用,特点,(1)标准成本可以起着事前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般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工作,使各自负责的成本达到标准标准的要求。因此,成本可以作为企业职工工作努力的目标,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2)标准成本可以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的重要在于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及时检查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不断地减少不利差异,对有利差异不断加以巩固,从而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控制。(3)标准成本可以实现事后的成本控制。对于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应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产生的各种差异,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各种因素。对于各种因素要分析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下一阶段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使成本不断降低,实现成本的事后控制。,作用,(1)有利于加强职工的成本意识。由于在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下,要对各项标准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下达到各个部门及每个员工,作为各部门和人员工作的目标。这样,形成人人关心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增强成本意识,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达到标准成本的目标。(2)有利于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环节。通过事前的成本控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成本,对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线,可以事前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通过事中的成本控制,及时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是节约或超支,采取措施对成本核算工作加以改进,纠正不利差异,从而达到即定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事后的成本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作用,(3)有利于价格决策。标准成本能提供及时、一致的成本信息,消除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低效率或浪费以及偶然因素对成本的影响,避免由于实际成本波动而造成价格波动的后果。以标准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能满足竞争时市场对定价的要求。(4)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按标准成本计价,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工作。(5)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以标准成本作为评估业绩的尺度,由于标准成本通常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制造产品应有的成本额。因此,以本期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就能正确评价企业的工作质量。,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内容,三、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步骤和条件步骤条件,步骤,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应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制定标准成本;(2)计算标准成本差异;(3)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标准成本);(5)标准成本及差异的账务处理。,条件,实施标准成本的前提条件(1)要完善各项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需较多的资料,这些资料的取得应在管理工作搞的较好的企业才能实现。(2)要健全管理组织。实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作的工作很多。只有有了组织保证,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3)要树立成本意识。实行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企业的全体人员。不论是职工还是管理者,都应对成本控制问题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得以顺利开展。,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标准的类型标准成本制定的方法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成本标准的类型,关于成本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制定标准成本依据资料的分类2按制定标准成本使用时间长短的分类3按制定标准成本水平的分类,成本标准的类型,制定标准成本依据资料的分类:(1)历史标准成本。历史标准成本是以某产品过去已实现的实际成本为标准确定的成本。历史标准成本可根据过去实际平均成本或历史最低成本计算。以历史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其主要特点是计算简单,资料容易取得,但是指标不够先进。(2)预期标准成本。预期标准成本是根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考虑到未来时期可能变化因素制定的一种标准成本,是在短期内经过努力应达到的成本目标。预期标准成本的特点是计算比较复杂,但可对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比较先进。,成本标准的类型,按制定标准成本使用时间长短的分类:(1)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也称固定标准成本,它是指一经企业制定后,只要生产基本条件变化不大,一般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一经确定,在基本条件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不经常改变,这样可以使以后各期成本在同一基础上进行比较,以观察成本变动的趋势。但企业的基本条件经常会发生变化,因而,这时还采用标准成本,就不能有效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2)现行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当前生产基本条件下确定的标准成本,并且随着企业生产条件的变化,现行成本标准将随之变动,通常每年制定一次。现行标准成本反映了生产条件的变动对标准成本的影响,便于对企业及时对标准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和考核。,成本标准的类型,按制定标准成本水平的分类:(1)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最有效的生产经营条件下所达到的成本。这时企业的全部劳动要素都应达到最佳使用状态,不允许有一点浪费。但这种情况往往很难达到,所以,将理想标准成本作为短期努力目标不很现实,只能做为考核时的参考指标。(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合理工作效率、正常生产能力和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成本。这种成本的实现既非轻易可以达到,又是经过生产者的努力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成本。,标准成本制定方法,1.工程技术测算法所谓工程技术测算法,是根据一个企业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例进行估计而计算出的标准成本。这是因为产品成本的高低同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先进生产工艺的应用密切相关,先进的机器设备能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人工费。2.历史成本推测法把企业过去发生的历史数据当作未来产品的标准成本,这种方法叫做历史成本推测法。一般是根据企业前几个月或一年的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实际发生数计算平均数。当然,这里包含着一个假设,即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工程技术、工资水平等企业的内外因素变化很小或基本保持不变,否则利用这种方法制定的标准成本就与实际相差甚远。,标准成本制定方法,3.预测法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实际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机器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改进、工人技能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此外,市场物价水平和汇率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在制定产品标准成本时,仅依据历史成本,考虑当前的生产条件是不够的,还应适当考虑未来企业内外因素的变化对标 准成本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预测法。4.期望法作为标准成本,应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企业管理阶层对成本耗费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或加强企业管理来实现的较高要求。例如,企业为了跟踪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常常以这些企业的成本水平作为自己的标准成本进行考核,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包含着一种主观理想的因素,在具体使用时,必须与以上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制定出先进而又可行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在一般情况下,标准成本可以按零件、部件和生产阶段按成本项目制定,即分别按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制定。对于其中的制造费用,还可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类。在零部件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先制定零件的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部件和产品的标准成本;在零部件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不制定零件的标准成本,而先制定部件的标准成本,再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或直接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各城本项目的制定主要有以下几项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的制定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例子,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根据产品或零件、部件的标准耗用量和材料的标准单价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 产品或零、部件某 该种材料 标准成本 种材料标准耗用量 标准单价上式中材料的标准耗用量可从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消耗量取得,材料的标准单价可由供应部门提供。将产品的零部件各种材料的标准成本相加,即可计算出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工资的标准成本是根据零、部件的标准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工资 产品或零、部件单 小时标准 标准成本 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工资率上式中的标准工时应按加工工序来制定,制定标准工时应考虑直接加工工时和工人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等,单位产品消耗的各工序标准工时由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小时标准工资率一般采用计划工资率,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将产品各种零、部件的标准工资相加,即可计算出产品的直接工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一般是按责任部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的形式进行的,并且分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分别编制,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一般应按不同的生产量来计算,以适应数量的变动。计算公式如下:固定(或变动)产品或零、部件单 固定(或变动)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各成本项目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上式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将产品各种零、部件的固定(或变动)标准制造费用相加,即可计算出产品的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例子,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直接耗用两种材料,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为150 千克,标准单价为3.50元;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为210千克,标准单价为2.40元。甲产品的单位标准工时为500小时,其中第一工序300小时,第二工序200小时;小时标准直接工资率第一工序为8元,第二工序为9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率第一工序为6元,第二工序为5元;变动制造费用率第一工序为7元,第二工序为8.2元。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如下: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1503.502102.40=1029(元)直接工资的标准成本3008+2009=4 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007+2008.2=3 740(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006+2005=(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的甲产品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表见表15-1.,表151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表,第三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一、标准成本差异的性质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第三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一、标准成本差异的性质标准成本差异是指产品的实际成本与产品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成本差异产品的实际成本产品的标准成本如果上式计算的结果为“”号,表示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如果计算的结果为“”号,表示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对于不利差异,应及时找出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以便尽早消除;对于有利差异,也应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绩。但成本差异表现为有利或不利,只能作为发现问题的信号,决不能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一、标准成本差异的性质在计算标准成本差异时,一般是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工资差异、制造费用差异等三个方面。在计算成本差异时,可按如下通用模式进行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上式中:实际成本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数量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则实际成本(标准数量数量差异)(标准价格价格差异)标准成本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标准数量数量差异)(标准价格价格差异)(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上式经过整理后,结果如下:标准成本差异标准价格数量差异标准数量价格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第三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 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涵义: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额。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上式中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按下式计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产品的实际产量在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时,可采用两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1)两因素分析法两因素分析法是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分为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的。这两个因素对差异影响程度可按下式计算:材料价格差异某种材料实际成本该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材料实际单价材料标准单价)材料实际耗用量在计算材料价格差异时,材料的数量还可以采用本月实际购入的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材料价格差异(材料实际单价材料标准单价)材料实际购入量 材料 某种材料的材料标该种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准单价标准成本)材料实际材料标准材料标(耗用数量耗用数量)准单价,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在某些加工工业中,各种原材料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按一定比例结合在一起投入生产使用的。由于不同原材料的单价不同,如果实际配料结构与标准配料结构发生差异,对直接材料成本就会发生影响,这样就产生了直接材料组合差异,也称材料混合差异,或材料结构差异。这时,影响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因素除了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外,还应包括组合差异。在采用三因素分析时,首先须计算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和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和实际结构的实际平均单价等三个指标。计算公式:举例,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公式:标准结构的(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标准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的(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标准单价)平均标准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 实际结构的(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实际平均单价=各种材料实际耗用量之和,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例子假定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 000件,每单位产品标准配方见表15-2。甲产品耗用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资料见表15-3。账务处理,表152 单位产品标准配方表,表153 材料实际耗用情况表,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账务处理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有关指标如下:标准结构的 215+159+3010平均标准单价=22.50(元)24 实际结构的 10 00021+16 00015+24 00030平均标准单价=23.40(元)50 000 实际结构的 2510 000+1416 000+30.2524 000平均实际单价=24(元)50 000根据上述资料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三因素分析如下:分析对象=1 200 000-5402 000=120 000(元),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根据上述资料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三因素分析如下:分析对象=1 200 000-5402 000=120 000(元)(1)产出差异材料产出差异是指一定数量的投料经加工制造后,所生产出实际产量与应得标准产量的不同而引起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产出差异=材料实际 材料标准 标准结构的(耗用总量-耗用总量)均标准单价=(50 000-242 000)22.50=45 000(元)(2)组合差异组合差异是指各种材料实际配比与材料配比之间的差异,确定组合差异对材料成本影响的计算公式如下:组合差异=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50 000(23.4022.50)=45 000(元),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根据上述资料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三因素分析如下:(3)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如下:价格差异=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实际结构的平均实际单价-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50 000(24-23.40)=30 000,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涵义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是指直接工资的实际成本与直接工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如下: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实际直接工资标准直接工资上式中的标准直接工资按下式计算:标准直接工资单位产品标准直接工资实际产量,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1)两因素分析法两因素分析法是指将直接标准工资差异为分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两部分进行分析计算的;计算公式如下:直接工资的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上式中的实际工资率,是用实际直接支付的工资除以实际工时计算求的。直接工资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上式中的标准工时,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即用实际产量乘以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求得的。,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涵义采用三因素分析,也即在双因素分析基础上加入组合差异。人工组合差异,由于在工业企业中,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几种不同等级的工人来完成,如果在标准总工时和实际总工时内,不同等级工人完成的工时所占比重发生变动,也会发生差异,为深入分析差异原因,便于分清责任,也要计算“人工组合差异”。计算公式为:例子,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公式 标准组合的(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标准工时之和 实际组合的(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平均标准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 实际组合的(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平均实际工资率=各等级工人实际工时之和,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例子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 000件,直接工资标准成本资料见表15-4。直接工资实际成本资料见表15-5账务处理,表154直接工资标准成本表,表155直接工资实际成本表,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账务处理 分析对象:标准工资差异=6 460-6 600=-140(元)标准组合的平 6 600均标准工资率=10(元)660实际组合的平 2101120+20010+2709均标准工资率=997(元)680 实际组合的平 6 460均标准工资率=950(元)680,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三因素分析法账务处理 标准直接工资差异的计算方法如下: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680-660)10=200人工组合差异的计算人工组合差异=实际工时(实际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标准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680(997-10)=-2040(元)人工工资率差异的计算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组合的平均实际工资率实际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680(950-997)=-31960(元),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涵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是指制造费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1)按全部制造费用进行分析(2)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分析例子,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1)按全部制造费用进行分析涵义:按全部制造费用进行分析是指对制造费用不进行分类,而按其总额进行两因素分析。这时的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费用同其实际费用相比的差额。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制造费用-(实即产量标准工时x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以上费用差异可分解为效率差异和每小时费用分配率差异(耗费差异)。其计算方法如下: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分配率(耗费)差异=(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实际工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2)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分析 涵义:制造费用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由此,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两部分进行。公式分别说明如下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上式中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按下式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是由变动制造费用率差异和效率差异两部分组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变动制造费用率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上式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按下式计算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耗费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例子假设某企业本月份有关制造费用的资料见表15-6 账务处理,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账务处理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结果如下:变动制造费用实际率=180 00022 500=8变动制造费用预算率=170 00020 000=8.5固定制造费用实际率=247 50022 500=11固定制造费用预算率=240 00020 000=12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80 000-170 000=10 0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2 500-20 000)8.5=21 250(元)变动制造费用率差异(8-8.5)22 500=-11 250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247 500-240 000=7 500(元)耗费差异=247 500-30 00012=-112 5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30 000-22 500)12=90 000(元)效率差异=(22 500-20 000)12=30 000,表15-6 有关制造费用的资料表,第四节 标准成本计算的程序和实例,一、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程序。二、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标准成本制度成本计算的举例四、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第四节 标准成本计算的程序和实例,一、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程序。标准成本计算与实际成本计算的程序不同,它是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在进行计算时,还要进行各种差异的计算。其计算程序如下:1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2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产品成本(按成本项目计算);3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将计算出来的差异计入到各种专设的差异账户中;4根据完工产品的实际产量和单位标准产品成本,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并予以结转;5计算并结转标准成本差异账户,结转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第四节 标准成本计算的程序和实例,二、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标准成本差异账务处理的模式标准成本差异账务处理时设置的账户,标准成本差异账务处理的模式,(1)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月末时标准成本差异的金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采用,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不会对当期损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且简化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2)将标准成本差异根据当月销售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库存结存产成品成本的比例进行分摊。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月末时标准成本差异金额较大时采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加大了成本会计的工作量,但不会对当期的损益产生较大的影响。(3)将标准成本差异结转入下期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月份标准成本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情况下采用,可以大大简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这种方法一般只是在年度中间采用,而到了年末,则应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当中的一种进行处理。,标准成本差异账务处理时设置的账户,1“原材料”科目。2“生产成本”科目。3“库存商品”科目。4 差异类科目。从标准成本账务处理设置的账户可以看出,标准成本制度的账务处理,是将实际成本分为两个部分,标准成本部分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科目;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相比的差异额记入各种差异科目。,第四节 标准成本计算的程序和实例,三、标准成本制度成本计算的举例略,第四节 标准成本计算的程序和实例,四、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会计科目的登记方法不同2计算成本的方式不同3差异的处理方法不同,四、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会计科目的登记方法不同在定额成本计算法下,“生产成本”科目是按实际成本记账的,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反映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上;而标准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科目则应按标准成本记账,并且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额要单独设立会计科目进行反映,与复式记账密切结合起来。,四、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计算成本的方式不同在定额成本计算法下,需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因而,这就要求直接费用的定额差异分产品别计算,间接费用差异要按产品分配,计算工作量比较大;标准成本制度下,不要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成本差异不必按产品分别计算。这样,就有可能把成本差异核算的重点转移为按各个责任中心进行核算,并分别按差异发生的原因反映出来。,四、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差异的处理方法不同在定额成本计算法下,各种产品的成本差异若数额较大,应将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当然,若成本差异数额不大,则可不进行分配,直接列入完工产品的成本当中。“库存商品”科目是按实际成本计入,在利润报表上就不能专门计算成本差异对利润的影响额;而标准成本制度下,本期生产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一般不在在产品、库存产品和销售产品当中进行分配,利润报表上的产品销售利润分为产品销售成本调整前利润和调整后利润两部分。调整前利润即销售产品按标准成本计算的利润,调整后的利润即销售产品按实际成本计算的利润。,思考题1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标准成本制度实施的步骤是什么?3如何制定标准成本?4标准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其分析的通常模式是什么?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计算各因素的影响?6怎样按三因素分析法直接材料成本差异?7.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计算各因素的影响?8.影响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计算各因素的影响?9.各种成本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标准成本制度账务处理的特点是什么?标准成本差异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什么?11.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制度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