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PPT课件.ppt
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西方最早的研究心理现象的著作,对灵魂的本质进行了探究心理学的英语词汇是“Psychology”由古希腊文字“Psyche”和“Logos”组成“Psyche”的含义是“心灵”或“灵魂”“Logos”的含义是“解说”或“阐述”把“Psyche”和“Logos”合起来即为“对心灵的解说”、“灵魂的科学”中国人对身心关系的探讨比亚里士多德还早管子 内业篇“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工作冯特为莱比锡(Leipzig)大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验工作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合为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一般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它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和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一)心理过程 指相对于个性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根据其从不同角度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2)(情绪)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需要的反映。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一般来说,凡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3)意志过程 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意志是个体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意志是个体有意识地调节与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活动。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与制止两方面,它鼓励并调节着人从事达到目的所必需的心理与行为,并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心理与行为。,认识、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会影响人的情绪活动 情绪活动会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意志过程会影响人的认识与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既可以成为推动人的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人的行动的阻力 人的认识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与控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活动过程 意志过程能够反作用于认识与情绪情感过程,(二)个性(心理)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1、个性(心理)倾向性 指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 指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独特性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表现在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方面的特征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表现在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核心),人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与需要满足相关的主观体验)心 意志过程(目的,克服困难)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现 个性(心理)象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三、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1、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2、实验心理学 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3、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们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心理活动的科学。4、发展心理学 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规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5、生理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在大脑中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6、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个体在群体影响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7、变态心理学 研究个体行为异常的类别表现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8、人格心理学 研究个体人格形成、发展表现及其变化的规律和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及人格发展与适应的规律的学科。,(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心理及其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测量与评定。2、管理心理学 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促进组织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团体的心理规律、领导行为、组织行为。3、消费心理学 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4、工业心理学 研究从业人员的行为,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产生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学科。5、犯罪心理学 研究导致或可能导致个体或群体发生犯罪行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学科。6、法律心理学 研究人们在法律活动中与法律直接相关联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7、咨询心理学 研究人类的精神障碍及使之得以康复的服务方法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正常人的精神障碍或异常心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8、职业心理学 研究各种职业者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9、心理测量学 研究个体的心理差异的测量和编制心理测验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四、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二)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宏观而言:1、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2、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3、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研究人的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依据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严格观察客观性原则,切忌根据主观愿望或猜测来分析人的心理。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2、发展性原则 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动态发展过程来进行研究。不仅看到心理的现时特征,而且要看到其发展的前景。3、系统性原则 把心理现象当成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极其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研究。,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而后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 指按照研究目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1)实验室实验法 指在特设的实验室中,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或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 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验者有目的地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3、测验法指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测验法的基本要求是: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4、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一般有两种形式: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问题,被试对问题作出回答,以此来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访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5、其他研究方法(1)活动产品分析法(2)个案研究法(3)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三节 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心理观,1、唯心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之外的,不依赖于脑而独立存在着的一种东西。2、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起源于物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动物进化产生的 专门化的感觉是动物进化到环节动物时产生的 脊椎动物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知觉 哺乳动物已有具体思维的萌芽 灵长类动物有了具体思维的能力(动物的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的高级阶段所产生的属性,是动物的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并随着脑和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产物 高度发展的人的心理是以高度发展的人脑为物质基础的,人的心理是高度复杂的人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1)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其基本机能是进行简单的反射活动和传导冲动。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六个部分。前三者合称为脑干,其中部分的脑干网状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各部分有双向联系,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影响很大。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前者是人体传入冲动的转换站,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后者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并在情绪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调节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大脑 脑 间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交感.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中枢神经系统:,其工作在于整合和调谐全身的功能,加工全部传入的神经信息,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指令。,(一)、脊髓的构造与功能脊髓是将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元干线;灰质是由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元树突组成。白质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脊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是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通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2、简单反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脊髓的功能:,(二)脑干(Brain stem):延脑(medulla):“生命中枢”,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桥脑(pnos):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脑桥传递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中脑(midbrain):中脑中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生命相关的活动与脑干有关。,网状结构:脑干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功能: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三)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四)间脑:丘脑(thalamus):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的中继站。下丘脑(hypothalamus):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主管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等有关。,(五)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杏仁核,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等组织。,1、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有关:2、与记忆有关:3、与情绪有关:杏仁核:rage、fear.一项PET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威胁词和中性词的书写颜色,结果表明,威胁词比中性词显著地激活了双侧杏仁核。Isenberg,1999。研究表明,杏仁核参与了对令人不愉快的词汇的评价。Tabert,2001。,边缘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一)、大脑的结构 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皮层的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皮层的四个分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大脑皮层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同的区域出现功能的专门化,那么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什么功能呢?,(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布鲁德曼(Brodmann,1909),47区。1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视觉区:枕叶内,17区。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例如,光的觉察。听觉区:颞叶内,41、42区。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肤、内脏等器官的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同的感觉。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2、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运动区与头部运动的关系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3.语言区:,布洛卡区:受损会发生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角回:损伤该区域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词汇阅读与脑的两个阅读系统有关:前阅读系统和后阅读系统。前阅读系统位于左侧额下回,这些脑区负责语音编码。也对词的形音映射关系敏感(Rumsey等,1997;Fiez等,1999)。后阅读系统分为腹侧和背侧两条通路。腹侧通路包括左侧颞枕区后部,它负责分析视觉词汇和与词汇类似的刺激,因而也称为词汇确认系统。,背侧通路包括更广泛的脑区,如角回、缘上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等。其中颞上回与语音分析有关,颞中回和颞上回与语义分析有关(Bookheimer 等,1995;Pugh等,1996)。,人类的大脑皮层联合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5左右。,4.联合区:,功能?,它们负责解释、整合来自其它部分的信息,因此和各种高级的心理功能有关。,感觉联合区:邻近感觉区的脑区。受损后,产生失认症。不能认识区分物体形状。运动联合区:运动区的前方,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受损后,精细活动受损。前额联合区(前额叶):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的前方。,前额叶的功能:-前额叶与计划、调节控制有关。-前额叶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有关。-前额叶与人格有一定的联系。,总结: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听、体验饥寒冷暖;能够运动;能够注意、记忆、思维都是因为有一个健康的脑。各部分各司其职联合完成活动。,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单侧化左半球:语言、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的加工。右半球:图形、音乐、方位等信息的加工。,(2)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抑制与有机体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诱导、相互转化。,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发射、性反射、内脏反射、朝向反射)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学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根据条件反射形成的方式不同,条件反射可以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3)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中性无关刺激或条件刺激(CS,灯光或铃声无条件刺激(UCS,食物或电击)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经典性条件反射示意图,CS r(注视)UCS R(分泌唾液)(食物),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无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或兴奋灶与条件刺激的兴奋灶之间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人可以以词语作为条件刺激建立无限级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以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词语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4)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用奖励的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是行为改变的原则,通过这种条件反射可以改变有机体的行为。,(5)条件反射的系统性有机体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条件反射,而是有一系列条件反射所构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称为动力定型。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习惯、个性品质的形成的本质都是建立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狼孩卡玛拉(1920)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2)主动地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按人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第四节 脑机能学说,一、Localization theory(定位说),各种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始于加尔的颅相说。“心理表现为许多机能,这些机能在大脑内有其对应的位置”。,真正定位理论的提出始于19世纪60年代失语症的研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机体感觉中枢。20世纪405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记忆与颞叶有关;情绪与边缘系统有关 定位理论对脑的功能做出静态的、局部的描述。,二、Wholistic theory(整体说),脑的各种机能是由大脑整体负责。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发现,切除动物一部分皮层导致的行为损伤,能恢复。动物行为损伤的程度与切除大脑皮层的大小有关。感觉、知觉在脑中占共同位置。0世纪中叶,拉什利的研究支持整体说。,大脑皮层活动的重要原理:均势原理:皮层各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记忆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损伤的面积有关,与损伤的特定部位无关。,三、Theory of Three functional system(三个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提出。脑的一定部位损伤,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导致一系列心理过程的障碍。提出大脑皮层定位是动态的、系统的机能定位说。,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激活系统。定位在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保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定位在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下组织。作用是接受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储存。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区,具有高度特异化的功能。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一级区的附近,对一级区加工过的信息进行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三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整合,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的交界处。,一级区位是初级运动区,大脑的指令,通过这个区域调节身体运动。二级区位于运动区的前面,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三级区位于额叶的前面,主要作用是产生活动的意图,实现对复杂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行为调节系统。定位在大脑皮层前部,主要是前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任何一种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既分工又合作。丰富了脑功能的理论,很受重视的一种理论。,四、Module theroy(模块说),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理论。由Gazzaniga(1976)提出。1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的。2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着认知功能的完成。例如模式识别中:面孔识别模块、物体识别模块。评价:它揭示的是人脑的整体性;它不是对脑功能的静态的、局部的描述,而是对脑运转状态的动态的全局性的描述。,总结:定位说:把脑的机能与脑的某一部位严格对应起来。整体说:大脑是统一的机能整体,脑的各种机能是由 大脑整体负责。机能系统说:任何一种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模块说:强调不同的模块执行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实现。,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第一节 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的含义,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身身心状况(内在的)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二、意识的种类,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半意识(下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意识的功能,对客体的观察和觉知对主体的控制与调节帮助人们生存和构建社会文化,四、睡眠与梦,(一)睡眠,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迷散性抑制,但这种抑制不平衡,有些神经细胞还处于兴奋状态并导致梦境出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时相:慢波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快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慢波睡眠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快波睡眠时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成人慢波睡眠可分为打盹浅睡、中度睡眠、中度至深度睡眠、深度睡眠4个阶段。,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脑电波,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转化,快波睡眠时间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睡眠的意义和作用,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十分重要。睡眠会对注意力的集中、以及与注意相联系的学习和记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睡眠对情绪稳定和适应环境具有一定作用。慢波睡眠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恢复体力。快波睡眠与儿童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密切相关。,睡眠的本质,被动过程学说 将睡眠看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认为睡眠是由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活动减弱,不能维持觉醒的结果。主动过程学说 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过程。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的抑制过程。另一种学派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出发睡眠的中枢。与睡眠有关的递质主要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二)梦,梦是人脑处于睡眠状态时一定时相一定部位的兴奋活动,是人脑的正常活动。梦多半在快波睡眠时相中出现。,概念性较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梦出现在慢波睡眠时相。知觉性较强、内容生动离奇的梦出现在快波睡眠时相。,做梦有时会有利于问题解决梦仍然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二节 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1、注意的定义 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地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方向特征)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抑制多余的活动。(强度特征),3、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根据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注意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经常和知觉同时进行,也称为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注意指人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它对发展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4、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注意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否则就会很快消失。将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中,直至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的为止。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三、选择性注意的模型,1、过滤器模型提出者: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1958)观点: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极有限的,因此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至于负担过重。注意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体现出对信息的选择作用。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放过一些信息,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他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新异的、较强的、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容易通过过滤器而被注意。个体所期待的刺激也容易受到注意。,布鲁德本特双耳听音实验,493,627,2、衰减模型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1960)观点:注意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没有受到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完全被阻断,只是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Dear6Jane,8Aunt3,Dear Aunt Jane,特瑞斯曼和格芬的双耳听音实验,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Knowledge of on a hill,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四、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它时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由于负诱导,大脑皮层的邻近区域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使落在这些抑制区域的刺激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而得不到清晰的反映。优势兴奋中心可以从某一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人脑边缘系统等部位存在着大量与注意有关的神经元。大脑皮层的额叶与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这个部分的神经组织对行为具有计划和控制功能。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层和整个机体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第三节 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一)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地、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一)概念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有意注意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在词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要素时产生的。,(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 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任务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四、三种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协同作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周期平均约8-10秒,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注意处于正时相时,表现为感受性提高,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强;注意处于负时相时,表现为感受性降低,感觉不到刺激或刺激变弱。,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与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对活动有浓厚得兴趣,态度积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意志坚定、善于自制,注意容易保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刺激的强度和延长刺激的作用时间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内容单调的对象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注意稳定性程度随注意对象复杂性提高而有所提高。注意对象过于复杂或过于单调都不利于注意的稳定。,婴儿对图片的注视时间,注意稳定性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和个体神经过程的强度有关。神经过程强的人,注意不容易分散;神经过程弱的人,注意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稳定性一直在发展,小学阶段发展很快,幼儿和中学阶段发展速度较慢。,儿童注意稳定性发展曲线,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转向其他的对象。注意的分散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时间作用引起。与注意对象相类似的刺激干扰作用大;对知觉影响小,对思维影响大;对视知觉影响小,对听知觉影响大。使人发生兴趣或强烈影响情绪的刺激也会引起注意的分散。,二、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地数量。在0.1秒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个左右的黑色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4个几何图形。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两个: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越大。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知觉活动的任务少,注意范围就大;个人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知识经验贫乏,注意范围就小。,注意广度与年龄的关系,注意广度还有继时广度,即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塔伯曼(R.E.Taubman),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复合活动正确完成加法运算的数目是单一活动正确完成的83,复合活动正确复述故事项目的数目是单一活动正确复述的32。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是注意的动力特征。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以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还与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密切相联。,第五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感觉和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离不开接受刺激的感官和形成感觉的神经系统,受感觉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和限制。,二、感觉的种类,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反映的任何事物都称为“刺激物”,刺激物施于有机体的影响称为“刺激”。刺激分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在感觉器官中,直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装置称为感受器,即感觉器官中的感觉细胞或其末梢。能够使某种感受器特别敏感并产生兴奋的刺激称为该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则称为不适宜刺激。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三、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一)刺激强度使感觉得以产生的刺激强度有一定的范围,刺激太弱或太强都不会引起感觉。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或“下阈”。如1000HZ声音的绝对阈限是0dB。即使继续增强也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甚至产生痛觉)的刺激强度称为感觉的“最大刺激阈限”或“上阈”。如1000HZ声音的上阈是120dB。,人类绝对感觉阈限的近似值,刚刚能引起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差异感觉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1834)提出被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个常数。韦伯定律:I/IK,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中等强度刺激),(二)刺激时间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称之为感觉适应。视觉适应分为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和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感觉后像。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颜色的负后像是该颜色的补色。,(三)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称之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融合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感觉补偿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感觉,一、视觉,(一)视觉过程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60毫微米的电磁波,也称为可见光。视觉器官是眼球,按功能分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水晶体、玻璃体等;感光系统是视网膜,上面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直接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换成神经冲动。,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细胞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神经冲动)并由视神经传至大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物体的视像,(二)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引起的。,不同波长的光波颜色,光谱颜色波长及范围,1、彩色与非彩色非彩色包括黑色、白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深浅不同的灰色。彩色是除了黑、白、灰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有三种属性:明度、色调和饱和度,分别对应于光波的强度、波长和纯度三种属性。明度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色调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线中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决定,饱和度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与整个反射光线的比例所决定。,2、颜色混合的规律各种混合光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按各种比例混合而成的。(加色法)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紫色 蓝色绿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颜料的混合用的是减色法,其三原色为青、品红、黄。青色白色红色 品红色白色绿色 黄色白色蓝色,(1)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2)间色律混合两种非互补色,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3)代替律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同的颜色可以相互替代,而不受原来被混合色光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颜色三角,蓝,红,绿,黄,青,紫,白,二、听觉,(一)听觉过程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 20000HZ的声波,也称为可听音。听觉的感受性在10004000HZ的音波范围内最高。当音强超过120dB时,产生的是压、痛觉。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内耳耳蜗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二)音高、响度和音色音高由音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由音波的物理强度决定,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两者呈对数关系。音色由构成复合音的各个部分音波的相互作用决定。复合音中,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音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