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讲义提纲》PPT课件.ppt
晋商讲座提纲,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经济史首席博导 刘建生,明清晋商概况山西商人长足发展的原因晋商资本运营中的制度创新晋商的内部经营管理晋商的理念晋商与政府的关系晋商的衰落,主要内容,一、明清晋商概况,社会各界对晋商的评价 康熙皇帝说:“今朕行历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山西巡抚刘于义上奏说:“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雍正帝的朱批是:“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应试,朕所悉知”。沈思孝在晋录中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清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制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清朝文献通考卷18对山西票号评价:“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李宏龄在山西票商成败记序中说:“故数百年来,中国商业之盛,莫盛于西帮票商。”汇丰银行经理:“我不知道我能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向我相信中国商人或钱庄经营人那样快这25年来,汇丰银行与上海的中国人作了大宗交易,数目达几亿两之巨,但我们从没有遇到一个骗人的中国人。”格兰顿将军周游世界,人问将军以何者为最奇。将军答:“莫如中国之小商人与犹太人为激烈之竞争,而能驱逐之者,是也。”(马克思、龚自珍、梁启超、罗比尤恩森、余秋雨),活动范围、从业人员、经营范围、经营种类、时间跨度、资本状况、会馆规模晋商商帮 1、盐商 河东盐池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食盐产区,仅乾隆年间,河东盐池由山西商人运销的盐引达60万道之多,合0.7亿多斤,销往晋、陕、豫三省近120个州县。山西盐商在两淮盐场和长芦盐场的经营中也占有很大的份额,甚至是处于垄断地位。2、铜商 山西铜商飘洋过海,经营赴日贩铜贸易长达近70年,年购铜量达600万巨。尤其是范氏家族曾一度获得了具有独占性的、以承办洋铜为目的的对日贸易垄断权。,3、茶商 天津海关册记载:“1861年以前,一向是山西商人在湖北、湖南贩卖并包装了砖茶,由陆路一直运往恰克图。”在恰克图进行茶叶贸易的资本较大的晋商最多时达到60余家。4、典商 在钱业方面,晋商经营放贷的票号、帐局、典当号称三大支柱,其中典当业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史称全国之“典肆,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晋人,曰晋商”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典当数位居全国第一,共有2602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6%;乾隆十八年(1753),全国共有当铺18075家,山西省则5175家,占全国总数的28.6%。在19世纪50年代,京城有当铺159家,其中山西典商开设的有109家,占68.55%。,5、票商 在清户部档案有记录的52家帐局中,由山西人出资开设的有34家,占65.3%,由山西经理经营的有49家,占94.23%。晋商早期经营的典当、银号、钱庄、帐局等金融组织为经营票号积累了大量的金融经验和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从1823年左右到1852年,山西票号由一家发展到多家,由平遥一县发展到三县,开始形成祁、太、平三帮票号的雏形。早年设立的日升昌、蔚泰厚和日新中三家票号到19世纪40年代末,已经在各地设立了35处分号,分布在23个不同商业城市里。票号鼎盛时在全国总分号的数量达400余家。,6、粮商 明清时期的山西粮商是因北方边境用兵而兴起的。明代山西粮商获取利润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内地和边关粮食的差价获取利润;二是通过投资粮食生产、屯积粟米,利用季节和灾年与丰年粮食的差价获取利润;三是通过纳粮,获取盐引,以转手倒卖盐引或自己销售食盐获取高额利润。三者中以后者获取的利润最高。7、布商 明清时期,棉布和棉花的主要消费地区和主要产地形成了许多棉布、棉花交易市场,活跃在这些交易市场的主要是山西布商。其经营方式,主要是从棉布产地的牙行(当地收购棉布的商人,又称庄户)成批购进,然后贩运至北部边镇销售。清人褚华在木棉谱中记述:“秦晋布商皆主于家,门下客常数十人,为之设肆收买”。山西布商,除经营棉布外,还经营丝织品、颜料等。,晋商大院 晋商在经商致富之后,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回山西老家(没奈何)。于是这些传统的封建商人开始广置田地,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大院。如灵石的王家大院、太古的曹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及榆次老城等,长廊亭榭,雕梁画栋,极其奢华,尽显晋商财力之雄厚,家族之兴旺,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见下页图示),曹家大院 曹家三多堂是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商宅第,共有15个院,3个倒座楼,3个厅堂,三座主楼,共277间房屋。院落呈“寿”字形结构,将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注入其中。另外曹家大院还是电视剧狄仁杰的拍摄地。,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堂名。乔家大院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摄制地。,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面积34156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55座,房屋1083间。王家大院具备了“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要素,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地势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磅礴大气和匠心独具。整个园林把造园艺术和造园技巧融为一体,既保存了北方民居的传统风格,又充分借鉴了南方园林的设计思路。见下页附图。,王家大院,日升昌 日升昌票号的创办标志着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产生了经营埠际间汇兑业的中国旧式银行山西票号,平遥古城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二、山西商人长足发展的原因,经济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2、商业利润丰厚。自然地理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2、地理位置优越。政治军事原因:1、军事需求旺盛。2、中俄互市。3、士林惨祸迭出。思想观念原因:1、崇商观念增强。2、晋人勇于开拓。,三、晋商资本运营中的制度创新,晋商资本运营制度的发展 独资制、贷金制、朋合营利制、伙计制、股份制晋商股份制及其创新 银股制:银股称财力股,是财东出资并按一定的单位额分股利的股份合作形式,银股的多少决定着投资者在将来红利中的份额。顶身股制:俗称“顶生意”,即商号伙友不出资本,除每年应得工资外,根据其资历、表现以及对商号的贡献可以顶1厘到1分(10厘)的身股。清人徐珂说:“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故身股制:顶身股者死后,各号一般仍给其遗属一定体恤,即在一定时间内仍旧参加分红,称“故身股”。倍股制:指股东未分红时,提留一定比例的红利,充作流动资金。公座厚利制:是在银股身股分配之前提取部分红利作为“公座”,以便“厚利”,相当于公积金。厚成制:是折扣部分资产,使商号实际资产超过帐面资产。预提护本:是商号分配之前提取的风险基金,以防止亏赔倒帐。此外,晋商为了避免分光吃尽、不留后劲的短期行为,还通过财神股和狗股等办法增加公积金,充实自有资本。,四、晋商的内部经营管理,权力集中,统而不死的组织管理1、财东主要拥有所有权,经营权委托给大掌柜(总经理),实现所有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大掌柜坐镇总号进行宏观控制,定夺的各项经营决策、业务方针以及人事制度等,总分号上下必须遵守。3、分号经理也称掌柜,只拥有所在商号的开拓权、资金运用权、举荐权和人员管理权。4、无论总分号,内部人员设置的原则是“因事设人”,绝不“因人设职”。5、晋商之间以及和其他同业之间广泛建立适当的“相与”关系。,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人事管理1、晋商对经营者的管理 选用:*先进行暗中查访,了解其人的社会背景及其德行。*与其交谈,观察其言谈。*委之以事,考察其工作能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聘用便委以全权。激励:东家给经营者以无上的权力、高额的薪金,并根据业绩增减其薪金和股份,激励其为商号努力工作。,2、晋商对普通员工的管理A、高标准严要求,重视对人员的选拔和培训:a、担保、举荐制 b、业务技术:打算盘,习字、背诵平码、学外语 等。c、职业道德: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其中尤其注重吃苦耐劳的训练。d、道德修养的考核:“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易难,卒问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惰,班期二年以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B、严格号规,维护形象,加强对职工的管理:商号不仅注重对人员的选拔和培训,而且在人员的道德品行上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概括起来有10不准:不准携带家属、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吸食鸦片、不准舞弊营私、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蓄放贷、不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如若违反号规,则由本人、掌柜及保人三方当面交割开除出号,永不续用,其它各连庄分号亦不得录用。3、别具特色的人身顶股制,抽疲转快,酌盈济虚的资本运营 各地票号分号由于所处地方经济状况和自身业务经营状况不同,以致各号在现银盈绌和行市疲快上也有所不同,遂出现有的分号现银多,款放不出去,资金闲置;有的分号现银短绌,利率上升,无款可放。如果靠运送现银解决上述矛盾,必然费用高昂,费时费人,既不经济又不安全。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山西票号在实践中逐渐创造了一种“酌盈济虚,抽疲转快”的办法来调剂运用资金。也就是在不运送现银的状况下,同一总号的票号在两地开展汇兑业务(顺汇、逆汇),实现存贷汇结合,以解决现银盈绌问题。,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营销策略 成功地将商品和服务推销出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在思想观念上牢牢树立顾客至上的信条,而且在行动上必须出奇制胜,创造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的销售方式。山西商人根据用户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服务关,以优质热忱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愿望。如大盛魁对蒙贸易就是在加强与蒙民的沟通的基础上,以了解蒙民的需求,从而在产品的种类、质量、包装以及销售方式上(赊购、赊销等)不断出新,赢得了广大蒙民的信任。,准确及时,灵活高效的信息交流 晋商从商业竞争中领悟到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掌柜必须“耳聪目明”,及时捕捉商机,制定经营决策。做到知于前、行于先、出奇制胜、左右逢源地游刃于国内外市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各大商号、票号都把搜集、分析、鉴别和运用信息视为成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各地市场行情、需求变化、以及营业状况,总号对各分号均订有按时反馈商情动态的规定。一般要求三日一函,五日一信,月终汇报全月情况,既报总号,又分报连号,做到上下左右通气。各商号所写信函的内容十分广泛,凡与商业、金融有关的信息,几乎无所不包。为了保守秘密,各家信函都有自己的暗语,一旦信函失落,得者也难晓其意。遇有重要情报,分号必须派专人日夜兼程向总号亲口汇报,绝不让点滴信息落入他人之手。,管理严密,稳健的经营风险控制1、资本控制 A、资本分正本和副本 B、设置分号不另拨资本2、分支机构控制 A、报告制度:正报、副报、附报、行市报告、叙事报告。B、分支机构考核3、员工控制 A、人身股制:激励 B、经理责任制:两权分离 C、聘用同乡人:宗法约束,D、铺保制度:担保约束 E、学徒制:训育机制4、业务控制 A、掌握市场动向 B、重人信用大于重物信用 C、“逆汇”平衡现银 D、严格执行信约公履制度5、财务控制 A、通过“合龙门”稽核财务 B、安全支付办法 C、密押制度6、行会约束,五、晋商的理念,晋商强调集体主义观念(票号分号间的考核标准)晋商不示张扬、厚重殷实的品格晋商的“忠”:对国家、字号、东家、掌柜的忠心晋商讲求信用,义中取利,先义后利晋商服务社会的精神晋商崇尚情、理、法相融相生的理念,六、晋商与政府的关系,租、设租、寻租的概念 1、“租”,是一种超额利润,它总是与创新、特权、垄断、稀缺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获得这种超额利润,可以有很多手段,创新和垄断是其中最主要的。2、“设租”,是权人利用权力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要素的人为的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权人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3、“寻租”,是个体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在“权钱”交易过程中,设租是从“权”到“钱”,寻租则往往是“钱权钱的增量”(表示为GHG)。实际上,设租和寻租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权人既然参与了整个过程,对这两方面就始终都起作用。,晋商寻租的原因(以盐商为例分析)1、中国古代寻租社会的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僚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保证,在这种官僚体系下滋生培育起来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使中国成为一种典型的寻租社会。A、经济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工商制度最主要的特征是官营工商业的发达和对私营工商业,尤其是对流通领域的严格控制。(中国古代的坊市制度)B、社会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下,当官的地位和收入都是任何其他职业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也是将中国封建社会导入寻租社会的社会根源。,2、政府对盐业的严控制度 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制度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历代政府都使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盐业是国家稳定的税源,历代政府都对盐业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与山西盐商经营活动有重大关系的则主要集中在控制盐业生产、专卖制度和专商引岸制度。3、产权不明晰造成寻租行为 政府将具有不明确产权的食盐全部划归己有,还凭此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于是在本不明晰的产权中出现了公共区域,进而导致政府干预的模糊和失灵。山西盐商与政府的交结以取得大量的盐引,实际上是为了得到进行盐业经营的明确产权,只有拥有了这种产权才能进行正常的交易。,4、“经济人”行为的必然结果 作为传统的以经营异地之间买卖来获得其中价差的山西商人,在做出决策时,会很理性的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行事。所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权衡二者之后,山西商人会很自然的以寻租的方式寻求更多的超额利润,因此寻租是经济人的一种理性选择。,政府与盐商的设租寻租关系 1、设租人与寻租人关系的形成 设租是权人利用权力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要素的人为供给弹性不足,以形成权人获得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寻租活动是个体利用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盐商从产生起就无处不与政府存在密切的关系,甚至其产生、发展、变迁根本上就是由政府行为引导而萌发的。实际上,政府与盐商之间的设租寻租关系是一个既得利益的形成与分配的博弈过程。政府凭借对食盐的专卖政策而设租,盐商为获得高额利润而寻租,二者在这一过程中求得了利益的均衡。,2、盐商与政府关系的维持 政府与盐商的关系是在不断地设租、寻租活动中形成的。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关系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双方对合作的预期,其二是合作中的风险问题。但在官僚体制下,政府毕竟在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盐商是从属和依附政府的,当他们认为寻租是无利可图时,想中止与政府的关系却不容易。皇商范氏经营铜、盐贸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山西盐商寻租的成本收益分析 1、山西盐商的寻租成本:捐输、报效、政府官员俸禄及索取、贿赂、捐纳。2、山西盐商的寻租收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决策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风险。,山西盐商寻租行为的社会成本分析 1、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表现在食盐价格的升高、质量的下降、人民消费官盐的困难。2、社会福利的损失:寻租带来的食盐运输中的低效率、窝商的垄断、私盐的泛滥等都是社会福利的损失。3、机会成本的损失:寻租活动对资源有“挤占效应”,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会产生一系列的机会成本的损失。4、社会风气的败坏:寻租活动比不是一次完成后就彻底结束了,它会产生一系列的连带效应,引起更多的寻租,这就是寻租的层次性。,七、晋商的衰落,晋商自春秋时期产生,鼎盛于明清两代,曾纵横捭阖,雄踞国内商界达五个多世纪,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曾一度执全国商业、金融之牛耳。但事物是有双重性的,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衰败的危机,一旦内外形势发生变化,其弱点会立即突现,导致质变发生。实力雄厚的晋商显赫一时,最后于二十世纪初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得寸进尺,清政府奉行“媚外抑华”的腐朽政策,步步退让,不断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洋货潮水般的涌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中国民族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国内外时局不靖 从咸丰开始,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西北回民和云南苗民起义接踵爆发。辛亥革命之后,军阀割据,土匪横行,国内战事频繁,晋商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俄国国内战争和外蒙古独立及社会公有制改造,致使俄蒙市场损失,这是对晋商资本的致命打击。,北路贸易的货流发生了改道 随着外国商品的输入,海上运输的发展,铁路和内河航运业的开通,沙俄对华贸易由陆路该有天津、大连、海参崴海上运输。这就改变了中国旧有的物资运输路线。清政府的肆意压榨 晋商富裕之际,正是清政府财政开支开始拮据之时,所以晋商成了清政府勒派劝捐助饷的主要对象。经营上因循守旧,墨守陈规陋法 晋商垄断地位的保持及其与政权力量的结合,决定了他们的保守性。在票号向近代银行的转型过程中,晋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只是把资金投向土地和房产,从而错失改革良机,再努力已为时已晚。晋商的思想意识是与封建地主剥削制度相适应的,只是以获得殖货之利为满足。,清政府垮台,失去了靠山 晋商同清政府的密切关系在其崛起之时,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而正是这种关系,引起严重的路径依赖,导致后期的经营效益严重恶化。这是晋商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期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家族制企业产权不明晰、无限责任制经营模式等因素使其必然走向衰落 总之,晋商的衰落是外部原因和内部自身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随着旧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而一蹶不振。,小结,生活始终朝着未来,而悟性则经常向着过去。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中国已经加入WTO,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重振晋商昔日雄风,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传统资源,发现、抓住、用活、用好资源。晋商的辉煌表明,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微观基础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大力支持,而且更需要商人自身素质的塑造和企业文化的创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进程,都必然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亦需要对传统商业文化资源的大力挖掘和利用。,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