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昆虫分类学》PPT课件.ppt

    • 资源ID:5527158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昆虫分类学》PPT课件.ppt

    16.1概况(1)纺足目中文名足丝蚁,简称“虫系”。英文名embiids,webspinner,林奈时期,纺足目被置于“脉翅目”内,1832年Brulle将其与白蚁合为等翅目,另一位学者Burmeister(1839)建立了啮虫目,把足丝蚁列为1科,肯定了它与白蚁类近缘;以后又有一些学者将其移入直翅目的拟脉翅类。至1904年,Shiply 正式建立纺足目。,第十六章 昆虫纲:纺足目Class Insecta:Order Embiopter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1概况(2)虽然足丝蚁的现代种类较少,但其化石和琥珀标本均被发现。研究推断,足丝蚁祖先很可能在1亿年至2亿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分化形成的。纺足目与等翅目和革翅目亲缘关系较近,也是以热带地区为分布中心的昆虫,少数分布在温带,已知的北限为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北纬45),南限为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南纬43)。,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1概况(3)中国研究纺足目的学者很少,如华南农大的卢川川。在通常被分为2亚目8科的分类系统中,截止2000年,世界约知300种;中国仅知1科2属7种,分布区域有琼、粤、桂、闽、台、黔、滇、赣、湘等省(区)。,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2主要形态特征纺足目昆虫因前足跗节能分泌丝用于编织网和结丝巢而得名。体小到大型,细长、扁平、柔软,腹部与胸部约等长。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无单眼。雄虫通常具2对大小相似的翅,雌虫无翅。胸部和腹部月等长;跗节3节。腹部10节,尾须1-2节,产卵器不明显。若虫似雌虫。,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3主要生物学特性(1),雌虫表变态,雄虫渐变态。全部为植食性或以干枯、腐烂的植物和菌类为食。从孵化至成虫死亡前都能用前足织丝。它们将丝织成薄膜状的隧道,并不断向新的食源延伸。新织的隧道呈蓝白色或紫罗兰色,旧的隧道为多层丝织物,白色或乳白色。在有的丝织隧道上会有一些粪便或植物组织碎屑。在湿度大的地方,隧道常织在植物或物体表面,或物体缝隙、枯树皮下等;干旱地区常织在土缝内或岩石缝内;有的种类的隧道延伸至白蚁巢内。,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3主要生物学特性(2),足丝蚁卵为长卵圆形,一端有盖,白色或银白色,具光泽。若虫5龄。雄若虫3龄后出现翅芽。有人在室内饲养观察到:雌虫产卵前期57天,产卵量77208粒,卵期2226天,除5龄若虫历期57天外,其它各龄若虫历期在10-13天。雄虫寿命1223天,雌虫65142天。:等于46:57。但在野外,发现的雄虫比雌虫少很多,这与雄虫寿命短、与雌虫不同巢、外出次数多而易被天敌捕食等有关。,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6.3主要生物学特性(3),雌虫交配后,可能另建新巢,也可能在老巢内扩张。卵产在隧道丝层表面,多数种类卵堆产,但有一层物质包裹(用丝或胶质混同咬碎的植物碎屑包埋卵粒),但也有的种类卵裸露单产。雌虫有护卵习性,若虫孵化后就可以编织适合自身大小的隧道。经济方面,除有人报道足丝蚁在葡萄上编织隧道会使葡萄含糖量下降,以及印尼的一种足丝蚁危害一种兰科植物,使其不开花外,对人类害处不大。,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7.1概况(略),第十七章 昆虫纲:直翅目Class Insecta:Order Orthopter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1概况(1)该目中文名竹节虫,简称“虫脩”。英文名stick insects,leaf insects,walking sticks。竹节虫目是昆虫纲中较小的一个目,过去长期被置于直翅目内,而最早由Drury(1773)放入蟋蟀科和螳螂科内,1825年由Latreille将其列为独立的科,当时仅含4个属。Beier(1955)等将竹节虫列为直翅总目的一个目,后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直至今日,有的专著和教科书仍将其放在直翅目内。,第十八章 昆虫纲:虫脩目 Class Insecta:Order Phasmatode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1概况(2)目前,较为广泛的目内分类所采用的是Gnther(1953)提出的分类系统,经后人修订后,该目分为2亚目6科。目前竹节虫世界已知2500多种。中国上世纪80年代才有专人进行分类研究,现已记录230多种。我国学者任东1997年报道了在我国辽宁和河北晚侏罗纪地层发现的竹节虫化石,建立一个化石新科神虫脩科Hagiphasmatidae和其中的三个新属新种。目前,利用竹节虫卵壳形状和其上的刻纹进行分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8.2主要形态特征竹节虫通常为大型昆虫,30-300mm。绝大多数无翅,少部分种类有翅。大多数体细长,杆状、棍状或圆筒状。叶虫脩科的种类,体和足扁平,色泽极似叶片。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复眼较小,单眼0-3个。后胸常与腹部第1节(中节)合并,跗节3-5节。,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植食性。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热带潮湿地区,少数生活在温带和干燥地区;多数生活在乔木和灌木上,少数生活在地面和草丛中;大部分种类为夜间活动。少数种类是农林害虫。卵椭圆形或桶形或矮瓶形,似植物种子。卵壳坚硬,表面光滑或具刻纹;卵有卵盖。各种类型的卵是良好的分类特征。许多种类有两层以上卵壳,外卵壳较硬易碎,内卵壳与卵黄膜孔口相连,可让精子进入;而外卵壳孔可让空气进入。,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3主要生物学特性(2),竹节虫有三种独特的产卵方式:(1)随意散产于地面上。多数竹节虫属于此类。有些种类产卵时,爬至树木较高处,似排粪般把卵排出,卵落地滚入枯枝落叶和草丛中。(2)把卵粘在植物茎干上或叶片上,直至孵化。(3)似蝗虫,将腹端插入疏松的砂土中产卵,然后用足拨土埋好。,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3主要生物学特性(3),若虫与成虫的食性一致,有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种类。若虫一般脱皮4-6次。雄虫比雌虫成熟早,雄虫寿命一般45周,雌虫寿命一般89周。孤雌生殖在竹节虫当中十分常见,有的种类可能完全行孤雌生殖,因为至今尚未发现其雄虫。许多种类有二型现象。交尾时,雄虫由雌虫背着,似蝗虫交配状。产卵量也因种类、食物、拥挤度等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从几十粒至几百粒不等。,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8.3主要生物学特性(4),竹节虫是著名的拟态昆虫。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防御机制。利用保护色隐匿。摆动,可连续似幼枝或树叶在风中摇摆半小时以上。假死,随龄期增加而增强,成虫尤为明显。从隐蔽状态突然变为惊吓敌害,如竖起前后翅,用鲜艳的颜色和花纹吓阻对方;或前后翅摩擦发出响声等。有些种类可以分泌有气味的分泌物,喷在身上,驱避敌害。,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1概况(1)该目中文蜚蠊,俗名蟑螂,偷油婆等。英文名cockroachs,roach。中国古代的称谓也很多,如诗经尔雅中有:蜚、负盘、蜚盘虫、香蜋子等,本草纲目中有石僵、滑虫、地鳖、簸箕虫、过街、蚵婢虫等。蜚蠊目有多个异名,如Blattariae,Blattodea,Blattoidea等。有的学者把蜚蠊目与螳螂目合为网翅目Dictyoptera。,第十九章 昆虫纲:蜚蠊目 Class Insecta:Order Blattari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1概况(2)蜚蠊在进化上已成为是真正的陆生昆虫,蜚蠊的化石种类已知200多种,多发现于石炭纪(三亿五千万年前)。从化石记录、体形结构和生物些特性来看,蜚蠊是较原始的昆虫。蜚蠊目分类差别很大,全世界大致分425科,已知约3700种左右;我国已记录360多种。生活在室内的蜚蠊是卫生防除的主要对象,污染食品并留下讨厌的气味,传播疾病等。野外生活的种类少数是农业害虫。有的种是中药材。,19.2主要形态特征体长2mm-100mm。但绝大多数体形大、中型。最小的体驱扁平,卵圆形。体色多为黄褐色和深褐色,也有完全黑色或黄的,极少数红色、绿色、古铜色或具有鲜艳的色斑。体宽而扁平,卵圆形或近圆形。头小,藏于前胸背板之下;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常退化;口器咀嚼式。有翅、短翅或无翅;足较长,足上多刺,跗节5节,适宜疾走。雌虫产卵瓣退化(有3对,不完全从体内伸出,不构成产卵瓣)。,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生活史一般是1年1个世代,短的1年2-3代,长的5年完成1代。成虫寿命1月-1年。大多数蜚蠊两性生殖,偶尔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雌性蜚蠊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前来交配;雄性蜚蠊用触角感应和追求雌虫。卵被卵鞘包裹,每个卵鞘含卵约20粒,分隔为左右两行。,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3主要生物学特性(2),蜚蠊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类。卵生种类的卵放在坚硬的卵鞘内,雌虫用下生殖板夹持较长时间后,选择一合适地点放置卵鞘,用唾液粘附牢固,卵在卵鞘中发育。卵胎生的卵鞘薄而柔软,胚胎成熟后,卵鞘从生殖腔中挤出,若虫脱离卵鞘,从母体腹末爬出。卵孵化后,有一个预若虫期,即初孵若虫的触角、足、口器等都集中在虫体腹面,虫体不能活动,数分钟后经一次脱皮,若虫方能活动,吃掉所蜕的皮。若虫的龄期因种类不同612个不等,有时雄虫较雌虫多1个龄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3主要生物学特性(3),蜚蠊适应性极强,广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从人居环境到野外的大部分地方都能生存,某些种类,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东方蜚蠊等已随人类活动扩散到全球。蜚蠊多喜黑暗,为夜行性昆虫;食性杂,尤喜糖类和淀粉类物质;出入室内外各种场所,污染食物、传播各种病菌和寄生虫,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卫生害虫。,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3主要生物学特性(4),生活于野外的蜚蠊常见于石块、树皮、枯枝落叶及垃圾推下,东方土蠊的若虫喜栖水溪边,好潜入水中;栖息于朽木中的食木材蜚蠊已知103种,该类蜚蠊成、若虫群居在一起,表现出亚社会性习性,若虫有取食成虫粪便的习性,将与之共生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带入体内消化木材。,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19.3主要生物学特性(5),有的蜚蠊生活在其它昆虫的洞穴里,如螱蠊属的种类客居白蚁巢内,蚁蠊属的种类生活在蚂蚁巢内;蜚蠊中也有少数农业害虫,如苏里南蔗蠊危害香蕉、齿石兰、菠萝根须等;龙虱甲蠊危害柏树、酸橙、柑桔等;地鳖虫的中药名为“土元”,主治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积聚痞块、干血痨、肌肤干裂等症。,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1概况(1)该目中文螳螂,俗名螳。英文名mantis(pl.-es),mantids,praying mantids,soothsayers。中国对螳螂的研究,在古代就有,中华武术中著名的“螳螂拳”就是对螳螂各种姿态的模仿。我国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称螳螂为“猴子”、“孙悟空”、“天马”和“虎豹哥”等。,第二十章 昆虫纲:螳螂目 Class Insecta:Order Mantode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1概况(2)至今,螳螂的分类究竟是个亚目,还是单独为一个目,世界上还有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类群单独成立为螳螂目,有人对其进行精子学的研究,也证明螳螂的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全世界螳螂已知4总科11科400多属2200多种。中国上世纪末记录2总科8科19亚科47属112种。螳螂成虫和若虫都是肉食性,既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也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昆虫。,20.2主要形态特征中至大型种类,体长一般在10-140mm。体色有绿色、褐色、灰色褐具花斑。体细长,或略呈圆筒型,或扁平成叶状等。头活动,正面观三角形或五边形;口器咀嚼式;触角多丝状。前胸长,前足捕捉足;前翅覆翅,后翅膜翅,休息时平放于背面。尾须1对,雄虫第9腹板上有1对刺突卵粒为卵鞘所包,附于植物体上或墙壁上。,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卵块包于卵鞘(由附腺分泌物形成)中,卵鞘被产于树枝、石头等物体上;每个卵鞘含卵约40400粒卵;一般1雌成虫可产卵鞘16个。卵孵化率在80以上。卵多在凌晨或傍晚孵化(一般在89或1718时)。少数种类雌虫有守护卵鞘、直至若虫孵化为止。,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3主要生物学特性(2),初孵若虫靠第10节腹节腹板上细丝连接虫体,如将其悬挂在卵鞘上,尔后开始活动,12龄若虫行动敏捷,老龄若虫行动缓慢;若虫一般蜕皮78次,通常一年一代,以卵在卵鞘里越冬。若虫多在清晨羽化。羽化后10天左右交配,交配时间可达24小时。,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3主要生物学特性(3),螳螂几乎可捕杀所有的昆虫,甚至会攻击小型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特别喜欢捕食蝗虫、鳞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以及同翅目昆虫。从1龄开始就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性成熟的螳螂一生可交配多次,但在交配时或交配后雄虫常被雌虫吃掉,在交配时即使雄虫的头被吃掉也不妨碍雄虫的有效交配。,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0.3主要生物学特性(4),螳螂这种“妻食夫”现象目前有两种解释:(1)是围绕求偶、交配、营养而产生的一种进攻性行为,在此过程中,由于雌性明显大于雄性,因而常见雌食雄。(2)雄性的性成熟早于雌性,在雌虫性成熟前,如雄虫强行交配,则雄性易被食,反之,被食机率明显减少。,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狭 翅 大 刀 螳,中 华 大 刀 螳,21.1概况(1)螳虫脩目是2001年发现的新目,2002年建立。被我国昆虫学者们认为是昆虫界中的“四不象”。2001年6月,德国普伦市马克斯普朗克湖沼生物研究所的昆虫学博士生Oliver Zompro访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并查看虫脩目标本,想多发现一些竹节虫新种。,第二十一章 昆虫纲:螳虫脩目 Class Insecta:Order Mantophasmatode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1概况(2)Oliver Zompro看到一个1950年采自坦桑尼亚的类似竹节虫的雄性昆虫标本,这是20世纪80年代,瑞典的Lund大学的Roy Danielsson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发现后,送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的,当时全世界无人认识这种昆虫,Zompro也如此;几周后,一位琥珀采集者送给Zompro一个具有40004500万年历史的波罗的海产的琥珀里的化石标本,也像竹节虫。此时的Zompro开始怀疑自己发现了昆虫新目。不久他又在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发现第3个类似的标本(1999年采于纳米比亚的雌性成虫标本),更坚定了Zompro的怀疑。,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1概况(3)后来Zompro求助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动物博物馆的昆虫系统学家N.P.Kristensen和解剖学家K.D.Klass。从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两方面研究后,肯定了这个新目。后研究发现,南非有人1890年就采到5枚这类标本,19061924年间任南非博物馆的馆长还根据这些标本建立了一个新属,放在螳螂目内。后来,昆虫学家们又先后在南非、坦桑尼亚和纳米比亚等采到了活虫,并进行了饲养观察。到2005年止,世界共发现15种(包括2个化石种),建立了3科12属。,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1概况(4)2002.5.24.出版的Science296 卷1456-1459页上正式发表了K.D.Klass,O.Zompro,N.P.Kristensen和J.Adis的论文。一个昆虫新目从此诞生。这是自1915年建立蛩蠊目87年后再建立的一个新目,不仅使昆虫学界和动物学界极度兴奋,而且引起整个科学界很大兴趣。,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1概况(5)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专家Piotr Naskrecki说“这一发现可以与发现活体乳齿象或剑齿虎相媲美。它告诉我们,地球上还有一些像封闭的保护区的地方,保存着少量的、数百万年以前就存在的古老生命”。国际著名昆虫系统学家Kristensen感叹:“人类对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的了解很有限”。美国哈佛大学昆虫学家E.O.Wlson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新发现”。随后,世界数千家网站和我国参考消息及“中国野生动植物网”等许多媒体都作了报道。,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1概况(6)K.D.Klass 等人(2003)根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螳虫脩进行系统发现和分类研究证明它和螳螂目为姊妹群。现生的螳虫脩的分布地有纳米尼亚、坦桑尼亚和南非,生活在非洲热带山顶的草丛中。但从波罗里海琥珀中的化石分析,分布在非洲的螳虫脩可能是历史上广泛分布类群的残遗种类。,21.2主要形态特征体小到中型。略具雌雄二型现象。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上颚具3齿,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触角丝状;有复眼,无单眼。目前发现的种类无翅。跗节5节,基部3节合并,基部4节具附垫。外形近似直翅目,但缺乏直翅目的共同衍征,似蝗虫,又无跳跃足;前、中足均可捕食昆虫,与螳螂和直翅目中的捕食性昆虫似是而非;它前胸发达,又为捕食性,与竹节虫不同;它下口式,尾须短,又与蛩蠊目不同。,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食性捕食性,前足捕食为主,中足辅之;而且常常自相残杀。除已知一种可白天活动外,其余均夜间活动(白天藏于草丛,夜间常在植物表面活动)。成虫交配前,用腹部敲击所在物体表面,发出声响进行交流,交配方式类似蝗虫、螳螂和竹节虫等,但交配时间可长达13天。交配后,雄虫常被雌虫抓住吃掉。,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1.3主要生物学特性(2),在南非有冬季降雨的地区,螳虫脩卵在第一场秋雨后开始孵化,如果秋雨来得迟,孵化也会相应延迟;若虫在潮湿的冬季生长发育,春季(9、10月)发育成熟,成虫交配产卵后几周内死亡。卵产在一个抗旱能力很强的卵囊内(卵囊是胶质物和一些颗粒状物组成),每个卵囊内平均12粒卵。“跗节基部3节合并,基部4节具附垫”的特征使它获得“heelwalker”的雅号,因自相残杀成性而被称作角斗士“gladiator”。,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1概况(1)该目中文白蚁和螱。英文名termites,white ants。白蚁的化石较多,在中生代早白垩纪(1.2亿年前)的欧洲就有草白蚁的分布;中国也是发现白蚁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北京、山东等都发现许多早白垩纪的白蚁化石。根据化石材料,等翅目的祖先很可能出现在中生代早期,或更早些。,第二十二章 昆虫纲:等翅目 Class Insecta:Order Isopter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1概况(2)任东(1995)研究北京的早白垩纪的白蚁化石,记录了草白蚁科的两个亚科(草白蚁亚科和白垩白蚁亚科),共描述6新属7新种。根据他的观点,我国北方在白垩纪属热带气候,植被富庶,森林茂密,白蚁种类繁多,可能是白蚁的一个分布中心。后因我国北方气候变冷,白蚁逐渐南移。北方现仅留下少数耐寒耐干的种类。世界目前已知6科3000多种;中国已知4科44属近500种.2000年出版。,22.2主要形态特征体小到大型,长,略扁。头骨化,能活动;口器咀嚼式,兵蚁上颚极其发达,镰刀状;触角念珠状;复眼有或无或极退化,无单眼或1对。足粗短,跗节多4节,少数3或5节;无翅、短翅或长(大)翅,翅脱落后留下翅鳞。腹部10节,有尾须,生殖器不明显。白蚁是多型性社会昆虫,一个群体中长同时存在大翅、短翅和无翅繁殖蚁及大量无翅的兵蚁、工蚁、若虫及卵等。,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1),白蚁为多形态的社会性昆虫,生物学特性特殊而复杂,有多样品级分化和复杂的分工,也有精巧的蚁巢和防卫设施。在生殖型中,蚁后体型大,具有极其膨大的腹部和发育完全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配产卵的作用,是繁殖蚁的核心。根据生殖蚁的来源和形态,可分为三个品级:A.原始蚁王、蚁后来源于有翅纷飞后脱翅配对的成虫,它们是一个群体的创造者。该品级蚁王和蚁后体色较深,体壁较硬,有发达的复眼和单眼,中、后胸有残存的翅鳞;其生殖能力最大,产卵量最多。,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2),多数情况下,一个群体只有一对原始蚁王和蚁后,但也有少数群体同时存在23对王和后,如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土白蚁属Odontontermes的某些种类有这种现象;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同一个巢中多王多后的现象普遍,在建群初期,已知有5王8后的记录;在多王多后的群体中,各个蚁后的腹部大小有时差不多,有时却相差甚远,为什么呢?估计一是估计每个蚁后间的营养状况不同,二是可能年龄上的差异。,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3),B.短翅补充蚁王、蚁后可能是应急整个巢群发展的需要,由巢内具翅芽的若虫发育而成。这种品级只发现部分白蚁种类中,不是普遍存在的品级。其形态特点是:体色较淡,有复眼,中、后胸具翅芽。补充蚁后的生殖能力小于原始蚁后,但数量多于原始蚁王和蚁后;有人在黄球白蚁Globitermes sulphreus(Haviland)巢群内发现43个短翅蚁后;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的群体内也经常可见大量的短翅蚁王和蚁后,同一地点有时可采到200多个短翅蚁后。,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4),短翅蚁后多因原始蚁王、蚁后死后才出现,或者庞大群体分裂时出现,偶尔也会出现原始蚁王和和短翅蚁后同居的现象。C.无翅补充蚁王、蚁后也可能是巢群发展时应急的补充蚁王和蚁后,来源于不具翅芽的若虫;它比短翅蚁王和蚁后更少见。形态特点是:体色浅淡,常为浅黄色或乳白色,体壁更柔软,无复眼和单眼,中、后胸无翅芽,这种品级只存在于失去原始蚁王和蚁后的巢群中。,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5),在非生殖型中,虽然有完整的生殖器官,但发育不全,无生殖机能。其中数量最大的有两类,即蚁巢的建设者工蚁和保卫者兵蚁;也就是相应的两个品级。工蚁虽是白蚁中数量最多的品级,但并不是所有白蚁种群种都有。比较原始的木白蚁科和原白蚁属均缺工蚁,其巢内的建设工作由若蚁来完成。有少数种类的同一巢群的工蚁其体型大小有很大区别,具两型或三型,但职能上了解甚少。,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6),兵蚁为非繁殖蚁中的另一个品级,数量占整个巢群个体数量的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兵蚁口器退化,失去自身取食的能力,需要工蚁的喂养才能生存。兵蚁一般只有一类,但在某些种群中,如大白蚁属和蛮白蚁属中,兵蚁有大兵蚁和小兵蚁之分,而某些种类“王宫”附近大兵蚁个数明显多于小兵蚁,说明两者之间有某些分工。兵蚁广泛存在较低等的白蚁中,在高等的白蚁种群中,兵蚁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白蚁科某些种类没有兵蚁。有人(1972)报道,非洲缺兵蚁的白蚁有16属60种。,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7),一个群体的白蚁数量从几百到几百万个不等;成熟的白蚁群体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有翅成虫。一般黑翅土白蚁的成熟群体一年可产生20009000个有翅成虫;台湾乳白蚁一个成熟群体一年可产生20000个有翅成虫。有些种类每年都产生有翅成虫,而有的是两年或两年以上才产生有翅成虫。有翅成虫的出现标志着该群体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蚁群即将发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8),蚁巢有木栖蚁巢、土木栖蚁巢、土栖蚁巢、地下巢(可深达地下5米)、地上巢(我国云南土白蚁的土垅巢高达3米)和寄居巢等。白蚁喜食真菌,巢穴中常有自己的菌圃,一类是白蚁自己培养的,另一类是天生的。我国有人研究黑翅土白蚁的菌圃,共发现有51种真菌。,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2.3主要生物学特性(9),白蚁巢内常有一些共生物、食客和天敌。如消化道中的单细胞生物,可帮助分解和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物质。食客为蚁巢中无脊椎动物,如某些蚂蚁、蜚蠊等,多取食巢内废物或白蚁排泄物,通常不妨碍白蚁生活,有时对白蚁还有益。敌害有螨类、有害微生物及食白蚁的动物等。白蚁的防卫有机械打斗;化学防卫(如叮、涂、胶喷胶状液等)。,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1概况(1)该目中文名蠼螋。英文名earwigs。本草纲目 中称搜夹子。De Geer1777年建立革翅目,将直翅目昆虫包括在内。1793年Latreille建立直翅目后,革翅目与直翅目分开。革翅目有2亿9千万年的演化历史,热带、亚热带种类多,温带向寒带渐少。但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海拔5000m的高山上也发现它的踪迹。,第二十三章 昆虫纲:革翅目 Class Insecta:Order Dermapter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1概况(2)革翅目世界已知约13科2000种,分属于三个亚目(蠼螋亚目、蝠螋亚目、鼠螋亚目),其中蝠螋亚目仅知两属5种,鼠螋亚目仅知两属11种。有的学者将鼠螋亚目立为重舌目。截止2000年,中国现在已知8科285种。2004年中国动物志:革翅目出版,记载8科229种。,23.2主要形态特征体小到中型,狭长,略扁平。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10-50节;无单眼。前胸背板方形、长方形;有翅或无翅,如有翅则前翅角质或革质,无脉蚊,短小,仅盖住胸部;后翅膜质,扇形或近圆形,翅脉放射状,平时折叠于前翅下并常有部分露出前翅外;跗节3节。腹部具8-10个体节,尾铗发达,无产卵器。,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陆栖。卵生或卵胎生。革翅目昆虫夜出性,白天多在石下、树皮下、树洞、土隙、垃圾中及较阴湿的地方等隐藏。常两性同居,并有护卵育子的习性。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两铗吓阻对方,如遇强敌,则装死不动;第3、4腹节的腺褶也能分泌臭气驱赶入侵者。在植物上生活的蠼螋,如Timomenus aeris的卵产于植物的叶面中央,一生产卵数次,每次产卵3040粒,排列不整齐,产卵多在夜间进行,该虫在台湾1年34代,世代重叠,成虫寿命可达半年以上。寒带的种类1年1代。,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3主要生物学特性(2),在地表或土中生活的种类的雌虫在石块、倒木下筑巢,一次将卵产完,约十几粒几十粒,堆集一块;雌虫产下卵后,常守候在卵上。用口器舔吸卵表面的有害病菌,并翻动和搬移卵块,有的种类(如Anisolabis maritime一天搬移卵块数十次);卵阔卵形或椭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卵经过1月左右孵化为若虫。低龄若虫常留居母体周围,受其保护。若虫蜕皮46次后羽化为成虫。翅芽于2龄时出现。,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3主要生物学特性(3),革翅目昆虫的食性很杂,多取食植物的花粉、幼嫩部分和动植物的腐败组织等;Timomenus aeris取食介壳虫的分泌物;肉食性种类捕食其它昆虫和小动物等;还有国外学者报道:肥螋属Anisolabia的某些种类是寄生啮齿类动物的有病原性的缩小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的中间寄主(绦虫卵被肥螋取食后,便在体内发育成有包囊的幼体,啮齿类动物取食或误食被感染的该类昆虫,就会被感染)。,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3.3主要生物学特性(4),鼠螋亚目卵胎生,寄生鼠类或居于其穴内,已知的两属11种均产于非洲。有的学者认为其雄性外生殖器的形状与革翅目几乎没有真正的关系,将其另立一目重舌目。蝠螋亚目寄生在蝙蝠身上,已知的5种均产于亚洲。鼠螋和蝠螋均无翅。体表毛多。,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4.1概况(1)该目异名Notoptera,英文名grylloblattids,rock crawlers。中文名蛩蠊。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起源古老,是昆虫纲中古老的残遗类群及活化石。该目的第一个种是Walker于1914在加拿大西部落基山区发现并建立的,并建立蛩蠊科,归属直翅目。1915年,Crampton将其提升为目。,第二十四章 昆虫纲:蛩蠊目 Class Insecta:Order Grylloblattode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4.1概况(2)Crampton认为蛩蠊目保留了原始直翅目一些特征,最近的亲族为螽蟖和蟋蟀,其次是革翅目。从化石研究来看,蛩蠊目起源至少在石炭纪早期,其祖先有微弱飞翔能力,与原直翅目-原蠊目有共同祖先(Walker,1943);Storozhenko(1997)认为其祖先是具翅的半水生昆虫。蛩蠊目仅有1科4属29种和亚种,仅分布全北区(北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等),3360N。我国仅知1种中华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 Wang,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书永先生1986年8月28日在东北长白山发现,1988年列为我国2级保护动物。,24.2主要形态特征体长1230mm。无翅。触角长,丝状;复眼退化或缺,无单眼;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胸部发达,前、中、后3个胸节的背板接近相等或前胸较大,3对足相似,跗节5节。雌虫有发达的刀剑状产卵器;雄性外生殖器不对称。尾须长,89节。,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4.3主要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但成虫无翅,变态显得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是表变态。据Ford(1926)和Walker(1937)对北美广布种Grylloblatta campodeiformis Walker的饲养观察,该虫生长发育缓慢,卵在雌虫体内发育6个月才成熟,单产于土壤中、石块下、苔藓中和洞穴内等;卵黑色。卵期长达1年;若虫9个龄期,经历约5年(第一年脱皮3次,以后每年1次),完成1个世代需要78年。,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4.3主要生物学特性(2),本目昆虫主要产于高山,如北美洲西岸、日本和我国长白山地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尤其在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藓下、枯枝落叶中或泥土中,一些种类生活在洞穴中,夜出活动。以植物和小动物的尸体等为食,除非十分饥饿,才会攻击活的小动物。该类群个体稀少,极为罕见。,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1概况(1)该目中文名缺翅虫。英文名zorapterans。也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小目和古老特化的类群。1913年,意大利人Silvestri首先建立此目,并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由于最初发现的缺翅虫无翅,未见有翅型,故认为这类昆虫都无翅。1920年,A.N.Caudell报道了缺翅目的有翅型,人们才知道该类昆虫有缺翅型和有翅型。,第二十五章 昆虫纲:缺翅目 Class Insecta:Order Zoraptera,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1概况(2)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缺翅目昆虫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等翅目昆虫最为亲缘。形态上与等翅目相同点有:触角念珠状,但节数较少;复眼圆形,位于头侧,稍突起;前中后胸几乎同等发达,6足均善于奔跑,翅狭长,停息时平叠于腹背成虫,后期会脱落,残留翅基。习性上与等翅目相同点有:一般生活在潮湿的林地里,集群穴居或巢居于树皮下。这些说明缺翅虫和白蚁很可能共同起源于远古的蜚蠊型祖先。,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1概况(3)全世界缺翅目昆虫至今仍仅知1科1属(缺翅虫科Zorotypidae缺翅虫属Zorotypus),全世界已记载的有约30种。中国1973和1974年才由黄复生先生在西藏的东南部采到2新种: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分别于1974,1976发表)。也是东半球分布最北的两个种。现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25.2主要形态特征体小型,很少超过4mm;有翅型翅展7mm;体扁平,体色褐色或近黑色。头较大,近三角形;触角念珠状;复眼发达,稍突出;单眼3个;头式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常无翅,有翅型的翅狭长,膜质,翅脉简单;跗节2节。腹部10节,尾须短,不分节,乳头状,上有刚毛。雌虫无产卵器,雄虫外生殖器官不对称。,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3主要生物学特性(1),缺翅型若虫与成虫相似;有翅型和缺翅型若虫有明显区别,有翅型若虫乳白色,体被刚毛,触角8节(老熟后9节),复眼和单眼同成虫;前胸背板近圆形,中后胸背板近三角形,各有一对鳞片状翅芽,初龄若虫的翅芽乳白色,极少黑色直立短毛,若虫老熟后,翅芽伸长,深褐色,有明显的黑色直立短毛和小绒毛,翅脉隐约可见。但若虫龄期仍不祥。,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3主要生物学特性(2),陆生,渐变态。多生活在长绿阔叶林地,倒木或折木的树皮下,一般成、若虫在一起,惊动后四处逃逸;也有的种类生活在白蚁巢内发现。以发现的种类,多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就目的阶元而言,赤道两旁、东西半球的多数岛屿及相关地带,都有其分布;若以种而言,分布及其狭窄,有的种仅分布在一特定区域。所以有“广布的目,狭布的种”的分布特点。,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25.3主要生物学特性(2),在中国发现的两个种,均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一种在察隅地区,一种在墨脱地区,生活地区相似,都是原始的长绿阔叶林中,林间郁闭度0.70.8,林中苔藓和附生植物比比皆是。缺翅虫嗜食真菌和极小型动物。虽然喜隐蔽群居,但无品级分化和社会化习性。许多种至今仍未发现其雄虫,可能存在孤雌生殖,但对其生活史知之甚少。,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昆虫分类学》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