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数列新》PPT课件.ppt
8-1,81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和作用1.时间序列:又称时间数列、动态序列。指将各个时期的某一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序列。2.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统计指标所属的时间,二是统计指标在特定时间的具体指标值。例子,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8-2,8-3,3.时间数列的作用(1)它可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2)通过时间数列的研究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速度和趋势。(3)通过时间数列分析(长期趋势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循环变动分析等)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8-4,1.总量指标时间序列:数列中的统计指标为总量指标。(1)时期序列:特点:可加性;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指标值采用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2)时点序列:特点:不可加性;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指标值采用间断登记的方式取得。例子,二、时间序列的种类,8-5,2.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由总量指标派生出来的。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达到的相对水平和平均水平,把一系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序列。数列中,各项指标值不能相加。例子,8-6,时间序列的分类,8-7,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可比性,1.时间一致时期序列:各指标所属的时期长短应一致。时点序列:时间间隔应相同。2.口径一致总体范围一致。计算价格一致。计量单位一致。经济内容一致。,8-8,3计算方法一致,8-9,(一)发展水平:时间数列中,每一时间的指标数值。反映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四、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8-10,又称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说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注意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八五”期间我国的平均GDP,1.根据绝对数(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二)平均发展水平,8-11,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连续时点数列(逐日记录),例如,计算某工厂某个月份的平均职工人数,在知道该月每天的职工人数基础上,可将每天的职工人数加总,除以该月的日历天数即可求得该月的平均职工人数。,)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8-12,例如某人的银行账户2006年第三季度的资料如下,求第三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当现象发生变动时就登记一次的时点数列),解:该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8-13,上例中后一时点的数据是前一时点现象一直维持到后一时点的前一天,在后一时点的那一天存款才发生变化。因此,在两个时点之间的代表值就是前一时点的数据。由此,可归纳出计算公式:,其中:ai为各时点水平,fi为每次资料持续不变的时间间隔长度。例如,上例中,存款为850元从7月1日至7月21日持续20天不变。,8-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在许多情况下,往往只能每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只掌握各个时点上现象数值。例如,商业企业对职工人数和商品库存额等只统计月末数字。,(2)间断时点数列(常用),8-15,7月份平均人数,8月份平均人数,9月份平均人数,第三季度月平均人数,8-16,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如下(P213),小结,8-17,)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8-18,)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8-19,小结,式中,fi表示时间间隔。,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8-20,(二)由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方法:先判断该相对数分子与分母指标的性质(是时期指标还是时点指标),然后采用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公式分别计算分子与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最后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其计算公式为:,8-21,例1:某企业1998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8-22,例2:某企业1995年下半年各月劳动生产率资料如表,计算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8-23,(三)由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一般平均数时间序列(与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方法相同),2.序时平均数的时间序列,8-24,例如城市上半年的平均人口分别为:月130万人,月100万人,月105万人,第二季度120万。试求该城市上半年的平均人口数。,8-25,五、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1.增长量:又称增长水平,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1)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时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8-26,2.平均增长量:也称平均增长水平,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2)相邻两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3)年距增长量=本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