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戏剧》PPT课件.ppt
第七章 文学与戏剧,戏剧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一般而言,它是与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并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学研究中谈论戏剧,讨论的对象一般是剧本。然而,剧本本身就是戏剧作家为演出而创作的,因而,本章在讨论戏剧时,特别注意作为文学的戏剧和作为表演的戏剧的区分,并在这种区分中讨论戏剧文学的特点。,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一、诗学(节选)1、第六章:悲剧(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祭祀酒神仪式)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媒介是悦耳的语言;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非叙述方法);通过引起怜悯或恐惧陶冶(净化)情感(效果)。悲剧艺术包含六成分:情节(第一,即事件的安排)、性格(第二,往往从人物的抉择中显示出来)、思想(第三,人物说出当时当地可说、宜说的话的能力)、言词(第四,即通过词句以表达意思)、歌曲(第五)、形象(第六,指依靠服装面具装扮的演员形象)。,2、第七章:,情节是悲剧的灵魂和基础,因此要合理安排事件。情节要完整,即要有头(引起其他事件的事件)、身(事件的发展,要能承上启下)、尾(上承某事,但无他事继其后)。长度以容易被人记忆为限。3、第八章:行动有整一性,事件要有联系,但主人公可不是一个。4、第九章:诗人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这种描述就更带有普遍性,也是更有高度的真实。,二、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1、作者简介:贝尔托布莱希特(1898-1955),是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布莱希特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理论是在1920-19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戏剧体裁所界定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戏剧式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一类是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史诗式戏剧或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布莱希特的“史诗体戏剧”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布莱希特的文章看似讨论中国古典戏曲,其实是在讨论非亚里士多德戏剧的“史诗体戏剧”,与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构成了古今对比的关系,既涉及西方戏剧发展史上的诸多相联系的重大问题,有涉及中西戏剧艺术的比较问题。,第二节 相关问题,一、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剧本)二者的不同:作为表演的戏剧,是由演员扮演的角色来讲故事,演员的对话、行动构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文学的戏剧,是文学剧本(或称戏剧脚本),它不一定非得演出,而是可以成为供人阅读的文学。二、戏剧文体1、西方古典戏剧(悲剧和喜剧)悲剧涉及的题材是主人公的逆境与不幸,是为了“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即讲述主人公由于无法逃脱的命运而招致不幸或毁灭的故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即讲述主人公由于性格上的缺陷而导致悲惨的结局的故事,如奥赛罗。,1、西方古典戏剧(悲剧和喜剧)喜剧这个词源于希腊文 komos,意思是“狂欢”。它的题材往往是主人公行为上的错误、品质上的恶劣、性格上的丑陋与庸俗。喜剧人物多为出身卑微的人。喜剧中充满了偶然性事件,充满了误会与巧合,剧作家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台词幽默而诙谐。喜剧的艺术效果是“笑”。在欧洲历史上,还有另一类不以讽刺为出发点的浪漫喜剧,它不是嘲笑人们的愚蠢,而是赞美人们的幸福与美德,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2、中国古典戏曲,“戏曲”一词,在中国古代指戏中所唱的曲,是与“散曲”相对应的概念。20世纪初,由王国维首先用“戏曲”一词以统称中国古代戏剧。中国戏曲成熟于元代(杂剧);元末浙东南戏(南曲戏文),形成了传奇;清代北京出现了以安徽二黄戏为基础兼收诸地方戏长处的京剧。中国戏曲将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相结合。中国古代戏曲有曲词、宾白和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剧本由曲词具有抒情、推进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功能。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舞台提示包括提示人物的活动时间、地点、动作、表情等。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一般由一本构成,本中有折(杂剧)/出(明清);由音乐组织单元,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3、现代戏剧,西方的现代戏剧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其时称为悲喜剧、正剧或市民剧。打破了传统的悲剧与喜剧的界限,从而将悲剧与喜剧融合为新的艺术形式,可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社会问题剧也是现代戏剧的一种,多表现社会问题或人的个性受到社会压抑的主题,如易卜生的作品。中国现代戏剧始于五四前后,开始时成为“新戏”、“文明戏”,后来成为话剧,以示与歌剧或中国传统戏曲的区别。,三、戏剧要素,亚里士多德所谈到的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语言、歌曲、形象)可综合为三个:情节、语言、形象。1、情节(亚氏认为最重要):特点是主题集中、矛盾尖锐:与小说相似,但因受舞台限制,必须在有限时间内(3小时)处理相对更集中的故事,结构更紧凑。中西方都用场次把情节分为几个部分,古希腊分5段,歌队合唱曲是标志;现代也称五幕剧、三幕剧。西方影响情节的是“三一律”,即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情节里各个相对立的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其中对“序幕、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概括比小说更突出;由此显示出类乎小说悬念的效果。诗学11章中的“突转/发现”是情节的重要成分,也是布局技巧:(突转:是“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方向”;/发现:“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如人物突然发现对方是亲属/仇敌。)亚氏认为俄底浦斯王是代表。,2、戏剧人物与台词:,剧本的特点:通过人物语言(有少许舞台提示)塑造人物。(不同于小说)。人物语言不仅要表情达意,还要有动作性,才生动。(一切语言都必须变为行动)。语言的个性化:通过技巧使语言传达出性格/思想特征。(如雷雨)独白(用内心独语形式表现心迹的戏剧语言),旁白(为观众准备的,让人物跳出情节袒露心迹,舞台他人听不见),以弥补人物性格。,3、舞台因素,舞台因素在剧本中通常以“舞台提示”的方式出现,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剧中的舞台布景设计对刻画人物形象与推进故事情节起重要作用,如老舍的茶馆。道具对推动情节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那块置苔丝狄蒙娜于死地的手帕,就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服装在戏剧中也有很强的表现功能,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服装甚至是一个角色地位与性格特色的标志性因素。在表演的戏剧中,舞台因素还包括化妆、灯光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