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德育》PPT课件.ppt
第四讲 教学中的德育,第四讲 教学中的德育,本讲内容,德育方法,直接的,间接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机制,第一节 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在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即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教学,具有鲜明的伦理倾向。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皆所以明人伦也”:“重教明理”、“德教为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人必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它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文学科教育中德育与教学的浑然一体,他同时也暴露了对自然科学关注的不够。,一、古典人文知识教学中的德育,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古代的先哲们一开始便重视自然学科,其中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几何学、逻辑学、算术、人体解剖等学科。后来进一步演化为西方著名的“自由七艺”,即文法、修辞学、逻辑学、几何学、算术、天文学和音乐。与中国“六艺”教育更注重人文伦理的传统相比,西方“七艺”教育的传统更注重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教育也更显科学性、逻辑性和结构性。,一、古典人文知识教学中的德育,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劳动力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学校逐渐成为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职业劳动力的重要场所。于是,学校教育中相关知识学科得以飞速发展,成为时代的宠儿,而更注重人文素养熏陶的人文学科又开始遭遇难题。学科教学急剧发生分化。在此情形下,道德教育也开始与教学相脱离,走上了“独立”和“孤立”发展的道路。,一、古典人文知识教学中的德育,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直接的道德教学:,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小学开设“修身”课,中学开设“修身学”课。1882年,法国以法令形式规定“道德课”为学校的正式课程。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和小学堂均开设“修身”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开设“修身”课,后改为“道德要义”。1912年,国民政府恢复“修身”课,后改名“公民”课、“三民主义”课、“党义”等、“公民训练”课、“团体训练”课等。,(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苏区小学设置了“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浅说”、“政治常识”、“社会进化史”等课。抗日根据地中小学设置“政治常识”或“政治”、“公民训练”或“公民”、“边区建设”等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解放区的中小学则开设“政治”或“政治常识”、“公民”、“民主政治”、“民主建设”、“青年问题”、“时事研究”、“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政策”、“中国革命运动史”、“哲学”、“社会发展史”、“时政讲话”、“社会科学”等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1950年,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学6个年级均开设“政治”课。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在小学四、五年级及中学各年级开设“政治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1981年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把“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各年级开设。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小学统一开设“思想品德”课,初中统一开设“思想政治”课。高中的“政治”课也相应改名为“思想政治”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一)德育课的演革,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在学科教学日益智育化,且未寻找到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形势下,单独设立道德课,至少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开设单独的道德课,有利于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二)道德课在实施德育上的优点,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积极进取,不甘落后。诚实,讲真话、表里如一、真诚不虚假。守信,遵守诺言、重信誉。为人善良,有同情心,推己及人,助人为乐。待人宽厚。为人正直,说话、做事公道。要有责任感。做事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勤劳节俭。,我国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一、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我国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我国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德育内容不能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进行教学。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道德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道德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三)对道德课的质疑,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难以确定谁有资格担任道德课教学。道德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古老的“德育为先、知识保障”,而今变成了“教学为先,德育靠边”。德育与教学发生分化。,(三)对道德课的质疑,二、德育课程与直接道德教学,渗透在普遍的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影响,间接的道德教育:,三、各科教学中的间接道德教育,(预期的教育结果)教育目的,(目的的实现)实际教育结果,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各科教学中的间接道德教育,德育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旨在形成人的品格”这个教育的常识话就成了一种骗人的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