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总论.ppt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总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陈欣悦,基本原理,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专门拍摄眼底血管中荧光素循行时吸收激发光线后发射出的荧光。眼底凡荧光素所循行之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基本原理,栅滤光片,激发滤光片,眼,光源,照相机,闪光灯,关于荧光素,荧光素的性质和作用 1、分子式C20H10O5;分子量:332 2、吸收波长高峰490nm;发射波长高峰520nm 3、能结合血清蛋白,沉淀于红细胞表面,不与组织牢固结合 4、荧光素不能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内外屏障)。5、通过肾(主)、肝排泄,周细胞,内皮细胞,基底膜,内屏障,色素上皮细胞,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封闭小带,外屏障,荧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其余经胆道排出。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注射后出现暂时性皮肤、结膜发黄,病人有粉红色视、黄视。局部渗出药物可致局部疼痛。4.常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可出现过敏反映,出现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偶见并发症如低血压、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及心梗。,关于滤光片,激发滤光片 使 吸收光谱(波长490nm)通过栅滤光片 使发射光谱(波长520nm)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的正常荧光形态,一、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荧光素: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眼底,影响臂-视网膜时间的各种因素,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的排血功能,血管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等反之。大多学者认为A-RCT 10-15秒。,二、视网膜循环的荧光形态及分期问题,1、视网膜血管分级及荧光形态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乳头上的管径为100um,到赤道部管径20um,到周边部管径8um。普通检眼镜下只能看见血管内血球部分,造影时血球和周围血浆都有荧光,所以管径显得比检眼镜宽。,2、层流现象,含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层流。,动脉层流,静脉层流,3、燃料排空与背景荧光,不含荧光素的血流由小静脉回流到静脉主干时,荧光现象先有主干的周边消失。染料可以再循环2-3次。五六分钟后荧光素均匀分布于周身所有血液内,此时就见不到再循环了。背景荧光是在动脉充盈后出现的微弱而弥漫的眼底荧光,显然是由于染料到达脉络膜视网膜的毛细血管所造成的。在静脉早期最强,此后减弱。,4、视网膜循环时间(retina circulation time),一般认为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充盈至静脉出现层流,约为5秒。有研究表明视网膜循环时间大于8秒,提示可能有视网膜缺血可能。,5、视网膜循环分期问题,1.动脉前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之前2.动脉期 动脉充盈到静脉充盈以前3.静脉期 静脉任何一支出现层流到静脉荧光衰减4.后期 10分钟后,6、视网膜毛细血管,染料通过动脉后开始充盈,此时眼底的背景荧光逐渐增亮。黄斑部的毛细血管最清晰。,7、睫状视网膜动脉动脉,三、视盘荧光,视盘荧光的分类1、深层朦胧荧光2、浅层葡萄串荧光3、视乳头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4、晚期视盘晕轮,四、脉络膜循环及巩膜荧光,1、脉络膜小动脉的荧光素充盈状态2、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荧光素充盈形态3.脉络膜静脉的荧光素充盈状态4.巩膜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色,同时使巩膜着色,从视盘近视弧中见,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强荧光,弱荧光,荧光遮蔽,血管充盈缺损,透见荧光,血管渗漏,异常血管,假荧光,组织染色,染料积存,早期假荧光,晚期假荧光,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特点:早期可见;形态无变化;随脉络膜荧光消失而消失。,色素上皮细胞,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盘着色,视网膜新生血管,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荧光素积存,荧光素积存,crvo,出血遮蔽荧光,出血遮蔽荧光,充盈缺损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