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小讲课》PPT课件.ppt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2013级护理本科4班 刘荣旭,医护人员职业风险1、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人口的10%梅毒在中国的感染率比艾滋病高得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医院就诊患者的总体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15%至10.5%,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这类患者逐渐增多。医院内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职业暴露预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以数百次可能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没有?,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1、针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害。,2、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职业暴露的原因,3、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或患者躁动导致针头弹出。,4、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职业防护措施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洗手或手消毒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防护鞋消毒与灭菌正确处置利器环境卫生,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特点手卫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注射,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必须戴上手套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头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正确穿脱隔离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适时的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常用的防护用品,口罩帽子面罩手套鞋套靴子护目镜N95口罩隔离衣防护面罩防护服,口罩的正确戴法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及颈后;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戴 口 罩 的 注 意 事 项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中必须保持配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先洗手戴口罩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戴 手 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手套的作用:屏障,防止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正确评估防护工具的使用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险程度,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及防护面罩,避免羊水喷溅造成的污染等。,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特别提醒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身,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特 别 警 示,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处置输液、注射用物禁止用手分离针头,禁止用手回套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受损的伤口较深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2、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3、对血液、体液传染的防护:切记,只需少量带各项乙肝、丙肝等病毒的血液就足以致感染。因此在操作中应牢固树主自我保护意识。4、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一、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置锐器伤急救(现场处理)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5-1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人液体,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10分钟。,其它处置程序1、报告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网上填写登记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报人事科公伤)2、进行暴露评估:患者、自己3、第一时间血清学检测:HBV、HCV、HIV 4、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和医生进行诊疗:必要时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5、追踪观察、及时检测、上交复检单(记住自己的复检时间),感谢您的聆听,”,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