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设计笔记》PPT课件.ppt
2.2 总平面设计,回答如下问题:,1.工厂组成包括哪些内容?2.总平面布置的形式分类包括哪些?,2.2.1 专业术语介绍,1建筑基地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2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3用地红线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4建筑控制线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5征地线指建设单位(业主)需办理建设征用土地范围的控制线。征地线与红线之间的土地不允许建设单位使用。6用地面积指所使用基地四周红线框定的范围内用地的总面积,单位为公顷,有时也用亩或平方米。,2.2.1 专业术语介绍,7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占用地面积的比例(%)。8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9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用地上平均居住的人数。人口密度通常又分为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两项指标。,专业术语介绍,(1)人口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人/公顷)。(2)人口净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人/公顷)。10建筑系数基地内被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11平均层数居住区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层)。,2.2.1 专业术语介绍,12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13绿化覆盖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14绿化用地面积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m2)。各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专业术语介绍,建筑基础,(1)地形图区域性地形图常用1/50001/10000地形图,总图常用1/5001/1000地形图。为取得地形地貌真实资料,现场勘测必不可少。,2.2.1.1 地形资料,(2)地图方向与坐标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位。纵向X轴南北坐标,横向Y轴东西坐标。世界各国均以地球经纬度绘地图。而城市地域一般用方格独立坐标网绘地图。场地地图多用城市地域坐标网控制,也可用相对独立坐标网地形图。(3)地形图高程与等高线各国的地形图选用特定零点高程算起,称绝对高程或海拔。工程地图可假定水准点高程,称相对高程。,2.2.2 建筑基础,建筑基础,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米”为单位计,以等高相同点连线标注的绝对高程绘于地图上。等高线应是一条封闭曲线。,2.2.2 建筑基础,2.2.2 建筑基础,图8.3 等高线,(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包括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向、风速等。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和不同的气象条件,解决好保温、隔热、通风、防风沙、日照、遮阳、排水、防水、防潮、防冰冻等问题。,2.2.2 建筑基础,自然条件与环境条件,气温 历年逐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严寒日期数,冻土深度,采暖与不采暖的确定;气温日差、年差,最热月份13时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降水量历年逐月、逐日的平均、最大以及最小降雨量;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日期,深度,密度。,2.2.2 建筑基础,风某月、季、年及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即称该方位的风向频率。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以风向分8、16、32个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风频图形表示。云雾及日照年、月、日均数,可决定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遮阳及热工工程计算。与气象有关的风沙、雷击资料也要搜集,以免对基地产生不良影响。,2.2.2 建筑基础,2.2.2 建筑基础,图8.4 我国部分城市夏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玫瑰图,(2)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地震烈度地质基地地面下一定深度内是由土、沙、岩石等组成,其不同特性以及地上或地下水的高度状况直接影响建筑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 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地震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设计烈度都直接影响基地设计。九度地震设计烈度地区不宜建设。八度以下地震区建设要注意高度、密度、防火、防爆、疏散等措施。,2.2.2 建筑基础,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崩塌、滑坡、断层、岩溶、人工采空区等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还影响工程速度与投资量。水文地下水质深度变化影响工程地基基础处理和施工方案。地表水体要注意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特别是最高洪水水位、频率,要考虑加强防洪、排涝的设施与措施。基地排水径流、坡度也要顺畅。,建筑基础,(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基地的方位、形状、面积,基地周围的绿化与自然风景,基地原有的建筑状况以及城市规划对该地段的要求等。建筑设计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并通过设计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建筑基础,基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它们对于建筑设计有的有利,有的不利。有利的因素要充分利用,不利的因素则应尽可能通过改造变为有利。,2.2.2 建筑基础,基地上常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只要善于分析,充分利用,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可利用的环境条件有:(1)绿化好的绿化要尽量保留,特别是古树要严禁砍伐。这样,建筑建成伊始,便树影婆娑。(2)地形基地平整自然好布置。如果地形上下起伏,只要处理得当,依山就势,建筑高低错落,也会别有情趣(图8.5)。,2.2.2 建筑基础,环境条件的利用,(3)水体只要不影响卫生,对总体布置无大妨碍,便不要把水体填为平地。因水得佳景是常有的事。(4)原有建筑原有建筑应尽量保留利用。新旧建筑共存,或强调文脉的延续性,或强调文化的多样性。(5)文物古迹文物古迹要重点保护。新建筑不能喧宾夺主,借助于文物古迹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建筑的文化品位。,建筑基础,基地上也常有不利条件,或者条件不能尽如人意,这就要进行适当改造。例如:在平地上开渠引水,叠石造山;或对原有水体整形,架桥铺路。但这种改造应适用经济,得体合宜,不能弄巧成拙。,2.2.2 建筑基础,环境条件的改造,2.2.2 建筑基础,水上茶室,(1)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2.2.2 建筑基础,基地与道路,(2)基地出入口位置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距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2.2.2 建筑基础,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3)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邻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建筑基础,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与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2.2.2 建筑基础,(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2.2.2 建筑基础,基地地面高程,(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物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物可毗连建造。(2)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建筑基础,基地与相邻基地,(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建筑基础,总平面布局,建筑功能的完整和完善不仅取决于建筑本身,还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基地的功能分区相一致。建筑的功能分区与基地的功能分区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建筑设计首先应安排好建筑基地的功能分区。,基地功能分区,(1)划分功能区块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将基地的建筑和基地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块。区块的划分可以先粗一些,以后逐步深入。见图8.9、图8.10。(2)明确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宽、线型的线条加上箭头表示出各功能区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主要联系方向。另外,还可以用某种图例标明隔离要求。见图8.11。,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9 某小学总体功能区块,总平面布局,图8.10 某小型汽车站总体功能区块,总平面布局,图8.12 某小汽车站基地出入口选择,总平面布局,图8.14 某小汽车站功能区块位置的调整,(3)选择基地出入口大体位置与数量根据功能分区、防火疏散要求、周围道路以及城市规划的其他要求,选择出入口位置与数量,这种选择与建筑出入口的安排是紧密相关的。(4)选择各功能区块在基地上的位置根据各功能区块自身的使用要求,结合基地条件(形状、地形、地貌等)和出入口位置,可以先大体确定各功能区块的位置。,总平面布局,基地内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它们的设计也很重要。交通流线要安全、方便,在进行基地总平面图功能分区的同时,应注意经济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通流量的安排。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靠近外部主要交通道路口附近,使之线路短捷。大量人、车、货流运行的线路,应不影响其他区段的正常活动。入口避免设于高差大的地形路段,也应避免垂直交通。,(2)车行系统。注意不要与人行系统交叉重叠;在集中人流活动地,禁止车流行驶;非机动车宜有专线。(3)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和建筑。通过步行道或广场组织人流交通,可将入口和出口分开,人流按一定方向疏导。集中时间长短不一,应考虑最大人流的出入口宽度、广场和停车场面积。交通干道车流要专线顺畅,以缩短人流出入的滞留时间。,总平面布局,(4)基地交通组织是基地各种交通设施综合设计的结果。机动车有火车、汽车多种运输方式;城市或基地内有集装箱车、卡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在交通组织综合作业时,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车流衔接,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有不同的交通线路,并应按其不同的交通流量规律进行交通组织安排。,总平面布局,(5)基地交通组织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合理功能分区流线确定下的各个项目或总项目,在安排它的车、货、人流的入口和出口时,定位要准确、清晰、安全、上下有序、洁污分道,以利于总平面布局的整体交通环节不受阻。,总平面布局,(1)各功能区块面积的估算各功能区块都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自身的使用要求,采取套面积定额或在地形图上试排的方法,估算出占地面积的大小,并确定其位置与形状。为避免返工过大,一般要先安排好占地面积大、对用地条件要求严格(如朝向、坡度、地质等)的功能区块。,总平面布局,基地总体布局,(2)安排基地内的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包括车行道(含消防车)、人行道和回车场、人流集散场地等。道路系统的布置既要与基地周围道路系统妥善衔接,又要满足基地人流、车流组织和道路自身的技术要求(宽度、面积、坡度、转弯半径等)。,总平面布局,(3)明确基地总体布局对单体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建筑基地的大小(长、宽)、形状,建筑的层数、高度、朝向以及建筑出入口的大体位置。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应当分析这些要求,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在深入进行单体建筑空间组合的过程中,也可回过头来对基地的总体布局作适当修改。,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15 基地形状对建筑空间组合的影响,(1)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2)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的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扰;(3)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总平面布局,建筑布局的要求,(4)对有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5)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员集散;(6)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并应利用自然气流组织好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总平面布局,(7)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8)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总平面布局,(1)建筑日照按照地理位置,我国大多数地区为了获得良好的日照,建筑的朝向以南偏东、偏西15以内为宜。南方地区要避免夏季西晒,所以建筑不宜朝西。如条件限制必须朝西时,建筑的平面组合或开窗方向可作适当调整,或者应采用绿化及遮阳设施以减少直射阳光的不利影响。严寒地区,为了争取日照和建筑保温,建筑可朝向南、东、西,主要使用空间一般不宜朝北。,总平面布局,建筑朝向,(2)自然通风我国许多地区夏季炎热,利用自然通风使内部形成穿堂风来降温,这是单体建筑组合设计的常用手法。建筑群总体布置应为单体设计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风。对于单幢建筑,其长轴方向最好能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冬季寒冷地区,应该避免冬季主导风向的影响,因此,建筑群总体布置时,应使建筑物的长轴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进行布置。,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18 建筑与主导风向的关系(a)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b)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3)景观朝向建筑物如处在优美风景区,或环境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时,一般都要考虑景观因素。首先要使建筑尽可能朝向景观方向,如果景观因素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这类建筑在确定方位时多半照顾景观朝向的满足。(4)道路因素沿街建筑物为保持街面美观,建筑往往与道路走向呼应,或平行或垂直或成阶梯状等方式布置。,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19 道路影响建筑朝向,(1)日照间距日照间距主要满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向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或大寒日)的有效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的满窗日照的时间。,总平面布局,间距,a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b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c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d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20 日照间距,(2)通风间距当建筑垂直风向前后排列时,为了使后排建筑有良好的通风,前后排建筑之间的距离应为(45)H(H为前排建筑高度)(图8.21)。从用地的经济性考虑,不可能选择这样的标准来满足通风的间距要求。为了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又要节约用地,避免建筑物正面迎风,而将建筑与夏季主导风向成 30 60布置,使风进入两房屋之间,再形成房屋的穿堂风,这样,当建筑间距缩小到(1.31.5)H时较为经济合理(图8.22)。,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21 建筑物正面迎风的间距,总平面布局,图8.22 通风间距的确定,(3)防火间距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以及保证疏散、消防所必需的场地,房屋之间应留出的最小距离称为防火间距。,总平面布局,(1)受基地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在同样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与气候条件、节约用地和管网设施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基地的大小和形状有关。一般来说,当基地规整、平坦时,对于规模小、性质单一的建筑,常采用简洁、规整的矩形平面,使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平面布局,布置方式,对于建筑规模大、功能关系复杂、房间数量较多的公共建筑,根据功能要求,结合地段状况,考虑室外场地(包括集散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地和堆放场地等)的设置,可采用“L”形、“”形、“I”形、“”形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其他平面形式。当建筑场地狭窄、形状不规整时,则考虑建筑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可设计为圆形、三角形、梯形、“Y”形、扇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平面形状。,总平面布局,(2)受基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建筑基地的地形条件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在地势平坦、地形有利的条件下,建筑布局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有多种布局形式;在地势起伏变化、地形比较特殊的条件下,平面组合必然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但是,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地形条件,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而且还可以赋予设计方案以鲜明的特色。,总平面布局,坡地建筑的平面设计应依山就势,顺应地势的起伏变化,按照坡度大小、朝向以及通风要求,使建筑布局、平面组合、剖面关系与地形条件紧密结合。对坡地上房屋位置的选择应进行详细勘测调查,注意滑坡、溶洞、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地震区应尽量避免在陡坡及断层上建造房屋。建筑物与等高线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平行于等高线和垂直于等高线两种布置方式。,总平面布局,当基地坡度小于25%时,可以将房屋平行于等高线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可减少土方和基础工程量。当房屋建造在10%左右的缓坡上时,可采用提高勒脚的方式,使房屋前后勒脚在同一标高或采用筑台的方法,平整房屋所在的基地。当坡度在28%以上时,可以沿房屋进深方向横向错层布置,结合基地的地形和道路分布,房屋的入口也可分层设置或采用架空、悬挑等措施。,总平面布局,当基地坡度大于25%,房屋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对朝向不利时,常采用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布置方式。为了节省土方量,可采用纵向错层的方法,这时常利用房屋中间部分的楼梯间错层,以解决错层部分之间的垂直交通联系。以使结构合理,构造简单。,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图8.23 基地状况对建筑平面的影响示例,建筑群的整体造型与格局可统一中有变化,主从分明。平面布局可规律严整,也可自由活泼,以表达建筑鲜明的性格。建筑群体空间应富有节奏、韵律和变化,以使之效果清新、个性突出;设计中应掌握好比例和尺度、色彩和材质以及建筑风格的处理等问题。,总平面布局,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1)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城市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城市四大类主要用地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总平面布局(3)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为60%75%。,总平面布局,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和特殊用地九类(不包括水域)。(3)红线有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分。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用地分界线,或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河流水体用地称蓝线,城市绿地称绿线。不允许超越道路红线规定的建筑突出物有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基础、基地内地下管网。,总平面布局,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建筑构件有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的建筑构件有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总平面布局,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牢固地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总平面布局,(4)建筑范围控制线建筑范围控制线应比红线范围略小。基地上可建建筑的范围称建筑范围控制线,红线以内、建筑范围控制线地界以外的用地属土地所有者,只能作道路、绿化、停车场用。,总平面布局,绿化控制情况用绿化覆盖率来表示,它直观地反映了基地的绿化效果,但使用中统计较为繁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m2)/用地面积(m2)100%,总平面布局,绿化控制,(1)道路分类生活区道路一般有主、次车行道和宅旁人行通道。工业区道路工厂一般车流量大,除车行主、次干道外,还增加了辅助道、车间引道和回车场。城市型道路这类道路路面宽,有上、下道,每道上有快车道、慢车道、超车道,甚至有城市公交车道。另外还有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城市间高速公路等。,总平面内交通组织,道路布置,(2)道路布置的原则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基地内设地下停车场时,车辆出入口应设有效显示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基地内车流量较大时应设人行道路。,总平面内交通组织,(1)道路转弯半径 依车型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而定,如表8.8和图8.30所示。(2)道路宽度即行车部分的宽度,按行车通过量及种类确定,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7m。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单车道为4m;双车道为7m。(3)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一般不小于21m,如图8.31所示。,总平面内交通组织,道路平面,总平面内交通组织,图8.30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总平面内交通组织,图8.31 道路交叉口的视距,(1)基地内设有室外消火栓时,车行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基地内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道路,当设置高架人行道路与建筑平行时应有保护私密性的视距和防噪声的要求。,总平面内交通组织,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步骤,总平面是表明厂区范围内自然状况和规划设计的图纸。要说明的皆是总体性的问题。一、总平面设计的依据:1.上级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委托资料 3.有关的设计规范 4.厂址选择报告 5.有关的设计基础资料,二、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要求:,1遵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2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 3考虑地区主导风向的影响 4主厂房布置在厂区中心地带,以便其他部门为其服务,5应充分利用厂址的自然条件6人流货流通道分开,避免交叉。7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8.应留有发展的余地。,三、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成果:,内容:1.平面布置设计;2.竖向布置设计;3.运输设计;4.管线综合设计;5.绿化设计。成果:平面布置图,四、总平面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图(总平面布置资料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初设成品图)2.施工图设计:工厂总平面施工资料图;工厂总平面布置施工图总平面布置图内容:,发酵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形式,一、工厂组成与厂区划分 1.工厂组成: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行管部门;职工宿舍。2.厂区划分 如图分为;生产区、厂前区、厂后区、厂房左侧区、厂房右侧区。,二、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1.主生产车间的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3.动力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4.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 5.确定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三、总平面布置形式的分类及实例,.总平面水平向布置形式 总平面图通常指水平面上的布置图 主要布置形式有两种:区带式和周边式 1.区带式布置形式:区带式布置:在厂区划分的前提下,保证区域功能分明的特点,以主要生产车间的定位布置,带起辅助车间和动力车间的布置。特点:主要车间放在中心地带,2 周边式布置形式,周边式布置:由于厂址四周情况与城市规划的需要,将生产车间环绕厂区周边,首先从大门口开始布置,逐一带起辅助部门与动力部门,相随着布置,称为周边式布置。特点:厂房沿周边,外观整齐美观。缺点;厂房与主风向很难成60o90o通风不利总平面的竖向布置 分离式和连续式1.分离式布置形式:如图分离式布置:主要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的厂房或一个车间的各个工序的厂房,分散布置在划分好的区片内,并且厂房建筑多是单层或二层式的布置形式,称为分离式布置。,2.连续式布置形式,连续式布置:是将主要车间和辅助车间或车间的若干工序的厂房进行竖向布置,予以合理并接。优点:相对减少占地面积,缩短工艺流程线和运输距离,车间联系方便。缺点:建筑密度大,使通风采光或高温作业条件差,防火要求高等。联合式布置形式:如图特点:1.将水平向与竖向平面布置的优点协调结合,总平面布置既有明显的厂区划分,又使建、构筑物疏密合理;2.既有建筑物的悬殊标高,又有防火卫生和通风采光的妥善处理;3.既有先进的技术集中生产管理,又留有发展余地。,厂内运输,一、厂内运输的任务:二、道路布置的形式:两种:循环式、终端式补充形式:1.道路长的单车道加回让车道;2交叉口做圆角型布置。3.办公楼、成品库前道路加宽成停车场。,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一、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是在总平面布置时估算的,是设计阶段的控制指标,用以指导总平面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总平面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发酵工厂总平面设计,至关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11项,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厂区占地面积A(m2)工厂生产强度:生产规模(年产量)与占地面积的比值。G/A=q(t/(m2.a)、建、构筑物占地面积A1(m2)指建、构筑物底层轴线所包围的面积。反映建、构筑物的数量和结构复杂程度、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A2(m2):指原材料、燃料及成品贮存作业所需要的场所面积。,、道路、散水坡、管线占地面积A3(m2)指工厂建、构筑物群之间的空地面积,取决于建、构筑物占地面积A1的大小和形状。、建筑系数K1(%)指建构筑物与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之和与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说明厂内建构筑物的密集程度 通常控制在35%50%,利用系数K2(%)指包括全厂建、构筑物与土建设施在内的占地面积与全厂占地面积比值的百分数我国K2在50%70%总平面土建设施布置系数K3指道路、散水坡及管线的占地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K2=K1+K3绿地率K4(%)全厂可绿化面积占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一般控制在10%15%土方工程量V(m3)指由于厂址地形凹凸不平或自然坡度太大,平整场地需要挖填的土方工程量。,总平面布置和运输设计的有关参数,一、总平面布置的有关参数 1.建筑物间距X:防火考虑应大于最小间距Xmin:X Xmin=(H1+h)/2如果相邻建构筑物间有道路两侧有管线,X加大。按化工企业总平面设计暂行技术规范HSB3-63执行。主干道X=3040m,次主干道X=2030m,支道X=1215m,大型发酵工厂,道路两侧与建构筑物底线间距加大。露天堆场与建构筑物的间距X,按规定给出。,2.厂房建筑物正面与全年主风向的夹角:6090 迎风建筑系数K1与场地系数利用K2:表示平面布置的状况。4堆场面积(A5)原料堆场面积:先确定工厂须贮存的原料量Q,确定堆垛的剖面类型:设 垛底长lm,宽b,高h,堆放容重(t/m3)每堆物料量q q=l.b.h(t/堆)总堆数N:N=Q/q 纵向堆数:Y=N/X,6几项竖向布置参数:,建构筑物标高应高出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保证企业建成后不受洪水威胁。综合管线埋设深度一般超过冻土层深度,避免遇到极冷时刻被冻裂。散水坡坡度应大于3%,保证雨水顺利排除,但不大于6%,避免产生冲刷现象。厂区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车间之间的高差达1.54.0m时,多采用阶梯竖向布置。有利于利用地形,节约基建投资。,(1)集散场地由于某些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决定,人流量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建筑物前面需要有较大的场地满足人流、车流的集散要求,这种类型的场地称为集散广场。对于集散场地空间组合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交通流线。,绿化与建筑小品,集散广场常常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室外空间构图的需要,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和小品,借以丰富室外空间的艺术效果。建筑造型紧密地与室外绿地、庭院处理相结合,不仅美化与丰富了室外空间环境,同时也把主体建筑衬托得更加突出和亲切宜人。,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2)活动场地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它们应靠近主体建筑主要部位(如比赛大厅、活动室)的出入口附近。室外空间场所的布置,除需要与建筑密切配合之外,还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整体。,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3)停车场地停车场地包括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停车场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同时还利用建筑物的阴影遮盖车辆,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了烈日曝晒。,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1)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并且能吸附烟灰和粉尘,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还具有净化水体、改善地下土壤卫生的作用。改善城市小气候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同时还具有通风和防风的作用。,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绿地的作用,降低城市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可以减低各种车辆、飞机、工厂及工程建设所发出的噪声,对城市噪声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2)美化市容,提供游憩场所城市园林绿地为美化市容、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增添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城市园林绿地为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休息、游览、疗养的场所。,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3)安全防护绿地具有防震防火、蓄水保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的作用。防震防火一定数量的绿地面积,特别是分布在居住区内的绿地,地震时可供安全疏散用,火灾时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临时避难用。蓄水保土园林绿地可以固定沙土石砾,防止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功能。,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园林绿化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1)公共绿地包括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林、街道广场绿地等。它是由城市建设部门投资修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设施,供居民休息、游览之用。,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绿地的分类,(2)专用绿地一般指工业企业绿地、公用事业绿地以及行政机关、大专院校等公共建筑绿地,具有专门用途和使用功能。(3)街坊庭院绿地包括居住区游园、居住小区游园、街坊级小游园、庭园、宅旁绿地等。设施虽然简单,但是靠近居民生活区,为居民日常活动、户外活动、儿童游戏提供方便,创造良好条件。这一类绿地分布广泛,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4)街道绿地包括行道树、交通岛绿地及桥头绿地等各种道路绿化用地。这一类绿地对遮阴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吸附尘埃、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5)生产防护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卫生防护林、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这一类绿地对改善城市自然、卫生条件和提供树苗、花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绿化布置应考虑建筑群总体布局的要求,建筑群的功能特点、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既美观又经济的树种;绿化布置还应考虑季节变化、空间构图的因素,主次分明地选择适当的树种和布置方式。此外,遮阳、隔离也应予以考虑,利用绿化来弥补建筑群布局或环境条件的不良缺陷。,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绿化布置,(1)小游园的绿化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在建筑群外部空间组织中布置游园,作为人们的室外休息场所。绿化是小游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游园中的绿化布置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真正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室外活动空间。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则式小游园中的道路、绿地均以规整的几何图形布置,树木、花卉也呈图案或成行成排有规律地组合,这种形式为规则式布置。,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自由式小游园中的道路曲折迂回、绿地形状自如、树木花卉无规则组合的布置形式为自由式布置。混合式在同一小游园中既采用规则式又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为混合式布置。,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2)庭园绿化庭园的绿化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空间、减少噪音、减弱视线干扰等作用,并给建筑群增添了大自然的美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场地。庭园的绿化布置应综合考虑庭园的规模、性质和在建筑群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建筑群体组合中所形成的天井或面积较小的院落,绿化布置要考虑对环境的美化,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而应构成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或形成吸引人们视线的“对景”。小园中的绿化布置应结合其他建筑小品(水池、假山、雕塑等),使小园布置小巧玲珑、简洁大方。较大的庭园内也可以设置小园,形成园中园,但应有主次之分,主庭的绿化是全园组景的高潮,可由山石、院墙、绿化、水景等作为庭园的空间限定,组成开阔的景观。,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3)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整片式在平屋顶上几乎种满绿化植物,主要起到生态功能与供观赏之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保护环境、调节气候,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屋面隔热效果。周边式沿平屋顶四周修筑绿化花坛,中间的大部分场地作室外活动与休息之用。自由式在平屋顶上自由地点饰绿化盆栽或花坛,形式多种多样,可低可高,可成组布局也可点组相结合,形成既有绿化植被又有活动场地的灵活多变的屋顶花园。,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屋顶绿化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可以增加在高层建筑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与大自然接近的机会,并弥补室外活动场所的不足。建筑群内部的绿化布置应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其布置形式,达到既丰富外部空间、美化环境,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场所、满足环境调节的目的。,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所谓建筑小品,是指建筑群中构成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那些建筑要素,是一种功能简明、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并带有意境、富有特色的建筑部件。它们的艺术处理、形式美的加工,以及同建筑群体环境的巧妙配置,都可构成一幅幅具有一定鉴赏价值的画面,形成隽永意匠的建筑小品,起到丰富空间、美化环境,并具有相应功能的作用。,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1)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建筑小品的设置应满足公共使用的心理行为特点,便于管理、清洁和维护;建筑小品的造型要考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及总体设计意图,切忌生搬硬套;建筑小品的材料运用及构造处理应考虑室外气候的影响,防止腐蚀、变形、退色等现象的发生而影响整个环境的良好效果;,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与种类,对于批量采用的建筑小品,应考虑制作、安装的方便,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室内场地、绿化与建筑小品,(2)建筑小品的种类城市家具建筑群外部空间中的城市家具主要是指公共桌、凳、坐椅,它不仅可以供人们在散步、游戏之余坐下小憩,同时又是外部环境中的一景,起到丰富环境的作用。城市家具在外部空间中的布置受到场所环境的限定,同时又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但又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设置,而是要求与环境谐调,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小品及绿化的布置有机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