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概要》PPT课件.ppt
急性中毒概要,枣庄市立医院急救中心,学习要点,1.急性中毒的病因、发病机制。2.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3.急性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概 述,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灭鼠药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中毒(poisoning)是指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慢性中毒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的结果,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容易漏诊、误诊。,急性中毒病因,职业性中毒有毒原料、辅料、中间产物、成品保管、使用、运输生活性中毒误食、意外接触有毒物质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毒物代谢,毒物吸收呼吸道:烟、雾、蒸气、气体 一氧化碳消化道:各种毒物经口食入皮肤粘膜:苯胺、硝基苯、四乙铅、有机磷农药代谢解毒主要在肝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毒性降低少数在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加(对硫磷氧化成对氧磷)毒物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排出一部分经呼吸道排出经粪便从消化道排出经皮肤排出乳汁排出,中 毒 发病机制,局部的刺激腐蚀作用缺氧麻醉作用抑制酶的活性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受体的竞争结合,临床表现,呼气、呕吐物及体表气味:蒜臭味:多数有机磷农药;酒味:酒精(乙醇)、甲醇等;酚味:石炭酸、来苏尔等;醚味:乙醚及其他醚类;刺鼻甜味(酮味):丙酮,氯仿;苦杏仁味:氰化物及含氰甙果核仁;梨味:水合氯醛;其他特殊气味:汽油,煤油,松节油,苯,甲苯,二甲苯等。,临床表现,皮肤黏膜 紫绀:亚硝酸盐、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等潮红: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洋金花等)、抗组织胺药、乙醇;樱桃红:一氧化碳、氰化物;黄色:中毒性肝损害所致黄疸(磷、四氯化碳)溶血所致黄疸(苯胺、蚕豆黄、磺胺、蛇毒)、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氯丙嗪、甲基睾丸素、奎诺酮类),临床表现,湿度:多汗: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新斯的 明、毒蕈;无汗:如阿托品、抗组织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皮炎表现:接触性皮炎:多种工业毒物、染料、油漆、塑料、有机磷农药;光敏性皮炎:沥青、灰菜、荞麦叶和花;脱发:铊、砷、维生素A、硫氰化物。,临床表现,体温升高:锌、铜、镉、镍、锑、钴等金属烟热,聚氟四乙烯引起的聚合物烟尘热,五氯酚钠、麻黄碱、苯丙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织胺药、二硝基苯酚类;体温降低:吩噻嗪类、麻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醇类(重度中毒)等,临床表现,瞳孔 扩大:抗胆碱药、醚及氯仿(深麻醉)等 缩小:胆碱酯酶抑制剂、毒蘑、氯丙嗪、阿片类、交感神经抑制药、拟胆碱药等辩色异常:绿及黄视:洋地黄;黄视:山道年视力减退:甲醇、硫化氢(暂时性);听力减退:奎宁、奎尼丁、水杨酸盐类、氨基醣甙类抗生素等;,临床表现,嗅觉减退:铬、酚;齿龈黑线:铅、汞、砷、铋;唾液分泌:分泌增多: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等、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毒蘑、砷及汞化合物;分泌减少:抗胆碱药,抗组织胺药,苯丙胺类,麻黄碱等,临床表现,呼吸系统:呼吸加快:呼吸兴奋剂、抗胆碱药;呼吸减慢:阿片类、高效镇痛剂、镇静安 眠药、有机磷毒物等;哮喘:刺激性气体、有机磷毒物;肺水肿:有机磷农药、毒蘑、刺激性气体及窒息性化合物(光气、双光气、氮氧化物、硫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氨、二氯亚砜)、硫酸二甲脂,临床表现,循环系统:心动过速: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类药、甲状腺(片)、苯丙胺类、环类抗抑郁药、可卡因、醇类;心动过缓: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压升高:拟肾上腺素药、苯丙胺类、有机磷毒物(早期);血压下降:亚硝酸盐类、氯丙嗪、各种降压药。,临床表现,消化系统:呕吐: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毒蘑、重金属盐类、腐蚀性毒物;腹痛: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性毒物;腹泻:毒蘑、有机磷毒物、砷、汞化合物、巴豆、蓖麻子。,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兴奋、躁动:抗胆碱药、苯丙胺类、可卡因、醇类(早期);嗜睡、昏迷:镇静安眠药、抗组织胺药、抗抑郁药、醇类(后期)、阿片类、有机磷毒物、麻醉剂(乙醚、氯仿)、有机溶剂(苯系化合物、汽油等);肌肉颤动: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临床表现,抽搐、惊厥:氰化物、异烟肼、肼类化合物(如偏二甲基肼)、士的宁、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毒物、毒扁豆碱)、毒蘑、抗组织胺药、氯化烃类、三环类抗抑郁药、水杨酸盐;瘫痪:箭毒类、肉毒、高效镇痛剂、可溶性钡盐,临床表现,尿的颜色:血尿:磺胺、毒蘑、氯胍、酚、斑蝥;葡萄酒色: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致溶血;绿色:美兰;棕黑色:苯酚、亚硝酸盐;棕红色:安替比林、辛可芬、山道年。,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毒物分析现场调查因果关系(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引起中毒的毒物品种、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等),询问中毒病史,怀疑一氧化碳中毒:了解病人卧室有无炉火及烟筒?同室人情况,怀疑职业性中毒:询问职业、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防护措施及是否发生过中毒事故,对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等,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怀疑服药过量询问既往有何疾病吃什么药及药量等,怀疑食物中毒询问进食的种类、来源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怀疑服毒自杀询问发病前精神状态,自杀现场有无空药瓶、药袋或剩余药物及标签等,注 意,急救原则,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及时清除进入人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促进毒物的排泄;解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气体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将病人移离毒物污染场地毒物污染的衣物要立即脱掉,并用清水洗拭接触毒物的皮肤经消化道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或洗胃(强酸、强碱类,则不宜洗胃)1.催吐 适于神清能配合者。,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 适于神清能配合者。,2.洗胃 需掌握以下要领,洗胃时间:力争46小时内,如超过6小时仍应进行洗胃液的温度 以微温为宜洗胃液量 每次灌注洗胃液量以500ml左右为宜,洗胃液量总量至少25L,可用到10L。直洗到使胃液干净无味为止,3.导泻硫酸钠或硫酸镁 口服或由胃管灌入4.灌肠1%温肥皂水500ml高位连续灌肠5.清洗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1.利尿排毒及毒物离子化(1)补液后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甘露醇(2)碳酸氢钠利于弱酸类排出体外(3)维生素C利于有机碱排出体外,2.输氧3.透析疗法 中毒12h内进行效果好4.血液灌流应用特殊解毒剂1.中枢神经抑制剂解毒药纳洛酮 用于各种镇静、催眠药中毒。对急性乙醇中毒有催醒作用氟马西尼 用于苯二氮 类中毒 2.有机磷农药中毒 碘解磷定类药物恢复胆碱酯酶的活力;阿托品对抗蓄积的乙酰胆碱,3.金属中毒解毒药依地酸钙钠 用于铅中毒二巯基丙醇 用于砷或汞中毒二巯丙磺纳 疗效较二巯基丙醇 高,副作用少4.高铁血红蛋白症解毒剂1美蓝 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 5.氰化物中毒解毒药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3%亚硝酸钠10m缓慢静注,随即用25%硫代硫酸钠50ml缓慢静注6.乌头碱类中毒 阿托品;利多卡因;维生素B、C族对症治疗,治疗原则,立即终止毒物接触;紧急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应用解毒药;预防并发症。,(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气体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将病人移离毒物污染场地2.毒物污染的衣物要立即脱掉,并用清水洗拭接触毒物的皮肤3.由胃肠道进入的毒物应立即停止服用,(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2.维持循环功能。3.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三)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1、吸入性中毒 将病人搬离染毒区后,至上风或侧风方向,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舌后坠。及早吸氧,可行机械通气或高压氧治疗。,(三)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2、接触性中毒 立即去除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体表,包括毛发、指甲、皮肤皱褶处。清洗时应注意切忌用热水或少量水擦洗。若眼球染毒物,不可用中和性的溶液冲洗,以免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角膜、结膜的损伤。应采用清水或等渗盐水大量冲洗,直至石蕊试纸显示中性为止。,(三)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3、食入性中毒 常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和使用吸附剂等方法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应尽早进行。,(三)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1、禁忌证:昏迷、惊厥、腐蚀性毒物中毒、原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主动脉瘤、消化性溃疡、年老体弱、妊娠、高血压、冠心病、休克者。2、方法:机械催吐:用手指、压舌板、筷子、羽毛等钝物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呕吐;药物催吐:吐根糖浆、阿朴吗啡等催吐,(三)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洗胃适应证: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所有服毒病人。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服毒量大或所服毒物吸收后可经胃排出,服毒6小时以上仍需洗胃。禁忌证:腐蚀性毒物中毒者;正在抽搐、大量呕血者;原有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四)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强化利尿:补液(大量饮水、喝茶水)、使用利尿剂、碱化尿液供氧: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可加速CO排出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五)特效解毒剂的应用,1.中枢神经抑制剂解毒药纳洛酮 用于各种镇静、催眠药中毒。对急性乙醇中毒有催醒作用氟马西尼 用于苯二氮 类中毒 2.有机磷农药中毒 碘解磷定类药物恢复胆碱酯酶的活力;阿托品对抗蓄积的乙酰胆碱3.金属中毒解毒药依地酸钙钠 用于铅中毒二巯基丙醇 用于砷或汞中毒二巯丙磺纳 疗效较二巯基丙醇 高,副作用少,特效解毒剂的应用,4.高铁血红蛋白症解毒剂1美蓝 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 5.氰化物中毒解毒药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3%亚硝酸钠10m缓慢静注,随即用25%硫代硫酸钠50ml缓慢静注6.乌头碱类中毒 阿托品;利多卡因;维生素B、C族对症治疗,预 防,(一)加强防毒宣传(二)加强毒物管理(三)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四)防止误食毒物或用药过量(五)预防地方性中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