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讲课》PPT课件.ppt
,心电图诊断(一),主要内容,心电图临床应用范围各波段的命名心电图导联心电图的测量心电轴钟向转位,心脏活动,心脏的基本活动分为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电活动 机械活动 40ms 兴奋 Ca+收缩 自律性 耦联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电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1、心电图临床应用范围,主要适应症(能确定诊断)(1)心律失常(2)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室颤!,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其他适应症(辅助诊断)(1)房室肥大(2)心肌缺血、损伤、炎症(3)药物作用(洋地黄、胺碘酮)(4)电解质(K+,Ca2+)紊乱(5)各种监护(6)运动医学(7)宇航医学(8)其他:肺栓塞、植物神经的影响,正常传导途径,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房室束,蒲氏纤维,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第一站:窦房结第二站:房室结第三站:希氏束 束支 浦肯野纤维,心 房,心 室,2、心电图各波段 的组成与命名,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四波:P波、QRS波、T波、U波四段:P-R间期、QRS时间、ST段、Q-T间期,P波心房除极波,QRS波心室除极波,是“生命波”,T波心室快速复极波,U波机制不清楚,认为是后继电位的影响,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RS时间:心室除极时间,QRS时间,ST段:心室复极缓慢期,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 波之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的命名原则,QRS波的命名,qRs,3、心电图导联(Lead),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实际上就是用不同连接方法,把心脏电活动导引到心电图机上。不同导联(连接方法)反映不同部位心脏电活动,常规12导联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情况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横面)情况 V1、V2、V3、V4、V5、V6,标准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连接 正极 负极 I 左臂 右臂 II 左腿 右臂 III 左腿 左臂,标准导联只反映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导联轴(每一个导联从负极指向正极划一条假想的直线),标准双极肢体导联的意义 导联 代表意义 心脏高侧壁的电位变化 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 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包括:aVR、aVL 和aVF导联,反映体表某一部位(探测电极)的电位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连线方式,连接 正极(探查电极)负极(无干电极,中心电端)aVR 右臂 左臂 左腿 aVL 左臂 右臂 左腿 aVF 左腿 右臂 左臂,中心电端,探查电极,导联轴 由负极指向正极,加压单极肢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 导联 代表意义 aVR 心室腔内的电位变化 aVL 心脏高侧壁的电位化 aVF 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aVR,R,L,F,+,-,aVF,R,L,F,+,-,aVL,R,L,F,额状面的心电活动,Einthoven 三角,Einthoven 假设:肢体导联电极连接位置是左臂,右臂及左腿,连接三点组成等边三角形。心脏电偶位于其中心。,III,II,I,标准导联 I,II,III 的导联轴平行移动,可相交于三角形中心,与加压肢体导联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右手,左手,左腿,aVR,aVL,aVF,右手,左手,左腿,0,30,60,90,-30,aVR,aVL,aVF,肢体导联额面六轴系统,将6个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保持各自的方向,平行移动到中心,再将其尾端延长作为该导联的负导联,组成额面 6 轴系统(Bailey 六轴系统)。6 个导联轴均匀分布,每两个相邻的导联轴夹角30度。记录额面(上下,左右方位)的心电向量。,上,下,左,右,单极胸前导联,探查电极分别放置在胸前固定部位,负极接中心电端。,连线方式 胸壁上某点连探查电极。3 个肢体导联电极各连一个5000 的电阻,再一起接为中心电端。,单极胸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导联 正极V1 胸骨右缘4肋间V2 胸骨左缘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 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 左肩胛下线与V4同一水平V9 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V3R 右侧V4R 右侧 与V3、V4、V5对称V5R 右侧,单极胸导联的电极位置和意义导联 正极 代表意义V1 胸骨右缘4肋间 右室壁的电位变化V2 胸骨左缘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 左、右心室过渡区的电位变化V4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左室心尖部的电位变化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左室外侧壁的电位变化 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 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 左肩胛下线与V4同一水平 左室后壁的电位变化V9 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V3R 右侧V4R 右侧 与V3、V4、V5对称 右室的电位变化V5R 右侧,4、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测量的内容:,1.心率的检测2.各波段时间与振幅的检测 3.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4.心脏钟向转位,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由纵横互相垂直、边长为1mm的正方格组成。在走纸速度为25mm/s、标准电压为1mV=10mm 横轴:代表时间,1mm(1小格)=0.04s 纵轴:代表电压,1mm(1小格)=0.1mV,1.测量心率,心率(次/分)=60/R-R(或P-P)间期,注: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心率=60/0.8=75 次/分,2.各波段时程的测量,测量内容:P波时间 PR间期QRS时间 QT(QTc)间期,测量方法:从波形起点前缘到波形终点前缘,单导联心电图的测量:(选择振幅大、波形清晰的导联)P 波 以最宽大的P波为准 P-R 间期 测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 QRS 时间 以最宽大的QRS波为准 Q-T 间期 以最长的Q-T间期为准 在12导联中选1个导联测量,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测量:P 波 最早的P波起点到最晚的P波终点 P-R 间期 最早的P波起点到最早的QRS波的起点 QRS 时间 最早的QRS波起点到最晚的QRS波终点 Q-T 间期 最早的QRS波起点到最晚的T波终点 在12导联中选不同的导联测量,3.测量振幅,确定测量参考水平线(等电位线):各波段均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3.测量振幅,向上波形的高度:从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端;向下波形的深度:从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测量高度:上缘到峰顶,测量深度:下缘到谷底,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概念,一般是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通常所指的是它投影在额面上的心电轴。,平均心电轴表示方式:以平均心电轴与 I 导联正侧段的夹角来表示平均心电轴方位。,0,I,III,平均心电轴,右手,左手,左腿,0,+90,-30,aVR,aVL,aVF,III,-90,180,+120,平均心电轴:指向左下方!,左,右,下,上,正常心电轴范围,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作图法 目测法 查表法,I,III,目测法:I、III导联QRS波主波向上无偏移。I 导联主波向上,III导联主波向下为左偏。I 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为右偏。,无偏移,左偏,右偏,I,III,I、III导联QRS波主波向上无偏移。,无偏移,I,III,+90,0,+120,+6mm,+5mm,-2mm,-1mm,6+(-2)=4 mm,5+(-1)=4 mm,I 导联主波向上III导联主波向下为左偏,左偏,I,III,+90,0,+120,III,+5mm,I,-1mm,+2mm,-7mm,5+(-1)=4 mm,2+(-7)=-5 mm,I 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为右偏,右偏,I,III,+90,0,+120,III,I,+2mm,-5mm,+6mm,-2mm,2+(-5)=-3 mm,6+(-2)=4 mm,查表法:,分别测出导联和导联QRS波群振幅代数 和,查心电轴表.,3.平均心电轴临床意义:,心电轴偏移的影响因素:心脏解剖位置、左右心室质量、传导系统功能、激动传导状态、年龄、体型等.,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右心室起源的室速、横位心脏、大量腹水、肥胖、妊娠等。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左心室起源的室速、垂直位心脏、广泛心肌梗死、肺气肿、正常婴幼儿等.电轴重度右偏见于极度右室肥大,也可见于正常人.,心脏钟向转位,心脏钟向转位概念 心脏在胸腔内沿其长轴顺钟向或逆钟向旋转称为心脏钟向转位。常以V3的QRS波群改变为准,从心尖部到心底部方向观察。,V3,V5,V1,测量心脏转位,测量方法:自心尖向心底(沿心脏长轴)观察,心脏沿长轴出现的转位。,逆钟向转位,顺钟向转位,R,S,正常见于V3或V4,出现在V1或V2,出现在V5或V6,正常人也可见,解释心电图波形的正常变异。顺钟向转位:V3波形出现在V5、6导联,可见于右室肥大。逆钟向转位:V3波形出现在V1、2导联,可见于左室肥大。钟向转位,反映心脏电学位置的变化,并非全是解剖上的转位。,3、临床意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