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微生物实验》PPT课件.ppt

    • 资源ID:5508424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实验》PPT课件.ppt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三)空气、手指皮肤细菌学检查结果分析菌落特征观察P11细菌纯培养P10(纯培养不得超过18小时)脓汁和粪便标本检验(录像)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录像)油镜使用方法(讲解),医院各类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要求,细菌数分级 细菌总数/M3 病房类型最低细菌数 10 器官移植、心血管手术室、制剂室。低细菌数 200 无菌室或其他手术室、婴儿室、产 房、术后恢复室、供应室。一般细菌数 200500 普通病房、治疗室、放射科、按摩室。注1:以上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注2:我国卫生部要求,手术室、产房及婴儿室空气中细菌总数 不得超过500个/M3。,液体或固体标本菌落总数测定,可将标本作十倍、百倍、千倍、万倍稀释。分别取1ml注入直径9cm的灭菌平皿内。倾注46营养琼脂培养基大约15ml,混合均匀。琼脂完全凝固以后,37培养48小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将计数得到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cfu/g(ml)。,手指皮肤的细菌学检查,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2人1块平板,甲、丙常规洗手乙、丁标准洗手,甲(丙),乙(丁),丙,丁,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落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菌落类型:光滑型(S)、粗糙型(R)、黏液型(M)菌苔:指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菌堆积物。,菌落特征P11大小:大(直径约3mm以上),中(直径约13mm),小(直径约1mm以下)。形状:圆形,卵圆形、假根形、丝状、不规则等。边缘:整齐,锯齿状,波浪状,羽毛状。表面:隆起、平坦、中心凸起、脐形凹陷;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溶血性:不溶血,不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呈草绿色、不透明),溶血(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色素:一般为无色或灰白色,特殊色素有两类:脂溶性色素(菌落本身着色,培养基不着色)和水溶性色素(菌落及培养基均着色)。,细菌的纯培养,挑选单菌落: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菌落的色素是脂溶性的,是细菌本身的颜色。菌落直径2mm左右、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菌落颜色是水溶性的,不是细菌本身的颜色,颜色的产生是因为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酸使伊红与美蓝结合,形成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大而隆起、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径23mm。致病菌不分解乳糖,菌落呈伊红的颜色,很淡的粉红色,半透明,直径12mm。选择平板上相同的菌落数多的、典型的、容易挑取的单菌落,进行接种。,斜面接种法P10(1组4支)甲普通平板黄色菌落1支斜面乙普通平板白色菌落1支斜面丙伊红美蓝紫黑菌落1支斜面丁伊红美蓝粉红菌落1支斜面标记:组号、黄色、白色、紫黑、粉红。培养时间不得超过18小时。,斜面接种法P10甲黄色,乙白色,丙紫黑,丁粉红。标记:组号,颜色,安全警告,接种环接种斜面一次,可产生几十个微生物气溶胶颗粒。气溶胶粒径100um沉降很快,50um在0.4s内扩散开,5um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肺泡。Pike博士对实验室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明原因的感染高达82%,大多数是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引起的。实验时应坐着,在酒精灯半径20厘米范围内操作,保持安静、有序,尽量少说话、少走动,以免感染病原菌。,奥林巴斯 CX21型 生物显微镜(实验柜内,每人一台),注意:只能横放,不得竖放。,奥林巴斯 CX21型 生物显微镜,使用须知,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请不要让其受到撞击,请小心操作。在搬运显微镜时,请按右图所示,以双手抓住镜臂孔的两侧,小心搬运。如果拿住载物台和镜筒等部位搬运的话,有可能会造成损坏。,显微镜各部件名称,开关与调整光强,开或关之前,必须将亮度调整旋钮按箭头相反方向转动到最小位置,以免损坏灯泡。电源开关拨到侧为开,拨到侧为关闭。按箭头方向转动亮度调整旋钮变亮,相反方向转动则变暗。,放置标本,按箭头方向转动粗调旋钮降下载物台。按箭头方向拉开载物台标本夹,自前向后将标本片放入平台,标本夹 轻轻放回原位。转动上侧垂直移动杆和下侧水平移动杆,移动标本至光路中间。,载物台位置刻度,载物台上的刻度方便确定标本位置,标本移动后可以快速回到原位。水平刻度的标识位置以机械载物台的位置来读取。垂直刻度的标识线以的位置来读取。,聚焦,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按箭头方向转动粗调旋钮,使物镜尽可能接近标本。一边看目镜,一边慢慢逆箭头方向转动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看到标本以后,用微调旋钮来正确对焦。10倍物镜的工作距离(WD,从物镜到标本的 距离)为10.5mm。油镜的WD为0.13mm。,调整瞳距,调整瞳距是调整双目间的距离,使两眼同时看到一个显微镜像,能防止观察时的疲劳。方法:一边看目镜,一边移动双目镜筒,让左右的视野一致。标识的位置表示瞳距。请记住自己的瞳距值,以便下次观察时调整。,调整屈光度数,调整观察者左右视力。以右眼看右侧的目镜,旋转粗微调旋转盘,对好焦距。以左眼看左侧的目镜,旋转屈光度调整环,对好焦距。,调整聚光镜位置和孔径光阑,用聚光镜上下移动旋钮,将聚光镜转到最上面。在孔径光阑环上刻有物镜倍率(10倍,100倍等),观察时将与使用物镜相对应的倍率放到正面。,转换物镜,旋转物镜转盘,将希望使用的物镜(10倍、100倍)转到标本的上方。,100倍浸油物镜使用方法,油镜放入光路之前,一定要在标本的观察部位上加一滴浸油。旋转物镜转盘,使油镜进入光路,用微调旋钮对好焦距。如果浸油内有气泡,会影响观察,可稍微旋转物镜转盘,使油镜来回通过12次浸油,排除油内气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P13,10物镜标本位置滴加香柏油100油镜浸泡油中,几乎与标本接触(工作距离0.13mm)细调节调焦,观察物像记录结果关闭电源。油镜处理:擦镜纸拭去香柏油 擦镜纸沾少许乙醇和乙醚(7:3)混合液擦拭擦镜纸擦拭油镜。显微镜罩上防尘罩 横放在实验柜内。实验台两侧的电源插座,只能插入一个插头,请使用离你最近的电源插座。,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法,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目镜:10倍物镜:油镜头(90或100倍)放大倍数:1090或100900或1000镜油:香柏油或石蜡油香柏油折射率(n1.515),玻片折射率(n1.52),石蜡油(n1.46),空气(n1.00)。油镜使用完毕必须擦拭油镜头。,油,透镜,光线,载玻片,思考题,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怎样才能避免杂菌的污染?空气的卫生标准规定如何?你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从医务人员手指上分离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特征主要描述哪几方面问题?任何挑选单菌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三)空气、手指皮肤细菌学检查结果分析菌落特征观察P11细菌纯培养P10(纯培养不得超过18小时)油镜使用方法(讲解)脓汁标本检验(录像)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录像),常用器材摆放顺序:电源插座试管架酒精灯污物盘。试管架上器材:按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和打火机的顺序,分别放置在试管架中间两行,靠近电源插座一侧,使用以后必须放回原处,依次摆整齐。,实验室器材 整齐有序,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实验》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