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应用伦理前沿》PPT课件.ppt

    • 资源ID:5505646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应用伦理前沿》PPT课件.ppt

    第六章 应用伦理前沿,教学重点:1.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危机2.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教学难点:1.构建网络伦理的原则2.全球伦理的未来,应用伦理学特点,以问题为取向(problem-oriented);鉴定伦理问题或伦理难题;探索解决伦理问题或伦理难题的办法;尝试为解决办法提供伦理辩护:理由、推理、论证、反论证;,第一节 科技伦理,1、科技的内涵 2、科技社会的特点3、科技的负面影响4、科技时代的新伦理规范5、法律是科技发展的平衡板,1、科技的内涵,科技是人类运用科学、知识、创意和资源,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的行动。可以说科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2、科技社会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人类社会在科技社会里还发生了其他的许多的改变(1)地球村的形成(2)知识经济的兴起(3)多元信息的传播(4)民主政治更发达(5)终身学习成为教育主流(6)科技知识是决策的基础(7)服务业的兴起,(1)地球村的形成,地球村的形成,人类应以全球宏观的角度,处理人口、能源、环保等国际性问题。各种文化的互相影响和传播成为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也是不可抗拒的事情,(2)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兴起,传统的经济发展依赖天然资源、资本与劳动力,但在科技社会里,经济的优势取决于信息与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将起到核心要素的作用。,(3)多元信息的传播(the communication of diverse information),知识的不断更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来源很广,例如:网络、电视、广播、电影、报纸、杂志等多元化(diversification)的信息,传统的书籍成为信息来源的一小部分。,(4)民主政治更发达(democratic politics),政治民主化是公民在最大程度上广泛参与相关的政治活动及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政治权利。由于信息传播科技的普及,信息畅通无阻,各国都将迈入信息传播社会,因而人民的政治意识提升,全民共同参与公共事业,民主政治成为政治的主流。,(5)终身学习(lifelong study)成为教育主流,终身学习已经多元化,例如:电视、广播、网际网络等节目;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提供研习活动;教育机构设置社区大学、远距教学、网络学校。,(6)科技知识是决策(decision-making)的基础,政府为推动各种公共政策,以客观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及取得共识的基础。科技知识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服务业的兴起,由于科技带来产业的自动化,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服务业因而兴起。人们的生活更便利了。例如:24小时电话理财银行、24小时便利商店、运动休闲业、旅游业、餐饮业等。,3、科技的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s),總目錄,科技的负面影响也是层出不穷的主要表现在社会与自然及人的个体层面。(1)环境与生态问题(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blems)(2)科技战争(sci-tech war)(3)科技犯罪(sci-tech crime)(4)地球资源过度使用(the overuse of global resources)(5)精神文化的危机(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risis),引起科学家良心危机的三大事件,1945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 1945年纽伦堡审判 突然发现寂静的春天。三大事件使科学家和公众严肃关注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成果应用对社会、人类和生态的影响,以及科学研究的正当行为。科学家在科学工作中追求真的理论,感受美的神韵,同时也应该承担善的责任,尤其是在对科学成果的前景意识和科学的应用方面。,既缺少科学的责任性又缺少关于责任性的科学,责任性是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概念,只对自觉的主体有意义;研究者从原则上和职业上来说都不需负责任;科学良心是科学家应有的道德品格,也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进步的内在要素。,盲目的科学(the blind science),科学认识的造福方面的进展和它的有害方面的进步相关联;科学力量的不断增长和处于社会中的科学家越发无法控制科学本身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的领域里被集中和联合;科学的进展引起了有关社会和人类的问题的研究的倒退。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挑战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伦理。,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危机,(1)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些事物及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必然王国”阶段,在运用科技手段对某些事物及其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2)为了本国、本民族的狭隘政治经济利益,利用科学技术为手段损害他国、他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利益。(3)为了小团体利益,损害社会公众的、国家的以至人类的利益。(4)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使用科技手段造成对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损害。(5)由于人类盲目地滥用、误用科学技术成果造成难以处理的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6)科学奖励中的伦理问题,不是科研人员该不该追求名利,而是如何公平恰当地分配名誉和物质利益。,伦理(ethics)与科学技术(sci-tech)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理性的科技伦理又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伦理道德对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伦理道德本身也应是不断发展的。,4、科技时代的新伦理规范,现今科技不断发展,而伦理道德却远远滞后。The age calls for the new ethics norms.,總目錄,要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就要对科学家提出具体要求,即在科学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要有所规范,即诚实、严谨、理性和公开。,(1)科技引发伦理的难题举例,开颅戒毒叫停 百年医学伦理难题?,网络中我们是否有权私自转寄他人信件,造成隐私的伤害?我们是否有权利未经许可大量寄送商业性的垃圾邮件,造成收件人的困扰?,尚待解决伦理难题 克隆人离我们有多远?在获悉第一批克隆人类胚胎诞生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即表示反对这项研究。他呼吁国会参院尽快通过有关禁止克隆人的法案,以便从法律上禁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动物可能作为基因工程的器官移植、药物、实验品等生产的工厂,人类谋求利益是否有权利控制动物的生存主控性?因商业的利益所趋,就能在广告中夸大产品的功能,隐瞒产品的负作用,造成消费者权利受损?,(2)推动伦理规范的方法,科技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伦理问题,然后普及全民科技伦理的教育。媒体在报导重大科技成果时,最好让民众知道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在伦理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common consensus)。科技活动应与伦理研究配套进行,形成一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伦理问题展开网络调查,重复了解民意。,(3)科技伦理创新,对于已经形成共识的科技伦理道德,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法律和规范的约束性来规范科技活动,避免科技活动超出道德的界线。对某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涉及伦理道德的行为,尽快制定相应的条律条令,使人们的科技行为有明确的指导。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生命伦理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而引起的道德问题的思考与认识。生命伦理学是研究与改进生命质量有关的伦理问题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形成的学科。,第二节 生命伦理,克隆人?,我国首例人工授精之子讨要继承权案审结 42岁的原告李某与丈夫张某在婚后6年不育的情况下,协议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来生子。不料在2004年5月李某怀孕期间,张某患癌症去世。张某去世前留下一份遗嘱,称日后妻子所生的孩子是通过人工授精所生,他坚决不要;另外,他现在拥有的这套房产,是当时其母出资1.5万元以自己的名义购买的,因而决定将房产归还父母。围绕这份遗嘱,婆媳发生纠纷。去年12月5日,李某携15个月大的儿子,将公婆告上了法庭,要求为人工授精的儿子讨回继承权。2006年4月20日,李某当庭出示了有丈夫签名的“南京军区总医院有关不孕夫妇人工授精申请书”及“协议书”,证明儿子是在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所生。儿子虽与丈夫无血缘关系,但却是夫妻二人的合法后代,理应享有继承权。被告辩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遗产划分应优先考虑遗嘱。按照遗嘱,李某和儿子对此房产无继承权。,秦淮区法院认为,在遗嘱效力上,此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人工授精的“协议书”,张某生前即承认了与孩子的父子关系,但在遗嘱中却以人工授精为由,否认其亲子身份,因而该遗嘱不能视为完全有效。秦淮区法院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曾发给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的复函,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继承法有关规定。,生命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生命相关的所有伦理学问题的交叉学科。生命伦理学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现代拓展。它是对生命诸问题的道德哲学注释,是对人类生存过程中生命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政策以及医疗活动中道德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它应包括:理论生命伦理学和应用生命伦理学两部分。,一、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及分类,理论生命伦理学:元生命伦理学和文化生命伦理学元生命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理论)主要研究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哲学基础、学术思想渊源、发展史、基本原则与科学本质、规律、评价体系、生命伦理学语言和逻辑、思想动力以及研究方法与教育策略;文化生命伦理学主要探究文化人类学传统、宗教、民族心理、风俗、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教育水平和自然生态等因素对生命伦理学学科的影响。,应用生命伦理学(一):医务伦理、生命与死亡伦理,医学伦理学的最早文献,医务伦理是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人类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它包括临床决策和行为的伦理原则、病人及医生的权利(或权力)与义务、医患及医际关系、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等;生命与死亡的伦理学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人体受试者的权益保护、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脑死亡、临终关怀、生命质量和安乐死等;,包括:卫生经济伦理问题、医疗改革、保险与医院工作、医院伦理委员会、卫生政策与法制建设等;,应用生命伦理学(二):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伦理,二、生命伦理学的特点,交叉学科:技术、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都有关系。体制化政策立法基础,三、生命伦理的逻辑前提(a logical premise),1、生命的产生,(1)不同的争论(CONTROVERSY)*第一种观点 认为人类生命诞生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natural course),是两性繁殖的结果。,*第二种观点,生殖过程并不是完全自然的过程。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来影响生育的数量和质量。,(2)分析(analysis),*生命的产生不是完全自然的过程,带有明显的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对生命的产生的干预不是无止境的,是有一定限度的,是要遵循生命规律的。,*另一种观点承认科学技术对保证人类遗传所起的作用,认为可以通过技术等因素促进人种的优化,以优生代替进化。,2、生命的进化:观点的争论 the evolution of life,(1)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生命进化应遵循自然进化的规律,不能给与人为干涉。,案 例,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6月19日报道,1935年12月,希特勒签署了在德国建立生育中心的决定。他主张中心应当生育纯种德国子女,主要是党卫军军人的后代。从那一年起,纳粹德国开始推行罪恶的生命之源人种繁殖计划,企图通过此计划实现人种净化,最终达到雅利安人对世界的统治。,纳粹头子希特勒,案 例,190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率先通过优生绝育法,允许实行非自愿绝育,之后有30多个州仿效并通过类似的法律。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有3千多人被强迫绝育,其中包括婴儿、无家可归者、癫痫病患者、聋哑人,还有智商特别低的人。1924年,弗吉尼亚州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对弱智群体实行优生绝育手术,以维护它所说的病人的健康和社会福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有了优生的观念,柏拉图就设计了一套由国家管理的婚配系统。依据他的规划,国家应厉行优生优育政策。执政者为人民选择婚配,最好的男子配最良的女子,以保证所生的后代属于优秀的种子。至于不良的男女的婚配,越少越好,以免生育不好的后代。,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 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全部西方哲学乃至 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之一,柏拉图的优生观念,优生学观念的提出,19世纪60年代达尔文的弟弟高尔顿将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决定动力的进化论思想,运用到人类进化的理解上,提出了改进人种质量的优生学的观念。,(2)分析(analysis),*随着科技的发展,生命产生本身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是一个可以控制的过程*人为对生命的干预必须有一定限度,不能超出道德的界限,1、安乐死是否违背宪法?是否违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否违背人权?2、在我国现行条件下,是否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安乐死立法的最基本的条件有哪些?,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1)生命科学视阈下 人的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象其他生物那样直接依赖环境、完全归属环境,因环境而生并因环境而终。人作为生命体具有能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环境,使环境成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3、人的本质,(2)生命伦理的视野(vision)下,唯物辨证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是劳动,群体本质是社会关系,个体本质是由社会物质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个性。,*就个体(individual)而言,个体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个体拥有社会赋予的自主和选择权利,可以对科学技术带来的改变表示接受或不接受,拥有对生命的支配权.就社会(society)而言,科学研究和技术运用过程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就科学与人的关系来看,人的生命与尊严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目的,而技术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科学技术只有在促进人的本质的完善与增长的意义上才是合理的,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不伤害 Nonmaleficence有利 Beneficence尊重 Respect 公正 Justice互助 solidarity,四、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1、基因组计划,DNA双链模型,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1)争论,赞成的观点(pros)以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等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克隆人的伦理问题*个人基因信息的隐私权问题*基因组资源及其管理问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异化,HUMAN?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反对的观点(cons),(2)分析*从广义进化论的视角看,地球上肯定还要进化出更优秀的和超越人类的生命形式。*遗传基因工程的商业应用则应充分考虑社会后果。,ABOUT: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基因组不应产生经济利益,反对基因资源的垄断和专利。,基因诊断是通过直接检测基因是否变化入手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该技术出现,使早期遗传病诊断得以突破。目前,基因诊断检测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判断、遗传病的基因异常分析。在感染性疾病方面主要有结核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甚至艾滋病等。,2、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基因诊断中的伦理问题,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做基因诊断是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基因诊断方法所测得的结果是否可靠?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医院是否应负责任?基因诊断室规则是否确实严格遵守,并足以证明或确保其诊断结果不会因误差而造成?被诊断为基因缺陷阳性的人如何得到法律保障,使他们不受人寿保险、招聘单位和社会的歧视?,对于基因诊断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应该采取适当办法加以解决,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基因诊断的意义;注重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提高诊断方法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注意在基因诊断过程中配备法律和心理咨询人员并对被检阳性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减免因工作失误而导致被检者个人基因隐私的泄露。,在基因诊断中,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对患者的基因信息严格加以保密。基因诊断中医务工作者须及时、全面地向患者本人报告与其健康相关(或者与胎儿的发育相关)的所有基因检测结果,包括正常的结果,以使患者根据相关的基因信息做出恰当选择。,基因诊断中的要求,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3、基因治疗gene therapy,补充材料: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将外源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或载体,目前基因转移的方法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中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则是引起争议的领域。争论内容包括:转基因操作的安全性(包括手术、药物、食物等)、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不赞成推广使用基因治疗方法的理由,基因治疗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存在着危险性。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种治疗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基因治疗费用昂贵,经济上不合理。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不可能达到纯化人类基因库的理想目的。在思想和认识领域将社会、环境和行为等问题归结为遗传原因会导致一种极端错误的看法,即将人归结为他们的DNA序列,甚至导致纳粹“优生学”死灰复燃。,五、基因研究中的伦理原则,1、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是指患者个人对于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的决定必须是理性的,是以理解有关研究与治疗措施的性质、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可能带来的益处为基础的。同意基于完全地知情和明确地自愿。,受试者对研究项目有充分的知情与理解;受试者处于能够自由选择的地位,禁止任何研究者使用任何强迫、引诱的方式取得受试者的同意。这两个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知情和同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情是同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意必须建立在以下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2、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是指一个人不应该施行明知对他人有伤害或存在伤害危险的行为。这一原则在基因研究与基因治疗领域已成为最基本的原则。,3、尽力避免风险原则4、利益协调原则利益协调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源分配;第二,利益回报 5、追踪监测原则,*核心原则(core principle)就是安全原则(safety principle),必须要保证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的安全性,并保证不对病人的未来产生生命危害。还要保证基因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具体要求,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也叫DNA体外重组技术。这一崭新的技术使人们能够操作基因并使其打破种属的界限,将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本身不同种属和不同来源之间的基因进行拼接和传递,预示着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六、克隆技术的伦理规范,克隆技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2001年11月25日宣布,该公司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这里的科学家先将人类卵细胞中的DNA取出,由此获得卵空壳,然后将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植入卵空壳内,卵细胞开始发育,并发育到早期胚胎状态。通过这一方式,他们获得了含有6个细胞的人类早期胚胎。这家公司声称他们对克隆人没有兴趣,研究只是为了帮助病人。但是,人们也有理由担心他们会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跨越人类共同格守的伦理原则,从事克隆人的试验。如何从伦理意义上评价美国这家公司的行为?克隆人的对与错?。,一种观点是支持基因工程,赞同克隆人。(1)克隆技术能教给我们如何打开和关闭基因,通过克隆技术人类可能会进入一种超长寿状态的突破,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大大延长。(2)人可以而且应当扮演自己的上帝。(3)伦理学的标准和价值也要根据科技的发展予以修正。(4)治疗性的克隆有利于人类的发展。,1、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 controversy,一种观点是反对克隆人,(1)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即伤害了被克隆者。(2)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即剥夺了克隆人的自主权利。(3)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平等原则。在克隆活动中,存在一个设计者与被设计者的关系。在克隆人活动中,未来人类的基因配置是由父母、医生或国家决定的,而个体的人仅仅是前者所决定与创造的结果。,基因当然是有用的,也是许多事物和行为的基础,但基因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切都归到基因上。决定人类的未来和发展的基石并不在于能否发现和确定人类自身的各种基因,而在于怎么解释和理解各种基因的功能,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如何利用基因。,2、我的立场(standpoint),2005年,联合国通过关于人类的克隆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实验。,相关链接,LINKS,安乐死(Euthanasia)源于希腊文,原义指善终,即无痛苦的有尊严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七、安乐死的伦理问题,在我国,安乐死的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有人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由此引发了应否合法化的大论战。,安乐死包括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其与自然死亡、意外死亡、自杀死亡等是有区别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痛苦是死亡,二是无痛苦致死术。,1、争 鸣,2001年4月10日,荷兰一院(即上院)以46票赞成、2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安乐死”法案,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去年11月28日,荷兰二院(即下院)已经以104票赞成、4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项法案。安乐死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医学角度看,安乐死是与医学的人道主义原则相悖的。它不仅剥夺了病人进一步接受治疗的机会,还有碍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法律角度看,安乐死实际上是鼓励某种形式的杀人,剥夺了公民的生存权和治疗权。从文化角度看,安乐死与中国传统文化(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s)是不相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乐生与重生,逐渐形成了乐生厌死的传统,安乐死的主张是与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相悖的。,反对的意见,The cons,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权利和自由去支配自己的最终命运,安乐死是人类调节和控制死亡状态的理性选择。安乐死是对生命质量的重视,认为人的价值与人的寿命无关,而是与生命质量成正相比安乐死的实行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减少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医生帮这类病人施行安乐死算是仁慈的行为。,支持的意见,The pros,我国关于安乐死诉讼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案例 1986年6月23日,陕西汉中一名59岁的女病人夏某被子女送到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入院当天,医院就发出病危通知书。入院几天后,虽经常规治疗,夏某病情仍不断恶化,她疼痛难忍,大声喊叫,想一死了之。见母亲如此痛苦且已无治愈之可能,其子王某便与妹妹一道恳求医院院长和主管医生蒲某采取适当措施,使母亲无痛苦地离开人世,以免再受病痛折磨。院长及蒲医生均当场拒绝。之后,兄妹俩又再三请求蒲医生对其母亲实施安乐死,并表示可以在处方上签字,以承担全部责任。在此情况下,蒲医生同意给患者注射复方冬眠灵。经过先后两次注射各100毫克的药剂,夏某于6月29日凌晨5时平静地离开人世。其后,因分割财产发生纠纷,夏某的大女儿将蒲医生及王某告上法庭,要求惩办杀害其母亲的凶手。法医的鉴定结果是:冬眠灵只是加深了患者的昏迷程度,加速了死亡进程,并非直接致死的原因。,但该年9月,蒲某与王某还是被汉中市公安局以故意杀人罪收容审查,此后又历经解除收容、再收容、逮捕、取保侯审等数次变故,历时5年,直到1991年5月17日,才由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宣告蒲、王二人无罪。,2、安乐死伦理学依据(1)从医学角度和生死辨证关系看安乐死的对象应是:死亡无法逆转的病人;,目前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的病人;病人有无法忍受的精神(mental)和肉体(physical)的痛苦,(2)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病苦既不能免,死亡也必然会来临,如何减轻病人身体上的疼痛、心理上的恐惧无助,以及在心灵上找到一个依靠,使内心升起安详与喜悦,令生死两无憾,这才是病人与家属应该认真、主动去思考的问题。,一般性自杀是法律无法禁止的,但它是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的,理所当然的不是我们持赞成观点的,法律更不可能赋予一个人自杀权。但是对于一个身患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病人而言,他选择幸福地死去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一般性自杀。一个活着的人,他就应该享有法律赋予他的各种权利并行使之,而对于一个痛苦不堪的绝症病人而言什么都没有意义了。,(3)从法律角度来看,3、我们的立场,(1)从法律角度看,必须确立安乐死是病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和责任的伦理原则,在严格实施程序的基础上保证安乐死的合理性。要明确规定安乐死的实施对象、实施程序以及相关的管理问题。(2)从医学角度看,安乐死必须符合医学前提和伦理要求,否则就会被滥用甚至成为蔑视生命的借口。(3)从伦理视角看,赞成安乐死的关键理由在于个人的自愿选择。,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网络产生于1969年,真正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出现是互为支撑的关系推动着整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提高了学习工作的效率,第三节 网络伦理,2、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1)功能性服务远程登录(Remote-login)文件传输(FTP)(2)交流服务电子邮件(E-mail)多人世界(MUD)电子公告栏(BBS)网络聊天网上会议(Netmeeting),(3)查询服务文件查询(Archie)数据库查询(WAIS)名址服务(Directory service)菜单式检索(Gopher)万维网(WWW)(4)经营服务直接经营服务和间接经营服务,3、互联网在为人类带开辟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如:网络对人的的异化、知识产权问题、网络隐私权问题、数字鸿沟、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泛滥与信息污染问题等,二、网络伦理,1、网络伦理的概念 网络伦理就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新型伦理关系,以及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2)网络的伦理挑战首先,网络是现有伦理关系的冲击和挑战,网络社会带来的电子空间关系是现有伦理所无法调节的其次,网络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对现有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的挑战最后,网络的特殊性也给道德教育和规范带来许多的新问题。,(3)网络伦理危机 网络伦理危机的出现是人对网络行为的失范所造成的,这种失范事由于网络伦理意识及规范的缺陷引起的;网络表现出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诱使人类堕落的陷阱。大量信息产生出来的同时,亦催生了一系列制造信息垃圾、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诈骗、计算机病毒、网络破坏等不道德行为以至违法犯罪的行为。,(4)由信息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反思 当今社会在信息共享的时代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在网络社会中会产生什么变化?人性是否会因为网络的技术特性以致发生扭曲?,2、网络对人的异化,(1)网络使人走向极端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 使部分人的个性极度膨胀 第二 使部分人的性格变异 第三 使部分人走向极端、偏激 对网络痴迷的人群中常常会因在网中的长期不规范行为产生撒谎、孤独、暴躁、淫逸、虚空等心理障碍,案例:(一)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此发生。(二)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2)网恋带来的社会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搭起了人间鹊桥,我们可以凭借网络追寻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真情与爱意。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爱情只不过是一种浪漫的感觉、一团玫瑰色的迷雾罢了:第一 网恋把爱情游戏化第二 网恋催生早恋第三 给现实的婚姻带来危机第四 网恋中的陷阱,(3)网络人际关系危机 因特网这种新型的通讯工具把触角深及社会生活后,对千年来恒常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既有方便了人们彼此联络的快捷,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结果: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对人际交往的不信任 形成极端的人际的人际关系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数字鸿沟,3、网络知识产权的危机4、信息公共安全危机5、网络犯罪,三、建立新型的网络伦理道德,1、构建网络伦理的原则 自由原则 平等原则 参与原则 允许原则 尊重原则 创新原则 公正原则 无害原则 自主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自组织和他组织相统一原则,2、网络伦理规范美国计算机协会的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1)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2)避免伤害他(3)要诚实可靠(4)公正且不采取歧视行为(5)尊重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6)尊重知识产权(7)尊重他人的隐私(8)保守秘密,复旦大学学生争做网络道德人的倡议:(1)学生在论坛上发表言论时应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应违反国家法令,不违背社会公德(2)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淫秽的内容,不散播谣言,不搞人身攻击(3)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语言美,不谈论庸俗化体,不使用粗俗的语言(4)严格自律,用审慎的态度对待网络,不看暴力色情网络内容(5)自觉抵制任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行为(6)培育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网络伦理规范主要内容:(1)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2)不利用网络从事有损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3)尊重隐私权(4)不利用网络攻击伤害他人(5)不利用网络谋取不正当的商业利益,3、网络伦理建设加强网络立法,通过法律建设进行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建立网上监督机制,保证网络伦理要求的实现,预防网络道德的失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感,是网络伦理建设的内在基础,4、网络个体的自我调适 道德自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第四节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就是试图扩展伦理学的视野,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图片-生态恶化),面目狰狞的南极臭氧层空洞,严重的“三废”污染,当代西方生态伦理的思想先驱,1亨利梭罗: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 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 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于18 62年病逝于康城。他的代表作是。,他认为:自然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人格的;人与自然的亲近是人类持续生存的必然要求;人类应过一种简朴、自然、宁静的生活,而不应追求奢侈的生活.,2阿尔贝特史怀泽:阿尔伯特施怀泽是生物中心论伦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以敬畏生命为基本原则,以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为核心目标,把伦理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要求人们以伦理的态度关爱整个生命世界。施怀泽明确指出,他所敬畏的生命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他说:“到目前为此的所有伦理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它们相信,它们只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有道德的人“不打碎阳光下的冰晶、不摘树上的绿叶、不折断花枝,走路时小心谨慎以免踩死昆虫”。史怀泽也相信道德进化的可能性,他指出,有道德的人必须“把道德体系的应用范围从最狭小的家庭圈子首先扩展到家族,其次是部落,最后是全人类”。这只是扩展道德范围的开始。“根据万物都加入了共同的大自然大家庭这一宇宙理想,人们必须承认,人类与其他创造物亲如一家”。,3奥尔多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是大地伦理学的创始人,他在“大地伦理学”的开篇讲述了一个故事:古希腊英雄俄底修斯从特洛伊战争归来时,在一根绳子上絞死了一打女奴;这种行为并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女奴是一种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展,奴隶也成为伦理关怀的对象。但“迄今还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土地,如同俄底修斯的女奴一样,只是一种财富。人与土地之间关系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们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因而,大地伦理学的任务就是“扩展道德共同体的界线,使之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由它们组成的整体土地,并把人的角色从土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其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只看作是供人使用的资源,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价值的中心。生物共同体具有最根本的价值,它应当指导我们的道德情感。他提出生态中心论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当一件事情有益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是正确的,当它趋向于相反的结果时,它就是错误的。”因此,人类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为它的一位平等的、善良的公民,必须把社会良知从人扩大到生态系统和大地。,4、罗尔斯顿 他提出了自然价值理论。它试图通过确立生态系统的观点的内在价值,为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一个超然于人们主观偏好的客观的道德根据。首先罗尔斯顿把价值当作事物的某种客观属性来理解。他认为,评价过程就是去标识出事物的这种属性的一种认知形式,它是通过体验的通道了解事物的价值属性,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价值完全是体验。我们评价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中被我们观察到的价值,属于体验性的价值,而未被我们观察到的价值,则属于非体验性的价值。“对莴苣的评价部分是基于我的有意识的偏好(我可以选择花椰菜来代替它),但部分是基于我身体的生物化学机制。这种机制与我的有意识的偏好无关”。,因此,把价值完全归结为人的主观偏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其次,罗尔斯顿所理解的价值属性的另一种重要特征是它的创造性。他明确指出:“自然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凡存在自发创造的地方,就存在着价值。”价值就是生态系统内一切自然物所固有的具有的创造性的属性,这些属性使得具有价值的自然物不仅极力通过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使得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使生命朝着多

    注意事项

    本文(《应用伦理前沿》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