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类型分析》PPT课件.ppt
家长、学生类型 分析及应对策略,教学部董春红,一、从容不迫型,类型特点:这类客户严肃、冷静,遇事沉着,不易为外界事物和广告宣传所影响,他们对咨询师或教师的分析和建议认真聆听,有时还会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会与咨询师探讨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观念,但不会轻易做出报名决定。这类家长对于第一印象不好或销售色彩较重的咨询师绝不会给予第二次机会,会保持一定距离。,应对策略 对此类家长,咨询师或教师必须从熟知学生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入手,谨慎地分析学生问题,层层推进引导的方法,多方分析、比较、举例子、提示,使家长全面了解孩子问题严重性,各个辅导机构的优劣势对比,以期获得对方理性的支持。与这类家长打交道时,咨询师或教师分析的学生问题只有经得起对方理智的分析思考,才有被认可信服的可能;反之,销售色彩过重或对学生问题分析不透彻、不准确,是难以成功的。,二、优柔寡断型,类型特点:这类家长的一般表现是:对是否报名犹豫不决,即使决定报名,对于课时、价格、方案、咨询师、班主任、品牌、竞争对手进行反复比较,难以取舍。他们外表温和,内心却总是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应对策略:对这类家长,咨询师或教师不要受其影响,面谈时切忌急于成交,要冷静的引导对方表达出顾虑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说明,并拿出有效多样的案例,以消除其犹豫的心理。等对方确已产生报名欲望后,咨询师可采取直接要求报名的方法,促使对方做出决定。必要时,要帮助对方做决定。比如:“好!那现在您给孩子报上名吧!”,三、吹嘘自夸型,类型特点:喜欢自我夸张,虚荣心很强,总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见多识广,高谈阔论,不肯接受他人劝告。例如:“我和教育局的都很熟,对你们的办学情况都很了解”,应对策略:与这类家长打交道时,从他们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找话题,适当利用请求语气。在这类家长面前,咨询师或教师适当时候可以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津津有味地为对方称好道是,且表现出一种羡慕钦佩的神情,彻底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这样一来,对方则较难拒绝咨询师或教师的建议。,四、豪爽干脆型,类型特点:多半乐观开朗,不喜欢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做法,决断力强,做事干脆豪放,说一不二,慷慨坦直,但往往缺乏耐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轻率马虎。,应对策略:和这类家长打交道,咨询师必须掌握火候,分析问题干净利落,简明扼要讲解方案与建议,事先交代清楚报名与不报名由对方决定,不必绕弯子,对方会干脆爽快给予回复。,五、滔滔不绝型,类型特点: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臆断判断事物,不易接受别人观点。他们一旦开口,便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虽口若悬河,但常常谈论的话题跑题,咨询师如不及时控制,就会变成和家长拉家常式的闲聊。,应对策略:应对此类家长,咨询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控场能力,利用他们叙述评论兴致正高时引入学生辅导的问题,使之围绕孩子学习问题而展开。当对方情绪激昂,高谈阔论时要给予合理的时间,切不可在对方谈到兴高采烈时贸然制止,否则会使对方产生怨恨,愈想急切地向对方说明,愈会带来逆反作用。咨询师可以通过对方的谈话,了解对方的想法。,六、少言少语型,类型特点:这类家长与滔滔不绝的家长正好相反,老成持重,稳健不迫,对咨询师的分析建议虽认真倾听,但反应冷淡,不轻易谈出自己的想法,其内心感受和评价如何,外人难以推测。一般来说,这类家长比较理智,感情不易激动,咨询师应尽量使对方有讲话的机会,要循循善诱,着重以逻辑启导的方式劝说,详细说明辅导对孩子的好处,并详细说明和使用成功培养案例。供对方分析思考、判断比较,加强报名的信心,引起对方报名欲望。有时,对方沉默寡言是因为他们对咨询师的印象欠佳。,应对策略:老师要表现出诚实和稳重,特别注意谈话态度、方式和表情,争取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和在对方心目中的美誉度,善于良好的解答家长心中的顾虑,了解和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七、吹毛求疵型,类型特点:这类家长怀疑心重,一向不信任任何销售人员,片面认为带有销售色彩的人员会夸张地介绍其产品的优点,而尽可能地掩饰缺点与不足,如果相信销售人员的话,可能会上当。所以他们多不易接受别人的建议,而是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一味唱反调、抬杠,争强好胜,喜欢当面与咨询师或老师辩论一番。,应对策略:与这类家长打交道时,要采取迂回战术,先与他交锋几个回合,但必须适可而止,最后故作宣布“投降”,假装战败而退下阵来,心服口服的宣称对方的高见,并赞美对方独具慧眼,体察入微,不愧仁杰高手,让其吹毛求疵的心态发泄之后,再转入辅导的论题。身处这种场合,一定要满足对方争强好胜的习惯,发表出他的意见和看法。,八、虚情假意型,类型特点:这类家长表面上和蔼友善,欢迎咨询师的分析介绍,咨询师有所问,他就肯定有所答。但他们唯独会对报名付款缺少诚意。如果咨询师明确提出报名事宜,对方会顾左右而言他,或不做具体表示。,应对策略:咨询师应首先取得对方的完全信赖,“空口白牙”是无法使他们心悦诚服的,必须拿出多种多样的案例和道具,或权威部门的数据、授予的荣誉等。在这类家长面前,咨询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与之周旋,同时可提出一些优惠条件供对方选择考虑。这种类型的家长总认为,咨询师的报价不是最终价格,肯定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会一味要求打折扣,甚至会怀疑到产品的质量。此时,咨询师正确的做法是不能轻易答应对方的过分要求,否则会进一步动摇他们报名的欲望和决心。咨询师不要轻易放弃说服工作,只要有1%的成功希望,就要投入100%的努力。,九、傲慢冷淡型,类型特点:此类家长多半高傲自视,不通情理,轻视别人,不善与他人交往。这类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比较顽固,他们不易接受别人的建议,犹豫。这类人个性严肃而灵活不够,对咨询师和有关辅导的各项事宜会逐项思考对比,面谈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若是推荐过来的家长,则成交比率会相对非常高。口碑宣传对此类家长的响应最佳。,应对策略:对待这类家长,咨询师必须先做好思想准备,可采取激将法,给予适当的反击,引起对方辩解表白,刺激对方的报名辅导兴趣和欲望,有时反而容易达成。,十、情感冲动型,类型特点:这类家长多变,或多或少稍带神经质,第一,他们对事物变化敏感,一般人容易忽视的事情,他们不但注意到了,而且还可能耿耿于怀;第二,他们过于自省,往往对自己所采取的态度与行为产生不必要的顾虑;第三,他们情绪表现不够稳定,容易偏激,即使在临近签约时,也可能突然变卦。,应对策略:这类家长往往感情用事,稍受外界刺激便为所欲为,至于后果如何则毫不顾忌。这类家长反复无常,捉摸不定,在面谈中常常打断咨询师的分析,妄下断言,而对自己的原有主张和承诺,都可能一时冲动而推翻,从而给咨询师制造难题。面对此类家长咨询师应当果断采取措施,切勿碍于情面,必要时提供有力说服道具,强调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与效果;不断敦促对方尽快做出报名决定;言行谨慎周密,不给对方留下冲动的机会和变化的理由。,十一、心怀怨恨型,类型特点:对咨询师怀有不满和敌意,若咨询师上来就主动介绍企业和产品优势,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清事实真相,满腹牢骚破口而出,对咨询师的宣传介绍进行无理攻击,给咨询师造成难堪。,应对策略:咨询师应看到其一言一行,虽貌似无理取闹,但实际上有某种失望和愤怒的情感掺杂其中,认为咨询师不值得信任,分析问题有失准确。这类家长的抱怨和牢骚,可能有一些是事实,但部分情况是由于不明事理或存在误解而产生的;而有些则是凭个人想象力或妄断造成的。与这类家长打交道时,咨询师应首先探明家长的抱怨和牢骚产生的原因,有可能是之前报了其他的辅导没有效果,而产生过纠纷等,要给予他们同情、宽慰,并帮助他们分析前后情况的不同,一定要心平气和。,十二、圆滑难缠型,类型特点:好强且顽固,在与咨询师面谈时,固守自己的阵地,且不易改变初衷;向咨询师索要资质文件等,继而找借口拖延,还会声称要找领导级别的报名,以观咨询师的反应。若咨询师经验不足,便容易中圈套,因担心失去成交机会提出更优惠的条件。,应对策略:针对这类圆滑老练的家长,咨询师要预先洞察他们说话的真实意图和报名动机,在面谈时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如优秀老师预定,机会不多,要涨价等,使对方认为只有当机立断做出报名决定才是明智之举。对方在如此“紧逼”的气氛中,咨询师再强调当场报名对孩子的好处,利益以及产品的优势,加以适当的“引诱”,如此双管齐下,家长就没有了纠缠的机会,失去退让的余地。由于这类家长对咨询师缺乏信任,不容易接近,他们又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往往为区区小事与咨询师争执不下,因而咨询师事先要有受冷遇的心理准备。在面谈时,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指出产品的缺点,且先入为主的评价质量和企业的品牌与实力,所以,咨询师必须准备充足的案例、道具,甚至资质文件等。另外这类家长往往在达成交易时会提出较多的额外要求,如打折等,因此咨询师事先在价格及签约条件方面要有所准备,方使签约过程井然有序。,一、苦学无效型,形成原因:苦学无效型的学生,通常都是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学习没思路,没思维,还没“开窍”。具体表现: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死学。2、耗费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事倍功半。,教育举措:知识系统化,增加逻辑训练。1)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所谓万便不离其宗,不论考试形式、题目怎么变化,最后都逃不出教科书知识范围。所学习前提是先把教材读明白吃透。“磨刀不误砍柴工”,教科书如果没有学明白,而急急忙忙找参考资料来做,收效肯定不大。真正把知识理解了,再用做题来运用、巩固,自然事半功倍。2)学习要分清主次、有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学透、学活。“三次学习法”:1 整篇浏览-梳理整体知识框架,不必强求理解每一个具体知识点;2 重点理解-细致的理清重难点;3 综合记忆-记忆背诵知识点,二、动力不足型(障碍型),形成原因:学生不适应学校老师授课方式,成绩差致使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转移,有别的兴趣爱好,感觉学习太乏味。具体表现: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2、无成就感,无报复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教育举措:引发学习兴趣,多从科普故事、动手实验入手。1、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轻松的(1)首先让孩子做“会的内容”。课堂上当发现学生表现不自信时,不露声色地让他(她)做一下以前做过的题。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满分感和成就感(2)让孩子对学习的印象不再是“痛苦”与“黑暗”通过心理调节减轻学习压力,家长需注意最好对孩子多用提议式而不是命令式的话语,不要问孩子“是学习还是玩儿?”,而应该问孩子“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学习?”,(3)在学习中加入“游戏”的因素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例如,通过给别人找错误可以让学生热衷于做习题。有趣的文具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促进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通过抽签让磨蹭不学习的孩子选择学习。(4)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她)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她)留意政治、新闻。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学习所需要的45分钟注意力,通过平时的生活训练来获得。父母不妨偶尔送一些超过孩子阅读能力的书籍。,2、帮孩子找到学习顺利的窍门(1)让孩子感受学习是如此轻松 大字印刷的书籍可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尽量挑选尽可能“薄”的习题集或课外练习册。挑选马上能看到答案的参考书和习题集。房间里不仅要制作计划表,还要划红圈制作“完成表”。把孩子用过的书本和练习册堆在显眼的位置,增其成就感。(2)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次序 如果学习2小时,就每半小时换一种学习内容。避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孩子做习题时,故意让他(她)停下来,以使记忆深刻。放完几分钟的音乐,就让孩子去学习。孩子学完后,让他(她)再看一看下一次学习内容的起始部分。最好不要让孩子饭后马上就学习。(3)提高学习效率 让孩子在学习开始前进行整理课本、准备稿纸等准备工作。要想让孩子开始学习,就和孩子一起收拾他(她)的书包。不要呵斥孩子在桌前摆弄钢笔或咬指头等行为。让孩子从他(她)爱学的功课开始学。(4)集中注意力学习法 让孩子必须学习时,定下结束时间比定下开始时间好。把写作业的时间定在孩子爱看的电视节目开演前。用闹钟将学习结束时间定上。假期让孩子玩到不做作业就来不及的时候。让孩子制定家庭学习计划时,注意有效时限。,3、树立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1)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许多小事 在小事上多表扬孩子。在孩子玩的高兴时,鼓励孩子的学习。寻找孩子擅长的与学习相关的技能,并引导孩子留意这种技能。替孩子挑选一学就会的小事,体验成功滋味。如果孩子极度厌学,就称赞他(她)与学习无关的性格和爱好。(2)让别人替自己对孩子说 听腻的话让别人说对孩子来讲有新鲜感。让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来教诲。当着朋友和邻居的面表扬孩子。让孩子和同伴一道学习,他(她)就不得不学习。,4、引发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1)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教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当作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不可以改变课程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2)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可以从增强自信心入手,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将再学会个单词”,“今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3)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这种经验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学习的兴起培养上;如果你对某一门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你就可以训练自己假装对它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首先,训练自己面带微笑。当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并要从心底里愉悦起来,保持一种快乐感。然后,用肯定、简短的语句宣布;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很感兴趣!”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发生兴趣了这种方法并不是说“心想事成”,不是讲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它要求你在心里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4)兴趣迁移法 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进循下列做法;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想象自己上所喜欢的课时的情景,让心情快乐起来。想象自己上不喜欢的课时的情景,然后就上喜欢的课时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立即开始学习。,三、行为情绪型,形成原因:青少年具有多血质型、内向、敏感;自卑,不自信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形成恶性循环;人际关系方面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1、考了高分后,表现出自傲、自满等心理状态;考了低分,表现出焦虑、自卑、等等情绪状态2、成绩忽高忽地,喜欢的科目成绩很好,不喜欢的压根不学,比较感性。,教育举措:提高孩子学习信心,多鼓励、少批评 1自信训练。它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察觉并找出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如小黄的“智力很差,再努力也学不好”,小灵的“学习能力又低,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第二步,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对其不合理的成分,进行分析,针对小灵的观念可以这样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所有的能力都是很强的,人的能力总是发展不平衡的,有强有弱。我在学习能力方面,记忆和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就是分析能力弱一点,综合能力缺乏,不是所有的能力低;班级里还有比我能力更低的人,他们相信“笨鸟先飞”,还在努力,因此能力低的担心是不现实的,不必要的。进而认识它对个人的危害。这种想法是百害无一利,它松懈斗志,扰乱正常情绪,若不及时排除,到考试时便会产生不良后果,面临留级时就悔之晚矣。第三步,采取对策。如小灵,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在复习中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把学习基础打扎实,同时,排除杂念,开发潜能,吸取其他同学学习成功的经验等等。,2抓好基础。从学习的基础抓起,即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达内化,使学有所获,目的是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由此产生“我也能与他人一样成功”的信念。创造适合小灵“力所能及”的学习环境,使其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先的目标,体验自我成功的喜悦。3提高耐挫能力。面对学习失败,不要心烦意乱、一味自我谴责,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并付诸行动。,四、基础不牢型(知识生疏型),形成原因:由于初期没有建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员对相应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出现盲点和断层;上课不认真听讲,抑或记忆方法不合理,知识系统混乱,知识点脱节;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1、学科基本知识概念模糊。2、学习行为机械,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3、缺乏概括、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的基本能力和技巧。4、对学习缺乏兴趣,排斥甚至抵触情绪突出。5、对教材基本知识点陌生,不熟悉。6、对于常见题型不熟悉。7、对于知识体系不熟悉。,教育举措:扎扎实实从基础入手,学习的新知识每天复习,做到学一个会一个。学习好似盖楼,必须先打好地基。良好的学习基础是奔向优秀成绩的基点。如果学习基础不扎实,那么,想取得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学习总是一步步向前进的,前边的基础没打好,后边的学习就吃力。久而久之,总是“炒夹生饭”,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成绩不理想,基础不扎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学习是一种由浅入深的过程,如果基础薄弱,那么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运用也就成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没有打好,不仅不能像基础好的同学一样快速吸收新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总表现出比其它同学慢半拍,甚至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样日积月累,学习便成了一种负担,有的孩子甚至被这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学习成绩居于下游也就成为必然结果。,孩子的学习基础薄弱给孩子学习带来严重的隐患,其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础薄弱,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连贯性,不系统地把握学习,从而造成了学习的“断层”。基础差,往往使孩子听不懂新课程,不能理解新知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基础不扎实,孩子学习效率也就低。有时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很多的功夫,便收效不明显,因而容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产生一种“我比别人笨”的自卑心理。学习基础差,不能笼统地看待。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要求都包含着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解决较难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几个层次。,差生的基础差,因人而异,有的从第一层次就不行,有的是第二、第三层次不行;每一科每一阶段也不一样。老师帮助孩子坚实学习基础,应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一般会:第一多提问,选择适合他们自身水平的问题提问,使他们能够答得出来,从而让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从而又树立起自信心,由自信和自尊又转而产生自强的心理、向上的欲望。这也是强化成功动机的一个步骤。兴趣加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了、成功感找到了、胜任力增强了。也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意志、毅力、态度都得到了强化,能够不怕苦、不怕难,养成务求达到成功目标的习惯。第二,给他们提供自己讲解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动用能力得到充分表现。不仅能够使知识的理解和动用能力有提高,同时也是对他们成功意识内化的过程。讲解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高潮,荣誉感和责任感也相继产生,乐趣感及自我概念也就树立起来了。在此过程中,要配合以意志内容的教育。,五、粗心大意型,形成原因:该类学生都具有外向、冲动、粗心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做题技巧不熟悉,审题会错意;做事浅尝辄止,模棱两可。具体表现:1、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如看错题等。2、解题过程中,越简单的题越能出错。3、做作业或考试中的一些细节把握不好。,教育举措:杜绝想当然,考试时无声读题一遍生活中不难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语文考试时把“今”写成“令”,就因这多一笔,少得2分,进不了前几名;孩子数学能考100分,可非要把最后得数“18”写成“81”,为此扣分多遗憾其实,这些都是粗心惹的“祸”。学生的粗心现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真性粗心,是指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本来完全可以解决,但由于做题时不仔细,粗心大意,从而造成错误;另一类是假性粗心,是指学习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已经弄清楚,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感到困难,对问题答不完全或说不清楚,总是对一部分错一部分,并给人以为是他粗心的假象。如:求半圆的周长时,一学生只算了圆弧的长度,没有加上弦的长度。其实这不是他一时疏忽,而是他不理解周长的概念,不知道周长应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这种所谓的粗心,实际上是“不粗心”,是对问题没有真正理解,仅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由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清楚此问题,就用粗心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避免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因此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所说的粗心要仔细加以辨别,凡是属于假性粗心,要及时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所学的知识,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克服其学习知识时不求甚解的毛病。,学习粗心的成因分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粗心与分心有关。所谓分心就是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具体学习过程是依靠短时记忆来进行的。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其容量小,保持的时间短。一般来讲,短时记忆的内容若得不到及时强化,只能在大脑中保持30秒左右的时间,当有新的内容进入大脑皮层时,原先的记忆内容便被清除。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完全集中在所思考的题目上,而是想着另外一道题或其他的事情,那么另外考虑的内容就进入了短时记忆,并将原有的记忆内容冲掉。这样便产生了读错词、写错字、算错题等粗心现象。,2.粗心与求快心理有关。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附属的内驱力为主,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等成人的表扬和赞许而努力学习。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为了在班上争第一,为了引起同学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不由自主加快学习速度。3.粗心与动机强度和情绪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心理背景,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其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重大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动机过于强烈,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应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4.粗心与思维定势干扰有关。思维定势,又称定势,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实质上是已强化的思维类推到其他,表现为以固定的方式、方法去认识或作用于对象,“想当然”的粗心是思维定势的表现。5.粗心与不良性格特质有关。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粗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性格结构中态度特征的直接表现。中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若形成了做事匆忙、不认真、缺乏责任感的态度,其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粗心大意,不够细致等不良习惯。,学习粗心的矫正策略粗心看似小毛病,形成习惯却很难改正,且疏忽大意铸成大错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粗心的预防和矫正工作。从前馈理论看,掌握学生由粗心导致错误的反馈,在教学中给予有意控制,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塑造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形成粗心的重要原因。要根治粗心,首先要从改造学生的不良性格特征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克服粗心的首要条件。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一丝不苟;只有认真,知识大厦的基础才能牢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面对认真,任何形式的粗心都没有施展伎俩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认真严谨的行为习惯;从日常生活做起,要踏实,忌浮躁。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去掉粗心的不良习惯。,2.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为认知活动提供清醒的心理背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理活动的指向经常变化,注意对象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因而极易粗心出错。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为此,我们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所谓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能力,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通过元认知指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审题、答题、检查、反思等环节下功夫。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怎样解答、如何检查、怎样反思。检查是防止答题遗漏、纠正错误不可缺少的环节。检查一要仔细,二要耐心。要先检查题目要求,对照原题,验证是否抄错了数字、单位、符号,再检查答题过程是否规范,已知、求解、证明是否符合要求,抄写是否错误;最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有无错抄、漏抄的情况,答语是否完整。另外,还要检查题目是否有丢漏。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审视。反思既要审视解题的知识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也要反思解题的不同方法、解题的收获启示。检查是作业的最后环节,反思是学习后的总结提高,二者均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途径,不仅对克服粗心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4.改进学生作业的评阅办法对粗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加强指导,如怎样审题、怎样选择方法、怎样检查等,有意识控制粗心;还要针对作业中不同的粗心错误,运用恰当的评阅手段将失误原因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自控方法,这是减少粗心错误的有效捷径。,六、缺少思路型,形成原因:存在该问题的学生多数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对例题理解不彻底,做不到举一反三;学习不得方法,做题思维单一。具体表现:1、考试恐惧。2、看到试题后不知道从题目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审题,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不知道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更不知道如何切入题者的思路,知行分离。,教育举措:分清题目类型,弄清楚此题目的一般做法1)不论是怎样的考试,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全部都是换汤不换药,只要巩固好知识点,总结典型题,就能拿下全部题目了。2)任何一个考试,并不是“大量做题”可以硬拿下的,也不是把每一道题都“分崩离析”的非常清楚能啃下的。我不推崇大家以力图之,而是顺着题意解之。题目是一绳结,只能找到它自身打结的方式,按照它设定的绳扣解开。,七、眼高手低型,形成原因:心态不成熟,容易受情绪影响;做题逻辑性差,做题的过程中偏离原来的思路;做题过程中太依赖于答案,不自信,做题时或想多或想少。具体表现:1、对于简单的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2、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是是而非,模棱两可,可能错、可能对。3、对于复杂题,自身知识结构和思路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教育举措:做大量练习题,找出其理解错误或不全面的知识点,反复训练“眼高手低”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练习题明明在课堂上自己会做,但下课后就不会了,还有的时候觉得卷子上的题目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红叉连篇”。学生自己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改正。出现眼高手低的学生往往是比较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总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在表现上,这些学生一看有的题目很眼熟,就干脆不做,只是打眼一看便草草了事。这就造成了对于相近知识的定势思维,只要有一点的相同,便套用以前的解决办法,其实有的题目已经完全变化,或者至少是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按照不变的思路去解决变化了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遇到原来讲过的题,就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觉得自己明白了,甚至老师下面讲的内容也不屑一听,而一到做题时,恰恰是这些题出现了问题。总起来讲,学习中“眼高手低”的情况,多是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要克服这种典型的“眼高手低”问题,必须从自身做起,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细心耐心,特别是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一字之差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不要错误地认为,只要是题目理解了,出点小错没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眼高手低”的生成。其次,加强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是解决“眼高手低”的最佳方法。练习题切忌千篇一律,因为这样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方法单一。同时,要掌握好度,不要因为选题过多而使自己产生逆反心理。最后,要回过头来认真回顾自己的知识,因为任何人都会遗忘,对付遗忘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地回顾。有时候老师讲的时候自己明白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时候再拿过来做做看,可能有些已淡忘的思路又清晰起来。,第一,老师每天讲课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因为只有认真听了才会记忆深刻,课堂上如果没有保持注意力,那么老师讲的要点就会被遗漏。第二,会做的题不做错。不管是平常的课堂作业还是回家作业也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会做的题不做错,一次性过关。如果反复因一些低级错误而重复劳动,那就既浪费时间,又搞得自己手忙脚乱。第三,善于纠错。把平时做错的典型题目认认真真整理到一个本子上,用其他颜色的笔标出自己当时出错的原因,这样做有利于考试前的复习。注意劳逸结合。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八、极端叛逆型,形成原因: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来自环境与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1.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2)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衡量是非、判断曲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1)有些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是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这样的做法,由于脱离学生的需要,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2)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必然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3)有些教师自身言行不一,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但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又是另外一套。这种矛盾行为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3.家庭和社会的原因(1)家庭破裂使一些学生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的心理;某些家长脾气暴躁,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心理压力过大;还有一些父母视孩子为“太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其结果,都可能导致学生执拗、暴躁、易冲动、刻薄、自私等不良心态的产生,稍不如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2)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学生,腐蚀他们稚嫩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具体表现:1、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2、结成同龄群体,寻找“知音”和“朋友”;3、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向社会挑战等。,教育举措:对中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有可能将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1.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逆反心理中有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因素,通过培养和引导,可促使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如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案。2.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3.培养师生情感,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必须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2)教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3)教师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多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想法和做法,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4)教师应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来增进师生的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唤醒学生的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4.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