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指导》PPT课件.ppt
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指导,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指导,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二、保障患者的安全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六、家庭康复训练七、预防复发八、降低自杀风险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1、尽快就医 当您意识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精神病征兆的时候,尽量缩短从发现病情到就诊的时间,您应该打消任何顾虑和担心,立刻到医院来咨询或就诊,这对疾病的结局影响很大2、接受现实,稳定情绪 当您的家人被确诊为某种精神疾病之后,您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接受现实,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事情,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3、了解有关精神病的知识 您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类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各种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预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指导、社会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知道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安排患者的生活,特殊情况下如何处理等,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4 习惯于同精神病人打交道 您的家人患病之后,您和其他家人因尽量避免:批评责备态度:经常对患者表现出不喜欢的陈述或言语;憎恨、厌烦、责备的表情伴随一些负性的语调语气;敌意:经常对患者抱有一种不友好、拒绝、敌对的态度;情绪过度宽容:对患者过度保护、过度关切与宽容,以自我牺牲的态度对待患者。您要去关心、照料患者的生活;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按照医嘱服药;有时要把患者当作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有时又要摆出长者之尊,来迫使患者去完成那些他不愿意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同精神病人打交道,需要很多技巧:(1)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明确,如果要向他提出问题,或者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2)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3)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爱,比如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意创造一个比较温馨愉快的气氛,一个拥抱的动作等(4)不论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充分地加以鼓励,籍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5)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来麻烦。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和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6)在同患者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一、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适宜态度和行为,总之,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特殊性,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家属努力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也是家属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精神病是一种持续性的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二、保障患者的安全,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安全护理1、患者居住的环境中不能有危险物品 根据患者病情,尤其在患者病情不稳定特别是有攻击倾向时,危险物品应放置在患者不易取得的地方。在患者房间里不能有刀、剪、利器等危险品,患者的皮带应由家属保管,患者的洗脸毛巾尽量使用短的毛巾或方巾(避免自缢)。每周对患者的房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家属要将危险品收藏好,不让患者轻易拿到,防止发生意外,二、保障患者的安全,2、保管好精神药物 从医院取回的药物应由家属保管,每次服药后应检查患者是否服下,防止患者藏药后积到一起,一次性吞服,以达到自杀目的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反常现象,要关心和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如果患者的妄想涉及到周围亲朋好友,则他们应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防止受到患者伤害,二、保障患者的安全,4、关心爱护患者 家属应以最大的同情心理解、关心、爱护患者,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并采取相应措施,把患者的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指导家属与患者正确服用药物这是病人获得康复的基础。精防医生对患者的访视,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及时指导家属与病人合理服用药物。精神病人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不意味着病人已治愈。大多数病人仍须长期靠药物维持,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1、药物的保管:家属应妥善保管好药品,防止潮解失效并注意有效期,且药品不能全部交给患者,以防其一次性吞服,造成不良后果2、每次服药前由家属按医嘱准备好药物,注意核对药名、规格、剂量,然后看病人当面服下,并检查口腔及咽部,以防因药量不足达不到效果,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以保证病人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3、患者拒绝服药,是家属和精防医生最头疼的事情,对此,首先要了解患者拒服药的原因。是由于服药以后出现了副作用,感觉不舒服,影响了学习和工作而拒绝服药,对这样的患者,一方面要向患者解释这只是暂时的,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找医生酌情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品种,以减轻副作用;对长期服药嫌麻烦,可以要求医生是否换用长效针剂,不能更换的,要向患者讲明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对病情复发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这样的患者更要反复强调再犯病的危害,有时可以用住院来吓唬一下患者;是因为病情未痊愈,缺乏自知力,甚至是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不吃药,此时只好连哄带骗,或者强行迫使患者服药。实在不行,家属可以将药物研成粉末混合在食物中让病人吃下,待病人合作后,再改为患者口服服药,服后检查口腔,确保服药下肚对不合作或有藏药行为的患者,服药后不能让患者立刻离开监护人的视线,防止患者把药扔掉或压在舌下又吐出。对于藏药行为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在患者饭吃了一半后让其服药,然后将剩下的饭吃完,一般患者很难再将药藏在口腔,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4 家属要随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效果、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与医生联系或直接到医院复诊。注意观察病人以下情况,并将患者的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复诊时告诉医生,便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合理用药(1)睡眠: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具有镇静作用(特别是氯氮平、氯丙嗪等),患者服药后的睡眠情况如何?睡眠是否增多?每天的睡眠时间?白天、晚上各睡几个小时?白天精力如何?有的药物可能引起失眠(如舒必利、三氟拉嗪、利培酮等),一般是早、午服用,晚上不用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是否失眠?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2)饮食:患者是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这种副作用可能是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也可能是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所致,因此要每月化验一次肝功能(3)大便:患者几天排一次大便?与服药前的排便规律有何不同?大便是否干燥?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便秘,特别对于老年患者,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对于便秘需要及时处理,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4)小便:患者服药后有无排尿困难、尿不尽感?如果患者有尿意,却不能排尿,就要请医生处理(5)脉搏:患者是否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如果在安静时脉搏也在100 次分以上,就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一般每月要查一次心电图。另外,患者在突然坐起或突然站立时,是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体位性低血压)?请注意防止患者摔伤,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6)口水:,患者是否经常感到口干,总想喝水?多数药物都会导致口干。但是氯氮平可导致口水增多,要注意患者枕头是否被口水弄湿?(7)锥体外系症状:患者有无手抖,特别是吃饭手握筷子或写字手握钢笔时?站立时有无双腿发颤?是否发作过斜颈、双眼上翻?有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有无面部、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8)情绪:患者有无莫名的情绪低落?是否烦躁易怒?(9)性功能:患者的性功能(性生活的间隔和持续时间)有何变化?是亢进或减退?女性患者的月经是否规律?(10)体重和皮肤:体重增加或减轻?皮肤有无皮疹?色素沉着?特别是暴露部位的皮肤,颜色有何变化?氯丙嗪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这一点对年轻的女患者尤为重要,三、帮助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11)患者在服药期间,有不明原因地发烧应当化验血常规,看看白细胞有无下降?有些药物如氯氮平会引起粒细胞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家属对于医生要求的定期检测血常规、检查肝功能等出院医嘱,切不可忽视,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1、生活照顾:(1)饮食方面:饮食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健康,而且也关系到患者治疗的实施。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既要防止进食不足,又要防止吃得太多,有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患者食欲增强,加之活动减少,造成病人肥胖,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2)睡眠方面:精神病患者的睡眠与病情有密切关系。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及噪声;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白天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午休时间不要太长;睡前禁浓茶、咖啡及各种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看恐怖的小说、电视等。每晚不少于8 一10 小时睡眠,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2、心理支持:正确认识精神疾病:要正确做好心理支持,首先要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把患精神病当成是一种耻辱,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背上思想包袱,不敢去看医生而求助于神佛,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精神病患者的家属不能嫌弃患者,与患者接触时态度要和蔼,以关怀的口吻与患者交谈,不要与患者争执,不要当患者的面过多地谈论其病情。病情稳定无攻击行为的患者最好与家人住在一起,不要独居或关锁,因为独居或关锁只能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易使患者产生猜疑或嫉妒,甚至被害妄想,产生攻击行为或离家出走。与家人保持接触,既有利于病情观察,也有利于缓和病情,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避免发病诱因:对有明显诱因的患者要避免诱发因素的再刺激,家庭成员多给精神病患者以温暖,做好邻居、朋友的解释工作,得到他们的理解同情,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工作上的一些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分析患者在社会接触中存在的问题,重建社交能力,稳定其情绪,可减轻社会因素引起的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复发的诱因,有利于社会康复。而疏远或敌对则是对患者的劣性刺激,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3、鼓励患者参与家庭劳动及社会活动 监护人要鼓励患者多参与活动,如家务劳动、亲友往来和文体活动,工作能力尚存者单位尽量让其参加工作,这些活动都能使患者保持价值感,促进患者精神康复,使其逐步接近常人;过分照顾或对患者置之不理只能挫伤其自尊心,不利于患者康复,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多数患者是精神症状消失在前,自知力恢复在后,有些患者长时间不承认自己以前的奇怪想法是病态,也不认为那些想法的消失是服药治疗的结果。对于这样的患者,在继续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多与患者交谈,帮助他分析症状,促进其自知力的恢复,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与患者交谈需要一定的技巧:第一,要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患者对以前的想法虽然不提了,但是如果他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分辨能力,这就将成为他再次犯病的隐患。很多复发的患者,症状同前一次发病时的想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自知力一直没有完全恢复,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第二,谈话时语气要平等。以商量、讨论的方式同患者交换看法,避免说教。要让患者感到,家属是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真心帮助他,而不是在逼他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引导患者谈出自己的看法,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第三,谈话要自然,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为素材对于有被害妄想、总觉得别人的言行是在伤害自己的患者,家属可以就电视剧中的情节,或者把自己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讲给患者听,同患者一起探讨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何识别疾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促进患者人格成熟的过程,精神病人本来就有不同程度的的人格缺陷,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第四,掌握说话分寸。家属同患者一起分析症状时,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患者愿意听,则讲;患者不耐烦了,就不讲,或换个时间再讲,要适可而止。精神病的治疗是药物为主、谈话为辅,如果患者对家属的劝说坚决抵制,这正说明他的病情还比较严重,只好继续等待药物的疗效。如果因为一次谈话,患者和家属的关系搞僵了,不仅长时间难以恢复,还会影响到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那样,就得不偿失了,五、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第五,对患者的每一个症状都要充分分析。自知力的恢复一定要全面、彻底,这就要求家属要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全部症状,逐一询问,逐一帮助患者分析。这的确非常复杂和艰巨,但是如果家属耐心仔细,坚持做到,必定会得到回报,六、家庭康复训练,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阳性症状基本消除后,可残留意志缺乏、行为退缩,造成他们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因此回归社会前精防医生要指导病人进行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制定康复技能训练计划,引导病人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遵守,搞好日常生活卫生料理,保持衣饰床铺整洁,料理家务,使他们成为家里的主人,这样既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为回归社会打好基础。具体内容见下表,六、家庭康复训练,七、预防复发,精神疾病复发是常见的,如有82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5 年内复发。复发并不一定会使所有的精神患者恶化,甚至有的患者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其病情还有所改善。但多数患者,每复发一次,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对治疗反应差,因此,应尽量减少复发的次数。总体来讲,随时间发展,阳性症状日益不明显,而阴性症状日益突出,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害怕没有先兆就会出现复发。而他们在什么是复发、什么是患者正常人格的一部分或是对生活事件的一种正常反应等问题上缺乏判断能力,七、预防复发,1 复发的原因 引起复发的原因很多,但最多见于停药或减药,其次是患者遇到超出自己应对能力的事件。2 识别复发的先兆(1)自知力动摇 自知力恢复是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同样,自知力动摇也是复发的重要先兆。原先能自觉服药的患者,一旦又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服药,就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七、预防复发,(2)睡眠障碍 睡眠是精神病的“晴雨表”,病情缓解时,病人睡眠一般都好,倘若无故出现睡不好觉,或白天也过多地卧床不起,就需注意复发的可能(3)生活能力减退 病人的个人生活能力发生突然变化,如患者变得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也有的患者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忙碌着打扮自己,七、预防复发,(4)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 工作能力下降,纪律松散,不负责任,或者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成绩和效率也大不如前。(5)情绪、性格改变 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或者情感淡漠;孤僻、不愿社交,或急躁冲动、蛮不讲理;或敏感多疑、心神不宁;有的患者可能变得多话,对人过于热情、慷慨,七、预防复发,(6)躯体不适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疼、头昏、无力、心慌、食欲不佳,但这些主诉常常变幻不定、模糊不清(7)出现原来发病时的异常表现 原精神症状再现,但表现往往是片断性的,不像发病期那样典型、固定 一旦出现以上某种情况,家属要及时与精防医生联系,给予必要的药物和心理干预,如加大药物剂量和应用辅助药物等,把复发病情控制在萌芽阶段,七、预防复发,3 制定预防复发的处理计划 一般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对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坚持服药;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而及时予以相应处理;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有效和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八、降低自杀风险,了解自杀的高危因素亦有利于自杀行为的预防,通常认为,以下因素为自杀的高危因素:严重的精神疾患;有自杀观念或自杀企图史;有抑郁、绝望情绪;病前工作能力强,智商高;男性;自尊心过强、有酒与药物滥用史、有自杀家族史,八、降低自杀风险,通过以上分析,才有可能了解患者自杀行为的真正动机。自杀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缺乏自信和绝望感。医生、家庭成员和与患者关系密切的人应采用现实而乐观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强有力支持和护理,如介绍成功的角色、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提供合适的情感表达机会,鼓励患者在遭遇应激因素时表达他们的需要,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患者对可能产生的如感到无用和自责、心情抑郁、焦虑等病态表现的认识,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应付这些问题,寻找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采取自杀行为,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或精神药物治疗,会发生自伤、伤人、噎食等意外的可能,一旦发生意外,家属除应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或者立即请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抢救以外,也应先行及时正确处置,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1、自缢 如病人为悬挂自缢,应立即抬住病人身体向上抬举,解除颈部压迫状态,若病人低处勒缢,应立即剪断缢套,可在现场立即将病人放平。保持仰卧位,颈部伸直,托起下颌,用舌钳拉出舌头,以防舌后坠堵塞气道。病人脱套后,要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而且要不间断的进行,直至自由呼吸恢复后再搬移病人,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2、外伤出血 如患者发生割腕,或用利器自伤肢体造成外伤出血,应立即对其进行包扎止血。如果出血严重,应该加压包扎或用布带扎紧,然后立即送医院。3、服毒 患者的服毒方式以大量吞服抗精神病药物最为常见,一旦发生,要尽快设法使病人呕吐(如用毛笔刺激咽部)。催吐无效,马上送医院洗胃和抢救,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4、噎食 有时患者可能发生吞咽困难(多为药物所致)并造成噎食窒息,发现后应立即用手从病人口中抠出食物,并让病人身体前倾,把头低下,用手拍击病人背部,协助病人吐出食物。若病人已经出现严重窒息或上述措施无效,应立即送往医院,九、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5、暴力行为 如果患者正在发生暴力行为,或者手执伤人物品,别人切不可以单身近前。此时可以由一名家属对其进行劝说,分散其注意力,由另外2-3 名体力较好的人从其背后、侧面,以极其迅速的动作冲上去夺下病人手中之物,将其制服;或者手执棉被作为盾牌,扑上去盖住病人。制服病人时,可用宽布带将其四肢固定,或束缚到床上,然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祝各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蛇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