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计划》PPT课件.ppt
第六讲 审计计划,【学习目的】了解:审计计划的含义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理解:分析程序审计计划的层次掌握: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步骤二:进行分析程序步骤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第七讲 风险评估与应对】步骤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七讲 风险评估与应对】步骤五:编制审计计划步骤六:审核审计计划,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二、进行分析程序三、编制审计计划四、审核审计计划五、审计重要性六、审计风险,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了解的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可能会互相影响。,(二)了解的途径61.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3.查阅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料;4.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5.与项目组成员或熟悉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其他人员讨论;6.分析程序。,二、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时必须执行分析程序,以便识别需要在审计策略中确定的问题。(一)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二)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 41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2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暗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错报;4.减少细节审计测试。,(三)分析程序的种类1.趋势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合理性测试4.回归分析法,1.趋势分析法(1)概念: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典型的趋势分析是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进行比较;更为复杂的趋势分析则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比较。用于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以比率表示的相对值。,(2)趋势分析的运用形式主要包括:(1)若干期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2)若干期利润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3)若干期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项目结构比例的变动趋势分析;(4)若干期财务比率的变动趋势分析;(5)特定项目若干期数据的变动趋势分析。,(2)适用范围:当被审计单位位于稳定经营环境下时,趋势分析法最适用。【经营环境愈稳定,数据关系的可预测性愈强】【当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变化较大或会计政策变更较大,趋势分析法就不再适用】,2.比率分析法(1)概念比率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2)适用范围当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稳定并可直接预测时,比率分析法最为适用。(3)常用的财务比率1)流动性;2)资产管理比率;3)负债比率;4)盈利能力比率;5)生产能力比率,3.合理性测试法通过彼此相关联的项目或造成某种变化的各种变量,测试某项目金额是否合理。简单合理性测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识别能够引起和影响被测试项目金额变化的各种变量;(2)确定变量与被测试项目间的恰当关系;(3)将变量结合在一起对被测试项目作出评价。,4.回归分析法(1)概念: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式),并利用回归方程式进行分析。例如,产品销售收入与广告费用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估计某一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预期值。,(2)适用范围:中、短期预测。(3)特点:优点:1)回归分析法理论上能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如相关经营数据、经营情况、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其预测精度较高;2)回归分析法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以可计量的风险和准确性水平,量化注册会计师的预期值。缺点:注册会计师在选择适当关系时将耗费大量时间,审计成本较高。,三、编制审计计划(一)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1.审计计划含义 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2.制定审计计划的作用(1)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提高审计效率;预先对工作做安排,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3)监督,评价审计工作;通过实际与计划的对比,检查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4)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关系。通过审计计划,可以与被审计单位事先进行协调,使被审计单位能及时提供资料,避免产生矛盾。,(二)审计计划的层次审计计划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总体审计策略 2.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策略,(1)含义(2)内容(3)编制的要求,(1)总体审计策略的含义,是指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对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指导具体审计计划。,(2)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7+1)1)被审业务的特征;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3)总体审计策略编制的要求总体审计策略应该具有全面性,概要性,并特别强调做好时间预算。时间预算表如表所示:,耗用时间,审计项目,时间预算表,2.具体审计计划(1)具体审计计划含义 是指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和说明。,(2)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执行时间;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情况。(3)具体审计计划编制的要求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来完成。,表 审 计 程 序 表,被审计单位名称 审计项目名称 会计期间,编制说明:(1)本表可代替编制具体审计计划;(2)审计目标计程序根据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指南要求填列;(3)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执行人、时间和相关的工作底稿索引号填列。,四、审核审计计划,有关负责人审核:总体审计策略 和 具体审计计划 是否合理、恰当,五、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审计重要性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它是决定审计风险、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正确理解、科学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对于注册会计师制订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没有错误了吗?当然不是。那么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错误,为什么注册会计师还要出具无保留意见呢?这就是一个重要性的问题。,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都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AB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里所说的“重大方面”,就是对重要性的强调。,(一)重要性概念1.重要性的含义*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三条)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的实质是财务报表错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临界点,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误差范围,超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影响到财务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2.理解重要性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五点:(1)重要性包括对错报的数量(金额大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在有些情况下,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2)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职业判断;(3)重要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特定金额的错报对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来说就可能不重要。20万元的错报对一个小公司来说可能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大公司来说则可能不重要。】,(4)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5)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决定。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二)重要性的确定1.运用重要性的作用(1)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及企业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规模日益扩大,在现代抽样审计下,为作出抽样决策,不可能不涉及重要性问题(2)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不一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2.确定重要性时应考虑的两个关系(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如:一般来说,4 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 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因为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 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 000元的错报与漏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注册会计师仅仅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 000元的错报与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 000元,则金额在2 000元-4 000元之间的错报仍然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 000元-4 000元之间的错报和漏报。显然,重要性水平4 000元时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2 000元的审计风险低。(20004000之间的审计存在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而审计风险越高,就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相反,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可以相应减少所需要的审计证据的数量。,3.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评估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从错报的数量(金额大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进行考虑:,(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即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 是指总体的重要性。它是确定会计报表所有的重大方面公允的基本界限。,2)帐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 是指形成会计报表的各帐户和交易的重要性。它是根据总体重要性分配得来的。帐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就是可容忍的错误。只有单个帐户和交易的错报和漏报不超过其重要性,会计报表总体的错报或漏报才不会超过总体重要性。,(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尽管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有了量的指南,但在很多情况下,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该考虑的具体因素有:1)错报是否涉及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一般来说,涉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数额比同等数额的无意错报要重要得多。,2)错报是否影响对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规定的遵循。如某项错报使企业营运资金增加了几千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所规定的义务,因此它就是重要的。3)错报是否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的改变。如,某项错报使收入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每年递减1%的趋势,或者使亏损变为赢利等,它就是重要的。4)错报对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5)错报是否对增加管理层报酬有影响。如,管理层通过错报来达到有关奖金或其他激励政策规定的要求,从而增加其报酬。6)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如,企业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之间的错误分类。7)错报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能合理预期该影响程度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产生影响。,(三)重要性的运用范围重要性注意运用于两个阶段:1.计划阶段 是为了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和范围。设计的审计程序应该能查出重大错报,但不应浪费时间去查找那些不会影响审计报告的非重大错报。2.完成阶段 是为了评价审计结果。根据是否有超过重要性水平的未调整差异选择审计意见。,1.计划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主要涉及两项工作:(1)对总体重要性的初步判断 判断重要性可以借助一定的辅助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固定比率法 税前净利润 5%10%资产总额 0.5%1%净资产 1%营业收入 0.5%1%,2)其他方法本法为“四大”之一的某会计师事务所判断重要性的方法。该方法是以总资产和总收入中较大者为基础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该方法包括以下两步:确定总资产或总收入中较大者的范围根据表6-1按以下公式计算。计算公式为:重要性水平=基数+系数超过下限部分,表6-1 重 要 性 计 算 表,重要性水平=基数+系数超过下限部分例:某单位的资产总额15 660 000美元,收入总额为21 720 000美元,其中较大者为收入总额,故应以收入总额为计算基础。查表可知,总收入额在10 000 000美元和30,000,000美元之间,查表的计算基数为85,500,系数为0.00460,重要性为:重要性=85 500+0.00460(21 720 000-10 000 000)=139 412(美元)为该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2)分配重要性分配重要性就是把总体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具体的帐户。1)分配重要性需要考虑的因素 帐户发生差错的程度;节省的审计成本。,2)分配的方法A.分别确定法。对于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取证成本比较高的账户分配的重要性数额要高一些;对于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取证成本比较低的账户分配的重要性数额要小一些。如,存货帐户就应分配得多一些。,分配后各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一般应是总体重要性水平的1.5倍2倍。其原因有三:第一,各个账户的错报经常是互相抵消的。如:一项资产的高报可能被另一项资产的低报所抵销;第二,由于采用复式记帐,一个账户的错误可能在本账户和相关的账户都被发现并记录。如:一笔年底购入的存货记录的错误金额,可能在对存货、应付帐款或销货成本账户的测试中同时被发现;第三,所有的账户不可能把分配给他们的重要性水平全部用满。这一方法主要用于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的分配。,例 假定审计人员在审计某公司时确定的总体重要性水平为150,000元,使用的因子为2,则可分配的重要性水平为300,000元。由于应收帐款、存货审计比较困难,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把重要性水平的60%分配给他们(即180,000);由于现金账户比较容易审查,因此不分配重要性水平。余下的重要性水平120,000可按剩余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余额的比例分配。,B.比例确定法这一方法是按照总体重要性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重要性水平。比如,把各账户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总体重要性水平的20%50%。审计师只要发现该账户或交易的错误超过这一水平,就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2.完成阶段的重要性(1)目的 主要是用于评价审计结果。(2)重要性水平确定 用于评价审计结果的重要性水平,一般应与计划重要性水平相同,但也可能不同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3)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与重要性水平的对比1)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 这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如被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后,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仍然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办法为:适当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应用重要性原则是为了()A、满足被审单位要求 B、保证审计质量 C、提高审计效率 D、评估审计风险 BD,六、审计风险(一)含义 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三)种类(1)误拒险:又称a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2)误受险:又称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三)特征1、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每次审计和每个审计环节中。2、审计风险的复杂性 这主要是因为审计风险的成因比较复杂。如,很难判断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足还是由于经验和能力不足造成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没有查出。,3、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施主观努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4、后果的严重性 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责任,审计人员就不可避免地遭受经济损失。思考:,审计风险一般具有()方面的特征。A、故意行为引起的 B、客观存在的 C、可以控制的 D、贯穿审计过程始终 BCD,(四)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2.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3.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不足4.现代审计方法本身的缺陷,4、现代审计方法本身的缺陷,(1)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权衡。(2)统计抽样方法和分析程序方法的运用。,审计风险,审计成本,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方面。A、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B、法律环境 C、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D、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提高AC,(五)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财会20064号)第十八条:“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由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单独对其进行评估,因些,审计准则中不再单独提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将二者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能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单独评估,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据会计师事务的偏好审计技术或出于实务上的考虑,选择对二者进行单独评估或合并评估。,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构成重大错报。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控制风险是始终存在的。,(3)考虑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一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被审单位的控制环境有关,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治理层形同虚设而不能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等;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企业所在行业处于衰退期等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应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其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通过对这一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九十六条规定,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毕竟是一种主观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审计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5)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5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扩大样本规模,或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2.检查风险(1)检查风险的概念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并非越低越好,必须通过对审计程序的合理安排将其调整到适当的水平。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一是由于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抽样风险),二是由于审计工作的失误(质量控制风险)。,1)抽样风险不可能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进行审计,采取通过对审计样本的检查以推断总体结论的抽样方法,抽样风险就必然存在。2)质量控制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都有可所能形成质量控制风险,(2)检查风险的确定审计风险(K)=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Y)即y=k/x从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出,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例如假设针对某一认定,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25%,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思考: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抽样风险 C,(3)检查风险的控制根据y=x/k,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六)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重大错报风险越大,注册会计师就应实施越多的测试工作,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