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ppt
1,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一、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三、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模式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环境依赖,2,一、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地位,(一)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1、机构网点情况:2006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19441个,占全国银行机构法人总数的98.2%;营业网点80692个,占全国银行机构全部网点的40.8%,占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的72.5%。,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占全国银行机构法人数比重图示,农村信用社网点数占全国银行机构网点数比重图示,农村信用社网点数占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数比重图示,3,2、从业人员情况:2006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共有从业人员691850人,占全国银行业人业人员总数的1/4强。3、存贷款规模情况:2007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33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841亿元,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1.7%和12.3%。,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占比图示,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市场份额图示,4,4、农业贷款情况:2003年6月末,余额为696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83.8%;2005年6月末,余额达10299亿元,占上升到87.5%;2007年6月末,余额达13982亿元,占比高达93%。,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比重逐年上升,5,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遍布城乡的重要金融力量,6,(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格局,1、主要构成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邮政储蓄机构:民间信贷:,7,2、占比情况当前,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条渠道。2006年末,我国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为4.5万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2.65万亿,农业银行1万亿元,农业发展银行0.87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按照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经验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部分仍需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8,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作用不可低估,服务三农的地位不可取代,9,(三)农村金融市场未来供给结构,1、总体上供给不足,资金外流据人民银行统计,2004年底,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9843.11亿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8069.22亿元,两项合计1.79亿元,约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的10%。而当年农业及乡镇企业增加值占我国GDP总量的比重高达14.6%,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支持和服务的薄弱环节。,10,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农村资金的外流速度迅速上升;从1978年-2000年通过银行机构外流总额从121亿元上升到4639.9元,90年代农村资金的外流速度要远远大于80年代。据测算,全国仅通过邮政储蓄系统流向城市的资金,到2002年底就达2948亿元,其中仅2002年一年就达583亿元。2000年末,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787亿元,贷款余额24355亿元,存差8432亿元。2005年未,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953亿元,贷款余额38825亿元,存差高达3012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57倍。2000-2005年五年间,县及县以下银行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99%,而贷款年均增长仅为9.72%。,11,2、未来供给结构“九渠引水”农村信用社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农业银行主要服务县域经济,支持乡镇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开办贫困县基础设施和农民种养业贷款;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面向农村试办信贷;鼓励其它商业银行到农村设立机构,发展业务;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外资到农村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发行支农特别国债,引导城市资金下乡,解决不具备市场化经营条件的农村基础资金需求;发挥直接融资对有效益涉农项目的作用。,12,(四)决定供给格局的因素,1、国家投入政策2、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性3、农村金融生态的有效性4、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13,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一)改革前的状况五大难题1、资产质量差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5147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37%,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比率。如果包括大量报表未反映的隐性不良贷款,实际不良贷款占比超过50%。,14,2、历史包袱重自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10年亏损;2002年亏损58亿元,亏损面33.5%。2002年末,报表反映的历年亏损挂账高达1308亿元,资不抵债额达3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1217.2亿元,连金融机构存在的起码条件都不具备。3、员工素质低以江西为例,改革之初,全省农村信用社有正式员工1.67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549人,大专学历的人员只有4100人,12059人只有中专以下的学历。临时工文化水平更低。同时,还普遍存在员工道德素质低,平均年龄偏高和亲缘化程度高的问题。,改革前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员工学历结构图示,15,4、业务手段落后最突出的就是缺乏支撑业务进一步发展的信息网络系统。改革前80%以上的网点,办理业务还是传统手工操作。缺乏良好的网点形象,也是一大缺陷。陈旧的网点,严重地影响公众的市场信心,制约了业务发展。5、管理极其薄弱改革前,农村信用社最大也是最本质的难题是管理基础薄弱。不仅信贷管理上表现突出,而且在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会计出纳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大量存在不规范行为。,16,长期不规范经营管理,致使相当多的农村信用社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不改不行。,17,(二)改革的目标模式和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2、法人单位产权改革目标模式: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18,(三)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省级管理和服务平台,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省份都选择了组建省级联社模式,作为省政府履行国务院赋予职责的具体抓手和工作平台,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1、权力来源自律性行业管理职权:法人联合体为了实现法人单位的共同利益、并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而赋予省联社的行业管理权。行政性行业管理职权:省级政府为落实管理责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确保金融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赋予省联社行政性质的行业管理权力。组织性行业管理职权:为了有效落实党管金融政策,加强农村信用社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事实上形成的一种权力和权威。,19,2、管理原则遵照章程,民主管理:根据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同建立的章程,有效行使其赋予省联社的相关职权,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利益和法人社权益。根据授权,依法管理:省联社在行业管理中必须根据政府授权,进行依法管理。既要履行好政府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管理;又要落实好自身管理责任,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经济、抵御经营风险、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依照规范,科学管理:必须依靠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大胆引入现代金融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和流程,并强有力地实施。党的建设,相辅相成:党的建设必须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决不能搞成“两张皮”。党组织要强化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建设寓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中,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20,3、未来走向五种模式联合服务公司模式:由县信用社自下而上入股组成,实行两级法人体制,省联社不直接从事存贷款金融服务,但为县联社提供结算清算、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联合银行模式:入股方式和法人结构与联合服务公司模式一致,但省联社从事批发性存贷款业务并为县联社提供结算清算服务,县联社主要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统一法人模式:省联社和县联社融为一体,成为统一的法人银行如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持股公司模式:由合格的发起人成立省级金融控股公司,参股县联社,并提供融资、清算等专业性服务;维持现有省联社模式:省联社和县联社两级法人体制,相互之间有服务关系,无股权关系。,21,4、利弊分析,22,(四)产权制度改革,1、两种公司制度投资者取向的公司制企业:投资者投资于企业,作为企业的股东,追求投资的回报。合作制企业。组织企业的各个成员,包括投资人,不是简单地追求投资的回报,而可能是为了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两种公司制度是适应于不同市场需求的不同组织分工,不提示着组织形态的高级与初级之分,两类公司的共同点都是有限责任公司,23,两类公司的区别,24,2、产权改革的两种取向合作制的企业或投资者取向的公司。无论哪种取向,都充满了大量复杂的难点。两种取向产权改革的难点,25,3、产权改革的总体目标在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的基础上,用510年的时间,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分批逐步建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实现农村合作金融股份制的质变。4、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内在素质产权改革的同时,最关键还是要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健全适应其实际又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和运行机制。,26,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时间表,27,三、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模式,(一)农村信用社的战略定位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多元拓展,28,(二)需求结构特点1、总体上是二元结构:小额、短期、无担保抵押的非正规需求和较大额的正规金融需求。2、客户结构:农村信用社客户以短期、小额为主。以江西为例,2007年6月末,共有个人存款客户2516.4万户,其中以活期存款客户为主,占81.6%;活期存款客户又小额存款客户为主,万元以下客户1981.7万户,占活期客户的96.5%,占全部存款客户的78.8%;10万元以上的存款客户仅占0.2%。各类贷款客户333.1万户,其中10万元以下客户占98%。,29,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个人存款客户结构图,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客户结构图,30,3、金融需求的变化客户对象的多元化:从传统农户和工商户衍生出大量的专业户、龙头企业、转移到城市的各类生产者,落户县域的外资企业、县域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各种理财服务、代理服务、保管服务、异地结算服务及其金融衍生需求正在形成;信贷方面,住房按揭、助学贷款、开发贷款及其它创业类、消费类贷款亦越来越受关注。客户流动性和开放性增强:客户的经济活动范围从原来主要是在本区域,扩大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跨地区流动。,31,(三)双层经营多元拓展模式1、适应大量非正规金融需求的小额信贷业务模式。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小额农贷操作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量分散农户非正规化的金融需求。2、通过多种担保和保证方式,在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需要的较大数额的贷款。3、在此基础上,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银行卡和各种代理、理财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实现业务的全方位拓展。,32,(四)中国特色小额农贷模式及其启示1、发展历程试点阶段:2000年在江西婺源开始试点全面推广阶段:2001年开始向全国推广全面提升阶段:2004年后,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范围、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6年多来,全国农村信用社90%以上的营业网点开办了小额农贷业务,累计向8000多万农户发放小额农贷9000多亿元。,33,2、主要贡献 以低门槛的信贷方式,有效破解数千万贫困农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贷款难问题;以信用为基础的贷款方式,有效破解数亿农民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物的问题;以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有效化解农民获取金融支持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流程化的操作模式,有效化解农户贷款中操作风险问题;以互动式的管理方法,有效化解农村信贷风险高居的问题;以信贷手段促文明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环境优化的问题。,34,3、重要启示小额农贷的成功,揭示出一条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这一中国最大的乡村银行体系的网络优势,使其信贷政策与分散经营农户的金融需求对接,适应中国农村分户经营的组织活性,满足农户的基本金融需求。充分发挥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和其它社区组织的功能,形成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互动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满足农村有效金融需求。,35,以市场化选择、商业化运营为基础,政府适当政策扶持,通过金融手段,引导农户逐步走向市场,并实现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农村发展特色,充分发掘农村信用资源,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和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保证方式,走出一条以综合利用信用资源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创新之路。以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形成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统筹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建立省级管理和服务机构,打造区域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解决大量独立、小型农村银行机构风险承担能力弱、服务成本高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难接轨等问题。,36,(五)以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37,2、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网络系统总体功能图,38,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环境依赖,(一)农村金融供求的四大矛盾农村金融风险因素较多与农村信用社作为企业趋利避险行为特征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高成本,与其服务对象农村、农民承担能力弱的矛盾;农村金融日益扩展的多样化、灵活性的需求与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受限之间的矛盾;金融活动要求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与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建设滞后的矛盾。,39,(二)解决四大矛盾的对策建议1、建立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农村担保机构,健全农业信贷保险机制,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强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能力;2、制定农村金融的长效扶持政策:固定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给予农贷利息补贴和农业贷款损失补偿;,40,3、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强、做优:消除各种歧视性规定,引导鼓励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将政策扶贫和财政涉农资金等交由农村信用社代理发放、统筹管理,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增强资金实力,推进农村信用社利率制度改革,增强其经营灵活性,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4、全力推进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升农村整体信用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维护金融机构正当权益;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支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41,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