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核政策》PPT课件.ppt
學校評核政策,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教育評核服務部,評核認知課程(ALP04/05/06),學校評核政策-你有什麼看法?,大部分學校都有評核政策,但只限於評卷方面的政策。學校評核政策都是近年才開始發展,不少學校只著重推行評核政策所達致的目標,卻沒有清晰的指引說明怎樣落實學校評核政策及推行的原因。,評核的目的,支援學習及改善學習(Black and William 2006)Pollard 等(2002)認為評估對學生而言,可以是一種鼓勵,能幫助學生發展一生受用的技能;也能通過回饋,使學生知道自己學會了多少、明白怎樣才能改善學習及重新訂定自己的學習進程。,發展學校評核政策的重要性,有不少英國的學校推行評核政策時,學科與學科之間,以致級別與級別之間,並沒有一致的做法,不論是在推行評核的方法及理念方面都各有不同(James 1998)。,何謂評核政策?,不少學校認為定期性的測考便是評核政策的顯証,他們認為那些措施已經是評核政策的一部分,只須在課程文件中列明已經足夠。,評核政策,學校在建立校本評核政策時,應該根據評核的理念、原則,訂定一套評核指引及施行評核的程序,把評核政策納入為學校發展計畫的一部分,而評核政策推行前,應該先諮詢學校不同的持分者-全校的教師及學生,取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James 1998)。,學校評核政策的重要性,簡茂發和單文經(1995)指出,從評估所得的數據,可以協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進程和困難,並且向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學習信息,從而改進教學和修正課程設計。因此發展一套妥善而完整的學校評核政策,對學校尤為重要。,評估可以量度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好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從日常的評估活動如提問、觀察、考量中,得知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水平。通過評估所得的資料,可以用作分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為學生提供回饋和建議,使他們知道怎樣學習才能有效果(Chappuis&Stiggins 2002),(Guskey 2003),學校評核政策的重要性,訂定評核政策有助達致以下的目標:明確列出不同評核的目的及程序使校內的評核合理化,學校評核政策發展過程,學校評估政策的發展,與學習、教學和評估是息息相關的(教育局),學校評估政策計畫流程圖(教育局),設計評估政策(將評估政策、學校整體課程規畫和課程改革的短期目標結合起來),設計全年評估實施計畫,將進展性評估、學習與教學結合,檢視評估政策和學校課程發展計畫,每步驟所需的工作,第一步訂定學校期望達到的評估目的學校依據已達成的共識,決定須收集學生學習顯證的範圍,從而制訂一套公平的評估機制,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全面的評估為學校的評估政策,制訂能配合課程改革短期目標的清晰目標,繼而共同訂定各級別、各科目適切的評估準則(具體列明學習成果)。,每步驟所需的工作,第二步檢視上學年採用的評估實施方式計畫怎樣進一步平衡兼顧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根據評估目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設計合適的評估方式訂定評估的頻次決定如何通過進展性評估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回饋決定怎樣報告學生的學習成果訂定校內策略,協助教師改進評估實施方式改變不同級別的評估實施方式與家長就評估政策的新改變多作溝通,並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各學科小組就上述建議達成共識,並容許在推行學校評估政策時,採用靈活的方式處理,每步驟所需的工作,第三步訂定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讓學生了解自己和他們應有的水平給予回饋,讓學生明白下一步要做甚麼和怎樣做進行有效益的批改,每步驟所需的工作,第四步學年完結時,應在全校進行檢視評估政策成效的工作作為分享或監督機制的一部分,教師須不時就日常評估實施的方式(促進學習的評估)多作了解及反思,學校評核的原則(James 1998),結合教與學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具持續性配合學生在智力、社交、情緒、德育及體育方面的發展對任何種族、性別、文化或宗教的學生都公平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與家長及社群相互配合容易掌握及處理,用簡單易明的形式提供有效的資料合乎立法的要求能找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強與弱能提供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診斷性資料屬水平參照能提供學生能力的總結性資料能提供有關評鑑課程、教學及學校表現的資料能提供教師、學生與家長對話的基礎,能輔助不同教學的發展能對學生的表現提出例證採取措施令教師之間的評核標準一致提供有關評核方面的建設性資料提供不限於分數、等級的資料能清楚指出學習目的與成功指標的關係尊重科與科之間的差異鼓勵互相尊重及朋輩的支持,學校評核政策的特質,目標必須明確,且須列明其優先次序 評估連結教與學學校的評估政策必須與課程的目的和教學一致,採用的評估方法也要反映不同課程的宗旨。評估方法必需多樣化採用多樣化性的評估方法,還可以令學生明白自己不同的學習情況,提升學生自學的能力,學校評核政策的特質,同事互相合作學校的評估政策是有賴學校各階層的員工積極的參與和推動,才能得以成功提供有效的學生學習資料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來評審學生的表現,包括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以便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學校評核政策的特質,評估的準則必需透明和公開教師在授課前應該先讓學生充分了解評估的準則,而準則必須詳細、透明和公平 分析和報告學生成績對學生在評估的表現進行系統分析,報告學生的成績時,教師可以採用敍述性的報告,而不採用打分數的形式或數量化的表達。,發展及落實學校評核政策的成功要素,(Fullan 1991)擁有一個學校員工認同的遠景一個令學校改善目前情況的革命性計畫授權學校教師及員工去執行政策培訓教師落實及執行學校評核政策監察政策的發展並隨時改善政策的設計重組學校,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安排教學及解決在執行學校評核政策時遇見的問題,發展及落實學校評核政策的成功要素,(James 1998)具有清晰目標具策略性的發展計畫校長的領導及鼓勵校長責成其他校內職員統籌發展成立負責發展評核紀錄及報告的專責小組積極發展一個進展性的職員發展計畫,對政策的落實提供多方面支援成立監察機制協助查明及解決困難學校有彈性去改變不同員工的角色,工作模式及作出資源調配,落實學校評核政策 責任,校長確保學校在收集、紀錄、保存及檢視評核時有連貫的政策確保教師能掌握評核的標準 科主任 採用不同模式的評核去配合學生的需要利用評核所得的數據改善課程設計監察及檢視評核所得的資料,落實學校評核政策 責任,教師 訂定學生的進度向學生解說學習目標及評核方法確認班內學生的需要及能力協助學生了解學習上的進程或困難利用評核的紀錄作為選擇課堂活動及資源的指引報告及紀錄學生學習的進度向家長或其他人提供評核報告,落實學校評核政策 責任,家長留意子女在功課及其他方面的進度細閱子女的成績表,並在有需要時與教師討論所得資料,改善學習參與家長日 學生 完成全部評核定期檢視及修訂學習目標與老師討論進度及未來的目標,檢視學校評核政策(教育局),學校評核政策需定期檢討檢視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相關人士是否明確地了解評估目的檢視進展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是否平衡實施檢視評估實施後能否獲得預期所需的所有資料找出所提供資料的不足之處制訂行動方案,改進評估方式,從而配合下一學年學校課程計畫的目標,教師反思評核實施的方式(教育局),學與教的目標是否明確回饋是否與學習目標和目的相關批改是否有助學生改進學習回饋能否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有沒有善用回饋調整教學計畫,總結,要成功發展及落實學校評核政策清晰的目標明確的指引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