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培训专用》PPT课件.ppt

    • 资源ID:5486522       资源大小:625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培训专用》PPT课件.ppt

    泰秘小儿推拿培训,高勇,小儿推拿的发展史,小儿推拿始于春秋,鼎盛于宋明时期,从宋代开始,中国医学届将小儿科改称为小方脉科,真正将中医小儿科独立出来,北宋的钱乙总结出了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气血未实,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强调了望诊的重要性,对“面上证”“目内证”“豆疹类”出疹性疾病更有详细的记录。阐述了儿科病症六中常见脉象,创立了中医儿科脏腑辨证体系。所以中医体系把钱乙尊为中医儿科的鼻祖。,小儿推拿的流派(一),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代表人物:徐谦光、李德休(1893-1972)、赵鉴秋、葛湄菲等。流派思路:推双掌、调血脉、治百病。抓主诉,用主穴。重脾胃,调中土,后天补先天。因其地理位置原因,胶东地区多食鱼盐,所以以清为主,凉穴12个,温穴4个,平性12个都很少用。流派技法:用独穴,最多13个,不超过5个穴位。推时长、频率快。特色穴位:胃经为为拇指第一指节绕侧面,脾经为拇指掌骨绕侧面,直推旋揉各有补泻。阳池位于一窝蜂上3寸。列缺位于腕关节绕侧面凹陷处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处。,小儿推拿流派(二),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代表人物:张汉臣(1910-1978)、田长英、张锐等。特色穴位:肾顶:小指顶端按揉或推,治疗自汗、盗汗肾纹:小指近端掐揉,治疗目赤、鹅口疮。新建:颈23棘突间,按揉或挤捏,治疗咽喉肿痛、声嘶。新设:足34足趾间足蹼上方,掐揉可以治疗腹胀、厌食、肠鸣。流派特色:补虚扶弱:补肾经、揉二马、补脾经、推三关 通治中焦:补脾经、逆运八卦、清四横纹 增强自愈和适应:分合阴阳(有轻重),三关配六腑,镇惊组:揉天心、分阴阳、补肾水、揉二马、清天河水(治疗心烦、夜啼、惊叫)退热组:揉天心、清板门、揉一窝风(或两扇门)、分阴阳、清天河、退六腑、止咳组:揉天心、一窝风、补肾水、清板门、逆运八卦、清肺经,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补肾填精:补肾经、揉二马 益气活血:补脾土、推三关 清热凉血:清肺经、退六腑 温脾暖胃:补脾、暖胃 发表解肌:揉天心、一窝风,小儿推拿重要穴位歌诀,清肝经同逍遥丸、补脾胃带六君子,清小肠同导赤散,清胃不输泻心汤。推上三关独参汤,退下六腑愈寒隔,八卦调中益气散,天和安宫赛牛黄。板门藿香正气液,清大肠似葛芩连,四横纹同保和丸、天心还似桂枝汤。,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二:脏器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生理指数 体重,1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12岁体重(KG)=8+2*年龄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数值15%则视为肥胖或营养不良,小儿生理指数 身高,212岁儿童身高(cm)=70+7*年龄3岁以上测直立位身高,一下做仰卧位身高,小儿生理指数 囟门,出生时1.52cm(菱形对角线)一般一岁半左右闭合,前囟门闭合迟多见婴儿佝偻病或脑积水,囟门凹陷多见气虚或极度消瘦,囟门闭合过早多见小儿脑颅压过高、脑炎、脑膜炎、小儿脑部肿瘤。,小儿生理指数 围度,头围:小则脑发育不良,增长过快则脑积水,出生时3334cm,1岁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岁约为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约为42cm,2岁后渐大于头围,小于该数值,则预示儿童营养不良或发育迟缓,大于该数值,则正常腹围:2岁前等同于胸围,2岁后渐小于胸围,腹围在小儿腹水、肥胖、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消瘦、脱水等病症中有参考左右。,小儿生理指数 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32颗,乳牙生于410个月,12个月未出为异常。22.5乳牙出齐,78岁开始换牙,2030岁张齐。出牙顺序,由前至后,尖牙除外,如顺序错乱或推迟则预示小儿可能患有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小儿生理指数 指纹,即食指的三关静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小儿生理指数 二便,小儿3日内排胎便,胎便粘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母乳喂养后呈金黄色,种子状,乳膏状,小便一般尿色清,白或微黄,无骚味。婴幼儿数日不大便,或大便次数增加,且有消化不良的食物、黏液、泡沫,或伴有异常气味等多为消化不良:大便有脓血,里急后重多为痢疾:大便呈果酱色或伴有呕吐、哭闹则多为肠套叠:小便次数多,量少,小便时哭闹疼痛多为尿路感染:小便啤酒色或红色多为血尿、肾炎:小便白多为结晶尿或脓性尿。新生儿尿酸盐结晶多为红色则为正常。,小儿生理指数 呼吸、脉搏、血压,小儿正常血压指数,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小儿生理指数 血糖,正常值3.96.1mmol/L除餐后、剧烈运动外,空腹大于等于71mmol/L,餐后大于11.11mmol/L为糖尿病,颅内出血、颅外伤、以及呕吐、腹泻、高热等造成小儿脱水也可见高血糖。,小儿生理指数 体温,液温:低热小于等于38度;中热3839度;高热3940度;超高热大于40度。,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天门:两眉正中至发髻线一条线(又称推攒足),启式24次,头面部、鼻部疾病推12分钟。作用祛风散斜,通鼻窍,开窍醒神,调节阴阳。每人必推,每病必推。坎宫:眉头到眉梢,左右对称,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疼。用于迎风流泪、眼目胀痛、目赤痛、近视、斜视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太阳: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凹陷处,向眼角方向为补,向耳朵方向揉为泻,作用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止头疼。用于小儿汗证、夜啼遗尿、小便频数、癫痫等。耳后高骨:耳后乳突下约1寸,操作揉3掐1,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用于小儿改善小儿睡眠、惊风、夜啼、耳聋耳鸣、中耳炎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印堂:两眉连线中点,可掐、可揉、可振(振10秒、掐10次),作用镇惊醒脑、疏风。囟门:小儿前发髻直上约两寸未闭合之棱形骨凹陷中,食指、中指、无名指摩之即可(摩、揉、可用拇指指腹振囟门)。作用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用于脱肛、夜啼、多动、自闭、久泻、遗尿。,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山根:两眼内眼角连线中点,用拇指掐之10次即可,作用开窍主要用来治疗惊风、昏迷、抽搐。(往诊重要部位,饱满为气血充足、色青为肝旺)精明:内眼角稍下凹陷处、小指指腹振按10秒、作用明目、通窍排毒,用于目疾、小儿泪道阻塞症。四白:双目平视,瞳孔下一寸。中指指腹点、振、按10秒即可,作用明目、润燥、养颜。用于近视、远视、弱视、干眼症、迎风流泪、畏光、也可以用来调理皮肤干燥、皱纹。,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迎香:鼻唇沟外缘中点,点按13分钟,按揉、掐揉13分钟,作用通鼻窍、摄涕。用于上风感冒和鼻部疾病、鼻塞、流涕、喷嚏、鼻炎、口眼歪斜。鼻通:位于鼻翼软骨和与鼻翼交界处,食中二指或中指指腹按揉23分钟即可,用于各种原因的鼻窍不通。颊车:下颌角向上一横指,咬牙时肌肉隆起出。点按或掐揉或振按,最好揉3掐1,振按12分钟。作用利牙关、解痉挛、止流唌,用于各种抽动、闭证、痉证、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多动、睡眠时咬牙、抽动秽语综合证、面瘫。,揉迎香,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承浆:下唇沟凹陷中点,掐、揉都可以,掐35次,揉2分钟,亦可揉3掐1,12分钟即可,作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用于口燥咽干、口舌生疮。鹅口疮、流唌不止、口歪、齿痛。廉泉:人体正中线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或点、或掐、或按。掐35次、点按10次左右、揉12分钟、约束阴液、养阴润燥。用于流唌、头汗多、语言不利、失语、聋哑、舌肿痛、口舌生疮、口长溃疡。,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风府:枕后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中指或拇指点或揉1分钟,以小鱼际擦热,另一手轻扣风府数次、并顺势以小鱼际向上托振。作用疏风解表、醒脑开窍。用于祛风、感冒、头痛、健脑、治疗各种无意识动作。哑门:风府下0.5寸、点、按、振1分钟,作用醒脑开窍、促进发声。用于神昏、癫痫、癔症、头痛、各种语言障碍、耳聋耳鸣。,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凤池: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连接凹陷处,左右各一,可点、可揉、可拿510次,从上到下拿至大椎平行处。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外感疾病和头目诸疾、可以增强适应力和体质。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小儿推拿指肩部大筋(斜方肌),可揉1分钟,亦可拿12分钟,作用发汗解表、宜通气血、升提气机,可治疗各种感冒、发散能力强、也可作为所有手法的治疗结束的收功法。,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天柱骨:发际线正中至大椎一线、可推、可拍可取痧(刮、揪、扯),均已皮肤潮红为度。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清热、清法代表手法,用于风热感冒、风热咳嗽、肺热喘证、咽喉不利、咽痛、鼻杻、降法用于溢乳、恶心、呕吐、呕逆、头痛、头晕。桥弓:即胸锁乳突肌、将小儿头侧向一侧,用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由上向下推至锁骨10次左右,亦可拿桥弓13次。作用推桥弓可平肝、熄风、潜阳、拿可提神醒脑。推桥弓可治疗头痛、眩晕、惊风、呕吐,拿桥弓可治疗神疲、乏力、头昏、健忘、捏揉可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天突:胸骨上窝正中,可按10次左右、可揉13分钟、亦可捏挤10次,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利咽喉、催吐、催咳、降逆止呕、用于喉痒即咳、咽喉肿痛、胸闷不舒、喘息、呕吐。咳穴:天突上一寸,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快速拨动13次,作用吐法代表穴位、催咳催吐、用于呼吸急迫、咳嗽痰多、哮喘发作、痰唌壅盛、食物中毒、,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缺盆:锁骨上窝,距离正中线四寸、左右各一,操作方式拇指持续按,逐渐加力到患儿的最高承受点即可,可持续数秒,放开后重负操作,持续1分钟左右,作用顺气化痰、通络止痛。乳根:小儿乳头直下2分,肋间隙中,双手中指或食中二指同时或分开揉1分钟即可,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消食化滞、用于咳嗽、胸闷、痰喘、胸痛、呕吐。乳旁:小儿乳头旁开2分,操作可参考乳根,作用同上。,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膻中:胸部正中线,第四肋间隙连线中点,或揉、或分推、或向下推、亦可与乳根、乳旁、同时操作。功效理气顺气、止咳化痰、开胸散结,用于咳嗽、胸闷、喘证、哮证、咽喉肿痛、痰多。璇玑:胸部正中线胸骨上窝下一寸,可振、可揉、可按,具体操作参考开璇玑,作用降法代表手法,可调理咳嗽、哮喘、呕吐、呕逆、口臭、胸中痞塞、便秘等。胁肋:腋下至肋缘区域,操作参考“按弦走搓摩”胁肋,作用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痞散结、主要调理咳嗽、胸胁胀满、胸闷、皖腹胀痛、便秘。,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胸:前胸后背所围成的区域、双拳可叩击、双掌推抹、双掌相对振,方向由上至下(即肃肺法),操作35遍,化痰顺气消积、肃肺止咳平喘。中脘: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腹直肌凹陷处,操作方法,点按10余次,搓揉13分钟,摩一分钟、推、振1分钟。用于调中和胃,消食化积,健脾,可调理腹胀、食欲不振、向下推或振,而积滞和食物中毒则要向上推,振揉可健脾。,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腹部:操作分十法 一:摩腹、全腹全掌顺、逆各摩13分钟。二:揉腹、全掌或掌跟置于腹部揉13分钟(本人操作是根据需要,以肚脐为中心打圈,顺逆随病症更改,先小后扩大到全腹)。三:振腹、单掌或双手交叠置于腹上,前臂做强直性收缩,高频震颤1分钟。四:按腹、单掌或双掌交叠置于腹部,从上至下按压腹部,掌随呼吸起伏,按压35遍。五:推腹、双手拇指从上至下从剑突开始,到肚脐朝两侧平推。也可双掌交叠从上至下直推,两种方法十遍即可。,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六:挪腹、双拳置于腹部正中线两侧,先挤压,再内旋,从上至下为1遍,操作35即可 七:荡腹、患儿取卧位,立于患儿右侧,用掌跟将全腹推向对侧,再用伸直的四指拨回、从上至下为一遍、操作35遍。八:抄腹、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双手从患儿身体两侧插入腰腹下,然后同时向上抛起,35轻一重即可,操作35分钟。九:挤捻腹、双拳置于患儿脂肪堆积处、相反方向发力,以皮肤发红为度。十:拿腹、一手食、中、无名指三指,另一手拇指在对侧,双手同时发力同时推挤,然后将腹部提起,反复操作一分钟。以上手法可广泛用于各种儿科疾病,摩揉振推手法相对柔和,属于补发,其余属于泻法,可更具实际情况需要加减实用。,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天枢: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一,可加神阙同时揉按,操作13分钟,亦可用小鱼际直接橫擦。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消法代表手法,用于便秘、腹胀、腹泻、腹痛、肠胃炎、肥胖、恶心呕吐。神阙:肚脐正中,摩脐13分钟、捏脐10次,或五指伸开抓起肚脐及周边皮肤,同时用力抖动,10次即可。功效益元固本、消积泄浊、温经散寒、补益气血,用于遗尿、小便频数、五迟五软、久泻、虚秘、脱肛、肠鸣腹痛、肥胖、还能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肚角:脐下两寸,旁开2寸,拇、食、中三指拿起该处大筋,用力上提称拿肚角、拿13次即可,亦可双手拇指同时按揉13分钟。功效行气、镇痛、镇惊、消导。用于按揉肚角可以消积通便、拿肚角主要用来止痛(一切腹痛都可用)。丹田:小儿推拿指小腹,可揉、运、摩、振个操作3分钟,可横擦,发热即可。可双手交叠,随呼吸上下起伏,引气下行,20次左右。功效温法代表、用于各种虚证、还能分清别浊、慢性哮喘、咳嗽、小便不利、哮喘缓解期、体质虚弱。,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大椎:后背正中,第七脊椎下,可按揉、可挤捏、可取痧,作用清热利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揉按)内伤(挤捏、取痧)感冒、咳嗽。五背腧穴:(肺3、心5、肝9、脾11、肾2)旁开1.5寸,左右各一,可揉、按、振,食、中二指同时操作,揉、按、振均为3分钟,擦之令热。功效调节脏腑气机,补其虚、泻其实。实证手法重,可点、揉、擦,虚证揉、擦,可久揉并振,分清虚,实能调理一身疾病。,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命门:腰2棘突下凹陷中,可揉、点、振,各操作1分钟。作用温阳补肾,用于补肾要穴、治疗肾气虚、肾阳虚所致的一切病症。,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脊:脊柱推拿共十法捋脊、中指或拇指从上至下推揉,动作缓慢、力度深沉、操作35遍。揉脊、从上至下用掌跟揉脊35遍点脊、中指或拇指从上至下沿脊柱两侧点35遍,或于压痛点处点10次。按脊、全掌或掌跟置于脊柱上,从上至下,逐一按压。啄脊、五指并成梅花状,纪律性击打脊柱或脊柱两侧,从上至下35遍,重点部位定位啄。推脊、操作者小天心凹陷对脊柱,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缓缓移动1分钟。振脊、全掌或掌跟吸附于脊柱,静力性震颤,从上至下振13遍。扣脊、拳眼或拳背节律性击打脊柱,从上至下35遍。擦脊、全掌贴于脊柱快速往复,热透为度。捏脊、双手拇指、中指、食指三指轻柔对提,一般3、5、7、9遍,最后一遍捏3提1。功效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腰脊、扶正祛邪、促进生长、用于调脾肾、也可以用于肺系症状、强壮要穴,治疗腰背疼痛、小儿发热。,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四横纹: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节横纹,从食指开始用拇指依次掐揉即可,操作十遍。亦可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13分钟。功效化积消疳、退热除烦,用于胃痛、疳积、腹胀、厌食。内劳宫:手掌正中,约第三掌骨中点,可掐、可揉,揉3分钟,掐10次。运法只有海底捞月用,功效清热凉血,镇惊,清虚热。清热代表手法,可用于各种热证,尤其对于内热引起的口渴、烦躁、口疮、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血、惊风、抽搐。,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小天心:手掌大、小鱼际交会处,可点、按、掐揉、捣,揉1分钟,点按20次,掐520次,捣1分钟。功效通经络、疏风解肌、清热利尿、镇惊、明目,用于感冒无汗或汗出不利、用于眼部诸疾、惊风、小便不利、癃闭。内八方:手掌面边缘一圈,分别为乾巽、震兌、坎离、艮坤,1、由乾顺掐震能安魂,2、由巽兑掐运能定魂,3、离乾顺掐运能止咳,4、坤坎顺运能清热、5、坎巽掐运、能止泻、6、巽坎逆掐能止呕、7、艮离顺掐能发汗、8、水火既济、往复运能平衡阴阳、9、揉艮位能健脾消食。操作:顺逆运13分钟、分运1分钟左右。功效顺运行气、消积、化痰、平喘、逆运降逆。用于胸闷、腹胀、咳嗽、气喘、厌食、逆运用于呕吐。,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板门:大鱼际平面中点,可揉、可掐、可推(板门推向横纹、横纹推向板门)可捏挤。揉13分钟、推运13分钟、推各13分钟、捏挤10次,功效脾胃之门、调升降、化积滞。用于饮食积滞,升降絮乱、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泄泻、呕吐、横纹推向板门止吐、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总筋:腕横纹中点,可掐、揉3分钟、掐10次。功效镇惊、镇静、清心火、通调全身气机、用于急慢性惊风、夜啼、多动症、抽动症、磨牙、瞬目、口舌生疮、潮热。,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手阴阳:腕横纹两侧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合称手阴阳。分阴阳、自总筋向两侧分别推到阳池、阴池、分之称合阴阳,各操作1分钟。功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化痰散结、逐寒推热、用于起式24次、长于治疗汗证、寒热往来、夜啼等。左右端正:中指指根赤白肉迹、尺侧为右、桡侧为左,可单掐左、右,亦可先捻揉中指末端3次,末次掐揉左右端正各一次,操作10遍。掐揉左端正生清止泻,掐揉右端正降浊止呕,用于左端正止泻要穴,痢疾、霍乱、水泻,右端正为止呕要穴、恶心、呕吐、鼻杻,捻掐能顺气机升降。,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老龙:中指指背掐之35次,功效开窍醒神、退热止惊、用于急救要穴、急惊、暴死、昏迷不醒、高热抽搐。皮罢:拇指指根尺侧旁开1分,掐之10次,功效降气平喘、醒神。用于喉间痰鸣、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鼻塞声重。两扇门:中指指根掌背凹陷处,左右各一,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散寒、退热平喘,用于发脏腑之汗、畏寒、易感冒、无汗、高热、惊风。,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少商:拇指甲跟桡侧1分处,掐之10次,功效清热、利喉、开窍。用于咽喉肿痛、咽干咽痒、扁桃体肿大、咳嗽、鼻杻、癫狂。外劳宫:手背正中,食指中指掌骨握拳时、肌肉隆起处,可揉、可掐、可用食中二指点揉、均13分钟。功效温中散寒、升举阳气。用于温中带升、其温用于头昏头晕、恶寒肢冷、清涕不止、耳道闭塞、顽固不化、心腹冷痛、肠鸣、神疲、遗尿、其升用于脾胃气虚、脱肛、久泻、久痢、汗出不止、流唌、小便清长、遗尿。内、外劳宫同时操作、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外劳宫和脏腑之热气、内劳宫可热汗立止,反复感冒的最好调理手段。,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威灵、精宁:掌背2.3掌骨、4.5中间凹陷处、同时揉3掐1、1分钟即可,功效镇惊、开窍醒神、行气散结、化痰。用于急救高热神昏、急惊、昏迷不醒、头痛。二人上马:手背4.5掌骨掌指关节后凹陷处,以中指或拇指指腹揉按3分钟、拇指指甲掐10次,功效滋阴补肾、利水通淋、顺气散结。用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赤涩、淋痛、癃闭。,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外八卦:手背与外八卦相对圆形穴位、运法13分钟,功效宽胸、理气、散结。用于胸闷、气急、腹胀、大便秘结等气滞气结之证。一窝风:手背掌横纹中央之凹陷处,掐揉可配合总筋使用、掐35次、揉3分钟、顺、逆各50圈、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利关节。用于温法代表手法可调理各种腹痛、咳嗽、呕吐、寒疝、四指逆冷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缚阳池:一窝风上三寸,揉3掐1操作3分钟,功效疏风解表、通降二便、止头痛。用于各种感冒、头痛、身痛、无汗、咳嗽、用于大便秘结、热结旁流、食积、虫积、气聚等大便不畅之证。三关:阳池推到曲池一条线,功效温、补、升,温法代表手法用于一切寒证、头冷痛、流清涕、畏寒肢冷、隐疹不出、心腹冷痛,用于补发可补全身阳气不足之证,身体疲乏、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头昏少气懒言、用于升提可调理一切无汗、汗出不畅、高热、疹子。,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缚阳池:一窝风上三寸,揉3掐1操作3分钟,功效疏风解表、通降二便、止头痛。用于各种感冒、头痛、身痛、无汗、咳嗽、用于大便秘结、热结旁流、食积、虫积、气聚等大便不畅之证。三关:阳池推到曲池一条线,功效温、补、升,温法代表手法用于一切寒证、头冷痛、流清涕、畏寒肢冷、隐疹不出、心腹冷痛,用于补发可补全身阳气不足之证,身体疲乏、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头昏少气懒言、用于升提可调理一切无汗、汗出不畅、高热、疹子。,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天河水:总筋至曲泽一线、清天河、一手拇指按劳宫穴、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向上推天河水、大推天河水、从劳宫推至肘横纹、以局部红赤为度、取天河水、曲泽推至掌心,最后一拂而起,时间一分钟。打马过天河,先运内劳宫数遍,一手拇指按内劳宫、一手食、中二指交替或并拢向上拍打天河水,以皮肤红赤或微出汗为度。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除烦、用于清法代表治疗各种热证,实热、虚热皆可,能凉血、治疗斑疹、紫癜、皮肤干燥性瘙痒。清天河水用于外感,以透发为主、大推天河水和打马过天河清热力度较强,取天河水为阴虚津上所用多用于虚热。,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六腑:前臂尺侧肘横纹到腕横纹一线、一手握其腕、一手食、中二指推下35分钟,功效通腑、泻热、解毒。下发的代表手法,用于各种积滞之腑气不通,以痞、满、燥、实、坚为特征也用于热毒上攻、咽喉肿痛、重舌、木舌、热痢、目赤、浊涕、清法主要用于各种热证口臭、胃中灼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大热、大汗、大渴、烦躁。本法与推三关一寒一热,临床上用于治疗实证热证时以六腑为主,推三退一,治疗寒证、虚证,则以推三关为主、推三退一。以防寒热变化太快,补泻太猛。,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列缺:掌横纹绕侧面凹陷处,可掐、可拿掐10次、拿1分钟,功效发汗解表、镇痛开窍、用于感冒无汗、头痛、头昏、项强、目赤肿痛、牙痛、咳嗽痰多。合谷:拇指、食指第二掌骨中点,掐、揉皆可,掐10次、揉3分钟,功效祛风解表、镇静止痛。用于面瘫、头痛、目赤肿痛、感冒、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曲池: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中点、可揉、可点、按揉2分钟、点10次。功效疏通经络、清热泻火,用于发热、无汗、口渴烦躁、荨麻疹、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梅核气。萁门: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一线,可推、可拍(蘸凉水),功效清热利尿,清法代表手法,用于风热、夜啼、流唌、胎黄、湿疹、小便短赤、淋漓不尽、尿闭、大便稀黄臭馊。,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血海:髌骨内上缘2.5寸,按揉结合,揉3按1,13分钟,又称拿百虫,功效通经络、止抽搐、透疹子,用于下肢萎瘫、足膝无力、膝痛、惊风、抽搐、感冒无汗、寒热往来、各种疹子。内外膝眼:点揉1分钟、功效利关节、止惊风、通经络、用于下肢萎软、足膝无力、急慢惊风、抽搐(中医认为膝关节为筋之府)。,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脊旁1寸、拇指指腹按揉3分钟,功效补益脾肾、和胃化积,用于传统保健穴位,可调理脾胃及全身虚弱症状,消瘦、五迟五软、反复感冒、自汗、哮证缓解期、下肢萎瘫、恶心呕吐、厌食、疳积、腹胀。三阴交: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陷中,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揉、揉3点1,1分钟,后用拇指擦热。功效养阴清热、通调水道,用于身热、汗出、心烦不眠、口渴、睡中磨牙、睡中瞬目、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赤涩痛、下肢萎软、僵硬。,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丰隆:外踝外上髁上8寸,胫骨前缘外1寸,拇指或中指按揉1分钟。功效化痰浊,健脾胃。化痰要穴、用于各种痰浊所致的痰鸣、气喘、咳嗽、下肢萎瘫。委中:腘窝中央,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之间,操作以拇指指腹置于委中,其余四指扶于膝外侧拿揉即可,拿5次拨1次,时间1分钟。功效定惊、止抽搐、坚筋骨。用于急慢惊风、斜视、多动症、抽动症、腰背疼痛、下肢萎软无力。,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承山:比目鱼肌凹陷处、拇指拿于承山穴、可点揉1分钟,然后其余四指拿其对侧10次,功效通络、止痛、止痉、用于下肢萎软、立迟、行迟、或下肢疼痛僵硬、肌肉萎缩、惊风、抽动。太溪:内踝与跟腱凹陷中,以拇指指腹揉太溪3分钟,振2分钟,掐10次。功效定惊、坚筋骨、用于急救、急惊风、抽搐、昏仆不知人事、腰痛、下肢萎软、痹痛。,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朴参:外踝直下,根骨外侧、赤白肉迹、拇食、食、中二指相对拿捏10次,功效通经络、止抽搐、急救,用于足跟痛、膝关节痛、下肢瘫软、尿道炎、癫狂、鼻出血。涌泉:脚掌1/3,2/3交汇凹陷处、可摩、可捣、可揉、可擦各13分钟,功效引火归元、滋阴补肾、除烦,用于调理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夜啼、治疗肝阳上亢之多动症、抽动症、睡中磨牙、语言障碍、火热上扰之目赤、目干涩、近视、异常瞬目、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黄蜂入洞:按揉鼻孔、鼻翼或鼻孔下方,2030次,作用是发汗、宣肺、通鼻窍,感冒风寒、鼻塞流涕、勿寒无汗(一名七法:还有按揉天河水、揉外劳、拿风门、跪按耳门)猿猴摘果:实、中两指,提耳36次、夹牵耳朵1分钟,作用:性温,镇惊、健脾、行气、化痰,用于小儿惊啼、四肢抽搐、饮食积滞。,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揉耳摇头:先掐大天心(额正中、数次)、然后拇食二指对揉、捻耳垂;双手捧摇孩子头部1020次。作用镇惊顺气,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皖腹胀满、便秘。黄蜂出洞:1掐心经,2掐内劳,均39次,3捣小天心3040次,4掐总筋39次,5从总筋分推手阴阳35次(到两侧时点按阳池、阴池1次),性大热,作用发汗解表、定惊,用于小儿外感风寒、惊风、夜啼。,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按弦走搓摩:双掌至于小儿腋下,从上至下推抹、搓揉1020次,最后一次平齐肚脐,双手中指同事点按天枢穴,并一拂而起,此为一遍,重复36遍。作用理气化痰,消积散结,用于痰多咳嗽、胸闷憋气、厌食、腹胀、腹痛、疳积及肝脾肿大。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仰卧位,分别揉脐、摩腹13分钟、后取俯卧位,一手拇指或中指点揉龟尾,另一手置于七节骨,推、揉、振、擦。双手协调,同时操作13分钟。作用止泻痢、通大便。亦可一手三指揉脐,一手托揉龟尾。,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水底捞明月:小鱼际推至小天心,转入内劳,做捞鱼状,然后一拂而起。3050次。也可将冷水滴入手掌心,以拇指或中指端旋推边推边吹凉气。作用性寒凉,用于小儿发热、心烦及各种热证。取天河水:拇指或实中二指蘸冷水,由曲池穴推至内劳宫穴12分钟。作用性大凉、清热退烧、用于小儿热病、发热、烦渴。亦可蘸水横纹推至天河为清天河水、蘸水由内劳推至曲池为大推天河水、蘸水由曲池推至内劳为取天河水。,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打马过天河:一手拇指按劳宫穴,另一手实中二指从腕横纹向上拍打(也可用弹法)至肘横纹,以红赤为度。亦可先掐总筋次延天河弹至曲池,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穴。作用退热、活络。用于高热、烦渴及手臂屈伸不利。飞经走气:先运遍五经13遍;一手握小儿四指不动,一手实、中、无名指、小指从曲池弹至总筋穴,反复9次;左手拇食二指卡于阴池、阳池穴,右手握患儿四指屈伸约20次。作用:性温,行气活血,清肺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亦可先运五经,后身靠儿背,将双手从其肋下出奶旁之。,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飞金走气:滴水于劳宫处,另一手引水上天河,并吹气使水上行,39遍。作用性凉、清热、泻火、消涨。用于急性失音、皖腹胀满。亦可蘸水于劳宫,然后用其手引劳宫水上天河,三去一往,以口吹气跟水行,如气走也。二龙戏珠:一手拿小儿食指、无名指、一手拇指、食指卡于阴、阳二池,并由此边按捏遍缓缓上移,直至曲池穴,寒证重按阳穴,热证重按阴穴,操作35遍,后一手卡阴、阳二池,另一手顺逆时针个摇2030圈。作用镇惊调和气血、用于惊风、夜卧不安、半表半里证。亦可双手按患儿两耳轮戏之,然后用两手指按揉两鼻孔。,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苍龙摆尾:一手握小儿食、中、无名指,另一手从其腕横纹向上搓揉至肘部、然后搓下,往复34次,后托肘尖,以另一手摆其腕部,后摇动1分钟。作用退热、开胸、通便、用于发热、腹胀、烦躁、便秘。双龙摆尾:一手托小儿肘部,另一手拿捏食指与小指,拔伸数下,左右摆动1分钟。作用行气、开通闭结,用于患儿大小便闭结。,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赤风摇头:一手托小儿左肘,一手捏小儿食指,保持前臂屈伸上下摇动,屈伸2030次,作用消胀定喘,通关顺气。用于疳证、腹胀、惊惕、咳嗽、胸闷。亦可双手置患儿耳前摇头,一手拿曲池,一手拿患儿四指摇动。双凤展翅:双手食中二指捻揉患儿双耳,并向上提数次依次掐承浆、颊车、听会、太阳、眉心、人中,反复35遍。作用疏风宣肺、用于外感、咳嗽、流唌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凤凰鼓翅:双手食中二指加持患儿手腕,双手拇指掐于精宁、威灵并上下翻动手腕1分钟,作用温肺、开窍、定喘、降逆、镇惊、定惊。用于昏迷、哮喘、胸闷憋气、噎膈、呕逆、惊惕。丹凤摇尾:一手拿患儿内劳宫,一手掐揉中指指腹,双手协调摇动中指1分钟。作用镇惊、和气升血。用于惊风、夜卧不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凤凰单展翅:一手拇指、中指分别拿总筋、一窝风;另一手拇指、中指分别拿内外劳宫穴,双手协调摇动1分钟。作用性温、调和气血、温经补虚。用于虚烦发热、寒痰咳嗽。天门入虎口:固定患儿拇指,从拇指指腹端沿赤白肉迹向上直推至虎口35遍点掐合谷一次,操作12分钟。作用温经散寒、止吐泻。用于小儿腹泻、呕吐、疳积、斜视、惊风等。亦可从食指指尖蘸葱姜汤,推至大指根部。,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运土入水,运水入土:从大指指根、大鱼际、小天心、小鱼际、小指指根,12分钟,反之是运水入土。作用清泻中焦、补益肾水用于土盛水枯之证,用于尿频、尿痛、尿赤、热秘、吐泻等,反之用于水盛土枯之证,调理泄泻、虚秘、腹胀等、反之亦可大指尖到小指尖。开璇玑:分推胸八道,一两手拇指或其他四指,同时从璇玑自上而下依次分推至季肋部8次,推中脘,双手交替从巨阙向肚脐推24次。顺时针摩腹12分钟,然后从肚脐推到耻骨2分钟。作用通调三焦,宽胸理气、降气化痰、和胃止呕、用于患儿胸闷咳喘、痰鸣气急、胃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遥抖肘:一手托肘,一手握其手,双手协调摇动肘关节1分钟。用于顺气、和血、通经活络。用于皖腹痞满、胀痛、肝脾肿大。孤雁游飞:一手握小儿手腕、另一手从患儿拇指桡侧端开始,向上经三关、肘横纹、六腑、天门、内劳宫,复止于拇指跟1分钟。作用调和气血,用于患儿黄肿、虚账。,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老汉板罾:一拇指掐小儿拇指跟,双手协调摇动1分钟。作用化积消痞、用于腹胀、腹痛、肝脾肿大、便秘、厌食等。调五经:一手拇指与中指相对,捏住患儿小天心和一窝风,另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对,依次捻患儿五指指腹35次,拔伸1次,后从小指轻掐五指十宣35次。作用十指连心,协调心智和脏腑,用于汗证、外感、夜啼。亦可将患儿五指拢成梅花状,然后轻柔、旋推其指尖。,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抱肚法:抱患儿同向,令其坐于自己腿上,双手从其肋下穿过交叠于其胸前,掌心向后,双手向后尽力挤压,同时配合挺胸挺腹,从胸腔挤压至盆腔,操作510遍。作用调三焦、宣肺、排浊、降气、通便。用于咳嗽、痰鸣、便秘、胸闷、腹胀、反复感冒。肃肺法:抱患儿侧向坐于大腿,双掌一前一后加持前胸后背,从上至下,依次推抹、搓揉、拍振35遍。作用宣肺、降逆、拍振、用于咳嗽、哮喘、咽喉不利。温烫元阳:抱患儿侧向坐于大腿,双手前后置于小腹和腰骶,分别搓揉13分钟,震颤58次,叩击腰骶(一掌扶小腹,一掌拳眼轻叩腰骶)2030秒,最后双掌搓擦小腹与腰骶令其发热。作用温阳固本、健脑益肾、助儿成长。用于各种虚寒型疾病、遗尿、久泻、脱肛、小便频数、五迟五软、脑瘫、反复感冒、久咳久喘。,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开门见山:头部四大标准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向耳转为泻,向眼转为补)、掐揉耳后高骨(也可运耳背高骨,推后掐之)各24次,作用调和阴阳、祛风解表、镇惊通窍,用于一切头部症状,健脑益智。总收法:双手拇指、食指相对拿肩井36次(亦可加拿患儿食指、无名指,伸摇如数,病不复发)。作用通行一身气血,收功手法。开门见山:头部四大标准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向耳转为泻,向眼转为补)、掐揉耳后高骨(也可运耳背高骨,推后掐之)各24次,作用调和阴阳、祛风解表、镇惊通窍,用于一切头部症状,健脑益智。总收法:双手拇指、食指相对拿肩井36次(亦可加拿患儿食指、无名指,伸摇如数,病不复发)。作用通行一身气血,收功手法。,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止泻穴:外踝外踝直下赤白肉祭交界处止咳穴:行间与太冲中间直线处点按或推镇惊穴:足拇趾趾腹,小儿惊啼、惊泻、厌食等消食穴:拓骨底与锲骨连线带状区(脾经足底运行区),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感受外邪、正邪斗争是小儿感冒的主要病因,1、因肺失清肃,导致津液聚集成痰,雍结咽喉引起咳嗽、2、小儿脾胃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引起乳实积滞、皖腹胀痛、不思乳食,3、小儿神气怯弱、敢邪后化热生风,亦可出现惊厥。基本方:头面四大手法(天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10遍、亦可24遍)改良版黄蜂入洞(掐心经、内劳宫各9次,捣小天心3040秒、掐总筋3次、分推手阴阳就势按阴池、阳池35遍)清肺经(23分钟)、推三关(3分钟)、掐揉两扇门(1分钟)、拿风池肩井(各1分钟)。,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辩证加减: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清涕、喷嚏、苔薄白、脉浮紧。基本方可加揉外劳、掐揉一窝蜂、拿列缺各1分钟,黄蜂入洞加30秒。风热感冒:发热、有汗、恶风、浊涕、咽红肿、口干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重点操作头部四大手法、清肺经、加双凤展翅35遍、揉内劳、清天河水各12分钟、下推天柱骨至皮肤微红即可。燥邪感冒:以鼻、口、咽和皮肤干燥,口渴,咽痛、目痒、干咳少痰、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指纹浮。重点四大头面手法、加清天河、掐揉二马、各1分钟、抹咽喉1分钟。暑湿感冒:恶寒发热、肢体困重、头痛如裹、苔白腻、脉濡,基本手法重点拿肩井、拿风池、加掐揉五经10遍、头部扫散1分钟。夹痰:加揉掌小横纹12分钟,运板门12分钟,痰多加丰隆35分钟、痰吐不利加天突或止咳穴35次。夹滞:加掐揉四横纹10遍、捏挤板门10次、振中脘1分钟、捏脊320 遍。夹惊:重点操作黄蜂入洞、加掐端正、老龙各10次、天门入虎口1分钟。,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感冒反复的主要原因:缺乏锻炼、不耐寒热、缺乏营养、体质差、空气质量差、环境恶劣、伴有其他口腔疾病、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龋齿、季节交替、室内外温差大、流行期间的接触性传染。调理手段:头面四大手法(310分钟)分推手阴阳(35次掐1次)擦头颈相交点(要求热透)推上三关(35分钟)双点内外劳宫(1分钟)抱肚法(35遍),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辩证加减:体质偏热:重点操作头面四大手法,点揉内劳宫、分阴重阳轻、加清天河水、推天柱骨13分钟。体质偏寒:重点操作头颈之交、推上三关、分阳重阴轻、点揉外劳宫、加黄蜂入洞30秒、掐揉两扇门1分钟。体质偏气虚:重点操作抱肚法、加补肺经35分钟、拿肩井3分钟。注意事项:体质差可每天推12次每次推拿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感冒适合早上调理针对反复感冒要做好针对预防,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食疗辅助:1.神仙粥: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沙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1015毫升,稍煮即可。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青卧,以微微出汗为佳。2.姜糖饮: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入水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15 克红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3.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 开35分钟,热服取汗。4.荆芥防风粥:荆芥10克,防风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水煮 前4味药,去滓取汁;再加用水煮米成粥,加入药汁及糖即成。5.香葱饮:香菜根、葱须、白菜头煎水,加红糖适量,代茶饮,有发汗解表通鼻窍作用,尤其适用于幼儿急疹。,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6.菊花茶:菊花10克,茶叶少许,煎水当茶饮。7.大白菜白萝卜汤:大白菜50克,白萝卜(或胡萝卜)50克,切细煮汤饮。8.水果疗法:甜梨或甜橙每次一个(约200克),每日1-2个。9.西瓜汁:西瓜一个,去皮和瓜子,将瓜瓤绞汁,每次服数勺,一日数次。10.乌梅水:乌梅100克,去核,白糖25克,加水500毫升,火煎至200毫升,去渣后加入白糖,冷却后饮服。,具体病症调理 感冒的食物禁忌,1.鱼腥虾蟹:咳嗽患儿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会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尤其是对某些鱼、蛋过敏的孩子更应注意避免这类食物。2.忌寒凉食物: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过多进食寒凉食物,还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3.忌食用橘子: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实,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会生热生痰。4.花生、巧克力等:上述食品含油脂较多,食后易

    注意事项

    本文(《培训专用》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