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简介》PPT课件.ppt
易远元,勘探勘探简介,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陕西延长县石油希望小学操场,前身为“延长石油官厂”,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陆上开发最早的油田。该井深二百二十六尺,提炼后每日可得灯油25斤。此井的出油,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陆第一口页岩气井:位于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老场村,2009年12月开钻,2010年10月投产,投产初期日产气量2000立方米。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生产商品气86万立方米。作为国内第一口页岩气井,通过大型压裂后获商业性气。,勘探地震学教程,准噶尔盆地新疆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西部新区,吐哈盆地吐哈油田分公司,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北油田公司中石化西部新区,柴达木盆地青海油田分公司,酒泉盆地玉门油田分公司,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分公司,南鄱阳盆地浙江勘探分公司,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分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松辽盆地吉林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公司,四川盆地四川油田分公司,全国五大油气区区划示意图,西部1389473km2,中部276000km2,东部1053133km2,海域1361319km2,南方501020km2,总面积4580945km2,201304km2,油区景色,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1、地质法岩石露头2、钻探法直接勘探3、物探法覆盖区、连续测量、间接4、综合法地质、钻井、物探等,1、地质法,地质法: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地面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解生储运移盖条件,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限制:在地表为松散沉积或沙漠覆盖地区,被海水覆盖的海洋上,没有岩石出露于地表,这时地质法就受到了限制。,不足:野外地质的方法很难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优点:在找油初期,可以起到一个指向的作用。避免了盲目性,成本低。,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加利福尼亚地区地表石油渗漏,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塔里木用油历史有约年,“龟兹国其国西北大山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涕糊,甚臭,服之,发齿已落者能令更生,疠人服之皆愈。自后每使朝贡。”北史列传卷85,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This natural gas seep in Humboldt County is used by local inhabitants to roast marshmallows.It emits a mixture of flammable hydrocarbon gases,including methane,ethane,and propane.Photo by L.Magoon,天然气渗漏到地表,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黑油山,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石油渗漏到地表的地质原理,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石油渗漏到地表的地质原理,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石油渗漏到地表的地质原理,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2、钻探法,钻探法:利用钻井取芯或测井的办法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优点:精度高。不足:一孔之见,而采用大量的钻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3、物探法,物探法: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特点。用的最多最广泛的是地震勘探方法,优点:精度高于地质法,成本低于钻探方法。不足:精度低于钻探方法,成本高于地质法。,第一节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2、磁法岩石磁性差异3、电法岩石电性差异4、地震勘探方法岩石弹性差异,地球物理的定义,地球科学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大主体学科:即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在这三大主题学科中,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都是边缘学科,是不同学科交叉的产物。,地质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学 地热 重力和大地测量 大地构造物理学 大地电性和大地磁性 勘探与工程地球物理 地质年代学和地球起源学 水文学 海洋学 气象学,固体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的分类,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Petroleum geophysics 石油地球物理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环境地球物理 Mining geophysics 矿场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分类,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Seismic Waves,Electricity,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重力勘探中,我们测量地球内部岩石重力的微小变化。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密度,密度大的岩石重力要大。始于1915年,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Egbell油田使用重力勘探原理进行了第一次扭秤测量。后来,扭秤被重力仪所取代,最早的重力仪是1918年出现的。,重力仪器,1、重力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Student taking gravity reading,黄铁矿重,砂岩轻,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岩石的磁性,在磁法勘探中,我们寻找地球的磁场变化,沉积岩的磁场通常比火成岩和变质岩小。随着观测仪器精度的提高和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油气藏的研究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2、磁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野外磁法勘探现场,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近年来电法勘探中的电磁法在理论和仪器方面发展较快,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逐年增多,尤其是瞬变电磁测深法和电磁阵列剖面(连续电磁剖面)法,是目前用于深层和消除浅层干扰的良好方法。,3、电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黄铁矿电阻较小,砂岩电阻较大,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野外电法勘探现场,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法勘探示意图,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最早的地震勘探方法是折射波法(1919一1921年)。20世纪30年代,地震反射波法开始用于油气勘探。,用人工地震找石油,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天然地震的震源在地球深部,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海洋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什么叫地震勘探?What is Seismic Exploration?,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面返回地面,用仪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就能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地震勘探,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野外资料采集 Acquisition Data/Information in Fields,目的获得原始地震记录(磁带数据)Acquisition/Obtain Primary Seismic Record 由地震野外队完成。,勘探地震学教程,Figure courtesy of Dawson Geophysical,Oct 93,TLE,像麦克风记录音乐一样,地震检波器记录地震信号,在地面上放置检波器,检波器能把振动转换成电信号,海上陆地 山地 沙漠,原始地震记录剖面(理论地震记录),原始地震记录剖面(实际地震记录),1)平界面平同相轴 Plane Interface Plane Reflect Event,2)斜界面斜同相轴原始地震记录Primary Seismic record(双曲线)要进行数据处理(Must Processing data)。,地震记录的特点,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2)室内资料处理:Process Data/Information in Home,purpose-Obtain Horizontal Stack Time Section.目的得到与地质剖面在形态上有一定对应关系的时间剖面。由计算中心完成。对野外采集到的地震记录,用大型计算机处理,得到一种资料称为时间剖面(Time Section),用于进行解释。,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If you put all the data created by a small 3D seismicsurvey on 3-1/2”diskettes,and you stacked the diskettesin one single pile,the pile would be higher than theEmpire States Building in New York City!,(1350 Feet),Stack of133,000Diskettes(1385 Feet),200,000,000,000 Bytes,地震测量产生大量数据,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Seismic Image of Anticline,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3)室内资料解释Interpretation Data/Information in home,Purpose-Obtain Geology Section.目的得到地质剖面图平面构造图(等T0或等深度构造图)。由地质院,或物探公司完成。,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3)室内资料解释:Interpretation Data/Information in home,由于时间剖面上某个同相轴就代表了地下某个物性界面,因此,我们是通过从时间剖面上解释出同相轴,从而反推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界面的状况的,并对这些物性界面赋予一定的地质意义(时代、岩性等)得到地质剖面(Geology Section)。时间剖面(单位:时间秒)(通过时深转换h=v.t/2)地质剖面(单位:深度米)(每层埋深、时代、产状和岩性)。多个时间剖面多个地质剖面构造图区域平面图(勾绘等值线)平面构造图提供井位作出含油性/石油分布远景评价。,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2D 地震数据,3D 地震数据,地震数据看起来像对地球做“X”光,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胡克定律(1678)1920世纪地震波的发展:柯西(1818)泊松(1828)、Knott(1899)、Zeoppritz(1907)等研究了地震波的传播的理论,例如P波和S波的单独存在;Rayleigh(1885)、Lovel(1927)、Stoneley(1924)研究了各种面波。,胡克、柯西和泊松,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著名地震学家加里请(俄)在1912年曾预言: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短暂时间内燃着的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只是这盏灯的亮度与照射的深度还在不断发展着。起源:我国从50年代初发展:1、技术方面:光点技术、模拟磁带记录、数字磁带记录 2、在勘探方法上:折射波初至法、反射波法、折射波对比法、常规2D地震勘探、3D、4D、横波、多波、VSP、高分辨率等 3、解释方面:手工作业、构造解释(岩性解释、油气预测,储层描述),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地震信号,电信号,光点信号,光点照像记录,检波器,检流计,照像记录,光点地震仪,光点记录的野外记录仪器流程,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箱体和惯性重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铝制圆锥发生倾斜,从而通过边缘细丝带动小镜子发生旋转,Mintrop制作的机械式地震仪设计图,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Mintrop制作的机械式地震仪,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光点记录,第一个用于勘探的反射记录胶片E标识爆炸时间R来自灰岩的反射,BP空气中的声波,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光点记录相应的技术,组合理论:包括检波器组合和爆炸点组合室内处理:光点照像记录是不可处理的 室内解释:在光点记录识别有效波反射波,用人工绘图方法绘制反射地震剖面 光点记录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只利用反射波旅行时和波传播速度确定构造的深度和形态,寻找较为简单的构造。我国的大庆油田就是由光点记录仪发现的。,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模拟磁带记录,出现于1952年左右。磁带式记录的主要优点是在回放时能够使用不同的滤波器。1955年,由于使用可动磁头,才使对模拟记录做静校正及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成为可能。记录仪的改进推动了观测方法的发展,共中心点记录方法(CMP)、CRP、CDP磁带式记录方式还允许将地震道相加,因此可以使用小药量激发,因为将几个弱震源激发得到的地震道叠加在一起效果与强震源激发一样。,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模拟磁带记录相应的技术,叠加理论:多次覆盖水平叠加理论室内处理:把模拟磁带地震记录回放为模拟电信号,然后用模拟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动、静校正、水平叠加,再用变面积显示方法,得到变面积剖面。室内解释:对变面积剖面进行构造解释。变面积剖面最大特点是直观,能形象地反映出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和地层的接触关系。由于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次覆盖水平叠加技术的出现,能够查明较为复杂的构造。,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模拟磁带变面积剖面,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数字磁带记录,二十年代后期数字磁带记录得到发展虽然也曾经对模拟式磁带记录做过复杂的回放处理及对模拟数据做过一些数字处理,但是直到60年代数字式记录发明后,数据处理的全部潜力才真正得以发掘。数字记录不仅具有高保真度,在使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时也有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数字革命”可能是地震勘探中的最大进步。,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数字记录相应的技术发展,波动方程偏移理论室内处理 将数字磁带上所记录数字信号输入到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反褶积、动校正、静校正、速度分析、水平叠加、偏移(特别是波动方程偏移)。得到变面积叠加剖面、偏移剖面。室内解释 对变面积偏移剖面进行解释,由于偏移处理能使反射界面实现归位,使变面积偏移剖面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模拟信号与数学信号的区别?,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双极性变面积剖面,变面积剖面,解释结果,第三节 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888年,扭秤(torsion balance)是最早的地球物理勘探。第一次用于寻找石油是20世纪20年代。地震波的有关实验可以追朔到1848年,1905年Carret建议利用地震折射波来寻找盐丘,可惜没有响应的仪器。第一个地震勘探的专利:1917年Fessenden的专利定位矿体的方法及仪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地震仪的研究导致了战后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反射地震仪器及方法的迅速发展,这个岩丘3英里宽,地震数据发现的墨西哥湾特大岩丘体,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shows Karchers notes made during the Arbuckle field test.Note that he used the idea of swinging arcs of traveltimes for each reflection point to account for the dip of the reflector.Surprisingly,the idea of seismic migration was implemented with the birth of the reflection method here in Oklahoma!This experiment,referred to in this article as the Arbuckle experiment,was used to convince others(for example,E.W.Marland)that the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actually works.Later in history,the first successful seismic reflection exploration for an oil well was accomplished using the same reflector from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ylvan shale and Viola Limestone.,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旧中国:一张白纸50年代中期:从无到有50年代后期:移到东部60年代中后期:模拟磁带记录70年代以后:数字地震记录、巨型计算机的使用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证明,每一次油气新发现或大突破,依靠的都是地震技术的进步:而每一次地震勘探技术的重大进步都会促成油气的新发现或大突破。我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有五次大幅度增长期:第一次是1961年,2 2.8亿吨,核心技术是综合物探和地震;第二次是1964年,1.4亿吨,核心技术是复杂断块地震技术;第三次是1976年,6.4亿吨,核心技术是数字地震和多次覆盖;第四次是1989年,11.2亿吨,核心技术是二维地震;第五次是1998年,8亿吨,核心技术是储层预测和复杂地区地震技术。,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是从1939年开始发展的。当时,物探界的老前辈翁文波先生从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重庆原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首先开设了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吸收了一批爱好石油物探的师生。1940年,翁老先生进行了重磁力方法试验。1945年9月,玉门油矿成立了第一个重力队,由他任队长。随后,1947年成立了第一个磁法队。1950年在北京地质勘探学校开设“高探班”,1951年3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队,使用的地震仪是美国轻便型24道光点记录仪,钻机也是美制的300米车装液压钻机。翁文波1912年2月出生于宁波,1994年11月18日逝世。浙江鄞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刘光鼎院士,刘光鼎院士,原海洋物探教研室主任。山东蓬莱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工作,是中国海洋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50 年代,曾担任北京地质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苏联专家翻译;1980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 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 1993 年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和 1995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获 1992 年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 年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7 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傅承义院士,傅承义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1909 年 10 月 7 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 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7 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专长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1953 年,他在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球物理教研室,又于 1956 1961 年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地球物理教研室。50 年代初,他和助手刘光鼎、曾融生、谭承泽等密切配合,在北京地质学院为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和许多本科毕业生及大专毕业生。,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孟尔盛,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石油物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总工程师、SEG终身会员、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荣誉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孟尔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9月4日10时10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逝世,享年86岁。1921年8月,孟尔盛同志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之后参加物探工作。1947年至1948年在玉门油矿从事重力测量和油田井下电测工作。1948年赴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攻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50年春回到上海石油公司。1953年至1957年在甘肃西部地区从事野外物探工作。1957年至1960年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兼管井下电测工作。1960年至1962年任大庆地震会战总地球物理师。1962年至1964年任大庆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主任。1964年至1973年任华北石油勘探局总地球物理师。1973年至1988年任原石油物探局总工程师。1984年至1989年任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任、顾问等职。1994年至1996年任SEG北京联络部首任主席。,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展物探普查阶段。在此期间,不但地震队伍发展快,而且 地震仪器和地震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石油物探大发展的阶段,物探队伍超过了350个。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物探资料处理技术和解释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油田分别进行了新一轮的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换代,多节点、并行算法的巨型计算机和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深入发展。,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The first seismic recording instrument in China(1949),a portable set manufactured by the Technical Instrument Company.(Mentioned by Harry Mayne in his book 50 Years of Geophysical Ideas,pp.66-68)The young observer was Gao Dayong.(Photo courtesy Lu Banggan),1949中国第一台地震仪器,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The first Chinese seismic crew and the Failing-300 shot-hole drilling truck.The leftmost one was Dr.Weng Wenbo.(Photo courtesy Meng Ersheng,中国第一个地震队,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特67石油工业邮票 1964/10/01,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特67石油工业邮票 1964/10/01,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特67石油工业邮票 1964/10/01,“石油工业”特种邮票,1964年10月1日发行,编号特67,全套5枚。是一组反映上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取得辉煌成绩的邮票。从此,我国石油产品可以基本自给、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石油工业的开发,除了继续建设和开发原有油田外,还于1955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石油大普查,将主要力量部署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上。到1963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便达到了648万吨,占国内消耗量的71.5%。此后不久,我国又相继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四川油气田等大型油气田,使我国的石油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祝贺我国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15周年之时,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5幅画面展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面貌。,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克拉玛依1964的石油勘探,A field camp in Chinas Tarim Basin in the 1980s,Moving camp in Chinas Tarim Basin in 1988,新中国重要勘探发现井(1)1949年9月25日,甘肃省的玉门油田获得解放,1957年建成 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2)1955年10月31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黑油山地区1号探 井喷出工业油流,发现克拉玛依油田,现新疆油田。(3)1958年9月13日,青海省冷湖地区地中4井喷出工业油流,发 现青海油田。(4)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工业油流,发 现世界级大油田大庆油田,1976年12月原油产量首次突破 5000万吨。(5)1959年9月扶27井出油发现扶余油田,现吉林油田,1970年 4月开始全面开发。(6)1962年9月23日,山东省东营地区营2井喷出高产油流,发现 胜利油田。(7)1964年12月20日,天津市港东地区港5井喷出油流,发现大 港油田。,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8)1965年7月王2井出油发现江汉油田,1969年8月开发建设江 汉油田。(9)1969年9月9日,辽河盆地兴1井喷油,发现辽河油田。(10)1967年6月14日,海1井喷油,这是渤海第一口发现井,也 是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1983年3月22日,成立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并将海洋石油勘探局更命为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1983年6月2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分别在广州和湛 江成立;1983年7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黄海石油公 司在上海成立,负责黄海和东海的勘探开发工作。(11)1971年6月27日,甘肃省陇东地区长庆马岭的岭9井喷出工 业油流,发现长庆油田。(12)1971年8月8日,河南省南5井喷出工业油流,发现河南油田。(13)1975年7月4日,河北省任丘地区任4井在碳酸盐岩古潜山 中喷出油流,发现华北油田。,第五节 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地震勘探的六次飞跃,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共中心点方法、可控震源、数字处理方法发明后,一系列新技术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从地震资料中所能提取的地质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地震方法的应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是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提高地层分辨率的技术。2时间延迟地震(四维地震)技术 时间推移地震(Time Lapse Seismic,TLS)是不同时间对油气田进行地震观测、监测油气开采状态、探明剩余油气的分布、调整注采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整套技术。时间推移地震(简称时移地震)观测时通常以三维地震为基础,又简称为四维地震。3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深度域成像是复杂构造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挑战,盐丘下方及边缘的精确定位及油气检测薄互层砂泥岩层序的刻画深层勘探及精确深度成像识别工业天然气藏和非烃气断层展布、断距大小及类型(封堵与非封堵)用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环境校正复杂地区勘探(气烟囱、火山、科斯特地区)流体性质识别、渗透率预测及开发监测裂缝的类型、走向、密度及连通性油藏异常压力区域预测及评价,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从构造成像向层序成像和岩石物理成像发展从油气勘探向油藏描述和油藏监测发展从油气间接检测和监测向直接检测和监测发展与此同时,物探理论基础正在实现 由声波向弹性波 由单相介质到多相介质 由各向同性到考虑各向异性 由均质层到非均质层的转变,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物探技术前沿研究领域,新的采集方法传统和现代统计方法深度成像和模拟方法动态储层刻画方法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方法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压缩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随钻和实时的地震处理成像方法数据、知识和规律的真实集成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及综合处理解释方法,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3D Seismic Image-Submarine Fan,Armentrout et al.,1996,1,2,3,1,2,3,Less Confined Flow,Confined Flow,New Tools Better Data Improved Understanding,Hummocky Channel Levee,Lobate Mound,Sheet-Form Fan,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Prospect Mapping using 3D Seismic,Sequence Boundary,RMS-ampinterval,Confined Flow,TWT,Horizon,LessConfinedFlow,5 km,0,Sequence Boundary,TWT,Horizon,N,5 km,0,Overlay of Reservoir on Structure,Stratigraphic Interval for Reservoir,Prospects,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3D Seismic Image of Channel Sand,Calibrated by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of Petrophysical Data,Monson,Mobil,1998,第六节 地震勘探新进展,地震勘探简介,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三、地震勘探发展历史四、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五、国内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简况六、地震勘探新进展七、学习要求及其方法,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均匀介质、层状介质、以及连续介质中反射波和折射波的运动规律;2、掌握地震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规律,掌握面波的概念与特点,掌握几何地震学与波动地震学之间的关系;3、掌握地震剖面形成的物理机制,掌握地震剖面上各种波的识别方法,掌握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掌握绕射波产生的原理和特征,掌握地震勘探的分辨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分辨率的办法;4、了解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布置地震测线的基本原则、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基本原则。熟悉观测系统的概念并掌握其图示方法;5、正确理解地震组合法原理。理解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地震勘探中随机干扰的特点、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掌握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则;6、正确理解共反射点叠加法。掌握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懂得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的特性,掌握多次复盖参数对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7、掌握地震偏移的基本思想和各种方法的差异和效果;8、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地震地层解释和油气预测的基本方法。,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公司,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法国 cggveritas 公司 以色列 Paradigm 公司 法国sercel 公司 美国I/O 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 http:/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协会,SEG http:/www.seg.org EAGE AAPG SPE http:/www.spe.org CSEG www.cseg.ca ASEG www.aseg.org.au Worldoil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http:/斯坦福大学 http:/sepwww.stanford.edu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休士顿大学 MIT 麻省理工 剑桥大学 CREWES 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安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吉林大学 长江大学,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与地震勘探相关的期刊,Geophysics 地球物理学(SEG,1936)the Leading Edge 前缘Geophysical prospecting 地球物理勘探(EAEG,1953)First Break 初至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精准石油论:http:/forum.petro-:http:/,常用到的石油论坛,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具体学习方法,1、理解概念和原理2、认真对待思考题3、通过参考书扩充知识4、通过专业网站开阔视野5、注意理论联系实际6、书要越读越厚,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绪论思考题,1 全球油气资源的基本现状如何?2 勘探油气资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哪些?4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5 地震勘探包括哪三大生产环节?6 石油地震勘探与天然地震研究有何异同?7 石油地震勘探与浅层地震勘探有何异同?,第七节 学习要求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