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ppt
薛霁,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目 录,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返回目录,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返回目录,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2.阴阳的基本特征3.阴阳的属性特征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阴阳的基本特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返回本节,返回目录,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阴阳的属性特征,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阴阳的属性特征,4.阴阳的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阴阳的属性特征,(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目录,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 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 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的相互转化,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属性归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泻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其不足,(2)补其不足: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 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分析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第二节 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返回目录,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3.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三)事物的五行归类,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五行的归类方法,在历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牵强附会的局限性一面。,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三)事物的五行归类,(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五行相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土 水,克,返回知识点,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 生克协调配合关系。,木,火,土,生,生,克,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关系,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在人体为生理现象;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对于某一行(太过或不及)来说,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 木过虚(不及),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小结:,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相生: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如心病及肝。,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相侮:指反克为病。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2.相克关系的传变:,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传变有一定规律,但在临床上,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进行,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律来认识病理,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指导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临床治疗,(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 虚则补其母,如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实则泻其子,如肝旺泻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2.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异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强弱关系 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弱:扶助功能虚弱之脏 如抑木扶土法,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治疗肝气犯胃。,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