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貌》PPT课件.ppt
地球地貌,主 讲 人:郭家昌指导老师:刘新荣教授,目录,一、地球地貌的定义,二、地球地貌的形成原因,三、构造地貌,四、坡地重力地貌,五、流水地貌,六、喀斯特地貌,七、风成地貌,八、冰川地貌,九、总结,一、地球地貌的定义,定义1: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定义2: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是内、外营力地质作用在地表的综合反映。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定义3:土地表面由土壤、沉积物或基岩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存在于一定部位的三维空间。应用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生态与土壤肥力(二级学科),二、地球地貌的形成原因,2.1、地球地貌的复杂多样性 地球地貌有大陆,有洋盆,有高大的山脉和山地,有低矮的丘陵,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地势高寒的高原和四面环山的盆地等多种形态。图片,陆地,洋盆,山脉,平原,青藏高原,从卫星上看的四川盆地,2.2、地球地貌的成因 地表形态虽然复杂,但它们只要是在内营力(内力)和外营力(外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察觉,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内力所造成的。,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地貌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是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例如:地壳突起,外力主要为侵蚀;地壳下降,外力主要为堆积。侵蚀严重地壳变轻突起,堆积严重地壳变重下沉。在地球表面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无论在数量上或强度上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两者趋于动态平衡。,三、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按照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将其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构造地貌:大陆与洋底,二级构造地貌:大陆上的褶皱山脉、拱起高原,洋底的海岭和深海平原,三级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产生的断裂、褶皱和火山等,3.1、海底的构造地貌,3.1.1、大洋中脊 洋脊是一条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3.1.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3.2、陆地的构造地貌 根据地壳漂移学说,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3.2.1、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1)、新生代褶皱山带:喜马拉雅山脉,(2)、大陆裂谷带:东非大裂谷,(3)、火山地震带,3.2.2、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1)、褶皱块断山脉,(2)、块断山与断陷谷,四、坡地重力地貌,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坡地重力地貌示意图,4.1、蠕动 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他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4.2、崩塌 在陡峭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山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演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4.3、滑坡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五、流水地貌 流水是形成陆地地貌的主要外营力之一。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5.1、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5.1.1坡面径流 坡面径流的形成除蒸发量外,主要取决于降水强度、土壤渗透率和地形条件。,5.1.2、坡面径流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强度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将坡面径流形成的地貌分为: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淤积带。,5.2、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5.2.1、沟谷水流 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暂时性线状水流。它具有水流流量变化大,暴涨暴落,沟底经常干涸无水的特性。,5.2.2、沟谷水流地貌 泥石流为典型的沟谷水流地貌。由集水盆,沟谷主干,和洪积扇三个部分组成。,5.3、河流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5.3.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称为河流的侵蚀。,5.3.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5.3.3、河流的沉积作用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六、喀斯特地貌,因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石灰岩高原,发育着很多由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各种奇特地貌。故凡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都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称为岩溶地貌。,6.1、地表喀斯特地貌,6.1.1、石芽与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蚀出来的石质小沟,称为溶沟。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称为石芽,较大的石脊为石林。,6.1.2、溶斗和漏水洞 溶斗是一种蝶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直径从数米到百余米不等,深度一般小于直径。,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的深度比宽度大得多。,6.1.3、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由多个溶斗融合而成,溶蚀谷地则是指宽阔而平坦的谷地。,6.1.4、盲谷盲谷是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其前方常被陡崖所挡,河水从崖下落水洞潜入地下,变为地下河。,6.2、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是最富有特色的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两种。,6.2.1、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6.2.2、地下河 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出的通道。,七、风化作用及风成地貌,7.1、风化作用 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7.2、风蚀地貌7.2.1、石窝,7.2.2、风蚀蘑菇云和风蚀柱,7.2.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7.2.4、风蚀雅丹 雅丹地貌与前者不同,它不是发育在基岩上,而是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图堆积物中。,7.3、风积地貌7.3.1、横向沙丘,7.3.2、纵向沙丘,纵向沙丘的成因,7.3.3、沙堆,八、冰川地貌,8.1、冰川的形成与演化8.1.1、雪线与成冰作用(1)、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冰川形成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2)、成冰作用 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上的地区形成雪盖,雪盖要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才能形成冰川冰。,冰川的形成过程,8.1.2、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和块体滑动来实现,8.1.3、冰川类型(1)、山岳冰川,(2)、大陆冰川,8.2、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8.2.1冰蚀作用,8.2.2、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2)、冰川谷,(3)、羊背石,8.3、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8.3.1、冰川的搬运与堆积,冰川的堆积作用,8.3.2、冰川堆积地貌,九、总结,9.1、地球地貌是丰富多彩的,有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也有人间地 狱般的自然灾害,我们要辩证的看待。,9.2、本文对地球地貌进行了概论性的讲述,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 地球地貌的各种形态,但限于学识,在研究深度上还有待改善。,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