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土壤学-绪论》PPT课件.ppt

    • 资源ID:5485069       资源大小:3.54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壤学-绪论》PPT课件.ppt

    课程名称:土壤学任课教师:迟春明(土壤与农业生态教研室)学时:48(理论:36;实验12)实习:3天电话:15809975269,考 核 办 法,主要参考教材:,1.黄昌勇,2000土壤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熊顺贵,2001基础土壤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3.李保国 黄元仿,吕贻忠,2001,绿色的根基:土壤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4.B.A.柯夫达【苏】著(上、下册)土壤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1.5.N.C.布雷迪【美】土壤的本质与性状,科学出版社,19826.Edward J.Plaster【美】Soi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3rd Edition.New York:Delmar Publishers.1997.,IMPORTANT,土壤的重要性,CONCEPT&DEVELOP,土壤的概念及土壤学的发展概况,CONTENT&PLAN,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重点),要求充分认识土壤的重要性,掌握土壤的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特性。,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问卷调查;,2课时,1.土壤的重要性(重点)2.土壤及土壤科学的发展(重点)3.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式与手段:,课时安排与进度:,Whats the soil?!,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如果没有土,明天将会怎么样?,what is this soil?www:where is this soil?why is this soil?Soil sciene tell you 3w!,你 想 过 www 吗?,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土 壤 的 重 要,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民以食为天,食以土本!,土壤,植物性生产,动物性生产,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土壤是基础,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是决定施肥、灌溉、品质选择、栽培措施、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和生产管理的依据,忽视了土壤也就谈不上其他措施的合理性。,因土制宜:因土施肥 因土灌溉 因土种植 因土管理,植物栽培技术的八大基本要素:土、肥、水、密、保、工、管,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土壤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人口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减少土地300万亩)生态环境恶化的零或负增长(中国荒漠化速度2620km2/年),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1、耕地减少不可逆转;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粮食供应压力加大!,我国要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门”还需要:30-50年?,土 壤 的 重 要,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1)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1)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4.5-16.0亿,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按人均粮食消费400公斤/年计算,2030年粮食消费总量5.8-6.4亿吨,粮食总产必须在目前(约5亿吨)基础上增加16-28%,即必须在保证18亿亩耕地基础上,年均粮食总产增加1%;守住18亿亩耕地的实质是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关键在于:能否守住?守住什么样的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2)能否真正守住18亿亩耕地?国外专家的看法:如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未来学专家莱斯特布朗教授在与徐匡迪院长进行辩论时说:很难实行。,新华网的调查:根据对两会代表进行了调查,认为能保住18亿亩的仅占4.49%,64.1%的人选择了难度很大。,国内专家的认为:2006到2020年是经济大发展时期,人地矛盾非常尖锐。,国务院核准2010年的耕地总保有量为19.12亿亩,1998-2006年间我国耕地以约1300万亩/年速度减少,9年共减少1.18亿亩,至2006年耕地总面积为18.27亩,直逼18亿亩警戒线,耕地面积(亿亩),全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国土资源部资料),(3)守住耕地红线的形势非常严峻,(4)为什么难守?,国家粮食安全,市场效益最大化,国家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土地使用者和开发者利益,宏观政策与法规动态监控宏观执法与调控,具体政策与法规动态监控具体计划与执法,在计划、政策与法规的范围内,实现效益最大化,利益冲突,调控对策,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亩产大于900公斤/年的耕地面积不足5%亩产在500公斤/年900公斤/年的耕地面积占4%左右;亩产在200公斤/年500公斤/年的耕地面积占30%左右亩产100公斤/年200公斤/年的耕地面积占11左右其余都是每年亩产100公斤以下的耕地约l/6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缺磷耕地占59,缺钾耕地占30缺中量元素(硫、钙和镁)耕地占70缺微量元素耕地占50,(5)守住什么样的18亿亩耕地?,(6)区域土壤退化严重,南方红壤加速酸化与稻田地力贫瘠化东北黑土侵蚀面积不断扩展,耕地生产力降低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旱作高产农田旱情加剧因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导致耕地退化占总面积的40,(7)占优补劣造成耕地局部质量下降,1999年至2006年,全国共补充耕地面积3525万亩,其中1270多万亩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的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有灌溉设施的为67%,但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仅为35%2006年全国耕地实际减少1011.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0.8万亩,(8)保障粮食安全4大关键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后备耕地资源是战略保障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提升粮食生产持续增长能力,实现年均增长1%建立长效的粮食生产政策激励机制,SOSSAVE OUR SOILS!,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20世纪科学与技术迅速进步,但“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仍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科学工作者责任越来越重大。,老问题:21世纪怎么养活16亿中国人?!,现在你已经不再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待土壤,你将成为一个土壤工作者地球的医生和卫士。,土 壤 的 重 要,土 壤 的 重 要,土壤学及土壤工作者的任务,培养土壤学人才 从事土壤研究 宣传土壤知识 治理和拯救土壤资源,任重而道远,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一、土壤的概念及特性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可分为:发生土壤学(Pedology)农业土壤学(Edaphology)环境土壤学(Environmentail soil),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对土壤的新定义,(定义:形成-组成-功能),简明定义: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明,能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地点:地球陆地表明功能:能生长植物结构:疏松物质层。,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土壤的肥力特性,2、土壤的本质肥力,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土壤肥力,自然肥力 人工肥力 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肥沃土壤上生长的作物,瘠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19世纪土壤学科的诞生,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李比希(1803-1873)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德)法鲁等(19世纪后半叶)土壤发生学派:(俄)道库恰耶夫(1846-1902),一门独立的学科-土壤学科的诞生,现代土壤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土壤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前60年:作物生产-独轮驱动 60年代后:作物生产和环境质量保护-双轮驱动,现代土壤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绪 论,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世界土壤学科的大融合-国际土壤学会ISSS(1924,罗马),20世纪土壤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土壤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20世纪土壤学科的新观点,现代土壤学科发展的简要回顾,土壤圈:(英)Matson(1938),(美)Arnold(1990)土壤水能量理论与运动方程的建立:(美)Buckingham(1907),Richards(1930s)土壤生态系统:(美)Jenny(1940-1960)土壤质量:综合调控理论(美)SSSA(1990s),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19世纪土壤学,化学 地学 生物学,20世纪土壤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生态学系统科学,欧洲,美国,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ISSS(1924-1998),IUSS(1998-),ISSS: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il SciencesIUSS: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il Sciences,2.IUSS对土壤学科的新划分,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古代:尚书、周礼、管子地贡篇、吕氏春秋任地篇、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近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1930-1939,中国土壤概要1958、1978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特性和数量。,我国土壤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现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 国际间学术交流增多,国外一些先进的土 壤研究成果与技术传入我国,土壤学科的 基础学科水平得以全面迅速提高,我国土 壤学科在我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得到了巩 固和确认,到目前为止,土壤学科在中国 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累计达17人。,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根据历届土壤学会,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矿物学,土壤肥力学水土保持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土壤技术,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方法,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土壤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方法,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方法,土壤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土壤及土壤学科的发展,本章小结,1、重点理解土壤的重要性,树立爱土意识.2、掌握土壤的概念和基本 特性;3、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 和学科体系,领会学习 土壤的方法和要领。,

    注意事项

    本文(《土壤学-绪论》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