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ppt

    • 资源ID:5484982       资源大小:4.71MB        全文页数:13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ppt

    土地利用规划,张丽琴 二零零九,Land Use Plan,规划是什么?规划的对象是什么?规划要解决什么?规划的功能是什么?规划如何编制?如何实施?,规 划,规划是什么蓝图规划的对象是什么人地关系规划要解决什么土地资源配置规划的功能是什么协调人地矛盾规划如何编制科学方法与高新技术规划如何实施多重监督、变更调整审批,规 划,何时 When(Time,Period)何地 Where(Location)何部门 What(Who)为何 Why(For What)如何 How(How to do)规模 How Many(Scale),规划要解决什么,学习有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方法,能独立完成一定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课程学习目的,32学时课堂学习(闭卷考试+小作业)60学时(32+28)设计实习(设计报告)教材:21世纪教材,王万茂主编答疑时间:周三下午文华楼609,学习安排,总论绪论+基本概念+规划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调查评价+供求预测+资源配置优化+空间布局调整+用途管制分区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水利用地规划+农用地内部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基本农田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授课内容,第一章 绪论,1.土地利用规划有关的基本概念2.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历史沿革3.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内容4.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借鉴,第一篇 总论,土地 Land 土壤 Soil 国土 Land国土资源 territorial resources土地使用 Land Use 土地利用 Land Utilization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Land Use/Land Cover领海 territorial waters 领土 territory,基本概念,规划 Plan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城市规划 City Plan 农业区划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gricultural Zoning)国土规划 Territorial planning基本农田规划 Capital farm Land Plan土地整理规划 Land Consolidation Plan,基本概念,土地土地不仅是一种资源(Resource),而且是一种资产(Property)。(1)从自然属性角度 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土地概念由地球表层平面扩大至立体。,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我国多数地学家和前苏联学者主张:地球表层的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极地上空约8KM,赤道上空约17KM,平均10KM),下界至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约深56KM,海洋下平均深4KM)。澳大利亚学者Chrestim提出: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FAO,Rome,1976,Framework for land evaluation:土地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与植被,还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成果。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土地的含义,指的是大自然无偿地资助人类的地上、水中、空中光热等物质与能力。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Barlowe):土地是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工资源的总和。,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2)从社会经济属性角度 马克思:土地是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产。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称为土地资产(Land estate)。,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土地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是能产生巨大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产。据估计,美国不动产价值约占其财富的3/4;日本地产价值约占其资产总值的1/2以上;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之在1.8万亿元以上,耕地资产总之约2万亿元。土地属于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下的并拥有排他性权益的自然资源。资源性资产的使用往往需要追加劳动,并在其使用权转让中得到补偿。,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具有权益属性的土地,即作为财产的土地。三层含义:土地资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服务能力和贡献能力,是不可替代的经济资源。土地资产具有能为社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土地资产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条件下表现为一种可占有的权益。权属人可凭借其对土地的产权获得收益。土地资产特点:地产的稀缺性。地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土地资产(Land Estate),动产(Movables)除了土地(包括未出产的地下矿藏等)及附着其上的有坚固基础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的其它一切人类财产。不动产(Real Estate)法律术语,是财产中“动产”的对称,指不能移动位置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造成经济损失的物,如土地、建筑物以及附着于土地、建筑物上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如树木、水暖设备等)。从法律上来看,作为财产的不动产有两种形态:一是作为有形财产(有体物)的土地、房屋等,二是作为无形财产(无体物)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等。这是因为,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权均可有偿出让和转让,从而在这个意义上与拥有土地和房屋本身相似。,动产与不动产,(3)从系统论观点看,土地系统是由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地、市地、工矿地、旅游地、特种用地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4)从景观学角度看,土地即景观。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因此,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又被称为地生态学(Geoecology)。,土地 Land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系统论、景观学,土地之理论意义 狭义:指地球表面之陆地 广义:指地球表面之陆地及水地(水平扩充)最广义:举凡一地之水地/陆地及有形之自然物及无形之自然力均属之(垂直扩充)土地之法律意义 土地法:所称土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最广义)土地登记规则:所谓土地含土地及建筑改良物(以登记方向之定义),土地吴兆增(台),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土地的含义则比土壤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土地与土壤,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土地的总称。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以下特征: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由多种元素构成,具有多宜性和多用性;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土地资源的区位存在差异性;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如合理利用,地力能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土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农、林、牧生产能力的各种土壤类型,包括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农业土壤等的分布面积和质量状况,是供人类开发利用而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变性、多宜性和最宜性等多种属性。再生性(Renewable)又称可更性,即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被植物不断吸收,同化为植物有机体,其残体再归还到土壤中,如此不断循环、演替更新,使土壤保持永续生产的活力。可变性是指土壤经过人们的利用管理,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如果利用管理不当,也可以使土壤退化,成为一种可变的自然资源。多宜性是指某些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多种利用方式和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最宜性是按土壤属性的特点,最适宜于某一种利用方式或种植某些作物。,土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资源和环境的缩合体。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概念。土地则只是一个自然、经济概念,无国别之界。,土地与国土,一个国家的领土,即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和地下。领陆是指一个国家领土的陆地部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内水指江、河、湖泊,领海是指领海基线以外领海界限以内的海域,包括内海、港口水域、内海湾和内海峡;领空是指领陆和领海的上空;地下是指领陆和领水的底下。国土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土、底床和上空。国土是一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与国土,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自然资源,包括一个国家内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以及以天然山水名胜、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等。国土资源管理是指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实施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国土资源,养育功能 承载功能仓储功能 景观功能面积的有限性 沃度的差异性利用的可更新性 位置的固定性资源的稀缺性 报酬递增递减性,土地的功能与特性,土地之自然特性 积载力可耕力 养力位置固定性 数量固定性生产力永续性 个别性 收益递增递减性 不可输入性土地之人文特性 用途多样性社经位置可变性 合并及分割可能性投资改良可行性,土地特性吴兆增(台),依权属分:公有土地+私有土地依性质分:都市土地+农业用地+富源地依适宜使用方向分: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其他土地依开发条件分:可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依开发价值高低分:边际土地+超边际土地+次边际土地,土地分类吴兆增(台),FAO:由自然条件和人的敢于所决定性的土地的功能。周诚:对于某一集团、某一地区、某一单位的土地,在社会需求的不同方向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个不同的项目上的分配与使用。,土地利用(Land Use),刘书楷:人文根据土地资源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王万茂:指人们以土地为对象(或手段),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毕宝德: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利用(Land Utilization)指人类依土地之特性及公经济之利益等考量,加以选择及规划土地,以期从土地取得充分且适当的经济资源满足欲望所需,而加以运用者故其具有长期性、目标性、规划性、永续性及纲领性的土地运用。土地使用(Land Use)指于土地确定其用途之后,投入劳力、资本,直接对土地之运用而言故其为短期性直接性的土地运用。,土地利用(Land Use)吴兆增(台),市地:利用载力+重视位置+利用复杂+立体利用农地:利用养力+重视自然+平面利用+转用容易富源地 森林地:粗放利用+配合利用+长期利用+大规模利用 矿地:耗竭利用+配合利用+高价值利用,土地利用之特性吴兆增(台),首选原则(First Choice)比较利益原则(Comparative Advantage)适当利用原则(Optimal Use)公经济优先原则开发与维护并重原则掌握土地资讯原则规划原则,土地利用之原则(Principles),比较利益原则(Comparative Advantage)情况一:绝对有利分工原则 情况二:相对有利分工原则 情况三:优势最大、劣势最小原则(Highest Comparative Advantage&Leas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土地利用之原则(Principles),1.如何释出农地以供其他产业之需要;2.如何建立土地变更使用之回馈制度/土地调查;3.如何以容积转移方式取得公共设施用地;4.如何解决空屋过多问题;5.如何开发游憩资源;6.如何处理临避设施用地问题;,土地利用新问题(台),7.如何减少农地废耕,提高农地利用度问题;8.如何设置工商综合区、科学园区;9.如何防止农地污染问题;10.如何解决地层下陷问题;11.如何防止水资源污染问题。,台湾土地利用新问题,规划(Planning)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不是时点行为,而是时期过程。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失控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协调,主要指城市规划、国土/区域规划;与结构规划的协调,包括发改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水利部的水资源规划、环保局的环境纲要,林业局的治沙规划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与其它规划协调的研究较少。,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国办200532号)。城乡规划法(2007.10.28,200774号)是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依据。同样作为我国空间规划的一种,两个规划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因此,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土地利用规划也具有一定影响。为切实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应加强两个规划之间的衔接,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工作。,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1、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1)规划体系的衔接。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的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按层次上按行政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五级,从内容上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各成体系的规划需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容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2)规划编制的衔接 规划编制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规划的内容、用地分类和规划标准三个方面。城乡规划法明确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以及乡规划、村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镇和村庄建设用地布局、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耕地保护等。尤其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将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等内容,作为强制性内容。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包括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同时规定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与管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在分类方面,2007年出台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与目前两规正在使用的分类尚需要衔接。由于分类体系的不同,规划标准也需要衔接。,(3)规划实施的衔接 规划实施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程序方面。城乡规划法强化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土地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按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不同提供方式,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供地等内容及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对乡、村规划区内的建设占农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等有明确的规定。,2、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建设(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改作了明确的规定,土地规划取得法律上的地位。在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意见等。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类空间规划如国土规划、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发展,需要在新形势下,做好与国土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衔接,促进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从规范规划编制、修改和实施的相关规定,完善规划的监督机制、明确土地规划编制、修改、实施中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制度建设。,(2)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规划编制与审批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是规划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与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相适应、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体现区域土地利用差异和特点、与相关规划相协调、以第二次土地调查、金土工程等相关工作为基础等原则出发,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或专题研究,明确不同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要求。从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席制度等入手,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将土地利用规划修改或修编的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土地利用规划修改的条件、内容和程序等。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重视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是国际上规划领域的共同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尤为如此。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不仅是评价规划有效性的手段,也是对规划修改或修编的重要依据。应逐步建立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监测的内容和程序,发展规划监测的手段、改进监测和评估的技术和方法。尤其加强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监测和评估。与我国的土地督察制度相协调,逐步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制度。,(4)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 国际上“参与式规划”、“倡导式规划”以及“联络式规划”等模式成为规划领域的共同趋向。我国尤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的时期,作为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逐步加强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2005年国办转发的“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以提高规划的决策水平。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但仍是原则性的要求。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也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修改纳入听证范围,但由于效力不高,约束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应从中国的国情入手,研究不同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的内容、机制、途径、方法和效力等,逐步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1)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标准的研究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我国已经开展了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下发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外,尚缺少省级、市(地)级和乡(镇)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标准。与10年前相比,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土地管理目标和方式等发上了很大的变化,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也需要进行修改。相关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等标准的研究也非常迫切。,(2)加强土地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综合性特点,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原则。不同经济体制以及土地利用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土地利用模式或特点、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或特点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模式和途径等问题都需要建立多学科的对于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基础。,(3)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的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而且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鲜明空间性特点。因此,加强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和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尤其要理顺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四类功能区,城乡规划中的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区等分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之间的关系。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城乡规划法、农业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协调,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研究。,(4)深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措施的研究 规划不仅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技术的过程,更是一个政策的过程。不同规划目标是基于不同的政策情景而设置的,而且,不同规划目标能够实施主要依赖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保障程度。因此,“行动规划”的模式在国际上受到重视,即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确定的目标是难以具体化,只能明确方向。因此,规划中更重要的是行动方案或实施规划目标的措施或手段。或者说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手段的建立与规划目标的建立同样重要,规划的政策属性愈加凸显。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除了注重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和用地布局外,更应深入研究如何实现这些指标和布局的政策,比如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促进区域协调的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等。除了计划、审批等行政手段外,更要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的研究。,观点一,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用地分类标准、统计口径和范围、用地评价、建设用地标准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以及规划期限、审批部门、编制资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的衔接或协调应从完善法律体系、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编制和审批、统一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观点二,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在于现状数据难协调、指标预测有矛盾、用地范围存差异和用地分类不统一。借鉴城市规划的方法,新一轮规划应处理好“保”和“占”的关系、刚性与弹性的关系、理顺规划机制与事权的关系、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时有必要研究制定更为规范、合理的土地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办法。,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观点三,两规协调具有共同的理念基础,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要求以及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的任务。并提出两规的协调中应重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乡镇规划图合一,以及统一两规编制中技术标准等。,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观点四,从我国规划体系特点入手,分析两规的关系和不协调原因,提出,全面系统地认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关系需要从区域与城市规划体系着眼。在法规体系方面,建立区域规划法或城乡规划法,作为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不同类型规划和统一城乡规划的基础;在规划行政体系方面,国土、建设等规划行政机构在近期建立相互协调和制衡的规划管理体系。远期寻求机构的合并。在规划运作体系方面,强调区域规划的作用,增强区域规划的弹性和严肃性,以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对;加强两规的战略性、决策性和动态性,倡导集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的对象是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海洋等自然、社会资源;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则是土地,其他资源仅作为环境条件来考虑。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可以做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和参考,但不能取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们之间的关系,仍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国土规划与土地规划,农业区划在农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特点,按照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和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把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农业区域;并分析研究各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各农业区的生产发展方向及其建设途径。农业区划既是对农业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方法,又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土地规划与农业区划,横向体系:农业资源条件区划。包括农业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生态等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包括农、林、牧、渔各生产部门和各主要作物的区划。农业技术改造区划。包括农业机械化区划、农业水利化区划和化肥、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植物保护、农村能源等区划。综合农业区划。是整个农业区划的主体和核心。纵向体系: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分级开展的农业区划。下级区划是上级区划的基础,上级区划对下级区划起指导作用,上下协调,相辅相成。,土地规划与农业区划的内容体系,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动用计划手段,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把土地的“开源”和“节流”纳入国家计划管理轨道的一种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计划按时间序列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着重在土地的空间上组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计划则在时间上对土地利用的远景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定向、定量的安排和布量,它对各部门的用地关系也着重是在量上进行协调,而不强调在土地空间上进行具体的落实和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把中长期土地利用计划的目标和指标具体地落实到土地的空间上,为土地利用计划确定的各项措施建立良好的条件。,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我国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50年代初“土地整理”由前苏联传入我国50年代后期“土地整理”改称为“土地规划”农业合作化以后开展了内容比较广泛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主要侧重于农业土地利用改革开放以后土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与规划,1986年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的编制工作199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草案)至1996年省级规划有9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有19个省(区、市)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64%的地市、75%的县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乡级规划编制工作也普遍开展。,我国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1997年4月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首要地位,明确提出凡不符合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原则和要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要重新修订。1997年7月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跨世纪(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999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印发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我国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至1999年6月省级规划已全部完成,地市县规划完成90%以上,乡镇规划完成80%以上。2002年至今2002年国土资源部启动12个县级规划试点工作,2003年又启动14个地(市)级规划修编试点,2004年继国务院28号文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重新开始,以及2005年出台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国务院办公厅32号文的颁布,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陆续开展。2007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全面开展,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暂缓。2003年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实施,我国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理念的转变+内容的完善+方法的创新专题研究:土地利用供需预测建设用地布局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研究耕地保护规模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EIA)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我国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同,观点一,应不断吸纳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用非理性、不确定性、弹性的规划理论来补充与完善理性、确定性、刚性理论,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思想和方法论;观点二,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相关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从纵向看分为三层,协调观与系统观居于最高层,直接指导和影响整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条件论属于中层控制,控制着土地利用过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控制论居于最低层,直接控制具体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平衡。从横向看,是一个开放环,协调的系统居于所有环的核心,条件论是协调的综合体现,是其内容的拓展,控制论又是协调的具体手段,是条件论的应用。在每一环中都可视具体的区域特点或时代要求追加新的理论,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机制。,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一,提出适合我国的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用地规模预测的规划模型方法、规划方案编制方法和规划方案评价方法,而具体的方法则包括土地评价方法、建立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的模型、制定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法则等;二,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但也是一个可控系统。土地利用行为与相关因素的动态协调,系统状态的控制等,迫切要求借助系统工程方法加以实现,多维灰色规划方法当是首选;三,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专题研究、创新规划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方法,(1)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模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是矛盾的统一体,规划必须在保持一定刚性的前提下,具有适度弹性。实施规划足够的弹性空间,并制定弹性的实施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落实规划的刚性内容,并按规划管理的刚性程序利用规划的弹性空间和弹性实施条件。(2)弹性规划模式。弹性规划对市场经济制度下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指导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和弹性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2004年环评法颁布实施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新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效益评价的深化,同时也是中宏观、短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评价的延续。,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及重大的工程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四个方面。有的专家建立了包括土壤、水和生物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一种,其程序和方法的设计必须和土地利用规划本身的特点相结合。目前的SEA两种方法即基于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以及基于政策或规划的评价方法不相对应,由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更具有宏观性的特点,主要采用规划或政策导向的评价方法。尤其是适用于我国环评法要求的市以上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的专家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包括压力-状态-响应方法(PSR)、FAO的相关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基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在具体方面,有的专家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全国未来一定土地利用结构下的生态供需情况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能性。也有的专家根据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三级体系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应三级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土地资源实时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研究国家级耕地资源遥感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高精度土地实时调查关键技术开发国土资源遥感巡查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土地实时调查与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国土综合整治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国土资源(土地、矿产、地下水等)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区域国土资源(土地、矿产、地下水等)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十一五”土地调查科技项目,*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模式研究城市分类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激越利用模式研究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模式研究,“十一五”土地调查科技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一、村镇规划基础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二、村镇土地评价分析系统开发 课题三、村镇节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四、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五、村镇基础设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六、小城镇产业布局分析系统开发 课题七、村庄整治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八、村镇退化废弃地恢复关键技术开发 课题九、村镇空间规划技术集成与标准规范研究 课题十、珠三角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 课题十一、长三角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技术开发 课题十二、环渤海新兴工业区空心村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课题十三、成都平原城乡用地协同调控系统开发与示范 课题十四、中原地区基本农田保护技术研究应用,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07-2010年。项目经费预算17850万元,其中国家经费7450万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1.“精准土地”调查技术系统课题2.区域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与技术课题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关键技术课题4.区域土地利用协同耦合与规划关键技术课题5.区域耕地保护监控与预警技术课题6.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与调控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2010年。项目总经费50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000万元,配套经费3000万元。,(1)强调应用导向的国际土地利用规划借鉴研究(2)趋向融合或者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关关系研究(3)与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空间体系研究(4)趋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弹性与刚性的双栖(5)政策或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6)与城市总体规划理论和方法融合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趋势,国外的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在县(乡)级,侧重用地的空间落实;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层次比较高,分为从国家到乡镇的五级体系,除了空间布局外,更注重指标的编制,轻视用途管制规则的制定。,强调应用导向的国际土地利用规划借鉴研究,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实现组织方式由单一政府部门组织编制转变为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组织;二是重点内容从突出增长速度向控制合理环境容量、确定科学建设标准转变,从侧重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向对各类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转变;三是范围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转变;四是实现城市规划技术属性向公共政策属性转变。在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而当前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受制于行政体制的约束和部门职能分割的影响,体现为有限融合的特点。,趋向融合或者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关关系研究,(3)与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空间体系研究 国际经验三个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体系战略层(主要做政策,不涉及具体的指标)执行层(主要做区域政策,接受战略层的指导)操作层(主要做具体的布局,在上级政策的指导下进行)(4)趋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弹性与刚性的双栖 不确定性的信息 注重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轨迹的设计和调控手段的设置,焦点不在指标而在分区管治规则的制定上。指标总体上用来表示趋势以及程度,而不是用来执行的数据。,国际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以基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主。以2004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的“欧洲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最为典型。实际上,这与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内容比较具体有关。而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管理型特点,采用的是指标加分区的模式,尤其是环评法要求开展环评的的市以上层次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宏观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宜采用宏观的战略研究的方法,区分于具体的、微观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形成基于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保局发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是基于项目环评的,值得商榷。,政策或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同属空间规划,受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从发展历程而言,两者都经历了开发、发展、控制和保护的不同阶段,或者是物质规划、生态规划、社会规划、文化规划等不同的阶段。就程序理论而言,更具有大体一致的内容。就实体理论而言,由于规划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上,都是针对空间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布局的方面,因而具有相似的方法。,与城市总体规划理论和方法融合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近年来产生的边缘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内,土地利用规划学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合理组织一特殊矛盾。,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任 务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土地利用的微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