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活页答案》PPT课件.ppt
第五页从军行4“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5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夜上受降城闻笛2(1)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2)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第7页送魏大从军1(1)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2)诗人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2(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芙蓉楼送辛渐1(1)渲染离别的忧伤凄凉气氛 孤寂惆怅和对朋友的依恋(2)诗歌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寄情于景或寄情于物)。王昌龄运用典故,以“冰心”、“玉壶来表白自己的一片真情和高洁的品格,更显出友谊的真诚,可谓含蓄有味,情深意长。,第八页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首诗细腻而有层次的将相思之苦娓娓道来,但作者并没有很明显的将自己置于诗中。望月怀远也是以月夜为背景意境宏大壮阔。全诗描写了在满室的月光下无法独眠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诗人是将自己也沉浸在了里面,这就让诗歌更多了一点人情味,更加的贴近读者。两首诗同样的清丽脱俗,缠绵悱恻,都是望月思人的佳作。,思考探究1.(1)真率奇崛,热烈泼辣 清丽幽雅,婉媚含蓄(2)浪漫想象(或夸张)用典、寓情于景 前一首民歌,想象愈奇就愈见其心至纯,其情至深,其志至坚,其爱至贞。后一首,综合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和典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使情感显得含蓄、深沉而纯一,给人以永长的回味。,2.(1)诗人把“愁”藏在南飞的大雁里,藏在江潮里,藏在森林里,藏在梅花里。(2)诗人想象明天岭上看到的将是盛开的红梅,多想折一枝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但能逢上“驿使”吗?即使逢上驿使,恐怕也不愿意为迁客逐臣带上一枝梅远去。,发现创新1七言歌行 2落花 起兴3.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第9页思考探究1.望月怀远中“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诗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月夜中“今夜部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描述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这种写法就叫做他面描写手法,也叫对写法。,2.(1)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就说“独看”,并不仅仅是妻子独看,其实质是自己先独看,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人为什么独看,由此而隐含社会背景,再由诗人夫妇的独看辐射到全社会,在那样的时代,全天下有几家能够团聚?这就使诗的主题再不是局限在个人的离别恩怨之中,而是放在了国家民族利益上了。,(2)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构建了诗歌富有立体感的意境。“今夜鄢州月”,这是诗人的想象所得,诗人眼前的是“长安月”,这里以“千里共婵娟”的丰富想象,把“长安”和千里之外的“鄢州”连接起来,构建了一幅痛断肝肠的担忧图,形象生动,有如身临其境。,(3)在语言表述上,含蓄委婉,更添几分情意。“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的担忧,那么,是不是“我”就不担忧妻子呢?不是。“我”更担忧。但是诗人不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显得含蓄委婉,有了几分曲折。“故乡今夜思千里”,其实“我”更 思故乡,除夕之夜,客居他乡,触景生情,人之常情,但高适不这么讲。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发现创新1耐寒、甘于奉献。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 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3.不为世所用的愤慨。,第10页3.尾联,或者说“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评析: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虽然是长者的语气,但是,字里行间却是亲切的嘱咐。4.拟人手法。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第11页思考探究1湖水浩瀚,波涛汹涌,水天相映,一望无际,景象壮观,气势雄伟,确切传神,充满活力,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解题指要这首诗的前半首写景,其中“平”、“混”、“蒸”、“撼”这四个动词是关键,从中不难领会出壮观 的景象和雄伟的气势。而大景正好衬托出诗人的广阔胸襟,几乎也成了一种规律。,2此诗的语言显得不卑不亢,无摇尾乞怜之音,无阿谀奉承之语,因而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解题指要所谓“不露(干谒)痕迹”,就是含蓄,这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换一种说法。诗人想请张九龄举荐自己,但不好明说,就用观看钓鱼的人不仅仅只是羡慕钓鱼人这一比喻,这样 写显得非常得体。答案中的那些话就是由此生发。,发现创新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第12页 发现创新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第13页 思考探究1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囊饮的习惯,练就了驭马驰骋的本领。2即兴寄情,直抒胸臆。3可爱之状 豪放之性 勇悍之状,第14页 发现创新1.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通过对封常清出征情况的描绘,热情歌诵了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挺身赴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亲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