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毒品概述》PPT课件.ppt
合成毒品概述,广州市药物依赖治疗康复研究所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 王达平,毒 品,毒品首先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化物质毒品主要有阿片类物质、可卡因、大麻、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和氯胺酮(Ketamine,K粉)等,毒 品,更主要的是毒品一个法律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许多合成毒品是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毒品的分类,从毒品的来源来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天然毒品: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吗啡、大麻制品等半合成毒品: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的毒品。如海洛因等合成毒品:完全用化学的方法制造的毒品。如甲基苯丙胺(冰毒)、氯胺酮(K粉)等,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和“舞会药”等,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和大麻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兴奋剂、致幻剂类毒品,合成毒品的种类,根据药理学性质,可分为四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甲基苯丙胺(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致幻剂:代表物质有麦色酰二乙胺(LSD)、麦司卡林、苯环利啶(PCP)和氯胺酮(K粉)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蓝精灵)、氟硝安定和-羟基丁丙酯(GHB)等,合成毒品滥用史,甲基苯丙胺1919年合成。二点战期间曾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泛使用,使军人可以连续作战,并能在杀戮中得到快感。日军称为“突击锭”战后日本将其军队中库存的苯丙胺类药物投放市场,从而造成日本国内50年代的首次大流行,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冰毒大流行。1945-1952年间日本出现吸毒者达55万人,其中精神障碍的冰毒吸食者为20万人上世纪60年代后一些欧美国家在夜总会、酒吧等中滥用此类毒品,合成毒品滥用史,麦色酰二乙胺(LSD)1938年由一位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AlbertHofmann)博士第一次合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嬉皮士吸食毒品的种类扩展到LSD等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俗称:一粒砂、黑芝麻、蟑螂屎、摇脚丸,合成毒品滥用史,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是1912年德国合成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流行性滥用,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MDMA在美国流行起来,合成毒品滥用史,氯胺酮(K粉)1962年合成,1965年应用于临床,至今仍在临床应用的麻醉药。氯胺酮在1965年就首次被人消闲应用氯胺酮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发生流行性滥用,合成毒品滥用史,上世纪90年代后,以冰毒、摇头丸、K粉为代表的“舞会药”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我国合成毒品的流行趋势,广东省合成毒品流行现状,广东省合成毒品流行现状,我国流行最为广泛的合成毒品,三大新型毒品“冰毒”/“麻古”/“开心水”/“开心粉”(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氯胺酮(Ketamine,K粉),新兴的合成毒品,-羟基丁丙酯(GHB),新兴的合成毒品,形形色色的香料毒品,新型香料的吸食情况,新兴的合成毒品,甲卡西酮,新兴的合成毒品,甲卡西酮(浴盐),2C系列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苯乙胺骨架结构,在苯环的2,5 位包含2 个甲氧基,4 位有一个取代基的化合物的总称,属于苯乙胺类致幻剂。,新兴的合成毒品,常见合成毒品的俗名/隐语,合成毒品的药理特点,特殊的心理效应,合成毒品滥用诱因特点,好奇同伴影响/引诱空虚无聊追求刺激、寻求快感、时尚生活、学习压力大,发泄或欲减轻压力、缓解烦恼增加气氛:过生日、聚会被骗服用,合成毒品滥用者人口学特点,性别:男性居多,但女性增长趋势明显 新型毒品 男:女=6:4(5:5)传统毒品 男:女=8:2(7:3)年龄:以青少年人群为主,并有明显的低 龄化趋势(年龄结构更为年轻),合成毒品滥用者人口学特点,婚姻:未婚及婚姻不稳定者居多 职业:无业、个体/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娱 乐服务业为主,有正当职业者比例增大(白 领,演艺界人士等)。有向各职业群体、不 同的社会阶层蔓延的趋势(海洛因在传统的、技能要求较低的群体中,如工人中更为常 见。或无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者居多,但学历高者增长较 快(合成毒品使用者的受教育水平比海洛因 略高),合成毒品的滥用方式,总的来说,新型毒品的使用相对方便,合成毒品的滥用场所/环境和时间,场所:娱乐场所,“娱乐性使用”,如歌舞厅、迪厅、酒吧、俱乐部(摇头丸/K粉);宾馆(冰毒)。(海洛因吸食地点以私人住房为主)环境:“群体聚集性使用”为主,常为数人一起吸食(朋友、招待生意伙伴、请客,多数为男女共同吸食,常有女性伴随“助性”、“陪溜、High妹”)时间:晚上、周末,合成毒品滥用的频率,多物质滥用,一般而言,海洛因依赖者的多物质滥用情况更加复杂多样,合成毒品的滥用成本,就诊/戒治原因,使用合成毒品后出现问题(包括出现精神障碍和过量急救的)后被家属送来治疗未出现明显的躯体或精神受损症状主动就诊者较少,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主要表现,合成毒品多为兴奋剂和致幻剂,滥用者一个显著特点是易产生精神病状态,合成毒品依赖/成瘾的特点,合成毒品依赖者生理依赖轻,戒断症状轻,特别是躯体方面的戒断症状少,这是依赖者认为自己没上瘾和合成毒品不会上瘾的重要因之一,滥用合成毒品导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合成毒品滥用者产生的精神病状态与精神分裂症相似,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预后较好,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格/性格改变,合成毒品:原有的人格特征可能更加突出,滥用后可能变得更加暴躁易怒、冲动等,戒治后可有所缓解,传统毒品:继发性的人格改变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说谎、自私、无情、冷酷、冲动、残暴、无责任心等。人格改变后难以逆转,躯体情况,新型毒品,传统毒品,Contents,消瘦、营养差、沿静脉走向有针眼痕迹和陈旧性疤痕。腹股沟处可见注射后的疤痕,如无急性中毒,则躯体体征不明显,合成毒品滥用的躯体并发症,较少。氯胺酮滥用者常引起泌尿系损害,即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损伤;梅毒、AIDS,并发症多。常见的有:局部脓肿、肺炎、肺结核、败血症、心内膜炎、动脉栓塞。乙/丙肝,梅毒、AIDS,合成毒品,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滥用者并发梅毒、AIDS多为通过性传播,合成毒品依赖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急性期戒治: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替代治疗药物)康复期戒治: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抗复吸治疗药物)、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合成毒品成瘾无替代维持治疗的方法(不能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合成毒品滥用及相关障碍的预后,依赖/成瘾者,戒治后复吸率高合成毒品滥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治疗后预后较好长期滥用合成毒品,尤其是K粉,可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并可能难以恢复氯胺酮滥用相关泌尿系损害一般预后较好,合成毒品成瘾认定有关问题,吸毒成瘾的认定标准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第七条指出:吸毒人员同时具备以下情形的,公安机关认定其吸毒成瘾:(一)经人体生物样本检测证明其体内含有毒品成 份;(二)有证据证明其有使用毒品行为;(三)有戒断症状或者有证据证明吸毒史,包括曾经因使用毒品被公安机关查处或者曾经进行自愿戒毒等情形,合成毒品成瘾认定有关问题,生物样本检测的阳性结果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第七条指出,吸毒人员同时具备三种情形时,公安机关才能认定其吸毒成瘾因此,生物样本检测阳性结果是必备的要素合成毒品(“冰毒”、“K粉”等)成份在人体内代谢消失较快,因此应尽快进行现场检测(尿检);或者及时留取生物样本,戒断症状,戒断症状出现戒断症状是吸毒成瘾的认定条件之一阿片类物质成瘾(尤其是海洛因成瘾)容易观察到戒断症状的出现合成毒品成瘾者戒断症状多不明显,应积极寻找其他吸毒成瘾的证据,强制隔离所内合成毒品成瘾者的戒治及注意事项,合成毒品滥用者与海洛因依赖者在表现、个性行为特征、治疗和预后等方法存在诸多差异,故宜对合成毒品滥用者集中管理,以免相互影响合成毒品滥用者易出现精神症状,并可能造成后果,入所时和戒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和识别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以精神科治疗为主。无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医生的强戒所应及时请精神科会诊(“所院合作模式”),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必要时进行精神医学鉴定,滥用合成毒品的危害,滥用者个体和家庭的危害对社会治安的危害 使用后因精神障碍行为失控造成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公共健康的危害 加剧AIDS、性病的流行(使用后常发生群体性性行为。2007年性传播首次超过其他传播形式)对社会文明的破坏 合成毒品的疯狂娱乐性、对人性底线的毁灭性、对价值观的冲击性,破坏了人类文明的基础,合成毒品的宣传教育工作,合成毒品生理依赖性弱,精神依赖性较强,在突然停止吸食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而往往被忽略,或可忍受。成瘾后早中期也一般无需定期吸食,戒断症状往往不会定时出现,故常被人认为吸食合成毒品不会上瘾,认为吸食无害或有害性小,“不必戒除,不用戒毒”科学解释合成毒品的药理特性,而兴奋性/提神、性兴奋作用、抑郁食欲中枢的作用(“减肥”)等应采取适宜的宣教方式,如认知模式的宣教方式,而不是采取恐吓式的宣教,恐吓性宣教,合成毒品滥用的预防,I级预防 普及新型毒品方面的知识,防止体验、试吸、尝吸、偶吸、误吸、逼吸和诱吸事件的发生,主动避免与不良人员接触II级预防 已处于初期体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形成依赖III级预防 已成瘾者,必须进行脱瘾/毒治疗,摆脱毒品依赖,回归社会,谢 谢!,联系方式电子邮件:手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