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ppt

    • 资源ID:5477328       资源大小:901.60K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反渗透过程》PPT课件.ppt

    第四章 反渗透过程,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最早工业化的膜分离过程之一,在压力的推动下,液体混合物中的溶剂(如水)和溶质以不同的速率透过膜,在膜的透过侧得到比较纯净的溶剂,而在膜的进料侧得到浓缩的进料溶液。,反渗透同其它分离方法相比的优点:不发生相变;设备简单;占地少能耗低等。从海水、苦咸水的脱盐开始的,现在又有许多新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工业中的浓缩,超纯水的制造,锅炉水的软化,城市污水处理及对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进行控制等。,反渗透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 反渗透过程的膜与膜组件 浓差(度)极化 膜的污染 反渗透过程的基本流程 反渗透过程的应用及经济性 反渗透过程的研究方向,4.1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 渗透压的计算 反渗透发生的条件 描述反渗透过程的机理模型,4.1.1 渗透、渗透压与反渗透的概念,用一张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理想膜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膜的两侧分别注入纯溶剂和溶有溶质的溶液,当两侧具有同样的高度时,如图4-1(a),溶剂侧中的溶剂将自发地穿过膜流入溶液一侧,这种现象叫渗透(osmosis)。,随着溶剂不断地流入,溶液侧的液面将不断升高,最后当两侧液面差为H时,溶剂将停止透过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如图4-1(b),H高度溶液所产生的压头,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gH。若在(a)容器的溶液上方加一个压力p,且p,如图4-1(c),则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纯溶剂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之为反渗透(Reverse Osmosis),亦称为高滤。(hyper filtration)。,4.1.2 渗透压的计算,渗透压是溶液的物理性质之一,只与溶液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参数有关,而与膜无关。理想溶液 真实溶液,理想溶液,理想溶液的渗透压可以根据Vant Hoff公式计算 式中:iVant Hoff 系数,当电解质完全解离时,其值等于单位摩尔浓度溶液中解离的阴阳离子的总摩尔浓度;Cs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mol/L;T绝对温度,K;,(atm)(4-1),如求25,浓度为0.1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时,因NaCl完全电离,则i=2.0 所以:=0.0820620.1298=4.89(atm),对于同样重量浓度的溶液,大分子量的高分子溶液要比盐之类小分子量溶液的渗透压小得多。用反渗透进行浓缩时,小分子量溶液的浓缩浓度一般不超过15%,大分子量溶液不超过20%,以免产生过高的渗透压。,真实溶液 计算真实溶液的渗透压,常用方法:,渗透系数法 凝固点下降法 简化法,渗透系数法,引入渗透系数以校正真实溶液的非理想性,在文献中可查到各种溶质的值:,(4-2),凝固点下降法,式中:Tf=Tf*-Tf,凝固点下降 Tf*-纯溶剂凝固点浓度 Tf-溶液的凝固点浓度 hf-融化潜热 VB-溶剂的偏摩尔体积,可以由凝固点下降求得渗透压:,(4-3),简化法,为了方便起见,常将式(4-2)简化成如下形式:=BXA(4-4)式中:XA-溶质的摩尔分数;B-比例常数,表4-1中列出一些常见的溶质-水体系的B值。,表 4-1 某些溶质-水体系的B值,*硫酸盐与其它盐不同,其B值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小,4.1.3 反渗透发生的条件,用一张选择透过溶剂的膜,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分别注入同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则会发生平衡、渗透和反渗透三种情况。,1.当膜两侧的静压差等于渗透压差时,膜两侧的化学位相等,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如图4-2(a)、(c)。2.当膜两侧的静压差小于渗透压差时,稀溶液一侧的化学位高,则溶剂将从稀溶液侧透过膜进入浓溶液侧,即发生渗透,如图4-2(b)。3.当膜两侧的静压差大于渗透压差时,如图4-2(d),浓溶液的化学位高,则溶剂将从浓溶液侧透过膜进入稀溶液侧,这就发生反渗透。,从上面的说明可知反渗透过程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二是操作压力差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差。,4.1.4 描述反渗透过程的机理模型,反渗透过程主要应用于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脱盐制淡水,理想的脱盐反渗透膜应该是不妨碍水的透过,而溶解的盐完全不能透过。但实际上,水和盐均能透过膜,只不过是透过的速度不同而已。,有许多模型来描述反渗透过程,主要可以分三类:,微孔类模型 溶解扩散理论 孔隙开闭学说,微孔类模型,氢键理论 筛分效应学说 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氢键理论,氢键理论亦称孔穴式与有序式扩散(hole-type and alignment-type diffusion),该理论主要用于描述醋酸纤维膜的反渗透过程,认为当水进入醋酸纤维膜的非结晶部分后,同羧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成为结合水,这种结合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膜内的孔径,孔径越小结合越牢。,筛分效应学说,该学说认为反渗透也和一般的过滤一样,主要是靠筛分效应把盐同水分开的,即由于膜内孔径比水分子大,但比水合后的离子小,从而水分子可以透过膜,而盐不能,使盐水得以分离。图4-4为实验值()与该理论值(线)的比较,这说明该学说还是能较好地描述反渗透过程。一般认为在反渗透过程中筛分效应起一定程度的作用。,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优先选择吸附毛细孔流机制(Preferential SorptionCapillary flow mechamism)是由Souirajan提出的,根据Gibbs吸附方程,认为由于膜的化学性质(亲水性)使之对溶液中的溶质具有排斥作用,结果使靠近膜表面的溶质的浓度梯度急剧下降,而在膜的表面上吸附了一层纯水层,如图4-5(a)所示,这一纯水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不断从膜的毛细孔中渗出,如图4-5(b)所示。,若纯水层的厚度为w,则根据该机制,膜孔径的大小最好为纯水层厚度w的2倍,称之临界直径。如果孔径大于2w,则在微孔的中心将出现一个直径为(孔径-2w)的溶液流,使溶质也从孔中透过膜,导致脱盐率下降;反之,如果孔径小于2w,虽选择性好,但膜的渗透性能下降。,纯水层的厚度与界面性质有较大关系,大约一到两个分子层的厚度,可用下式计算。,(4-5),式中:w纯水层的厚度 a溶液中盐的活度系数 0溶液的表面张力 mo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溶解扩散理论,溶解-扩散理论(Solution-diffusionmodel),首先是由Lonsdale、Merten和Riley提出的,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该理论与上面讨论的微孔类模型不同,认为膜是一种完全致密的界面,水和溶质通过膜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是水和溶质被吸附溶解于膜表面,第二步是水和溶质在膜中扩散传递,最终透过膜。,在溶解扩散过程中,扩散是控制步骤,假设它服从Fick定律,则可推导出 透水率 Fw为:,(4-6),式中:Fw透水速率,克/厘米2秒;Dw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厘米2/秒;Cw水在膜中的浓度,克/厘米3;Vw水的偏摩尔体积,厘米3/摩尔;p膜两侧的压力差,大气压;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大气压;R气体常数,厘米3大气压/摩尔K;T开氏温度,K 膜的有效厚度,厘米;ADwCwVw/RT,膜的水渗透系数(重量),表示特定膜中水的渗透能力,克/厘米2秒大气压。,同样,也可以推导出溶质透过速率或称透盐率(Fs)方程如下:,(4-7),式中:Ds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厘米2/秒;Ks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克/厘米3(膜)/克/厘米3(溶液);C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克/厘米3;BDsKs/,膜的溶质渗透系数或称透盐系数,表示特定膜的透盐能力,厘米/秒;Fs膜的透盐率,克/厘米2秒。,溶解扩散理论阐明了溶剂透过的推动力是压力,溶质透过的推动力是浓差,这已被许多实验数据所证实,但该理论同样有局限性,比如由式(4-7)和(4-9)可知溶剂和溶质通过膜的过程是独立的,互不相干,这在一些情况下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Kedem,Kimura,Sourirajan等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正。,孔隙开闭学说,该学说认为膜内没有固定的连续孔道,而是由于高聚物的链的热振动形成通道,使渗透物质得以透过。如图4-6所示,若分子(离子)a在链的一个振动周期内若能前进ys以上,就可以前进,若不能超过ys就后退回原处。,在未受压时,高聚物的链是无秩序的布朗运动,当受压时,物质通过膜而要损失一部分机械能,将被聚合物吸收,形成图4-6中那样的有序振动,随着压力的增高,吸收的能量变大,聚合物链的振动次数将增加。,4.2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性能参数,膜的透水率 膜的透盐率 溶质的截留率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 膜的压密系数 操作参数对反渗透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4.2.1 膜的透水率,重要参数 亦称水通量、水透过膜的速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水的流量 取决于膜的特性(如膜材料,膜结构等)、分离体系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如操作温度、压力等)。,(4-8),4.2.2 膜的透盐率,膜的透盐率Fs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盐的流量,同样是取决于膜的特性、分离体系的性质及操作条件,但不同的是对一定的膜分离体系和操作温度,Fs几乎与操作压力无关,与膜两侧溶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如式(4-9),,对于反渗透过程一般希望Fs越小越好。,(4-9),4.2.3 溶质的截留率,溶质的截留率亦称脱盐率,通常以R表示,是评价反渗透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定义为:式中Cp、Cf分别为产品水和进料水中溶质的浓度。,(4-10),4.2.4 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定义如下:式中Np、Nf分别为产品和进料溶液的流量。,(4-11),4.2.5 膜的压密系数,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对膜的持续作用,会使膜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比如孔隙率变小,水的透量变低,透水率的变化通常存在下列关系:式中Fw1,Fwt分别为第1,第t小时后的透水率;t为操作时间;m即为压密系数,亦称压实斜率。,(4-12),m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出的,是描述膜寿命的参数之一,m越小,膜的寿命越长。对于反渗透过程,m值一般应小于0.03。,4.2.6 操作参数对反渗透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操作过程的参数如原料液温度、压力及水的回收率都会对最终的分离性能即膜的透量、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归纳如图4-7。,4.3 反渗透过程的膜与膜组件,膜和膜组件是完成反渗透过程的决定因素,为了使反渗透过程产量大、能耗低,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膜应具有大的透水率,小的透盐率;2.膜必须尽量薄,且缺陷尽量少;3.水透过膜的阻力损失小;4.单位体积的膜组件提供较大的膜面积。,反渗透过程中使用的膜可以是非对称的、均质的,或者使用复合膜、动态形成膜.主要的膜材料是醋酸纤维素(CA)、芳香聚酰胺、高分子电解质等。,反渗透过程中使用的膜组件可以是板框式的、管式的、螺旋卷式的,也可以是中空纤维式的。工业生产中主要使用后两种,但前两种也有各自的优点,仍在一定场合下使用。表4-2,4-3 对以上四种分离器的优缺点及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后两种膜组件1988年的销售额见表4-4,但近年来,中空纤维式反渗透分离器的增长速度最快。,表4-2 各种反渗透膜组件优缺点的比较,表4-3 各种反渗透膜组件性能的比较,表4-4 中空纤维式与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分离器的销售额,HF中空纤维式 SW螺旋卷式,4.4 浓差(度)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在反渗透过程中,由于膜优先选择透过溶剂,因此,溶质则会在膜的高压侧积累,造成溶质由膜高压侧表面到原料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如图4-8所示,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膜分离过程中,叫做浓差极化或者浓度极化。,浓差极化现象对反渗透过程将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1.加快了溶质透过膜的速度,即加大了透盐率,使产品水的质量下降;2.使膜高压侧表面的渗透压增加,减少了反渗透过程的推动力;3.易在高压侧膜表面形成沉淀;4.使实际的操作压力比计算的渗透压要高出几倍。,反渗透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的根本原因是透水率FW大于透盐率FS,而且FW越大,FS越小,则浓差极化现象越严重。但在反渗透过程中,都希望FW大,FS小,因此浓差极化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但可以改变操作条件(如增加原料液的流速、适当提高操作温度)加以控制。,增加原料液的流速,增加原料液的流速,可以使靠近高压侧膜表面的滞留层减薄,湍动程度加大,易使主体流同膜表面流体混合均匀,减少浓度差,这样可以使浓差极化减轻。原料液的浓度越大,浓差极化程度就越小,但是动力消耗随之增大,因此要考虑两者进行优化,选择一最佳的原料流速。另外还可以在原料液中加入小玻璃球,在原料液流道中增设挡板等方式,增加原料的湍动程度。,适当提高操作温度,适当提高操作温度,这样可增加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有利于膜高压侧表面上积累的溶质在浓度差的推动下,扩散回主体流中,减轻浓差极化。但操作温度的提高,同样可以提高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会使透盐率Fs增大,使产品水质量下降,所以对于操作温度同样存在着一个最佳的选择。,4.5 膜的污染,由于原料液中的杂质的存在,使反渗透膜在操作一定时间后,膜表面被沉积的不溶物所覆盖,使膜的性能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膜的污染。膜的污染与浓差极化对反渗透过程产生的效果,从表面上看是类似的,但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浓差极化并没有使膜遭到破坏,改变操作条件,消除浓差极化后,可是膜恢复到原来的性能;而膜的污染破坏了膜,使膜性能不能恢复到原来初始状态。,在反渗透的工厂中,膜的寿命主要由膜污染所决定,如果操作适当,减少污染就可以延长膜的寿命。有的醋酸纤维膜、聚酰亚胺复合膜,已在苦咸水(blackish water)淡化过程中使用了12年,性能仍无明显下降。,膜的污染是由于原料液处理不当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最普通的膜污染是由于原料液中的悬浮颗粒造成的。如果在预处理过程中,原料水的悬浮颗粒没有被完全除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将在膜表面形成滤饼。2.膜的表面结垢。当BaS、CaS、CaF2等被浓缩,形成饱和溶液时,它们将从溶液中析出、结垢,沉淀于膜的表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原料水进行分析,以确定正确的设计参数和操作参数。,3.细菌污染。反渗透膜对微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在原料膜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后,会降低反渗透膜的流量、盐分离率和能量的利用率,如图4-9,而且,细菌侵蚀膜的渗透通道,还会恶化水质。4.其它一些物质如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离子、有机物、淤泥等均可引起膜的污染。,膜的污染恶化了水的产量和水品水质,大大降低了膜的寿命,增加了膜的清洗维护费用,对反渗透过程极为不利。要预防膜污染,就必须对原料水进行严格的预处理。予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要根据原料水的来源、膜材料的种类和膜组件的类型而定。一般包括凝胶、沉淀、过滤等方法除去悬浮物;加入氯除去细菌;加入酸防止结垢。,原料水预处理的成本相当可观,大约占整个反渗透脱盐操作费用的30%。只有进行严格的原料水预处理,并定期清洗膜,才能保证膜有较高的透量,如果预处理不合适,即使频繁地清洗,仍会缩短膜的寿命,如图4-10。,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就需要清洗:1.透量减少10%以上;2.膜组件阻力降增大15%以上;3.透盐率明显增大;4.进料压力需增加10%以上;5.污染结垢。,清洗一般需要使用化学清洗剂,但是原料水成份复杂,污染中无机物与有机物共存.先用酸性清洗剂清洗无机盐类 碱性清洗剂清洗有机物。化学清洗剂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温度,PH值,氧化条件及膜表面电荷等。,4.6 反渗透过程的基本流程,图4-11为典型的反渗透过程脱盐的流程图,原料水在进入反渗透膜分离器前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通常需要加酸(H2SO4)或碱(NaOH)调节PH值,一方面防止发生沉淀,另一方面减少膜的水解。,图4-11 典型的反渗透脱盐流程图,还要加适当的抗结垢剂,如六偏磷酸钠,防止结垢;还要让原料水经过510m 的过滤器除去其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后,要保证进入反渗透器的原料水的淤塞指数 SDI(Silt Density Index)在3-5以下,才可能使膜污染较轻。,SDI是水质标准之一,测定方法如下:在30psig(2.1kg/cm2)的压力下,使500ml的原料水,通过0.45m的微孔过滤膜(有效直径为42.7mm),所需时间为t1,在加压渗透15分钟后,再测定500ml原料水通过的时间为t2,则:(4-13),在图4-11中的膜分离器,只用了一个膜分离器表示,但由于许多膜的盐截留率不够小,或者由于一个膜分离器操作所需的压力过高,一般在工业生产中,要用一系列的分离器串联或并联操作。,选用反渗透膜分离器的排列组合形式,要根据膜的性能而定,不同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如图4-12,给出单级分离器操作的范围。另外,分离器的排列形式还同分离要求有关,比如是用于脱盐获得淡水,还是对溶质进行浓缩。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基本组合形式。,反渗透膜分离器的组合方式有一级和多级之分。所谓一级就是进料液经过一次加压,经过反渗透分离器,在一级中又有一段和多段之分,在一级组合中,进料液只经过一个分离器,称为一段;若进料液经过一个分离器,被浓缩的料液紧接着又进入第二个或更多个分离器,则称为多段,即一级多段。,所谓多级是指料液经过第一级分离器后,被淡化的水经过加压后,作为原料液进入下一级分离器,多级也有一段和多段之分。另外,根据有无物流的循环,分离器的组合流程又分循环式和连续式。,一级一段连续式 一级一段循环式 一级多段连续式 一级多段循环式 多级流程,一级一段连续式,这种方式要求膜的溶质截留率高,操作压力大,否则,水的回收率不高,在工业生产中较少采用。,一级一段循环式,为了提高水的回收率,将部分浓缩液返回进料,再次经过膜分离器分离,这种流程由于进料液溶质浓度提高,所以透过的水质有所下降。,一级多段连续式,如图4-14所示,这种流程可以得到较高的水回收率,较高浓度的浓缩液,但流动压力损失较大,有时需要高压泵。考虑到各段的料液量依次减小,为了保证原料液流经膜表面有足够大的速度,减少浓差极化,多采用4-14(b)所示的一级多段连续式的锥形排列。,图4-14 一级多段连续式流程,一级多段循环式,这种流程能获得较高浓度的浓缩液,更适于以浓缩为目的分离过程。,多级流程,多级流程亦有连续式与循环式之分,这一类流程既可提高水的回收率又可提高淡化水的质量,而且可降低操作压力,降低对膜的脱盐性能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但是该类流程增大了能量消耗及泵的设备投资。图4-16(a)(b)分别为二级和多级反渗透流程。,4.7 反渗透过程的应用及经济性,在反渗透分离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变,不需要象在蒸发、冷冻分离过程中那样,为相变提供潜热,通常反渗透分离单位产品所需的能量最低,另外反渗透过程还具有操作简单、灵活等优点,已从苦咸水淡化应用,逐渐扩大到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电子工业等方面的分离、精制、浓缩应用中。一些主要的应用归纳于表4-5中。,表4-5 反渗透过程的主要应用,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反渗透过程的应用还将继续增长,基于1988年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渗透过程膜产品销售额,估计出1998年的销售额如图4-17所示。,反渗透过程的主要应用,咸水脱盐淡化 超纯水的制备 反渗透过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反渗透过程用于处理工业废水,4.7.1 咸水脱盐淡化,咸水脱盐淡化是反渗透过程最主要的应用,约占反渗透总销售额的50%。在美国约有750个咸水脱盐淡化工厂,总生产能力为200million gallons/天,其中75%以上是以工业应用为目的,而家庭、军事、船舶、石油平台等应用相对量较小。全世界范围内,至1988年止,咸水脱盐淡化工厂已超过6,235个,每天淡水的总产量在3.2109gallons左右,图4-18给出了各种脱盐方法所占比例、分布和原料水的来源。,咸水的来源主要是海水和苦咸水,通常海水的总溶解固体含量TDS(Total Dissolved Solid)约为35,000ppm,而苦咸水来源较复杂,可以是地表水,也可以是地下水,没有严格的定义,通常把TDS大于1,000ppm的水称为苦咸水,也有把含氧化物大于800ppm或硫酸盐大于400ppm的水称为苦咸水。一般饮用水的TDS 要小于500ppm。,从咸水中脱盐制淡水主要有四种方法,精馏、反渗透、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精馏又包括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和太阳能等方式。究竟选用什么技术脱盐最有利,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原料水的水质,产品水所需的质量,预处理所需的水平,所需能量,生产规模,废弃物处理等。表4-6 给出了各种脱盐方法所适宜处理的原料水的范围。,表4-6 各种脱盐方法所适宜处理原料水的范围,表4-7 几种脱盐方法的能耗比较,表4-8 不同脱盐技术的比较,图4-20是日本鹿岛钢厂的大型苦咸水脱盐系统流程图,产水量13900t/d,由于原料水是地表水,水的含盐量高,有机物、微生物、藻类繁多,同时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水中Cl-含量也很高,因此在流程的第一部分为一系列的前处理,包括用次氯酸钠杀菌,用聚合氯化铝(PAC)凝聚沉降分离、过滤,用H2SO4调节PH值 等,进入反渗透膜组件前的原料水的SDI要小于2。,流程的第二部分为反渗透系统,使用一级三段的膜组件排列方式,膜组件为醋酸纤维素膜的螺旋卷式膜分离器,操作压力为30kg/cm2,水的平均回收率大于84%,盐截留率约为95%。流程的最后一部分为后处理系统,包括将反渗透的酸性脱盐水在脱气塔内除CO2气体,以活性碳除残余的氯。其水质分析结果见表4-8。,4.7.2 超纯水的制备,随着电子工业,特别是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水质提出了超纯化的要求。电子工业用的超纯水,可采用化学凝集、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制备。,现在最常用的流程是使用反渗透做为离子交换的预脱盐手段,可减少90%以上的离子交换树脂的负荷,减少再生成本,可使总成本节约2050%,美国90%的电子工 业采用这种联合流程。采用ROGA-4000,4100,在42-46kg/cm2的操作压力下,回收率7375%,脱盐率为96.7%,运行结果如表4-9所示。,4.7.3 反渗透过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由于反渗透过程是在室温加压的条件下操作,可以避免食品在其它的分离过程中那样受热或减压,使食品中部分营养成份分解或使香味挥发,因此反渗透用于食品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可用来浓缩甘蔗汁、甜菜汁、果汁、脱脂牛奶等。各种方法用于食品浓缩的价格比较见表4-10。,表4-10 各种分离方法用于食品浓缩时的价格比较,4.7.4 反渗透过程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反渗透过程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回收废水中有价值的成分,如电镀废水中的Ag,Cd,Nr,Cr等贵重金属;另一方面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当废水浓度小于10%时,反渗透过程较其它过程更有经济价值。表4-11为反渗透过程用于工业废水回收有价值物质的经济效益。,表4-11 反渗透过程处理工业废水的经济效益,以处理电镀废水为例,由于反渗透膜对于高价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电镀废液中的重金属几乎可以全部回收利用,其流程如图4-21所示。,反渗透膜对阴阳离子的拦截顺序一般为:Al3+Fe3+Mg2+Ca2+Na+NH4+K+SO42-CO32-Cl-PO43-F-CN-NO3-B4O72-,4.8 反渗透过程的研究方向,反渗透过程是已较成熟的膜分离过程,因此,对它的研究已进入淡季,如图4-22,而且现在的研究更偏重于应用研究,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制超薄复合膜,以增大Fw,减少反渗透的能量消耗,实现海水脱盐的单级分离,提高反渗透过程的竞争力。2.提高膜的耐氧化能力和耐温能力。现在的一些膜,在超过40oC,存在氯气、双氧水等氧化剂的条件下,无法使用,这影响了反渗透过程的应用范围。,3.研究细菌在膜表面的附着机理,以优化选择膜材料和膜结构。4.螺旋卷式膜组件流动空间的改进,以使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5.对原料液的预处理和膜污染的清洗进行研究,以延长膜的寿命、降低成本。,

    注意事项

    本文(《反渗透过程》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