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学习总结.ppt
血压 2014/03/03张艳芳,1、血压测量的背景及意义,2、血压的概念,3、血压测量的发展进程,4、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5、血压测量的实现方式,6、血压测量中的算法实现,7、影响血压测量时的有关因素,8、血压测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录,1、血压测量的背景及意义,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以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卫生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 1.3 亿人,患病率在 13%左右,并以每年 300 万的速度增加,其中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更是高达 25%35%。对血压进行精确测量,有利于早期发现和鉴别高血压类型,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对于防治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压就是人体内循环的血液在血管流动过程中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在不同的血管内分别称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血压的计量单位是千帕(kPa)(1mmHg=0.133kP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正常成人血压标准:收缩压(高压):90140mmHg(12.018.7kpa)舒张压(低压):6090mmHg(8.012.0kpa)1)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2)成人收缩压大于 160mmHg,舒张压大于95mmHg,可判定为高血压。3)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2、血压的概念,3、血压测量的发展进程,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direct)和间接(indirect)两种方法实现,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直接测量方法:自从 1628 年生理学家 WHarrey 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血压测量技术。1733 年英国牧师 Reverend Stephen Hales 将一玻璃导管插入马背的动脉切口处,从导管内液柱的动态变化中直接观测到了血压的波动,标志着直接血压测量技术导管术的开始。而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则是从 1856 年 IFarivce 开始研究的,但直到 1950 年才被临床所接受。,人体血压的无创测量的研究始于 1875 年 1876 年Marey提出了恒定容积法的技术原形 1896 年Yon Recklinghausen首先发现了在现今无创血压测量中广泛 使用的技术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 1905 年苏联医生Korotkoff发现了柯氏音,奠定了柯氏音听诊法血压测量技术,使其成为临床上血压测量事实上的金标准,无创血压测量从此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间接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技术,该方法不仅用来测量动脉压,还用来测量和监护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但由于其测量过程是有创的,这种检测方法只是适合于危重病人或手术中的病人,对于普通人来说,采用无创检测的方法才是比较适合的。,间接法测量血压原理示意图,4、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在众多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中,主流、有代表性的有柯氏音法、示波法、恒定容积法及多普勒超声法。柯氏音法:人工听诊柯氏音法是临床 医护人员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该方法由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组成,现今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 用,被临床工作人员视为血压测量 的“金标准”,作为其他测量准确与 否的参考。柯氏音听诊示意图,示波法:示波法是目前临床上各类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广泛采用的血压测量技术。人们很早就发现血压测量时气袖中的压力除随放气而下降外还存在一个震荡,我们现在称其为脉搏波,这个震荡波的幅度有一定的规律性。,示波法分离出来的脉搏波波形,图中波形幅度最大处对应的袖带压力是平均压,而收缩压(SP)和舒张压不能直接测得,必须由各种血压算法得到。工作过程是先充气到一定压力,使得袖带阻断动脉血流,然后放气,并在放气过程中检测袖带内的气体压力振荡波。,恒定容积法:其理论基础是当动脉血管由于外力作用而处于去负荷状态,即施加于血管臂的压力在某一时刻等于血管内的压力时,血管直径不会随血压波动而变化,血管处于恒定容积状态。在这种恒定状态下相应的外加压力就等于血管内压力,就可以实现血压的无创测量。恒定容积法不适于选取上臂作为测量部位,其测量部位在手指端。血管容积的测定是通过光电描记法来实现的,LED 作为发光源,光电探测器检测光线通过组织后透光率的变化来发现血管容积的变化。手指血压计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设计而成,问世于上世纪 80 年代早期。,手指血压计,5、血压测量的实现方式,方法一:原理:柯氏音 核心控制器:单片机AT89C52,方法二:原理:示波法 核心控制器:ARM7LPC2131,方法三:原理:示波法 核心控制器:ARM9S3C244OA,方法四:原理:示波法 核心控制器:LabJack U12,方法五:原理:柯氏音与示波法结合 核心控制器:ARMLPC2136,方法六:原理:示波法 核心控制器:单片机MSP43OF149 和DSP芯片TMS320VC5416,其它血压测量的实现方式,腕式电子血压计基于掌上电脑的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上臂一体式血压测量系统,6、血压测量中的算法实现,示波法:,振荡波幅与袖带压的关系,上图是振荡波幅与袖带压在一个心动周期的图示关系。在图中可以看出:当袖带压(静压)大于收缩压(SP)时,动脉被压闭,此时因近端脉搏的冲击而呈现细小的振荡波;当静压接近SP时,波幅增大;静压等于平均压(MP)时,动脉壁处于去负荷状态,波幅达到最大值,静压小于MP时,波幅逐渐减小,静压小于舒张压(DP)后,动脉管腔在舒张期已充分扩张,管腔刚性增加,这时波幅维持在较低水平。放气过程中记录的振荡波呈现近似抛物线的包迹。显然,该包迹线所对应的静压值间接反映了动脉血压。,用示波法判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波形特征法,一种是幅度系数法。波形特征法:通过识别血压波形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处的波形变化特征来判别血压值。幅度系数法:另一种是幅度系数法,通过识别与确定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压之间 的内在关系来判定血压值。幅度系数法又分为比例系数法和S判别法。比例系数法:用压力波幅的最大值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比例关系来判定,即 A(SP)/A(MP)=K1,A(DP)/A(MP)=K2,K1取值在0.3-0.75之间,K2取值 在0.45-0.90之间。S判别法:首先确定血压波幅的最大值A(MP),然后对最大值所在的脉搏波进行积分 并除以波动周期得到A(SP),波动幅度A(SP)时的袖套压力值被判定为收缩 压。而舒张压对应波动幅度A(DP)是由最大值A(MP)与A(SP)的差值得到。,幅度系数法测量的一般步骤:基线切割、脉冲提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位置确定及曲线拟合。基线切割:将采集的一个血压周期的所有数据,减去基线对应的幅度,保留振荡波形基线上方的部分,将基线下方的部分全部置零,并记下切割的基线阈值。脉冲提取:对经过基线切割处理的振荡波局部极值化,即沿振荡波曲线进行前后搜索,对于每一个搜索到的局部极大值在其位置置极大值,并置前后位置为零值。定位:确定振荡波形上升沿某时刻波幅与Amax的比值As,该时刻对应袖带内人体的收缩压,以及波形下降沿某时刻波幅与Amax的比值As,该时刻对应袖带内人体的舒张压。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逼近方法。,最小二乘法原理:,由已知的离散数据点选择与实验点误差最小的曲线,称为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若记:,上式可改写为:,这个方程成为法方程,可写成距阵形式:Ga=d,其中:,于是得:,它的平方误差为:,7、影响血压测量时的有关因素 1)血压的测量部位:双上肢间血压值的差异:一般推荐选择右上肢,右上肢的血压值较左上肢高20mmHg左右。上臂测压的位置:上臂应与右心房水平一致。不同的测压部位:臂、腕、指 2)诊室测压、家庭自测血压(偏低)、动态血压监测 3)与受测者相关的因素:测压前休息时间的长短(至少休息五分钟)、24小时血压的波动性(夜间比白天下降15%左右,最低出现在24:00)4)心理因素:愤怒、痛苦、恐惧等会升高 5)季节的变化:夏季轻微降低,冬天明显升高 6)环境因素,7)警觉反映所致血压的变化:白大衣效应8)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变化:坐位和卧位血压值的差别 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血压的差别 身体姿势(坐位测时舒张压比卧位时高5mmHg,舒张压无一致意见。)9)与测量者相关的因素:测量者的经验 医生和护士血压测量值的差别10)其它因素:充放气速度 假性高血压,8、血压测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合理选择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80%的上臂周径。2)血压测量次数:至少测两次,间隔一分钟,如果测量值相差5mmHg,以平均值为准。3)血压测量的部位:腕部和手指不是血压测定的可靠部位,结果往往不可靠4)脱衣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5)血压计校正6)季节(气温),最好在冬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