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讲》PPT课件.ppt
第六章 城市经济,第一节 城市的经济功能与地位第二节 城市群第三节 城市经济增长,引言,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创造文明和聚集财富最主要的地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象征。它带来了不尽的繁荣和梦想,也导致诸多的问题和困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对城市研究,探求城市发展的规律,寻求驾驭城市经济发展的良策。,第一节 城市的经济功能与地位,什么是城市?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从人口统计角度: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功能上看: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结构系统,必然具备多种功能和作用,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从本质特征而言:城市具有“集中性”马克思增说:“城市本生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一、作为区域的城市的经济特征,(一)聚集性(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在城市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聚集经济:是指因生产、消费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人口和就业的密度高,与人口相关的住宅、商业和工业高度密集。根本原因:获得聚集效应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聚集经济产生的原因,蔡孝箴首先,空间集中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利益(空间上的集中不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人口的聚集使市场扩大,企业可投入更多的资本以获的规模效益);其次,空间集中所产生的大数法利益;(“大数法则大致是说,相似个体所组成的大型群体的平均行为要比小型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更加容易预见。”)再次,空间集中的互补性利益(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支持和配合);最后,空间集中能产生信息传递利益。,聚集不经济,在城市聚集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自我否定的力,具体而言,空间聚集的在为企业、居民和城市本身带来聚集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土地空间的限制,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均会增大,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费用,即聚集成本或拥挤成本,导致聚集不经济。表现:地价虚高,建筑成本指数级提升,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二)、产业结构高级化,除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得高度聚集外,城市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首先,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有关;其次,城市产业结构水平较高与城市经济的聚集性有关;再次,城市产业结构水平较高还与分工和专业化的不断深化有关。猎头公司(P122):“猎头”在英文里叫Headhunting,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方面把它翻译为“猎头”,所以引进大陆后我们也称之为猎头,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高级人才委托招聘业务,又被称之为猎头服务或人才寻访服务。专门从事中高级人才中介公司,又往往被称之为猎头公司。,三、开放性,城市必须依赖于农业的剩余支撑城市的生存。包括原料的供应和市场,城市经济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城市经济与外部经济的联系上,城市经济不但对乡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他城市和区域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开放性城市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技术扩散信息传播城市的信息中心和运输枢纽,二、城市的经济地位,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是人口、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聚集地,集中了区域中的大部分经济资源,经济总量在区域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城市经济还可以通过城市化途径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二、城市的经济地位,城市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三种途径:1、产业结构相互关联,使区域经济形成一个整体;2、技术的扩散,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3、资本流动,中心城市的投资能使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二、城市的经济地位,城市化概念:就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就业量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城市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率要高于乡村地区城市人口的比重的提高意味着区域经济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城市化还意味着区域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更多的人口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可以享受城市所提供的众多便利和舒适,城市有众多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第三节 城市群,一、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二、中国城市群,一、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一)城市群的概念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二)城市群的形态,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特点划分:低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低,群中城市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差别较小的城市群。单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高,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相差较大。双核城市群:是指城市群呈现出双核心,两个中心城市各有所长,承担中心城市职能。多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高、群中城镇体系发育完善的城市群,并且次中心城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以次中心城市为核心有子城市群存在。,城市首位度,概念: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为了计算简化和易于理解的需要,杰斐逊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二)城市群的形态,按形态和结构分类星系城市群(一般为单核城市群,例如武汉城市群)带状城市群(又叫城市带,可以是单核城市群,例如川西城市群;也可以是双核城市群,例如成渝城市群)扇形城市群(一般为单核城市群,例如川中北城市群)葡萄串城市群(例如杭州湾城市群)双核城市群(例如成渝城市群)多核城市群(例如川南城市群),(三)城市群的基本特征,1、城市群的内在有机性(1)产业协作网络(2)整体功能强(3)生态经济的客观取向(4)城乡趋于融合2、城市群在空间上具有层次3、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极能均衡性,二、中国城市群,中国城市群一览: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提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未来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发挥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城市群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和河南省的信阳、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阳,其中,12个为地级城市,3个为省直辖县级市。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既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利共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进展。川渝城市群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雅安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经济走廊等县市。重庆市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也很快。未来,要继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使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关中城市群 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人口所占比重为3502,而GDP所占比重为5283。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GDP。因此可以说:十大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中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它们是: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们预测: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个可能在中国。,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656万人,约占全国的5.9%,GDP总量达到6987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76(2010年)。,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2005年,该城市群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6%,人口34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0%,城市化率69.5%;GDP为27843亿元,占全国GDP的17%,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三角城市群,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城市群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74%,城市群人口为6049万人,占全国的4.65%,城市化率为41.1%,城市群GDP为12585亿元,占全国的7.6%。,中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构成有了巨大的变化,已形成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报告认为,中国城市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较,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中国城市群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度低于发达国家城市群;二是中国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作用与贡献度偏低;三是中国城市群仍处在经济粗放式增长阶段;四是中国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五是中国城市群与国际上的主要城市群比较,人口密度过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必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中外城市群的发展差距,城市群将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空间,以及对世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体。我国城市群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较,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中国城市群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度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有报告显示,美国三大城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的GDP占全日本的份额为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区、长三角区、京津环渤海区)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我们应该看到,未来城市发展将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中国必须坚持发展组团式城市群,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二是中国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度偏低。据统计,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广州、上海、北京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1.8%、4.6%、2.5%。而纽约、东京、伦敦、汉城的GDP分别占全国的24%、26%、22%和26%。中国城市群首位城市规模偏小,集聚财富能力偏低。三是中国城市群仍处在经济粗放式增长阶段。有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城市群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工业七国水平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中外城市群的发展差距,四是中国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据世界劳工组织报告,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为60728美元,欧洲国家平均43034美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10600美元,长江三角洲为9500美元,京津环渤海地区为6800美元。三大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平均为8900美元。中国城市群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五是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过大。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公里,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8500人/平方公里。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必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如何解决中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群制度创新是实现城市群总体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应该将城市群发展列入国家战略,要加大城市群制度创新的力度,积极探索实现城市群发展的多元化目标的途径,应准确制定城市群发展方针,建立一个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城市群体系。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充分发挥大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扶持和推进中等城市、小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发展不搞“一刀切”,合理规划城市群布局,国家及地区制定综合协调的宏观经济改策,并从农村政策中吸取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的思路,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农村政策和城镇化、城市群政策协调,加大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实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