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ppt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内容:,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的价值: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3、货币成为资本,(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的价值: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3、货币成为资本,(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的价值: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3、货币成为资本注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用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主要内容:,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三)资本积累(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值过程: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补偿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一定点,创造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2、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2)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C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V,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提出的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值过程中由可变资本带来的。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无偿占有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已知: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用了8000元,购买劳动力用了2000元,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请计算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8-2)/2=3=300%,(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提高劳动强度)、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假定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6小时为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把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到9小时,剩余价值率就提高到150%。,6小时,12小时,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而生产者出来的剩余价值,也是绝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通过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的发展和活动的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假定工作日的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延长到8小时,剩余价值率就提高到200%。,4小时,6小时,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思考: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_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社会价值,个别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途径: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降低了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思考:,目前,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企业使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和“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大大增加,这说明:现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已经主要由“机器人”创造。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自动化条件下,自动化机器设备仍然是工具,生产还是离不开人,所以,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工人的剩余劳动。,(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简单再生产: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完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是将剩余价值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的后果两极分化;失业;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资本积累与两极分化,资本积累与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量财富,相对贫困差距拉大,两极分化出现,资本积累与失业,资本积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失业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物质形态)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价值形态)资本的有机构成: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V,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积累的增长,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资料的使用社会化,各部门之间依赖性增强,社会分工扩大社会经济生活成为一个整体,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三个阶段:购买阶段货币资本流通过程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生产过程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流通过程两个条件: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主要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是资本的周转时间。在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次数成反比。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那么,资本周转的时间越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价值一次转移和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全部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品(物质形态),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第部类,第部类,社会生产,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区分为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简单再生产,:4000c+1000v+1000m=6000 9000:2000c+500v+500m=3000(v+m)=c(c+v+m)=c+c(c+v+m)=(v+m)+(v+m),扩大再生产,前提:(c+v+m)c+c(v+m)c:4000c+1000v+1000m=6000 9000:1500c+750v+750m=3000:4400c+1100v+500m=6000 9000:1600c+800v+600m=3000,第一年终,第二年初,:4400c+1100v+500m=6000 9000:1600c+800v+600m=3000:4400c+1100v+1100m=6600 9800:1600c+800v+800m=3200,第二年初,第二年终,(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工资的本质与形式2、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