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区划》PPT课件.ppt
农业气候区划,agroclimatic demarcation,172901班组员:张洁、张蕾、王玮 丁珍珠、樊小芳 贺翠翠、吴坤鹏,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1.概念,根据一定的农业气候指标将一较大地区划分成农业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的若干区域。(一般是在分析地区农业气候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气候指标,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农业气候区域;各区都有其自身的农业气候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和利用改造途径。),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2.分类,综合区划:全面地综合考虑农、林、牧、渔各业与气候条件的 关系。单项区划:只考虑某一生产门类、某 一作物或某一农业生产问 题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或 某种农业气象灾害某项农 业气象要素。,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3.原则,农业气候相似原则,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规划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优势,反映主要气候问题,提供生产依据,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4.内容和步骤,一般包括:农业气侯调查,气候和农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鉴定和分析;确定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和区划系统,进行划区和分区评述。,二、项目背景与需求,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环境、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1)科学、高新技术进步与引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农业气候区划提出新的要求。2)气候条件与气候资源本身发生了变化。3)农业气候区划技术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4)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5)农业气候资源有必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中国气象局提出建设“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项目的目的是:,二、项目背景与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开发ACDIS软件,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测体系,实行资源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全方位优化配置,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损失,提高总体效益,指导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决策依据,三、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CDIS)结构及工作流程,1.系统结构 具体实现了以下功能:,地理基础信息管理,小网格资源信息管理,小网格资源推算与区划产品制作,农业气候资源监测与评价,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演示,2.系统工作流程,三、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CDIS)结构及工作流程,三、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ACDIS)结构及工作流程,3.“3S”在项目中的应用 1)利用GIS对农业气候区划综合要素空间查询和管理 2)利用GIS对气候资源进行小网格推算模式研究 3)GIS在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4)利用“3S”提取农业背景信息参与区划计算 5)利用GIS建立集区划资源动态监测高产栽培技术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GIS基本功能,气候资源等数据,综合查询和管理,区划专题内容,不同条件区划产品,逻辑查询 综合查询、管理,查询结果制图,矢量图、栅格图、DEM、注记和属性数据,绘图仪,打印机,保存格式文件,GIS平台,收集山区气候研究成果基础上,气象哨、水文站雨量资料,快速计算和获取测点地理参数(高程、坡向、坡度),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要素的特征划分气候区,验证和残差订正,应用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GIS,采集,管理,分析,建立GIS分析气候资源的思想、方法、步骤,数字高程模型,GIS农业气候资源数据,空间分析模型,气候资源分析计算,气候分区及定量分析,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象:气候条件的要求+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指导作用:将非气象因子引入到农业气候区划中。土壤的PH值:要求很高,根据土壤类型分布可以得出土壤PH值的分布。,土壤类型分布,土壤PH值分布,土壤分类图数据层与气候资源数据层集运算,区划结果,江西省在全省优质早稻种植气候区划和万安县脐橙种植综合区划:,应用125万地理数据,结合TM影像数据,提取可能种植区,辅助GPS定位抽样,种植规划图,排除不能种植区,逻辑交 集运算,开发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资源空间配置信息系统,GIS工具,作物生产基地选择,关键生育期气象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高产,高效,低耗,优质,农业,种植业,经济,饲料,粮食,小生产、大市场,大规模经营,一体化,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20个全国性暖冬),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3S技术,GIS,GPS,RS,广东: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平台投入使用,陕西农业气象合作“虫口”夺粮成效突显,吉林:气象服务全力保障水稻插秧,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社会需求,建立一套基于3S、网络平台区划信息系统,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到每公里,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专家毛留喜介绍说,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就是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划分出每一“网格点”适合种植何种农作物。我国以往的农业气候区划,精度不高。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及其应用系统研究项目,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已研究开发出“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制作系统”,这一系统综合气候要素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仅能确定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菜、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气候适宜种植的区域,还可以演算苹果、柑橘、葡萄、荔枝、茶叶、桑蚕等特色农产品,甚至畜牧养殖等与气候的关联性,为建立优质品牌农产品基地提供气象依据。与之配套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发布系统”也正在推广中。相较以往的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乡土气息”更浓。例如,对于全省都适合种小麦的河南省,绿、黄、橙三种颜色分别表明哪些区域适合种强筋小麦、中筋小麦或弱筋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具体区域可精细到一公里,到每个村落,农民从看天吃饭向用天吃饭迈进了一大步。”毛留喜说。,受全球变暖影响,制约农作物生长的温、光、水在时空分布会不断变化,难免出现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变的现象。不过,毛留喜称,“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实施后,冬小麦种植区域是否会随着气候变化向北推移,推移的幅度有多大,都能计算清楚。”该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项目负责人毕宝贵说,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其不仅能为农民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工作,还能帮助用户避免因对气候资源时空分布不清楚及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传统区划方法的结合,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气候区划,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应从气候要素细网格化、区划成果数字化、信息服务、“3S”技术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学习GIS 技术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进展,对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1)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和社 会因子;(2)运用GIS 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过程中,需要更好地结合自动合并与人工合并;(3)区划指标应考虑运用逻辑交集运算;(4)建立基于Web 技术的开放式共享GIS 农业气候区划平台;(5)GIS 结合GPS、RS 数据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监测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总结及建议,The end,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