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PPT课件.ppt
第四章 养老保险,本章主要内容,养老保险的含义与特征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第一节养老保险概述,内容概要:一、养老保险的含义与特征 二、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一、养老保险的含义与特征,(一)养老保险的含义 养老保险,又称为老年保险或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即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含义理解: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二)养老保险的特征强制性互济性社会化管理 资金来源广泛,二、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一)权利与资格条件相对应的原则1.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2.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3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二)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乃至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在养老保险的基本方针中,首先应明确的就是要使养老金水平合理,能够满足在一定时期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开支需求。在确定养老金待遇时,既要考虑到与原在业时工资收入应有适当的差别,还要考虑到与在业时的生活水平不能差距过大,下降过多。此外,由于养老金待遇是终身给付的形式,还要考虑如何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保证实际养老金收入水平不致降低的问题。,(三)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果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长期不变,即使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而给予一定的补贴,也会出现相对下的状况,使之与在业者的生活水平差距过大。退休者虽然已经退出了劳动领域,但他们在几十年的劳动中,为社会扩大再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正是在他们所创建的基础上得来的。实行适度的分享原则,有利于退休者继续发挥余热,并鼓励在业者安心工作,努力生产。分享原则的实施,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生产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并考虑在业者工资水平的增长,相应地调整和提高养老金待遇标准,或者是不定期地向退休者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节 外国养老保险,内容概要:一、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千差万别。根据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设计,可将其分为四种模式,即投保资助模式、福利国家模式、自我保障模式和国家统筹模式。,1.国家统筹模式,国家统筹模式由国家承担劳动者的全部养老责任,国家事先对社会保障费用作预留和扣除,个人不缴纳保障费,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工薪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均可享受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但国家不向劳动者本人征收任何老年保险费,养老保险所需的全部资金,都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这种模式在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原苏联是这一类型的首创与代表,我国改革前也实行这种方式。该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国家把养老保险作为一项制度来实施。,国家统筹模式养老保险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稳定社会、保障劳动者的晚年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特别是转入市场经经济新体制后,国家统筹模式养老保险制度暴露出很多弊端。例如,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导致国家或企业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劳动者本人不缴纳任何费用,造成劳动者缺乏自我保障意识,国家和企业身上的包袱越背越沉重等。,2.投保资助模式,投保资助模式又称为自保公助模式,是社会共同负担、社会共济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模式由劳动者个人参保,国家提供一定的资助。每一个劳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或受保对象;在职的企业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在职的社会成员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养老保险所履行的义务,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险。同时,企业或雇主也必须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保险费。,按照投保的情况不同,领取的保险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法定退休金,包括普遍养老金和雇员退休金两种。普遍养老金覆盖到全体国民,不管有无工作及收入多少,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并且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过一定的保险费,每一个老年人都有权利享受此保险金。通常,在实行普遍养老金的国家,公务员有补充退休金。雇员退休金,只有企业的雇员才能享受,雇主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此保险。企业的雇员只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享受雇员退休金。雇员缴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工资过低不缴费,工资超过一定数额以上的部分也不需缴费。第二层次为企业补充退休金(企业年金)。这种保险一般由企业实施,企业为吸引、保留优秀员工,提高雇员退休生活水平实施该保险,具体投保及领取办法由企业自行规定。各企业实行的补充退休金标准各不相同,但一般由雇主投保,雇员中途离开企业一般无权领取补充退休金。第三层次为个人养老保险,包括养老储蓄、养老互助储蓄及人寿保险等。未被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的个体劳动者和想提高老年保障水平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参加个人养老保险。,投保资助模式起源于德国。后为美国和日本等效仿,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方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基本目标就是向投保资助模式方向发展,根据我国经济水平和职工的承受能力以及劳动力结构复杂、层次不一的特点,实行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投保资助模式,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3.强制储蓄模式,强制储蓄模式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国家不进行直接投入,只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采用这种保障方式的以新加坡为典型代表,在少数亚非发展中国家实行。强制储蓄模式的典型特点是由中央政府决策,并自上而下地组织开展强制储蓄。因为有中央政府的这种作用和政府在税收和利率方面的政策优惠,才使得这种模式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新加坡的基本做法是由政府制定中央公积金法,并成立一个权威性的社会保险机构中央公积金局,制定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进行日常管理;每个雇员都有自己的社会保险卡,上面记录着自己的缴费情况;政府只对养老保险金缴费进行税收和利率的优惠。在这种模式下,可积累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配合良好的资金运营管理,可以为退休者提供高水平的保障。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运转良好,不仅为退休者支付了充足的退休金,而且还有相当的结余。,截至2001年年末,新加坡历年公积金储存总额达523亿新元。国家利用公积金购买国家债券,解决了居民住房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公积金在国家建设项目上的投资,还实现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并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收入水平,为公积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形成了良性循环。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企业和劳动者的投保费率较高,必须是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实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实行这一制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投保能力不足,致使资金短缺,不能实现良性运行。此外,公积金制度给国家和中央政府带来了过大的工作量和责任,在经济发生波动的情况下或出现货币贬值等问题时,中央政府难以保证兑现对社会保障的承诺。,4.福利国家模式,福利国家模式是在英国、北欧国家及其他英联邦国家普遍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作为福利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强调普遍性和人道主义,把所有老年人作为普遍养老金的发放对象,退休者还享受与收入关联的年金。普遍养老金的基金来源于税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纳或只缴纳少部分保险费。福利国家模式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宣布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制度下实行的普遍养老保险,有两种运作系统:一种是定额制,以北欧和英国为代表,保障对象是公务员,采取直接现金给付办法;第二种是工资收入所得比例制,以德国为代表,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要求强制性加入,经费来源于保险税费。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政府为了保持高水平的福利待遇,不得不实行高税收,导致高负担,最终导致社会福利的危机。福利国家在危机面前,必须采取改革措施,从而造成了政治上的被动局面。,养老保险四种模式的比较,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一)德国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 德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底人口为8,23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3。1889年德国首次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l911年将医疗保险、事故、伤残保险及养老保险合并为帝国保险法。经过l957年、l969年两次重大改革,又制定了农民养老金法案。德国养老保险组成部分有法定义务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私人养老保险。另外,还有其他特定群体的养老保险,如公务员、法官、士兵和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1.法定义务养老保险 这是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大支柱,是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近90的从业人员。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德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不是法定的,是企业雇主与雇员自愿达成协议办理的。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承担。雇员退休时可领取企业养老金,也可以提前领取,条件是支付养老金的承诺已经满l0年,或者在本企业工作l2年,支付养老金的承诺满3年。尽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宝贵的补充,不过德国设立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较少。3.私人养老保险 由个人自愿参加,大都是医生、律师、零售商等高收入者。保费完全由个人支付,私人保险公司将保费存人银行,以利息支付养老金。参加私人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参加各类养老保险总人数的l0左右。,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制度情况简表,(二)美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美国于1935年制定社会保障法,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l946年颁布遗属养老保险法,1959年颁布病残保险法,现行养老保险法在1982年制定。美国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三部分组成。1.社会养老保险 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强制性养老保险计划,又称老年、遗属和残疾保险计划。目前全美已有l.2亿人参加了退休养老保险,约占全部在业人员的95,几乎所有的社会劳动者都已纳入保险范围。,2.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又称私人养老金计划,是雇员福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约有50%的私营企业雇员参与了该计划。企业年金制度有两种基本形式:缴费确定型和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计划基金积累额由数十年投资回报率决定。待遇确定型计划事先确定退休后可享受的退休金。企业年金由雇主缴费,雇员可交可不交。雇主缴费作为税前列支,雇员的缴费也不作为应税收入。企业年金委托人寿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部或个人受托人作为投资代理人,提供养老金的方法多半使用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方法。,3.个人储蓄养老 个人储蓄养老计划是指由个人建立的一种符合联邦所得税法规定的享有税收优惠的退休储蓄账户。凡是70岁以下且有收入者都可以参与该计划。美国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储蓄养老计划账户最早设立于l974年,通常称为个人退休账户。个人退休账户允许每个人每年向指定账户存人一定数额资金,这笔钱不作为当年个人收入,不必缴纳当年税费。存款限额最初是每年2,000美元,2001年布什政府的一揽子减税法案中提高到3,000美元,20052007年为4,000美元,2008年为5,000美元。,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情况简表,(三)英国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20世纪初,英国政府制定老年赡养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首次进行了养老保险立法。现行养老保险立法是根据1978年开始生效的社会保障法建立起来的,1992年社会保障法又对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作了进一步补充。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1.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对每个人提供的基本养老金和对雇员提供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国家养老金,两者都采用现收现付制。,2.职业养老金 职业养老金是由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给雇员提供的,包括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和混和型三种计划类型。绝大多数大公司提供的都是职业养老金计划。职业养老金是英国养老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职工退休后由国家基本养老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而退休后主要收入来源是职业养老金,所以英国职业养老计划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该计划规模相当庞大,截至2004年4月底,参与的总成员数超过2,500万(包括公共事业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人员)。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这种养老保险主要向自雇人员和没有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人群提供,通常是缴费确定型计划。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向保险公司投保养老保险,平时缴纳保险费,年老时享受养老金。各种私人养老保险,往往是经过投保人对各种养老保险办法权衡比较之后,认为最为有利才被选中的一种形式,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储蓄养老、由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种保险。,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情况表,(四)新加坡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新加坡于1953年通过公积金法案,首次制定养老保障法。现行的养老保险法在1985年颁布,并经1991年修正。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同其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分不开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储蓄和保险兼备的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是一个缴费确定型的计划,这一计划用于为工人们在其退休或不能工作时提供经济收入上的稳源。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情况简表,(五)智利私营化的养老保险,l918年,智利建立了第一个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提供退休金的养老计划,l924年开始实施职工社会保险制度。20纪80年代初进行的退休金制度私有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最大成功,新的退休金制度被誉为“智利模式”。现行养老保险法在1980年颁布。智利现行养老保险体制包括养老、遗属抚恤和非因工伤残三项内容,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私人化。,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情况简表,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立法 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普遍依靠立法来保障制度的实施,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或者形成各个保险项单独立法,如要加快养老保险立法等。以法律的形式将养老保险各方的权利、义务确定下来,对于不依法执行者可以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于企业可以追究其欠缴费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也可以追究其管理不善的责任。,2.提高养老保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要充分利用“金保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建立全国联网的养老保险数据库,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卡制度。社会保险卡以IC卡形式记载个人基础信息、缴费基数、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账户累计储存额以及个人账户转移情况等。劳动者不论在哪个城市、哪个企业,只办理一次社会保险登记,就可以以该社会保险关系作为依据,不间断地对社会保险缴费进行记录、接续、转移,做到简便易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卡制度,将会杜绝一人多保现象的发生,防止社会保障基金的流失,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养老保险关系及时转移,确保参保人员切身利益。,3.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统筹层次的提高需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一和职能的明晰。我国应当将现有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省级,并逐步提高到全国统筹,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养老保险基金调剂使用,均衡各地区负担,降低基金投资风险,使养老保险真正满足群众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作为过渡,可以考虑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所辖各地、市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险负担水平等因素,适当划分档次,在条件相近的地市实行同一缴费比例,经过逐步调整,实行省级统一的企业缴费比例。,4.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目前,扩大覆盖面最大的问题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之内,国家应该出台统一的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以较低的缴费吸引灵活就业者的广泛参保。尽快制定完善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将他们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中来,这不仅有利于保障这部分人应有的权益,还可以充实社会养老保障基金,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同时,必须加快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险真正面向全体劳动者。,5.大力发展企业年金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国家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在我国,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养老保障的第一支柱,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发挥着基础作用。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相关的政策、规章已发布,政府在有关文件中多次提到要给予税收优惠,但究竟如何优惠,怎样落实,政策还不够明确,各地做法也不一,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等相关鼓励办法。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虽然保险公司已经营了20多年,业务也在不断发展,但还没起到支柱作用。我们要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构筑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反向抵押贷款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它是通过老年人将自有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月给老人支付养老金,直至老人去世,银行将老人的住房收回,然后在二级市场出售,回笼资金。通过住房资产的提前变现,为老人提供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养老金作为现有退休金的补充,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另外,一些国家建立的非缴费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对解决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容概要: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三、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消化问题,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产生与发展,1.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时期(19511966年)建国不久,政务院于1951年正式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实行,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了几次修改。1953年1月2日,政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在养老保险方面,实施范围覆盖到了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国营农牧场、造林等产业部门。按规定,实行劳动保险条例的企业,必须缴纳相当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30%作为社会保险基金。其中,30上缴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社会保险总基金,70存于企业工会委员会,作为保险基金,用于退休退职等专用。,1955年12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首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条件和退休待遇作了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加上一定的工作年限,即可退休。退休费按工作年限的长短,以退休时基本工资的50-80计发,经费完全来源于财政拨款。1958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单独法规,国家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实行了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制定了因公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退休办法。,2.养老保险制度受破坏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当时运行良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遭到破坏,企业缴纳不起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机构被撤销,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难以开展、执行。1969年2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营业外列支”。此后,社会保险失去了统筹调剂职能,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也只成了“企业养老保险”。,3.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时期(19761991年)197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经试点,并于l979年全面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企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重建工作。当时,全国退休人数由l966年的l00万人,增至1986年的1,800多万人,养老金支出由l966年的不到4亿元增至l70亿元,企业之间的养老保险费用负担水平极不平衡,许多老企业已无力承担巨额的养老保险费用,“企业保险”名存实亡,政府不得不实行财政补贴予以扶持。198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在1986年4月的六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为养老保险工作的指导性纲领。,4.养老保险的改革探索时期(1991至今)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确定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对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个人账户管理建立等主要问题,做出了重大改革。它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统账结合模式也是世界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个创举,具有中国特色。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改革中,各地区的具体方案并不一致,尤其是个人账户的大小不等,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统一。国务院于l997年7月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该文件鉴于对l995年6号文件的不同理解所出现的不同的改革方案和运作模式,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的改革方案,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国发E200538号),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和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四个里程碑。,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1.覆盖范围 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城镇自由职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2.领取条件 根据现行政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的条件:第一,本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了退休手续;第二,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第三,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法定退休年龄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特殊工种工作满规定年限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另外,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员安置任务比较重的企业中符合条件的职工,可以根据l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7年发布的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办理退休手续。,同时,考虑到纺织行业的特殊性,对纺织行业职工的退休办法亦另行规定,其依据是劳动部1998年发布的关于做好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分流安置工作的补充通知,这两个通知规定:有压锭任务的纺织行业,具备以下4个条件的下岗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纺纱、织布两个工种中的挡车工;工龄满20年,在挡车工岗位上连续工作满10年且办理提前退休时仍在挡车工岗位上;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l0年;技能单一,再就业有困难。符合这四项条件的基础上,在总人数上还要有个调控,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3.基金来源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于企业缴费与劳动者个人缴费。其中: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一般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需要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批。职工个人从1997年起按本人工资收入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逐步提高到8。城镇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按照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并由个人按照规定的费率向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险机构缴费。,4.筹资方式 根据现行政策,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征费制。其中:企业缴费全部记人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前者充当社会统筹基金的来源,后者则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当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所谓社会统筹是指社会保险的资金由政府出面,按照社会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依法将分散在各部门、各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使用。实行社会统筹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改变过去既充分供给又分散管理的不合理状况,逐步实现地区乃至全国养老保险的一体化;二是解决分散管理下企业间出现的负担不均。当然,社会统筹并不排斥个人积累保障基金。,所谓个人账户也称个人基金账户,就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个人账户的基金实行强制性个人缴纳积累为主,企业资助为辅的办法;二是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个人使用,不作社会互济,职工在职时基金管理采取完全积累的方式,退休后按月支付使用;三是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支付具有缴费限定性,与职工本人在职时的贡献大小和工资多少相关。实行社会统筹有利于体现出养老保险的互济性,并且便于体现统一标准、统一运作的优越性。而实行个人账户则充分调动了个人积累的积极性,避免或减少了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较好地体现义务和权利对等关系。从管理角度看,还可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增加管理机构的责任感。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5.计发办法 计发办法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涉及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按照新政策的计发办法,多缴就能够多得。按照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仍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但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新的计发方法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这样也更加符合退休人员平均余命的实际情况。,新政策还对不同时间参保的职工,有不同的规定,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新人”是指l997年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 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l年发给l。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中人”是指l997年养老保险实施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标准为职工l997年工作年限的总缴费工资的指数化的14,但具体还得由各地政府按照基本待遇水平确定。对于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老人”是指2006年1月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仍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老金,同时随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三、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消化问题 1.转制成本的含义和规模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任何一种制度变迁都会伴随着转制成本,养老保险制度也不例外。养老保险涉及到三部分人的利益:第一部分是已经退休的职工(老人);第二部分是在原制度下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职工(中人);第三部分是尚未工作的人(新人)。在原有现收现付制下,老人的全额养老金和中人在工作以后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保障要求权没有得到体现,在实行了新制度以后,老人的养老金由谁支付,中人的个人账户的“空账”部分由谁承担,这就构成了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转制成本转化成了政府的隐性债务。,转制成本的规模有多大,众说不一。由于各研究者所选取的测算基点、测算范围和方法、假设条件和依据的资料等方面的差异,对我国转制时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大小的估算结果从18,301亿元至108,260亿元不等。尽管如此,综合来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大致为3万亿元左右。2.转制成本的负担方式 在养老保险制度转换时,我国政府并未选择负担转制成本,而是由统账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的保费收入来消化新旧制度交替的成本。当新收缴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时,记人个人账户的资金同时就用作支出了,由此使“个人账户”变成了“空账户”。,3.转制成本应采取的消化方式的思路 首先需要解决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面对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部分学者认为,个人账户制度在我国不可行,个人账户制度无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还加大了老年人的贫富差距,也无力降低企业和个人缴费率,并面临着投资失败的风险。其实空账问题并非是制度设计造成的,个人账户制有利于基金的积累,将在未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个人账户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将空账部分做实,然后经过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才会实现资金积累的良性发展。而且,几十年的现收现付制度面临的国家和企业负担越来越重的事实已经说明现收现付制不可行。做实个人账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要将当期收缴的个人账户基金做实,不再挤占和挪用新产生的个人账户基金;第二层是要将制度改革后的账面欠账部分补足;第三层是要将历史欠账补足,以及对于“中人”隐性债务的补偿。,要解决空账户问题,就要解决空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隐性债务是空账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合并管理又为资金的借用提供了方便,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与监督的一体化又使得对于资金的使用无从把关。要解决隐性债务问题,首先,要对老人和中人的历史债务做出精算,明确其应当得到的合理补偿,政府要对这一历史债务的解决提出明确的方案,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担责任。其次,国家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解决方案。在国家对于历史债务明确承担责任的前提下,个人账户才有可能真正做实。在做实个人账户时,一是对于新人现期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不能挪作他用;二是对于制度实施起新人个人账户上的账面资金补足;三是对于中人的个人账户空账一并做实。在个人账户做实的基础之上,探索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作,提高基金的增值率。,人们在总结智利成功实现由现收现付模式向个人账户模式转轨的经验时,认为由智利政府承担全部社会保障成本、进而投入巨额资金支持新的模式的建立是顺利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测算,智利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债务的总规模约占到其l981年GDP的80,债务的最高峰值为GDP的48,随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25年智利政府将全部清偿所有债务。考虑到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尚比较年轻等因素,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政府为了推进社会保障模式的转轨所需要承担的社会保障债务的规模会比智利要小。但实现这一目标对我国政府来讲也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家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财政支出、开征新税种、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特种国债等。,第四节 企业年金,内容概要:一、企业年金的含义与种类二、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三、我国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一、企业年金的含义与种类,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一般而言,企业年金具有由企业发起建立、经办方式多样化、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政府在年金的建立和管理中不承担直接责任等几个主要特征。,国际上通常也将企业年金计划按照资金筹集和运作模式的区别分为“缴费确定计划”(DC计划)和“待遇确定计划”(DB计划)。所谓“缴费确定计划”指企业为雇员缴纳企业年金,雇员退休后的企业年金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业时缴费的多少;所谓“待遇确定计划”指企业事先不缴费,或企业缴费到投资机构,并不记在雇员的账户上,待雇员退休后由企业提供事先许诺的企业年金。,(一)“缴费确定计划”(DC计划),缴费确定计划是由企业发起设立,也被称为“个人账户计划”,雇主、雇员按照一个工资比例或者约定的方式向计划定期缴款,到退休时,雇员可以一次性提取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也可以按月领取。员工个人账户中的资产(无论是企业缴费还是个人缴费)都必须和企业资产严格实行“分账管理”。雇主和雇员分担缴费义务的比例,有的计划是l:1;有的计划是雇主多缴点,雇员少缴点;也有全部由雇主缴,雇员不缴费的情况。总体上,雇主多缴,雇员少缴或不缴的情况比较常见。它有以下特点:1.简便灵活,有较高的透明度,企业不承担将来提供确定数额养老金的义务,只须按预先测算的养老金缴费率来缴纳费用。,2.缴费水平一般规定为企业职工收人的一定比例,并根据企业经营与收入状况作适当调整。3.缴费记人个人账户,对职工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旦参加者在退休前因种种原因终止养老金计划时,对其账户积累额的处置具有广泛的选择权。他们或者把资金转移到人寿保险公司,或者转移至新企业的补充养老金计划中,或者继续留在原养老金计划中,到退休时一次性支取。如果职工在退休前死亡,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一般会把全部账户余额作为抚恤金支付给职工的家属。4.由于职工承担有关投资风险。企业在原则上不负担超过定额缴费以外的保险金给付义务。所以,缴费确定型计划不必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终止的再保险。,(二)“待遇确定计划”(DB计划)待遇确定计划,也可以称之为养老金确定计划,是指缴费并不确定,无论缴费多少,雇员退休时的待遇是确定的。在养老金确定计划中,不实行个人账户制度。一般雇员不缴费,养老费用全部由雇主负担。雇主缴费多少取决于经办机构的投资收益状况,如果收益较好,雇主就可以少缴费甚至暂时不缴费;反之,就应该多缴费。职工退休时,按照在该企业工作年限的长短,从经办机构领取相当于其在职期间工资收人一定比例的养老金。它有以下特点:1.是保险基金的积累规模和水平随工资增长幅度进行调整,并通过调整收入替代比例,以保障职工获得补充性退休收入。,2.通常与社会保险计划的保险金给付结构具有非常密切的联动关系,并根据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补充保险金的给付水平。3.企业承担投资风险,雇员则承担企业倒闭和工作调动的风险以及退休前工资不再增加的风险。4.由于企业年金很少与物价挂钩,待遇确定型的养老金又无投资收益作补偿,通货膨胀很容易降低退休津贴的实际价值。,二、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来看,没有哪位雇主有权力让员工在10年、20年乃至40年的工作中耗尽其职业生命,然后,像一条被遗弃在海上的破船那样让其剩余的生命在社会上漂流”。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每一位雇主都应当为其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承担养老的义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发展企业年金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近几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施,对保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促进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外经验来看,除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