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外业勘测》PPT课件.ppt
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初步测量(初测)施工图设计:定线测量(详测)一、初步测量的工作内容1布设导线2导线测量:水平角测量 导线长度测量3高程测量4地形测量5桥涵勘测6路线交叉勘测7概算资料调查,第十一章 公路外业勘测第一节 概 述,二、定线测量的工作内容,(一)任务根据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并进行详细测量。目的:为施工图设计和编制施工图预算提供资料。(二)内容1实地选定路线:测偏角、测交点间距;2标定路线中线:定中桩(直线、曲线);3布设水准点,进行纵断面测量;4横断面测量;5桥位勘测;,6路基、路面及其他人工构造物设计资料调查收集;7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调查;8占地、拆迁调查及预算资料调查9检查与整理外业资料,完成外业期间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二)内容1实地选定路线:测偏角、测交点间距;2标定路线中线:定中桩(直线、曲线);3布设水准点,进行纵断面测量;4横断面测量;5桥位勘测;,公路勘测外业工作是分成若干专业组进行的,一般分为选线、中桩、水平、横断、地形、桥涵、调查、内业等八个作业组。一、选线组作业 1在全面勘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研究路线布局,合理地运用技术标准,选定路线方案。清除测量障碍,通过实测,将设计路线的中线位置在地面上定出来。,第二节 定线测量外业详细工作,2确定路线的交点和转点,确定交点:前方交汇法(直接定交点,标定直线)后方交汇法(先定直线后定交点),直线延长:设转点ZD转点ZD布设:导线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和小于50m,2确定路线的交点和转点,确定交点:前方交汇法(直接定交点,标定直线)后方交汇法(先定直线后定交点),D1/L(cm),3观测导线右角,计算偏角,路线线测角一般规定测交点右角,由右角计算转角。右角是指路线前进方向右侧的夹角。右角用全测回法测量,即正倒镜各测一次,测角读数到秒;精度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不超过40,否则需重测。右角=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右角大于180为左偏,小于180为右偏。右=180-左=-180,4现场选定平曲线半径。,(1)外距控制(2)切线长控制(3)曲线长控制5曲线中点QZ方向桩钉设6观测磁方位角与计算方位角核对 公路路线勘测规程规定,每天作业开始与终了须观测磁方位角至少各一次,以便与计算方位角核对。误差不得超过3;若超过规定必须查明发生误差的原因,并及时予以纠正。7视距测量 用视距法测出相邻交点间的直线距离,对钢尺量距时的实际丈量距离进行校核。当采用红外测距时,此项工作不需要。,8路线固定,为便于施工时恢复定线及施工放样,对于中线控制桩如路线起终点桩、交点桩、转点桩、大中桥位桩以及隧道起终点桩等重要桩点,均须固定保护,防止丢失和破环。固定方法:距离交会法(固定物体)导线延长法 极坐标法,编制“路线固定一览表”,10与地质人员共同拟定通过不良地质、水文等地段路线处理措施。11现场确定路线纵断面设计方案,进行纵断面设计。,9与桥涵组共同拟定沿线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布设方案。,二、中桩组作业,中桩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选线所定交点,进行实地丈量打桩敷设中线。1中线丈量: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 2中桩及桩距桩位:路线起点和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整桩、平曲线主点桩,转点桩,大中桥位桩以及隧道起点和终点桩,地形地物加桩等。桩距:直线路段:平原微丘区为50m,山岭重丘区为20m。平曲线桩距,25m或20m。,3断链处理,定义:在测量过程中,因局部改线或事后发现量距计算错误,或在分段测量中由于假定起始里程而造成全线或全段里程不连续,以致影响路线实际长度时,统称为“断链”。断链有“长链”与“短链”之分,当原路线桩号里程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叫“长链”。,记为:K3+105.21K3+110(短链4.79m)来向里程=去向里程,3曲线的敷设,(1)切线支距法(2)偏角法:交点偏角法 QZ点偏角法 任意圆曲线点偏角法 4.路线中桩描述,任务:对中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出中桩地面高程;布设公路沿线水准基点。(一)基平测量及水准点的设置 水准基点间距一般规定:平原微丘区不大于2km,山岭重丘区不大于1km,在路线起、终点,大中桥桥位两岸,隧道进出口处,山岭垭口及其它大型人工构造物附近均须增设水准基点。基平测量一般采用一组仪器,在两水准点间往返观测各一次,也可用两组仪器各作一次单程观测进行附合。测量精度一般规定,两水准基点间往返(或两次单程)容许闭合差为,三、水平组作业,(二)中平测量,中平测量一般采用单程法,以相邻两水准基点为一测段。中平要求符合精平精度为,四、横断面组作业,任务: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一)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三棱镜法;方向架法;坐标放样法(二)横断面测量方法(1)水准仪皮尺法;(2)手水准仪皮尺法;(3)经纬仪视距法;(4)全站仪观测法,五、地形组作业,测绘路线带状地形图:路线两侧100200m 六、桥涵组作业 1桥涵水文资料调查 2桥涵位置选定与测量 3桥涵地质调查 七、调查组作业(一)工程地质调查(1)野外调查测绘:地表情况(2)地质勘探:地下2.5m范围(3)试验:确定土石物理力学性质,(二)沿线筑路材料调查,(1)外购材料:三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及其他材料如炸药、雷管、沥青等调查内容:单价、供货单位、运输方法等,以供设计编制工程概(预)算。(2)自采材料:当地自采的块石、片石、碎石、砾石、砂、粘土等天然材料以及石灰、炉渣等当地材料。调查内容:材料的技术性能和规格、开采条件、运输条件、蕴藏量等。,(三)其它调查,1测设成果现场复核;2占地调查;工程占用土地应逐段按土地类别(如旱地、水田;园田、果园、经济林等)分别统计占地数量及土地所属单位,并调查土地征用价格及临时占地的青苗补偿标准等。3建筑物拆迁调查;4迁移电讯、电力设备调查;5概、预算资料调查。,八、内业组作业,1复核外业测量记录和原始资料2完成外业期间的内业设计工作(1)路线平面底图;(2)纵断面设计底图;(3)特殊与一般路基横断面设计底图;(4)路基横断面戴帽子;(5)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数量计算;(6)桥涵方案布设略图;(7)挡土墙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略图;(8)重要交叉路口设计方案略图;(9)路面分段及结构类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总结,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有:,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交通量、动力因素公路可行性研究、动力上坡、圆曲线、缓和曲线长直线+小半径平曲线、最大纵坡、坡长限制标准横断面、中桩横断面、道路红线、弯道超高弯道加宽、公路选线、纸上定线、渠化交通交织长度、交织段长度、标高计算线、路脊线道路立体交叉、匝道、锯齿形街沟、转点、断链(共28个),1、道路勘测设计的一般程序2、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3、汽车在运动方向上的受力特征分析4、汽车在弯道上稳定行驶的条件5、平曲线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的条件和方法6、平曲线半径选择的方法7、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8、最大纵坡设计的依据9、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10、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的异同点11、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有:,12、山岭区各种线形选线解决的主要问题13、山岭区纸上定线的步骤和方法14、平面圆曲线主点桩的测设步骤和方法15、平面缓和曲线主点桩的测设步骤和方法16、平面交叉口对左转弯车辆进行交通组织的方法17、环形交叉口的特点和适用条件18、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型式及特点19、变速车道的型式及特点20、公路外业勘测的作业分组及各作业组的主要工作,1、平面圆曲线的设计和计算2、平面缓和曲线的设计和计算3、纵断面竖曲线的设计和计算4、弯道超高和加宽的设计和计算,本课程需要掌握的设计计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