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游戏》PPT课件.ppt
光与影的游戏,第一节 概说,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 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第二节 民间皮影的源流,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成熟,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影戏艺术。,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第三节 民间皮影的造型与制作工艺,一、民间皮影造型特点,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人物面部设计,传统皮影正面人物多用空脸法(阳刻),反面人物多用实刻法(阴刻),脸谱设计的一般规律是,黑忠、红烈、花勇、白奸、空(阳)正、实(阴)邪。,正面像用于摆设场景、道具、衬景的人物、佛像,因其不活动处于静止状态而作正面处理。,2、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红黄蓝绿黑),3、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头的比例大些,一般为体高的五分之一。手的比例要比真实的小些。身子比真实人体细,瘦些,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不然上了亮幕就显得雍肿。五官部分,眼睛要大,嘴巴要小,方能使人物有神阳刻正面角色则多为平长细眼,小嘴,直鼻梁,显得平和有度。所有人物除旦角外,额头凸现,冠饰大幅度后移,这一变形夸张,使影人倍加精干,神采十足。,4、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生旦净丑,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一、民间皮影的造型,陕西皮影,滦州皮影,1.头荐,2.身段,二、民间皮影的制作工艺,皮影人全身一般由十一块构成:头一,胸腹各一,上臂、下臂各二,手、足各二。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落样、雕刻、敷色、定型、装订六道工序。,1.制皮,2.落样,3.雕刻,4.上色,5.定型,6.装订,民间皮影造型结构,1.头茬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高盔、翎子、相貂、鬼怪、神头、变脸头等多个类别。,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影偶头部造型分为脸谱与头饰两部分.民间艺人将脸谱的眉眼表现概括为: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影偶头饰有发饰和帽饰,1.方巾子张生喜英英张生2.学士巾子一笔画秦少游3.小生巾子珊瑚塔呼延庆,2、身段,身段(服装)又叫戳子,有龙袍、蟒袍、官衣等,影戏的服饰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的影响。,3、衬景道具,衬景相当于舞台布景,起着点缀环境、深化剧情的作用。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清代陕西东路皮影凤仪亭,民间皮影制作工艺,(1)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2)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3)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部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4)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5)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6)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7)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等部件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第四节 民间皮影的流派及其特征,一、陕西皮影,华县皮影,皮影江湖:秃子娃老矣,皮影源于何时?主流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2006年,被誉为“世界皮影之父”的华县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华县皮影,如今究竟怎样呢?,2008年11月底,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老艺人潘京乐坐在门口感叹:“老了,没有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原因是前两天雨田公司为他录戏,想留下他最后的声音,但他常常满头大汗,连一折戏都唱不了。,陕西华县有这么个民谣,“四喜(魏振业)的花脸,秃子娃的旦,听得叫人忘了吃饭,外乡人到这里把戏看,都想把家搬华县。”,潘京乐就是这民谣里的“秃子娃”,不过,娃娃老矣,他今年已经79岁了。,潘京乐出生于1929年的寒冬,一个战火纷飞、土匪横行的年代。老伴在他40出头就过世了,留下6个儿子。把小的拉扯大,给大的找到媳妇,给儿子们盖上房子,,从旧社会国民党老总们的嚣张霸道,到红卫兵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他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养活孩子,成为生命唯一坚守的信仰,生活的风雨,却成就他著名的“哭腔”。2004年秋,华县有一场在田野里的皮影演出,唱到一半时,秋雨不期而至,,潘老汉声音陡然一变,变得沙哑,变得更尖,眼泪也滚滚而落,梧桐树下,晕黄的灯光在雨中氤氲,当场所有的观众声泪俱下。,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老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能够撑多久,没有人知道。,2001年清明节前夕,华县最好的“签手”郝炳黎驾鹤远游,他也是潘京乐的老搭档。,在清明节的时候,潘老怀抱月琴,来到坟头为故人咿呀弹唱精通皮影戏的老艺人如今已是寥若晨星,现在星空中又少了一颗。,在华县农村,很多人是从小看着皮影戏长大的。那个时候农村里婚丧嫁娶,都要请艺人们来,天黑的时候在村子口、大树底下搭起一个棚子,戏就唱起来了,短的一个晚上,长的要演上好几天,,村里人白天干完农活,吃了饭,来不及的就拿个馍,端碗粥,拖着凳子,坐在台下看戏。对他们来说,皮影戏是最好的娱乐,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艺人,皮影戏却和“生存”方式之间有着越来越尴尬的距离。,继潘京乐之后,在华县唱得最红的皮影艺人要算吕崇德,他却告诉我们这样一段故事,,“上世纪80年代,唱红了之后,家里弟兄慢慢都大了,娶媳妇、盖房子都需要钱,老三、老四就和我舅舅学了裁缝,学成后我给寻了活,在合作社卖成衣。”,“当时才开放,我演戏的时候从外面进了布料,老三老四做好了成衣我再拿到外面卖,家里经济就活了,先后盖了两院子房。”,“当时班社其他人看我没有把唱戏当回事,都有意见后来就把班子散了,我说我今后不唱戏了,你们自己搭你们的班子。”,越来越多的皮影传人都像吕崇德们一样,迫于生计,另谋活路。老艺人雷全印说得在理:“我们江湖人就是混个嘴,我演戏你要管我生活,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论琴音六律造化,言字意四音不敢差”,“演苦戏引人泪巴巴,演乐戏惹人笑哈哈,自古道戏假情不假技艺虽高不敢夸这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曾经皮影艺人唱着这样的歌,在整个关中大地行走,到处唱戏。那时,无论是婚丧嫁娶,老人过寿,盖新房,过庙会,农业丰收都会请皮影戏。,81岁的老艺人郭树俊说,解放初,唱卖戏(靠卖票取得收入)的时候,一毛钱一张票,一个晚上能来一千多人,一个戏班能收入100多元。皮影艺人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手艺。,曾经独领一代风骚的华县皮影,如今却渐行渐远,几乎每个人都在说,随着电视电影的兴起,年轻人不爱看皮影戏了没有观众的戏剧是必然要灭亡的。,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华县的“外人”越来越多,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美院、新华社记者、央视记者这些人来了又去了。,洗净铅华,热闹过后,老人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难地生活着。,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华县皮影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具体支持,但在这个时候,一些新情况又在悄然发生:,华县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摇身一变,成为陕西雨田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将华县所有老艺人收编为公司职工,给出一万多的年薪,组织艺人排戏,录制发行,,到大城市和国外的剧场演出,而将农村演出原来400多的出场价提高到近1000元,并且公司跟艺人签订协议,禁止不经公司同意的私自演出。,这样做的结果之一,是使农民看戏变得不太容易了,皮影“下乡”的成本忽然高了起来,华县皮影因此离开了以前的文化生态环境,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以前主要在农村里婚丧嫁娶中表演的皮影戏消失了,表演氛围和表演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皮影戏从民俗“升格”成了文化遗产和展示物。,有人说,从北宋开始皮影戏从宫廷走向民间,而今皮影又从民间走向精英,这是历史变化的常态;,也有人说,皮影脱离了它生活了千年的土壤,就像把拔出的禾苗再使劲甩上几甩,将牢牢拢着根系的保命泥土也甩得干干净净。,文化,是一种集体的记忆和思维方式,本无所谓对与错,靠的是延续的张力,,华县皮影和无数的艺人,能够走过千年来无数的战火硝烟和历史尘封,已经足够证明它的生命力。,自此以后,沉沉浮浮,就留给时间去交代吧。,皮影江湖:秃子娃老矣沙垚,二、晋南皮影,三、唐山皮影,四、陇东皮影,皮影剪纸,其实,在很久以前,民间艺人就将皮影和剪纸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剪纸艺术。,4、在皮影造型中,可以使用哪些装饰图案?,1、皮影造型中人物的头部有什么特点?,2、皮影造型中人物的身体和四肢有什么特点?,3、观察皮影剪纸中哪些地方使用了阳刻法、哪些地方使用了阴刻法?,皮影造型中人物的头部有什么特点?,额头比较宽大发饰向后倾斜五官特征清晰,皮影造型中人物的身体和四肢有什么特点?,四肢宽大身上带有装饰图案,观察皮影剪纸中哪些地方使用了阳刻法、哪些地方使用了阴刻法?,阳刻: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出示图片,欣赏并直观理解阳刻。,阴刻: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在皮影造型中,可以使用哪些装饰图案?,皮影剪纸造型特点,制作步骤:,1、将样稿进一步调整;2、先刻出细部的花纹和五官;3、将外轮廓剪刻下来;4、修正。,作品制作:,完成制作一张皮影剪纸作品,第五节 民间皮影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皮影艺术是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另一方面,皮影艺术又深刻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皮影本身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大而言之,它对中国的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和历史、美术、戏剧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具体而言,它也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家具研究、室内陈设研究和服饰、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兵器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皮影是一门民间艺术,也不否认它是一门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西方电影史学家就认为皮影是电影的阻型。在街头巷尾出现了一些以皮影为基础的建筑设计,许多衣服也融入了皮影元素。关注时尚的同学应该知道,今年法国巴黎时尚周上首次出现中国名牌黎姿陈,香港服装设计师正是利用皮影中光与影的结合,设计出了一套套如梦如幻,夺人眼球的服装。使中国在法国这块时尚之都都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赢得了外国权威的一致认可。,现代意义,电影推荐:皮影王,江南水乡海宁。艺人王大江自小昆曲科班出身,但他对光影有特殊敏感,夜夜对着“走马灯”在揣摩影子艺术,能用手影、脚影表演各种人和动物。某夜,当他在月下的江边观赏夜潮时,一只神秘的木箱被巨浪冲上岸。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三个皮影人物,还有一本戏考芙蓉记。于是一个泣神鬼、惊天地的皮影和皮影王的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