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介绍》PPT课件.ppt
,京韵大鼓介绍,传统文化小课题,三年级四班盛小骐 景钰翔联合出品,目录,02,03,04,01,发展沿革,第一章,传承发展,第四章,流派名家,第三章,艺术特点,第二章,京韵大鼓的发展沿革,1,中国的说唱艺术素有“南弹背鼓”之说。北方大鼓有数数十个曲种,流行中原及东北三省,也传至湖北和浙江一带。大鼓历史起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一般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是元明词话在江北地区发展而成。大鼓的曲种数量留存至今的有近五十种之多。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是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2,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刘宝全(1869年1942年)是清末明初明出红极一时的说唱大鼓艺人,在大江南北都享有盛名,他不但在曲坛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鼓界大王”,而且在戏曲界尤其是京剧界,为谭鑫培、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些戏曲名家所推崇。,刘派大鼓艺术,1,刘宝全先生对京韵大鼓的贡献:运用了北京话系统的字韵和四声,将“怯大鼓”的方言改为京音,从而创造了京韵大鼓,并使之得以流传全国。借鉴戏曲的表演艺术,突破了旧大鼓的规矩。在大鼓的表演唱中加进了表其动作,主张面目表情要有喜、怒、哀、乐、悲等变化。唱法上也有卓越创造:揣摩出一套发音规律能从最低音一口气喊到最高音。,3,白云鹏(1874年1952年),祖籍河北坝县。他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进行创造。善用流利的语言,平稳的节奏和似说似唱的旋律,唱腔灵活多变俏丽妩媚,形成独特的白派风格。,白派大鼓艺术,白云鹏先生嗓音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2,3,骆玉笙(1914年-2002年),艺名小彩舞。曾任中国曲艺协会主席。骆玉笙吸收刘派的高亢挺拔,又吸收了白派的低回俏丽,还吸收了白凤鸣少白派的悲壮苍凉,加上她自己浓郁的女中音音色,创造了风格迥异的骆派京韵大鼓。,骆派大鼓艺术,骆玉笙先生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3,3,4,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钟玉杰(刘派),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大鼓演员。2008年,京韵大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骆派京韵大鼓的优秀传人陆倚琴、刘春爱被认定为该遗产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