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政策》PPT课件.ppt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员,范建荣,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理论4产业结构演变理论5投入产出6产业关联7,结构演变理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结论霍夫曼定理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内部规律,结构调整理论刘易斯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罗斯托主导产业理论,结构演变模式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弗农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本 章 重 点,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设置原则、制定方法以及我国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产业结构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手段、措施类别和实施保障体系,第一节 政策目标,一、产业结构政策1.产业结构政策的定义指政府按照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协调手段,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2.核心:在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化的同时,提高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在合乎规律的转换中求速度、求效益。,3.产业结构政策兴起于日本并发展了日本二战后日本,为加快经济的重建和振兴,通过规划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实现途径,确定不同时期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证“主导产业”的崛起,调整经济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制定赶超型产业政策策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腾飞。4.产业政策的特点发展导向性系列平衡性产业协调性动态提升性,第一组:电力工业第二组:石油冶炼 石油化工 钢铁和造船第三组:汽车和家电,5.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从生产上看,现代社会生产更具有专业化特点,这使结构效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点从技术上看,现代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大量运用,技术创新总是首先在某些特定部门出现,然后通过结构关联效应实现对经济增长推动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现代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结构变动的频率,产业结构政策能自觉调整这种迅速变动的产业结构,加快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在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衰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间形成合理的推进序列,促进产业结构朝现代化方向发展。,二、产业结构政策目标1.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条件,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各产业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2.核心在尊重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对市场不能调节和无力调节的领域进行政策性引导。3.具体表现促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实现各产业间和产业部门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促使各地区资源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促使现代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升级,4.政府作用产业结构政策目标要在市场机制调节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采用各种必要手段和措施,对过剩生产能力实行有序退让、对战略产业实行保护、对主导产业进行正确选择、对新兴产业实行扶植,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5.注意事项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产业结构政策介入的领域,三、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设置原则(一)基本原则“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按演化一般规律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经济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提升产业高度和促使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二)具体原则1体现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原则2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3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原则4产业结构合理转换原则5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6立足现状,坚持创新和特色的原则7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1体现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原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其经济所作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长期规划和行动纲领,是某一时期产业结构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政策重点和政策实施手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的制定过程就必然要在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目前已达到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国际、社会、人口、生态、能源等同经济发展的均衡条件,以达到经济高速、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2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解决产业间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一个国家产业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各国为取得更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竞相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技术结构,对高新技术领域加大开发投入、扩大应用领域,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产业结构政策目标要遵循提升产业高度、促进产业创新的原则。,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措施1.要对落后、薄弱的幼小产业采取资助和保护等政策措施进行扶植2.注重对未来新兴主导产业,即战略产业的培育,重点扶植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3.注重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扶植,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4.注重调整好长线产品的产业与短线产品的产业关系,3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原则(标准)各产业产出水平是否平衡是否存在“瓶颈”产业社会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国内外成熟技术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推广与应用是否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产业素质不断提高能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获得了较高结构效益劳动力是否充分就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外贸收支是否平衡产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原则的内涵(33原则)(1)“三个相适应”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与改革和开放相适应(2)“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4产业结构合理转换原则产业结构合理转换是产业结构按合乎规律的发展方向,从较低级的产业结构类型向较高级的产业结构类型转换。产业结构的转换是市场和政府干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转换的过程中,依靠市场调节进行自我转换是较为缓慢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市场机制在经济外部性、垄断、扶植新产业、鼓励技术进步等情况下,存在失效的现象,为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方面的固有缺陷,政府以降低社会成本或增加社会效益为准则,依靠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进行主动干预,推动产业结构高效转换。,遵循产业结构合理转换原则的对策1.重点扶植和培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产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以及适应经济现代化趋势的产业。2.对具有高关联度和潜在高增长率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植和保护,促其崛起和发展壮大,并通过其“强关联”效应,有序地将其他产业融会成强大的产业结构转换力,从而大大加速产业结构的转换3.加强产业结构政策的诱导和影响,促使主导产业部门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技术集约化程度,推进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5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要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不应以耗竭环境、损害后代经济发展为代价;一国发展也不应以损害他国发展为代价。为了避免在发展中付出惨痛的代价,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必须制定并实施正确产业结构政策,提高产业整体环境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故要立足于促进和维护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地预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正确设置并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寻求发展与协调结合点,以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战略影响。,6立足现状,坚持创新和特色的原则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水平和结构状况;现有资源禀赋状况、各种要素的成本和质量、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市场整体需求水平和由需求特征决定的对特定产业及市场的需求水平及层次;社会性质和经济体制以及国家对经济及社会功能的定位;特定环境所形成的对特定产业发展的约束和促进条件及强度;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性程度、产品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范围等。,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在充分考虑现有产业结构状况基础上,利用现有优势,坚持产业技术创新,坚持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明确在一定时期内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制定和实施适应新形势的产业结构政策,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技术水平,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7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要从整体出发,安排好各个级次产业间以及产业部门间的关系,安排好每一级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既要在反映产业结构自身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有效地提升产业高度;也要在尊重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有效合理演进的推动作用下,正确反映现有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门间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的态势,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加强产业间的关联效应,通过产业关联,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成长和进一步发展。,从基本要求上看,“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指在具备了“有所为”能力前提下,综合考虑“有所为”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选择好“有所不为”对象,政府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更好的“有所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心在于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而不是增加产业的规模。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实施优化的过程中,着眼点首先是正确选择“有所不为”的对象,然后才是提高“有所为”的能力。,四、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方法1产业发展顺序规划法(1)资本系数法和综合资本系数法资本系数就是生产单位产品应付出的投资额。优先发展资本系数较低的产业。综合资本系数就是指各产业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产值)所需要增加的全部资本数量,包括直接资本投入和多次间接资本投入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I-A)-1优先发展资本系数较低的产业,(2)要素集中优势法指按一国资源优势的集中程度来安排产业发展顺序的方法如按要素集中优势法,不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就应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达国家则依据其丰富的资金和技术资源,相应地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3)效益指标测定法效益指标测定法是利用边际生产率和边际再投资率这两个指标对产业进行测定并加以排序。边际生产率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边际单位投资产出的净产值或外汇收入增加值一是边际单位投资的运行成本。应是优先发展边际产出率高而边际成本低的产业边际再投资率是指为获得产业净产值增加额Y而需增加投资额I,即边际再投资率I=I/Y。按边际再投资率由低到高排列产业发展先后序列,2数学模型法用经济数学模型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以经济增长和最终产品为目标来安排产业发展序列。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确定,还要在综合分析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度基础上,权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考虑)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序列。,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最终能增强产业结构自我转换能力为目的,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目标时,要为增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制定要综合考虑的环境因素: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之间关联系数及相互依赖度,产业科技水平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程度,经济法律法规的范围及执行状况,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国家自然资源状况,劳动力资源状况,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现行国家宏微观经济政策,等等。,五、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原则和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实现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转向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了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必须主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产业素质:(1)技术素质;(2)人力资源素质;(3)管理素质,什么是产业国际竞争力?,1.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原则:(1)要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需求,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2)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和升级,并能提高经济效益(三个有利于);(3)在国内存在从研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的潜在技术基础,经过努力,可以填补国内产业和技术空白,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5)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提高其供给能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瓶颈)。,2.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产业结构政策由倾斜式地开发产业供给能力,转向开拓市场,创造和培育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发挥两种调节的作用。3.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目标的措施加强基础产业及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充实社会资本培育支柱产业调整贸易结构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比较优势与出口专业化分工的形成,根据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的界定,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相互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该组织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第二节 政策内容,产业结构政策是包括产业计划、经济立法、税收结构、预算分配结构以及价格政策、信贷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系统,以对特定行业、产业采取扶植、保护、鼓励、调整和限制等方面的政策。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反映产业结构协调性发展规律和整体性发展规律反映产业结构有序化发展规律和合理化发展规律,幼小产业的扶植政策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主导产业的选择和鼓励政策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一、幼小产业的扶植政策1.幼小产业的定义指在开发初期因生产规模过小、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而不能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2幼小产业扶植政策的产生背景“扶植幼小产业说”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针对当时德国政治分裂、工业不发达的情况提出的,主张通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加速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以便达到政治上统一、经济上发展的目的。李斯特认为,通过政府的贸易保护,使当时不具备出口条件的产业可能变为出口产业。,3.二战后幼小产业保护政策后起国家普遍适用(1)后起国工业基本上都是落后弱小的,后起国对弱小工业的保护,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其民族工业的保护,实际上是维护后起国经济独立,进而政治上独立的首要措施(2)后起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需求往往比较集中于某类产品,使这类产品具有很高的需求收入弹性,而且这类产品还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但国内的生产技术体系却并未成熟,单纯依靠市场竞争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因此,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积极扶植、优先发展这类产业,4幼小产业的扶植和保护政策内容(1)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有关产品进口,削弱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为本国幼小产业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贸易保护政策有:进口关税壁垒保护性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非关税壁垒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数量、品种等进行限制(如进口配额制、许可证制、关税配额制)间接:外汇管制,强制购买国货的规定,设置复杂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包装装潢规定,以及对某些进口产品征收国内税等,(2)外汇管制主要包括管制外汇和管制外汇交易管制外汇是政府强制规定的本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以及采取固定汇率来稳定管制间的国际收支平衡;管制外汇交易是政府强制规定的、由国家银行强行收购民间外币,并对民间进口所需外币采用配额供给制度。在后起国经济起飞时,其国际收支状况往往相当紧张,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使其外汇供给不足,并且,强烈的进口饥渴症又对外汇的需求居高不下,为了适当平衡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同时,保护本国幼小产业的成长,政府必须对外汇的交易和使用进行管制,以使有限的外汇合理使用。,5.我国的幼小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的演变经历了由行政手段保护转向关税保护、由高关税保护到逐渐降低关税保护程度的过程。6.幼小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弊端:首先,国家长期的保护和扶植,使产业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动力;其次,国家的过度保护政策,使国内产品人为地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产品在质次价高的情况下也能获利,使产业缺乏提升产业高度的动力国家对幼小产业的保护和扶植应有一定的限度。,二、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1.战略产业定义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2.战略产业的重要性成长必须具有战略意义,即受国家政策保护和扶植的某些产业必须具有能够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可能性3.成为战略性产业的可能性决定因素(1)产业本身技术特点、市场前景、成长潜力(2)国家资源特定条件、现有产业结构状况、产业本身获取资源的能力等。,4战略产业的选择(1)技术性和扩张性。技术性:战略产业在成长过程中要能够始终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在产业内能够形成紧密技术关联的部门群体,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强劲的技术竞争力;扩张性:该产业还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并能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能满足大幅度增长的市场需求,从而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较高的产业增长速度。,(2)经济效益的长期性。战略产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具有长期的经济效益,是指规模经济性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说战略产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具有产品单位成本递减效应,即随着时间的经济效果和动态规模经济性的作用,使该产业的长期平均费用曲线向下倾斜;大量生产体制的建立和本国生产要素的资源优势两方面的作用,使该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和扶植之后,可以使其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最终成长为具有国际产业竞争优势的产业。战略产业的长期经济性还要求在其成长过程中,在不断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换的基础上,使在保护和扶植期内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能由未来的社会福利增加所补偿。,(3)关联性和渗透性。战略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较高产业地位,即战略产业的成长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就要求战略产业具有和其他产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能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战略产业本身产出高速增加的同时,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改善国家贸易条件、提升产业高度,从而使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战略产业对于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都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战略产业政策是着眼于提升和发展未来的产业优势,是直接提升产业结构高度的政策,正确地制定和积极实施战略产业政策,才能实现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2战略产业的政策(1)贸易保护措施。即创造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公共财政等措施对国内需求进行适当的刺激,且其本身具有的高回报率以及政府的各种鼓励措施,使生产要素有效地向战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战略产业的成长。(2)经济、法律、行政措施。使战略产业不仅在大量生产要素投入基础上获得较高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由于效率的提高和有效供给的增加而获得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3)战略产业调整政策。这是指产业政策要依据战略产业的成长程度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而不断加以调整;而且还要依据国际经济关系有关的各种要求开放市场、取消产品和价格歧视的压力和有关贸易报复性行为的规定,不断调整对战略产业的扶植和保护手段和措施。,我国对战略产业扶植和保护所采取主要措施是: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动趋势,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重点扶植和保护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能适应国内外市场新变化、具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使战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能够从根本上构建起防范和抵抗国际性经济动荡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具有长期发展趋势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社会学研究员,范建荣,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结构政策,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和鼓励政策1主导产业选择基准(1)产业关联效应基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首先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这一基准的含义是,政府应选择那些关联效应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个观点对日本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2)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它表明产品的产出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和行业,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弹性小于1的产品和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一般来说,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品的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中也能够逐渐占有较大的比重。,(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其反映了主导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技术进步成果的特征,优先发展全生产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创汇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生产率上升率选择基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已拥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已具有已达一定发育程度的市场和已经存在着一些相互之间有着直接联系的产业部门;不存在严重的资金制约,政府对重点扶持的产业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是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果、强化社会防治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丰富劳动内容基准是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到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我国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既包括以上还包括:市场需求基准。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迅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存在广阔的市场,才有必要、也才有可能进行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生产有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社会需求,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增长后劲基准。增长后劲就是指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为产业体系整体发展提供深刻和长远影响的力度。以增长后劲作为基准,就是要重点扶植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产业,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它考虑的不是替代弹性大的需求,而是没有替代弹性的需求,即无法强制替代的需求。以短缺替代弹性作为基准,就是要重点扶植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的产业,以满足社会迫切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瓶颈效应基准。从产业之间投入产出的关系来说,不能只考虑前向或后向效应,而更应考虑产业关联中瓶颈制约的摩擦效应。瓶颈制约越严重,摩擦的强度就越大,从而摩擦的传递和扩散就越广。以瓶颈效应作为基准,就是要重点扶植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以减少瓶颈制约所造成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常滞存。,我国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市场需求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2主导产业的鼓励政策定义:指政府为引导、促进主导产业的合理发展,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所有政策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产业政策的实施还要科学界定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中央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范围与职权范围,要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规定政府拥有的资源与权力,建立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和相应的规范政府行为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主导产业政策内容:产业环境协调政策。政府在规划主导产业、培育和扶植主导产业发展时,要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尽可能地协调主导产业与产业环境之间的矛盾,解除主导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减少这些约束条件的消极影响,创造一种比较完善的、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市场条件和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减少阻滞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各种行政壁垒。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对某些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它成长到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之前,需要政府在国际贸易协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适当的财政金融扶植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对其进行适度的扶植与保护。,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具有巨大的支持能力,因此,政府对主导产业的扶植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扶植力度,提高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的支持能力,以避免主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制约而得不到高速发展。技术引导政策。主导产业的技术要求高,投资需求大,即在实施主导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通过产业技术政策优化主导产业的产品结构,制定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的技术进步政策,完善科技信息流通体制,加强产业界的科技队伍建设,并建立起有利于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目前主导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阶段,即将进入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时期。为解决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近期应把改善产业环境、解决产业结构失衡作为主导产业政策取向的重点,为即将到来的主导产业更替打下基础。近期更重要的是充分发展重化工业,发挥其现实和潜在的优势,促使现实主导产业稳步成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虽然在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市场行为的主导作用将逐步增强,但是政府行为的参与和调控必不可少。,重化工业定义:泛指生产资料生产,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七大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硫酸工业;制碱工业;化肥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以水泥及平板玻璃生产为主。,在依赖市场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利用“后发”优势,由政府的间接参与来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应该大幅度降低直接支配资源的份额,需要政府支持的主导产业也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平等竞争来取得必需的各种资源。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起主导作用,主导产业的更替、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即经济主体在市场信号的导向下,通过生产资源的重组和在产业间的流动,使产业结构尽可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使生产力要素优先聚集到主导产业上来。,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衰退产业是指因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产业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陷入停滞和萎缩的产业。1衰退产业产生的原因:(1)技术衰退的原因。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使新的具有替代性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使原有产业失去竞争力,市场被挤占,从而成为衰退产业;(2)需求变化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原有产业会因产品需求弹性趋于下降而使市场产生萎缩,或生活方式产生变化,都导致的消费需求变化,造成产业趋于萎缩;(3)资源供给的原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资源趋于枯竭,资源成本价格上涨,使许多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因资源枯竭而趋于衰退;,(4)效率方面的原因。原有产业由于资本设备内在结构不合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低,或环境污染严重,使某产业投入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收益下降,引起产业衰退;(5)国际竞争的原因。由于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某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会因竞争优势丧失,比较优势发生转移,导致原有产业萎缩;(6)体制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竞争过度,导致某些产业出现衰退现象。发达国家:最易呈现衰退的产业是那些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矿业、能耗较大的制造业、劳动力廉价的纺织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制造业等。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矿业的多数行业由于资源约束和成本上升,已经开始呈现衰退产业的特征。,2.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1)从立法角度来看采取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衰退产业设备的报废时间和报废数量,加速固定资产折旧;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某些产业内的企业缩短工时或停止生产;通过提供转产贷款、减免税和发放转产补贴等办法,促进衰退产业的资本转移。(2)从消除就业者退出障碍方面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就业信息;进行转产培训和技能指导;对录用衰退企业事业人员的企业发放补贴,(3)从减轻对资本要素转移的矛盾方面来看主要措施有:通过政府订货、价格补贴等方式缓和衰退产业生产量和利润的急剧下降;采取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为衰退产业的调整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发放生产补贴来保护和援助衰退产业中尚存竞争力的生产项目和生产能力,并鼓励其余生产项目和生产能力向其他产业转移。(4)从减轻对劳动力要素转移的矛盾方面看主要措施有:维持衰退产业工人的工资补贴和有关的补助;延长对衰退产业员工的失业救济以及就业保险金的发放。,3.对衰退产业的援助目的不是维持衰退产业的生存,而是帮助衰退产业有序地收缩和转移,以减轻产业结构调整的摩擦。4.淘汰标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方式落后及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工艺及产品。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8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政府在调整衰退产业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限期淘汰,且一律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目录所列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拒不执行的企业,吊销营业执照、取消生产许可证、停止贷款等措施加以限制。,第三节 政策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合理地淘汰和调整落后和多余供给能力;二是如何改造和提高能够有效推动结构升级和转换的供给能力。实施产业政策中存在着多元主体企业仍没有从旧体制行政领导中摆脱出来,它参与实施产业政策手段就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从而导致产业政策目标与实施手段相脱节。政府要确立统一产业政策,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实施,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手段历史经验表明,产业政策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政策手段的选择与配合,它比确立产业政策目标更困难,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产业政策效果,还必须根据产业政策目标的要求,适当地选择和组合各种产业政策手段变量。在产业政策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承认多元主体的协调是产业政策形成与实施的基础,这样,每一个行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目标时,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工具,使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手段不仅仅由政府所操纵,而是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多元主体采用灵活多变的实施手段,共同推动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实施。,一、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手段产业政策手段定义:是所有行为主体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它不仅包括政策操纵的手段,而且也包括其他主体所拥有的一切手段。产业结构政策内容:包括产业计划、经济立法、税收结构、预算分配结构、价格政策、信贷政策等调节系统执行政策手段:要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税收手段、金融手段、外贸手段、信息手段、制度手段等。,1间接诱导手段间接诱导手段是政府启动经济杠杆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的手段(1)财政支出手段,主要是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特别折旧等。(2)财政税收手段,包括按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实行减税、税收返还或补贴,实行附加税,引导投资方向的调节税以及差别税等;(3)金融手段,主要包括贷款的差别利率,贷款的政府担保,债券和股票发行、上市的产业范围,利用外资,允许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等,(4)外贸手段,如根据产业政策列出一定时期鼓励(或限制)出口以及鼓励(或限制)进口的产品、出口退税、减税、按产业政策发布鼓励、限制以及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的政策等(5)价格手段,如按照产业政策确定价格调放目录和时间,对自然垄断产业、规模经济递减产业的价格管理手段等。(6)政府订购手段,即政府通过对商品或劳务的直接订购,刺激目标产业的发展。,2直接控制手段这是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其范围内运用行政权力,实行直接经济管理的手段(1)配额制,主要是指:外汇的进口配额、信贷配额、物资配给制等;(2)许可制,包括进出口许可、外商投资许可、限制参加经营许可、技术利用许可、产品生产许可等;(3)对工资与价格的直接管制。,3信息指导手段这是政府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政策引导或提供信息传递场所的政策手段(1)发布指示性或展望性计划,传播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信息,引导产业调整;(2)通过劝告、诱导等方式向经济主体传递信息,减少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盲目性;(3)提供交换信息场所,传递市场信息,减少市场不确定性;(4)引导外资投入,如引导、鼓励外资投资于国内无供给能力,或供给能力(技术、质量、管理等)不高的行业,促进相关行业的结构升级。,4制度变革手段这是适用于长期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1)有关流通、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如预算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2)有关所有制及产业组织形式的改革,如土地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革;(3)有关劳动力方面制度改革,如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的变革。,二、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类别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政策手段有政府直接投资,补贴(包括撤消不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补贴),差别税率,环境税、资源税,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立法与执法,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运用,专业性政策金融机构建立的可行性研究,等等,1倾斜性的扶植政策支持性产业政策对象:对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对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途径:通过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发行债券、债转股等手段来支持这些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面会不断缩小,但力度将会加大2保护性的扶植政策针对弱质、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产业,政府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产业进行保护。如对农业和服务业这两个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的产业,以及一些幼小产业,如汽车工业等,实施既不违背世贸组织法律框架,又能适当保护产业安全,又有利于加快幼稚产业发展保护性产业政策,3鼓励性的保护政策对于政府鼓励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及成长性的战略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政府将给予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其发展。不仅有利于鼓励投资、调动内部积极性,还有利于吸引多方投资。4竞争性的保护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外,均属此范畴对于竞争性产业,政府将从公平的投资税收政策、严格的技术质量标准、规范的反垄断法规和快速的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政策环境,实现优胜劣汰。,5限制性的调整政策对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实行限制性产业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如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8月公布的首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就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质量低劣等方面的法规要求规定的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