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ppt
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鲍珑010-82088513,一、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超纲”在使用新教材时已不适用。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根本的应当是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适当;二是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即这一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有些理念与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里没有得到全面地反映,特别是一些有关技术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文化有关的目标,没有能全面地反映出来。有的教材也没有能很好地体现技术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文化。,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第79、80页)中:“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2种加工方法”“了解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对不对?,课程标准中的(第73页)三、课程目标”第二段“学生将具有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一)知识与技能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两种具体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这类技能、知识的方法。然后,在继续的学习中,如在制作产品或模型中,熟练所学技能或自学一些技能,通过这些实践过程,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通用技术课程表标准里,“教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标准之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有些要求在教材中并没有反映出来。在教材里,理念与目标很多也是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并未明显地表示出来。教学不仅要看教材,而且要看课程标准,要看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在教材中,有些内容出现了,要让学生在后续的教学中去实践与进一步理解。但教材中往往只是提一句或甚至不提,如果教师不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就会忽略这个目标,造成未能完成教学目标。,(二)教材的使用 1应当如何看待教材的问题,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都是全新的,应当从爱护的角度提出意见。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要轻易否定教材。,2如何使用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给出的是学生学习的最低基准。教学由“教教材”改变为“用教材教”。教材学材。尊重教材,改变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安排,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由基于教材,又逐渐发展到超越教材。,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我们还没有能吃透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做到尊重教材。这就是说,在改变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安排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弄清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不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的情况下,轻易地改变教材安排,会给教学带来问题。建议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把握,在第一次教学中先不改变教材安排。,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组织教材进行教学。教学要由基于教材,又逐渐发展到超越教材。教学不仅要看教材,而且要看课程标准;不仅要看内容标准,而且要看课程理念与目标。,3如何分析教材,教材分析应在制定教案时最前面做,它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基础。在分析之前,要先对照课程标准,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课程标准里哪一条条目所确定的,与教学目标中哪些目标有关。我们应当首先分析某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这一单元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然后再分析教学目标。最后,还应研讨教材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能在教学中做补充与改进。,教材分析我们以“苏版教材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单元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为例:,(1)教学内容 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找出教材里主要观点,特别是要找出教材中关键的话和教材是如何说明这些观点的。,第1小节: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第2小节:技术是设计的平台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发展。第3小节:技术世界中,其核心是技术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由课程标准中第77页(一)技术及其性质1.内容标准第3条“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与革新中的作用。”所规定的,与第2条“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也有关联,因为发明与革新离不开设计。,第1小节的中心是“设计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的概念,要讲的又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学生如果对设计一无所知,这个问题是无法讲清的。可是我们又无法用很少的时间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设计,但可以说清楚设计是做什么的。教学时可以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实例来讲设计是做什么事的,而不必去讲设计的概念。这一点十分重要。,在案例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技术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从“应用新技术、革新老技术、提出新要求”等三个角度度来分析。,第2小节的中心是“技术是设计的基础,先进的技术可以使设计得以发展”,这一节的安排和上一节基本相似。重点是“没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设计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源泉。”应当注意的是,这一节中的案例是不应改变的,这和全书的台灯设计与制作是一条主线有关。教学中只可增加案例,不可以不使用这个案例。,第3小节的中心是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从目的性来说,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是不完全相同的两回事,但又不可分离。在技术设计里,设计构思时需要艺术设计,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时也是艺术设计。但要注意,教学目标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而是技术世界中,其核心是技术设计。,(2)这一单元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这一单元教材之前是技术的性质,之后是设计及其过程,讲的又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因此,这一单元自然而然地就担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承担了由技术的性质的教学转向技术设计教学的过渡任务,又是设计教学起始课。,这一单元的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了解设计是做什么的。知道并承认两个结论: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是设计的基础,先进的技术可以使设计得以发展”。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技术的性质和技术文化的认识。(还应具体化。),(3)研讨,教材重点突出,紧扣教学目标;结论明确,通俗易懂。教材对案例的分析不够细致。这样教材分析基本完成。下一步是结合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特别是个别案例的增删。,4关于学情分析问题,这是一位老师的起始课学情分析: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般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1班、2班的学生中考录取时成绩比其他班要好,对这两个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3班、4班学生的成绩相对要差一些,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是在情感目标上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第一段的分析十分必要,是切题的;第二段的分析则没有必要。这一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应是学生的技术经历,对技术的接触程度,接触过哪些技术,初中技术学习情况等,而不能以文化课的程度为依据。例如,从农村来的学生,在家是否参加一定的生产活动,学生是否有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的经历,初中是否上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等。至于学生文化水平的分析、学习能力情况的分析,也是有必要的,但不是这一堂课,而是后面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技术知识、操作能力等时再做分析。,学情分析应当是找出与这一个教学内容有关的学情,而不是所有的学情。,1一般情况;2技术素养基础;3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4家庭情况。要强调段学生情况的了解不是开学的一次调查的能得到的,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在后续的情况了解中,要加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以前教学内容的掌握,技术素养的进步情况等。,二、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一)教学措施中的问题 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一、教学措施 1.课前:(1)认真学习技术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精选江苏版和广东版两套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2)收集和处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上网查找较前卫、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信息。(3)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用具,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有关材料。是否完全!,1.由于教材的体系并不完全相同,教材的教学载体也常是自成体系的,教材还是应以一套为主,参考另外几套。,2.缺少学情调查及当地教学资源调查。,2.课堂上:(1)理论学习: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教师讲解、提问,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思想和意识,提高技术素养。(2)实践活动:精心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材料易准备、制作相对简单的小发明(或小制作)让学生练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记录学生学习及活动表现(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定两部分)。3.课后: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活动表现记录的相关资料(如:活动评价记录表等)供评定学分之用。有什么不足吗!,设计不是小发明,也不是小制作。设计了一座建筑,不能说是发明了一座建筑,设计了一种服装,不是发明了一种服装。大多数设计是利用已有的发明创作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人发明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利用集成电路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功能大大提高。这就是设计。当然,发明中也有设计。一个发明在发明之前,我们有时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即使在发明后有时也看不出有多大用途。要是它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创新就成为必然。,教法不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来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活动表现记录的相关资料“不仅是为评定学生学分,改进教学才是主要目的。,(二)技术与设计1教学计划 安排了整个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过程;每项教学内容设置了内容与教学方式两项。还需要设置哪些项目?,三、考核与评价方案,(三)考核与评价方案,对一个模块的教学,需要有一个总体的教学设计,这位老师做到了。还应当:具体与细致,有系统地安排情感态度价值观、技术文化(包括思想方法)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计划。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不要简单化。,技术素养的培养要形成体系,要有系统安排。不然就可能只有技术知识的教学,架空了技术素养培养。技术素养的培养要具体而细致,不能大而化之。只有具体的安排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某种技术素养的形成,这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具有相同的过程。“这些安排要在教学反思时来形成。”,三、教学方法1.什么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学生在明确为什么要学和学什么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积极思考。,“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课程标准第77页技术与设计1(一)技术及其性质(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教师列举了丰富的“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的案例。例如,自行车的演变过程、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七八个案例,用以说明设计使技术得到了发展,学生也十分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发言。最后老师给出结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请评价!,标题用“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不够好,用正面的说法“设计使技术得以发展”“设计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驱动力”较好一些。教学中,对这个问题不必过多讲,因为较为明显。第二个问题“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提法上有些不足,应是技术的进步是设计进步的基础与源泉。讲述这个问题,不必举过多的案例,只要分析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进步是在电子技术进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得到的,技术发展一步,设计也跟着进一步。,问题在于没有根据要说明的主题去分析案例,而是以案例的量去取代分析。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案例上去了,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也就无法主动学习。形式上学生很活跃,很主动,实际上是满堂灌。,2.教学的导入方法,(1)整个主题的导入与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某一个模块或一个主题的起始课时,需要设置一个情景,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这个模块将要学习的是什么有所了解,对它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对学习这个内容的价值有所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设置情景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设置情境的目的要清楚,要对情境进行分析,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问题、资源。,(2)概念、理论知识的导入,教材在讲每个主题一开始,往往是先给出概念和很多有关案例,老师在教学时,第一堂课设立的教学目标大多是围绕概念教学展开的,如“理解概念”“掌握概念”。除了教材上的案例之外,还增加了不少案例。有些可能是教材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问题。,案例分析导入法,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分析过程中先不给概念。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再来给出概念,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为什么通用技术课的教学需要采用案例分析导入法呢?,(1)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实际。学生缺少技术实践经验。(2)案例分析,特别是分析的思想方法,既是学生了解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技术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次课程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设置情景与案例导入。通用技术课教学也强调这两种导入方法。与它们不同的是,我们同时强调“分析”。这是通用技术课学科教学特点决定的。我们在创造通用技术教学法时,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点。,四、教学反思,一位老师对教学反思的看法:发现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才能不断进步。,这是另一位老师对反思的看法,反思能让我们看到我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能让我们从不足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在镜子面前整理我们自己的思路,并能让我们在斑点面上找到消除斑点的最佳办法。聪明的人在反思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自以为是的人只能从反思中找到做错的理由,愿所有的人都能从反思中找到自己的缺点,愿所有的人都是聪明人。这两位老师说得对吗?,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以利再战。成功的经验、从学生反映得到的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反思就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不能光是检讨。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积累培养技术素养的经验,使培养形成体系,这就要我们在反思中做有心人。,五、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问题。,什么叫做技术含量。学生一看教材就懂吗?,技术的先进性不仅是载体的先进性,而主要是教学目标的先进性。载体的先进性以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为基准。载体先进了,学生知识不够,相反达不到教学目标。观念的先进、思想方法的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学生一看就懂吗?,头脑风暴法的原理及原则一、原理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思维。二、原则在组织头脑风暴法活动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自由畅想 要求参加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2.延迟批判 在组织头脑风暴会议时,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3.以量求质 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增加设想的数量,以便获得有价值的创造。4.综合改进 鼓励与会者对别人的设想补充完善成新的设想,会后对所有设想作综合改善的工作。5.限时限人 人数为10人左右,会议通常限定时间为3060 min。,上面这一段文字很容易看懂。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呢?,围绕所要解决的目标明确的具体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激励,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和共振,从而诱发许许多多新颖的设想和方案,这才是头脑风暴法的真谛。学生是看不懂的。,“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课程标准第77页技术与设计1(二)设计过程B指定设计方案1.内容标准(3)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中的一课。苏版教材是方案的构思方法二、常用的创造技法),老师列举了头脑风暴法的原理与原则,详细说明了应当怎么进行头脑风暴会议。学生阅读了教材,然后学生分成10人一组,各自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了头脑风暴会议。最后,各小组都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有些想法还是有些创意的。学生掌握了头脑风暴法吗?,问题就出在没有着力去讲清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规定?特别是“延迟批判”的实质是什么?教学中,学生只是形式上做了,实质上并没有按头脑风暴法去做。从各小组所给出的结果来看就很清楚,各组的结果都是唯一的,没有不同意见。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思想是让每个人都放开去设想,不受限制;得到尽量多的新设想;每个人都要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启发。只有让学生懂得头脑风暴法的实质,学生才能学会它,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学生才能知道怎样去学习一些技术的思想方法,怎样去创造新的技法。学生并不是真正懂了!,六、教学案例分析,两个教学案例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课程标准第77页技术与设计1(一)技术及其性质(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这两节课教师收集料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精心准备,教学方法也初步具有技术课教学的特色。各种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应用,学生在课堂上态度积极。也以看出,经过这一段的教学,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课程标准第77页技术与设计1(二)设计过程B指定设计方案1.内容标准(3)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中的一课。教材是方案的构思方法一、设计构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了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又共同分析了设计台灯所要考虑的因素,接着学生进行了台灯设计。各小组完成设计后,汇报了设计意图及是如何根据设计意图确定方案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教师出示了自己设计的十分精美的台灯,立即引起了全体学生及在场听课教师的轰动。这节课在大家对教师设计的台灯的赞美声中结束。这是一堂好课吗?这堂课的最大问题在哪里?,课堂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做了设计并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评价,十分成功。在这个阶段应当说是一堂好课。最后教师出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台灯,十分吸引学生。问题也正好出现在这里,教师没有讲自己的设计是如何构思的,而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欣赏教师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上去了。而且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认为设计的好坏在于艺术加工。关键是,画龙没有点睛,没有把教学切到本课的主题上。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常用创造技法”(课程标准第77页技术与设计1(二)设计过程B指定设计方案1.内容标准(3)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中的一课。苏版教材是方案的构思方法二、常用的创造技法),老师给出了一些物品的缺点,学生利用缺点分析法进行了设计。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也做出了设计方案。问题在哪里?,这堂课的问题在于没有讲清缺点列举法中的关键:对缺点进行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后,还要明确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是否可能解决,接着还要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个所谓缺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缺点。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论证,只要认为是问题就去进行设计,那是不对的。而且,还缺少调查研究这一步。在教学中的问题在于急忙让学生去做设计,忘记了设计的过程。还应当注意技术课与发明课的教学目的是不相同的。还是要教给学习方法,一点希望,1.教师应当反复钻研课标,明确每一个阶段、每一堂课,应当而且可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2.要研究创造技术课的教学方法。3.注意每堂课不要搞成小而全。4.要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七、创新的教学。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创新。,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应用创造、发明、理论于实际,使创造发明形成生产力。创造欲望加创造能力。技术课的教学方法等待老师们去创造。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创新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欲望;一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一是创新的思想方法与个性心理品质。高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但要使学生知道有其独特的方法,能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验这些方法。,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创新意识、意志、毅力、自信力、活力、诚信、积极、乐观、胆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造性人才的思维特质,如直觉、潜意识和灵感等。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是不同的两个方面。团队精神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组成一个团队,既相互合作,又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组成一个整体、一个团队来完成一项任务。合作精神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上能与他人合作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心理品质。,希望大家都成为技术教育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