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ppt
考试说明,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朱熹理学思想(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古代中国思想 1、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变化、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思想界的变动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而社会思想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前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诸子百家思想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3、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成功地把儒家学说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的典型,这为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儒家思想提供了借鉴。许多儒家思想家的名言警句,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对新时代“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有着重要价值。4、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势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人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如何区分这种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视角。,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原因(背景)、表现、,4、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贡献。,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5、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6、从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借鉴意义?,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经 济:政 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盛,“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孔子,“仁”(核心)、“礼”、“中庸之道”“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大思想家: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3、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5、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清以后),2、孟子,1)“仁政”思想,2)提出“民贵君轻”,3)性善论,4)重义轻利,3、荀子,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性恶论,4)“君舟民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3)“礼”“法”并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2、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义利观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3、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4、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5、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家 1、老子,1.道是万物的本源,2.朴素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思想主张:(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庄子,韩非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法”,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贡献),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法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特 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思想主张,墨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战国,老子,春秋,庄子,战国,韩非,战国,提倡“仁”和“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性恶论”,“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从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借鉴意义?,“依法治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2、儒学确立为正统学说的过程。3、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总结思想选择的一般规律,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实质:文化专制(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汉文化政策的实质及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背景:,(1)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这些都要求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2)强悍的西汉需要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专制统治。,政治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内容:,(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3)“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影响:(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2)对后世: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关键人物:,董仲舒汉武帝,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建立新儒学体系,1、重用儒生2、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3、创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目的、教学内容、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实质影响,文化专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作用,秦刚刚统一;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思想选择的一般规律: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化、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统治者需要三个方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治形势和统治者需要联系起来考虑。,概括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并遭到佛学和道家的冲击。()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北宋尖锐的阶级矛盾需要强化君权意识。,三.宋明理学:朱熹理学思想,宋明理学特点:,1、儒家思想为主、兼收道教、佛学思想2、最注重理想境界的追求 1)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2)以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 3)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3、四书为其主要经典,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1、“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2、“道统论”: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天理”的反映3、“心性论”(修养论):“存天理,灭人欲”,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评价:,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背景),2、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对其思想进行评价。,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各自的思想主张,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4、经世致用的含义、内容。,5、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背景),1、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陷入危机,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4)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以救世的思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2、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王夫之的生平: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2、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经历、主要活动,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 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循天下之公,“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归纳三人思想的相同点,归纳其共同的生活背景,(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3)推行文化专制政策。总之,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特点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内容,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3、主张“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纵横比较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历史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属于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畴,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思想。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与西欧相比,西欧先有文艺复兴,后有启蒙运动,它们是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资本主义思潮。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已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而中国则依然徘徊在封建制度的漫漫长路上。,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高潮-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融合:6、理学:7、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专题梳理,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魏晋南北朝:危机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清:遭到批判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技能训练,一、高考题训练,二、各地模拟套题训练,1.(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墨子 荀子 老子 苏格拉底A.B.C.D.解析:D。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恶的,凭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弃恶向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二人都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善。2(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解析:D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3(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D.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4.(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B.C.D.解析:C。属于个人修身内容,排除含的选项。5.(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B.C.D.解析:A。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华夏”、“九州”、“神州”、“赤县”都是古人对中国的称呼。,6(2008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7(2008上海历史)“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解析:D.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8.(2008上海历史)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解析:第一问从题意中的“明清之际”可以判断此时的“一些最敏锐的心灵”的思想家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答出他们的名字即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因从明亡清兴的世事变迁的角度来分析。第三问实际上是要求答出他们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将其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答出即可。,答案要点:(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 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1、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B、C、D、2、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A,C,3、在电视剧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后官生宰相。句中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A.“以法为本”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工商皆本”4、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 王夫之,C,D,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五经”诗书礼易春秋C“三纲”“五常”D“宽刑薄赋”“休养生息”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A尊儒崇法,大一统B阴阳五行,加强法治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崇尚清谈,无为而治7、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A,C,D,8、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图一(前551前479年)图二董仲舒(前179前104年)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回答问题:(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1)孔子 核心:“仁”(2)主要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提出“三纲五常”。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