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丹霞风景地貌》PPT课件.ppt

    • 资源ID:5457198       资源大小:3.92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丹霞风景地貌》PPT课件.ppt

    赵永刚副教授,西安石油大学综合素质教育课,2013年3月,风景地貌学概论,第六章 丹霞风景地貌,丹霞地貌的由来,在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有一片神奇的山地,红色的石头,红色的山崖,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在对丹霞山及华南地区的红石山地作了深入研究之后,以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山为名,将这一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并很快为学术界接受与采用。此后凡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分布区,往往是奇山秀水相辉映,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支重要类型。,1928年,我国地质学者冯景兰等在考察广东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时,对该地第三纪下部红色砂岩砾岩所形成的奇险雄伟的丹崖赤壁地貌及其分布作了极生动的描述。1939年,我国地质学者陈国达等在江西贡水流域地质一文中正式提出“丹霞地貌”一词,之后,即以此作为红色地层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红崖丹壁”峻峭山岗的名称。,丹霞地貌的由来,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陈国达院士简介,陈国达(19122004)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地质学理论研究,最主要的科学贡献有:提出地洼学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1)提出“丹霞地貌”的概念(2)阐明丹霞地貌的形成机制(2)大力倡导并鼓励开发利用“丹霞地貌”资源,世界上和我国丹霞地貌的大致分布,世界上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而以我国分布最广,类型最齐全。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50多处,国外也发现了50多处。我国发育得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有“碧水丹山,奇秀东南”的武夷山、“丹崖赤壁”的丹霞山、奇峰竞秀的龙虎山和圭峰山、凌空峭拔的齐云山。广西资源的八角寨、广东坪石的金鸡岭、湖南宁远的九嶷山与新宁的崀山、河北承德的棒锤山、甘肃的麦积山和崆峒山、宜昌至安庆长江两岸的“赤壁临江”等,其风光都很有名。目前我国的15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有26座属于丹霞地貌名山。,第一节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 及发育的基本过程,一、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红层,红层是从中生代,特别是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是一种典型的陆相沉积,是在封闭的、相对干燥的内流盆地环境中形成的。红层由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泥质页岩等交互组成,并夹有一些淡水灰岩、石膏、岩盐等蒸发岩,以及暗色的砂岩和页岩(包括碳质页岩和含油页岩)等,厚度可达1000米以上。岩石呈红色是因为岩石颗粒之间的填充物或胶结物主要是氧化铁(以赤铁矿居多,针铁矿和磁铁矿次之),故呈红色。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红层的颜色有棕黄、褐黄、紫红、褐红、灰紫等偏红色调。,关于地层中红层的类型,(1)红层是从中生代,特别是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2)红层是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红色残积物(土壤);(3)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形成的花岗岩风化残余物(土壤);(4)第三系和第四系黄土中的红层(老黄土经雨水淋滤后的含铁质残余物);(5)其他成因或其他类型的“红层”,例如半深海红色软泥和深海棕色粘土(红色粘土)。,鄂尔多斯盆地新生界地层简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简表,红色砂泥岩,红色砂泥岩,(一)断层节理决定了山块的格局,二、地质构造的影响,盆地内部的构造线格局是控制丹霞地貌山块格局乃至山块形态的基本因素。大的构造线控制了山块总体的排列方向,小构造则控制山块的走向、密度和平面形态。丹霞山的山块排列基本沿北北东向的大断层延伸,而山块的走向、石柱的排列主要沿近东西向的断层和大节理延伸。,(二)岩层产状控制了坡面的形态,二、地质构造的影响,根据黄进等人(1982,1992)的研究,岩层产状对丹霞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对于山块顶面和构造坡面的控制。一般情况下,近水平岩层上发育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特征;缓倾斜岩层上发育的丹霞地貌则“顶斜”,具有单面山的特点,其斜顶基本和岩层层面一致。陡倾斜岩层所发育的丹霞地貌若不是保留了古侵蚀面的话,其顶面很难形成平顶或缓斜顶,而往往是尖顶。甘肃刘家峡地区的岩层倾角达5060(黄可光,1992),其构造坡面已构成陡崖坡。,(三)地壳升降控制了地貌发育进程,二、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壳升降的影响体现在红层盆地必须是后期上升区,以便为侵蚀提供条件。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长期相对稳定,有利于丹霞地貌按连续过程从幼年期到老年期逐步演化;间歇性抬升则可能发育多层性丹霞地貌,安徽齐云山的这种陡缓坡组合多达五级。据黄进、刘尚仁等(1994)在丹霞山区河流阶地冲积层中进行的热释光采样分析,得知丹霞山区的地壳平均上升速度为0.97m/万年。由此可知,丹霞山现代地貌形成于距今大约600万年前,其丹崖后退速度平均为0.50.7m/万年。,直接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外动力因素主要有流水、风化和重力等作用,其中流水是塑造地貌的主动力。在干旱区,风力对于外表形态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湿润区,生物对于风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外力作用的影响,(一)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和演化中的主导性表现为流水是下切和侧蚀的主动力;同时流水又不断地蚀去坡面上的风化物质,使风化得以继续进行;流水的侧蚀往往在坡脚掏出水平洞穴,使上覆岩块悬空,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可能。此外,流水对红层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可促进水动力侵蚀的加强和风化作用的进程。,(二)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对暴露的红层坡面进行着经常性的破坏,因为红层在垂向上的岩性差异而导致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常使得砂砾岩等硬岩层相对凸出而成顺层岩额或岩脊,而泥质或粉砂质软岩层则凹进而成顺层岩槽或顺层岩洞,形成丹霞地貌陡崖坡上独特的微地貌景观。黄进(1996)认为由于红层孔隙度大、矿物成分复杂,导温性能差,尤其易于片状风化剥落。他把红层的风化作用归为凸片状风化和凹片状风化两种,前者使山顶、山脊或石块圆化,后者使软岩层凹进。并认为凹进岩槽的某一部分可继续风化发育成扁平洞,进而发育成穿洞,部分穿洞可继续风化及崩塌,发展成为天生桥。此外,干旱区的盐风化、高寒区的冻融风化使这些地区的丹霞地貌物理风化强烈,而使其形成比较粗糙的表面。,(三)重力作用 因为陡崖坡往往是崩塌面或经后期改造过的崩塌面,是丹霞地貌 最具特色的形态要素,所以重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相当重要。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流水下切或侧蚀而形成的临空谷坡上,当流水侧向掏蚀而使山坡局部悬空时,悬空岩体便可能沿原生构造节理或减压(卸荷)节理发生崩塌。此外,陡崖坡上的风化凹槽进一步加深,上覆岩体失去平衡也可沿破裂面发生崩塌;洞穴、天生桥的顶板也常因风化而发生局部崩塌等等。陡崖坡的崩塌大多是沿着某一破裂面的块状崩塌,到坡脚发生机械破碎,因而坡脚常堆积由巨大石块构成的崩积物。例如,仁化丹霞山锦石岩陡崖下的崩积物最大的可达30m20m5m,丹霞山宾馆在上面建了一幢三层楼房。,(四)其他外动力 其他外动力,例如,风沙吹磨可在丹霞崖壁上形成大量的风蚀窝穴;海洋的波浪作用影响海岸丹霞地貌的发育;人工凿石雕凿出人工丹霞地貌。,四、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1.内陆盆地形成,氧化环境,碎屑堆积(洪积、冲积、湖积)出现(图61A)。2.红层盆地抬升,以断裂为主的块状构造发育,局部宽缓褶曲,地壳渐趋稳定(图61B)。,四、丹霞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3.红层盆地抬升的同时,流水下切,其原始洼地往往继承性发育主河谷,断层破碎带和大节理成为流水切割的薄弱地带,也可能发育主河谷。巷谷和峡谷发育,上部保持较大面积的沉积顶面或弱侵蚀平台(图6一lC)。,4.随着主河谷接近区域侵蚀基面,近河谷地带出现红层峰林,远河谷地带发育红层峰丛,地表崎岖(图6一lD)。5.主河谷与主要支谷达到侵蚀基面,河谷平原、红层丘陵和红层孤峰相见分布,局部可保存峰林状(图61E)。,6.随着流水等侵蚀作用,陡崖坡则不断崩塌后退,山顶的平缓坡面则被切割,并使其面积逐渐缩小,原来的山块则退缩成为“堡状残峰(石蛋)”或成为孤立的石柱石针(图61F)。上述过程可能随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或流水的间歇性下切而在一个地区多次重复进行,所以在丹霞地貌区常可见到数级陡缓坡阶梯式地貌(因岩层的软硬差异,也可形成多级陡缓坡面)。,根据黄进的研究,当陡崖坡发生崩塌时,巨大的重力使崩塌下来的岩块发生一次剧烈的碎化作用。这样就使堆积在崖麓缓坡上的岩块、岩屑大大增加了与空气、水分和生物的接触面积,使风化作用得以加速进行。而且,当陡崖坡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崩塌作用之后,常间以一个稳定时期(右图)。,这不但使陡崖上的片状、块状风化剥落作用得以进行,而且使崖麓缓坡的崩积物有一个较安定的时期来进行风化作用,使崖麓缓坡上有相当一部分形成红色风化壳及土壤层。这时坡面水流也在缓坡上进行冲刷、侵蚀。当缓坡上某些部分的土层被蚀去,而露出基岩缓坡面时,水流就会沿着岩层的节理进行侵蚀而形成新的陡崖坡(也可以发生在地壳重新抬升的背景下)。然后又在其麓部产生新的崩积缓坡及其下伏的基岩缓坡面,并随着其上方陡崖的崩塌后退而不断扩大。,第二节 丹霞地貌形态特征与分类,一、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黄进把近水平构造的丹霞地貌坡面,自上而下分为三种类型:(1)受近水平岩层面控制的层面顶坡 这些顶坡一般呈微微上凸平缓坡面,坡度与岩层面的控制有关,同时也与山顶风化物质在湿润条件下的内摩擦角有关。(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 陡崖坡主要是因为较大面积的岩块沿垂直节理发生崩塌作用形成的陡崖。这种陡崖坡是三种坡面中最重要的一种坡面。在陡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由于风化、片流侵蚀,陡崖面上会发生突出部分圆化、软岩层凹进、坡面形成平行沟槽等微地貌。(3)受崩积岩块内摩擦角控制的崩积缓坡 崖麓崩积缓坡,一般较严格地受崩积岩块内摩擦角所控制,多在30左右。当崩积物较粗大时,其坡度较陡;反之则较缓。若崩积物及风化层被蚀去,则露出其下的基岩缓坡。,“顶平、身陡、麓缓”三种坡面,是丹霞地貌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坡面类型,也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下图)。,二、丹霞地貌分类 由于发育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外动力因素等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丹霞地貌类型。黄进(1992)曾以六个方面的依据对丹霞地貌进行不同系列的分类(下表)。,彭华按地貌形态和按地貌的组合结构分类如下面两个表:,三、几种典型丹霞地貌形态,(一)方山 方山是从构造高原或台地分割出来的破碎山体,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如我国粤北的丹霞山,高600多米,由厚层坚硬的晚白垩系红色砾岩、砂岩等岩层组成,岩层倾角仅58,峰平坡陡,形似城堡或山寨,故俗称为“城”、“寨”,如平头寨、扁寨、巴寨等。又如浙江省永康县的方岩,是由红色沙砾岩组成的方山,高384m,附近诸峰群立,顶平形方,四壁如削。此外在我国的湘、赣、川、鄂、甘、冀等地红层堆积的盆地中,都普遍发育出构造台地和方山地貌。,(二)峰林 峰林由台地和方山演变而来,当侵蚀作用深入到构造台地和方山内部时,它们都遭受强烈的破坏,形成高低参差、面积较小的峰林地貌,其中包括有:狭长的石岭,如粤北坪石的“一字峰”;矮窄的石墙;孤立的石峰,如丹霞山的僧帽峰、姐妹峰、茶壶峰,武夷山的玉女峰、大王峰;高尖的石柱和石针,如丹霞山的蜡烛峰;圆大的石蛋,如粤北坪石金鸡岭上的金鸡石等。它们都是很好的地貌旅游资源。,(三)崖壁 崖壁是丹霞地貌的一大特色。崖壁的坡度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大于90,或逆坡倾斜。崖壁的形态受岩性支配,种类有:悬崖、额状崖、凹状崖和阶级状崖(左图)。当崖壁的后退多沿 垂直节理作折线状进行时,形成阶级状崖,又称为构造阶地或假阶地,这种阶地是差别侵蚀而成,与地壳上升及河流作用无关。,崖壁形成的条件:(1)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垂直节理是风化和流水下切作用的通道,它为崖壁的发育提供了构造条件。(2)岩性坚硬 造崖层主要是硬岩层,它能使出露的崖壁得以长久保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成为缓坡。我国华南红层中的沙砾岩,其硬度大,抗压强度可达2070兆帕,故能造成台地、方山或峰林的崖壁。相反,红层中的页岩抗压强度小,仅在20兆帕,因此只能形成丘陵缓坡。岩石硬度的大小,与胶结物的性质有关,如果胶结物为钙质和硅质,而且含量多时,那么岩性越坚硬。(3)岩层抬升幅度大 沉积岩被构造运动抬升越高,其侵蚀基准面就越低,地形的高差也越大,这就为崖壁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我国的白垩纪及第三纪盆地上堆积的红层,被新构造运动抬升至3001000多米,造成的崖壁高度小则数十米,大则超过数百米。(4)外力作用强烈 包括流水下切,重力崩塌,片状剥落,寒冷地区的冻融风化,干燥地区的物理风化作用等,都是促进崖壁发育的因素。,(1)在高大的崖壁上有岩洞 它们都产生在钙质较多的岩层中间,浙江永康的方岩,其最大的罗汉洞,进深达10m,洞内建有两层楼房(图64)。其上方的胡公岩建有庙宇,下层岩洞高34m,进深6.7m,上层岩洞高2m,进深2m多。岩洞都发育在砂岩层上,其上其下全是坚固的砾岩。湖南宜章的狮子岩,粤北连县的星子水帘洞,洞顶经常滴水,形成小型石钟乳。福建泰宁的虱王巢,岩洞中亦可住人;宝盖岩在宋代已建有庙宇。,(2)崖壁岩体发生崩塌 由于砾岩和砂砾岩富有垂直节理,在崖壁边缘,因地表水的渗透,通过机械侵蚀与溶蚀作用的参与,节理不断扩大,终致岩体发生崩塌。岩体崩塌后往往在崖壁上形成凹人的崩坡(凹状崖),崖下堆积了崩落的岩块,如广东仁化丹霞山坪石金鸡岭下见到的直径达20m的岩块。在单薄的岩墙和岩岭上,岩体崩塌后还会出现石窗或天然桥。,丹霞层崖壁上出现的多种侵蚀形态:,丹霞层崖壁上出现的多种侵蚀形态:(3)崖壁的片状剥落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面由于冷热与干湿的变化,引起风化表层缩胀交替,往往呈片状列落,通常崖壁上方剥落层较浅,下方剥落层较深,使得崖壁始终保持垂直,甚至呈现上凸下凹的弧形(额状崖)。(4)崖壁的溜线与溶沟 崖壁富有裸露的垂直节理,节理中又有较多钙质,崖上的地表水和袭击崖面的雨水,每沿崖壁的节理向下渗流,起初形成溜线,逐步变为溶沟,它们多平行排列,构成一种独特的侵蚀形态。如福建武夷山的晒布岩上,就分布着许多互相平行、深宽约20cm的石沟,构成奇特的景现。(5)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穴 如果雨水溶蚀了镶嵌在沙砾岩中的灰岩砾石后,就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穴,直径一般为l020cm。,(四)峡谷地貌 峡谷出现在构造高原、台地或方山之间,沿构造裂隙发育,两坡由崖壁组成。它初期是一种深窄的巷谷(嶂谷),谷形挺直,两坡壁立,谷底平坦。因谷脑是呈围谷形的陡崖,不具集水盆特征,故称巷谷。巷谷进一步发展则成为较宽阔的峡谷,此类峡谷谷壁陡峭,但坡麓因堆积而成缓坡,如粤北的锦江峡谷和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峡谷等。,美国科罗拉多峡谷,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峡谷,(五)溶蚀地貌 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的岩层,其颗粒之间多为钙质胶结,多少会产生岩溶形态。如果砾岩中有较大的石灰岩砾块,或属石灰角砾岩,还能发育小规模的岩溶地貌。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坪石红层盆地的西南边缘地带就发现了直径1015m的圆形洼地,洼地呈漏斗伏,边缘为高23m的陡壁,中央有落水洞。此外,在方山、石峰的边缘,每沿垂直节理可以发育很深的地下洞穴,地表水从洞口流入,在崖壁下方的穴口流出,那里就是丹霞层与下伏泥页岩系的接触层面。上方洞口岩层,每因地下洞穴的扩大而发生塌陷。地下洞穴往往靠近崖壁,它们的塌陷又会引起崖壁岩体的倒塌。,四、丹霞地貌的成因及分布,丹霞地貌是长时期的流水侵蚀作用,并参与一定程度的溶蚀作用的结果,因此随着亚热带到热带的气候条件的差异,丹霞地貌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带性。(1)在雨量较少的陇南成徽盆地,每以构造台地、方山群为主,河谷多呈峡谷。(2)在雨量较多的浙江永康盆地的方岩,方山群成分增多,溶沟、岩洞已有发育。,四、丹霞地貌的成因及分布,(3)在雨量更多的江西与福建,前者如江西省鹰潭市贵溪的龙虎山,江西南城的戈廉石,江西兴国的东南山,江西宁乡赖林金靖山十二峰,江西会昌的打石冈;后者如福建泰宁的猫儿山,福建沙县的性天峰,福建永安的桃源洞与百丈崖,福建连城的冠豸山,福建上杭的撑蓬岩,福建长汀的三层石,等等,都以“峰”、“石”地形占绝对优势。(4)至于雨量特多的两广地区,丹霞地形更为完美,它并不限于仁化的丹霞山,如广西藤的白石山,容县的都桥山,北流的铜石山;广东南雄的杨沥岩和真仙岩,平远的南台石,龙川的霍山,河源的密集寨等等,都很典型。,我国丹霞地貌类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见下表:,第三节 丹霞地貌的风景价值 与丹霞风景地貌实例,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离散,群峰成林;赤壁丹崖上色彩斑斓,洞穴累累;高峡幽谷,清静深邃;石堡、石墙、石柱、石桥造型丰富,变化万千,其雄险可比花岗岩大山,奇秀不让喀斯特峰林;红层盆地中又多有河溪流过,丹山碧水相辉映。因此,丹霞地貌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支重要地貌类型。在中国100多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就有丹霞山、武夷山、龙虎山等20多处名山全部或部分由丹霞地貌构成,另有几十处省级风景区和一批具备国家级风景区条件的丹霞地貌名山。,一、丹霞风景地貌的美学特征 形态美:丹霞地貌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构成,造型各异、拟人拟物、拟兽拟禽的造型地貌,构成其最基本的景观层次。结构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群更富有结构美感。色彩美:丹霞地貌主色为鲜明的红色,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加上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干燥的红崖上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的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意境美:丹霞地貌的意境美突出表现为雄、险、奇、秀、幽五字。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在咏叹丹霞山水时,留下众多诗文题刻,就是从其山水中抽象、升华出来的意境之美。,雄:高大者为雄,但高大是相对的,主要在于其气势。丹霞地貌山峰一般只几百米,就山高而论,不过是个小字辈,但它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雄浑而富有力度,充满阳刚之美。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中国风景名胜杂志称丹霞山为“阳刚之山”。古今文人墨客将丹霞比泰岱,比华岳之雄,有“霞山拟岱宗”,“仰觉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独标峙,登之心旷然”,“赤柱擎天太华雄”等诗句赞其雄伟之美。险:险峻之美。“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峻能激发人们的向上、探讨精神,故智勇者上之。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形容丹霞地貌的险峻之美。,奇:奇特之美。天下名山各有奇致,而唯丹霞遍山皆奇,古人有“山水有殊致,大块钟灵奇”,“顽山忽入高人手,幻出精蓝似画工”的赞词。丹霞地貌奇,崖奇、石奇、洞奇、桥奇、沟谷也奇,奇的让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纵目丹霞的山堡状、锥状、塔状,形象各异,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近观赤壁丹崖之上水痕如泼墨,藻类繁生,色彩斑澜,一个角度一幅水墨画。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和花草的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丹霞地貌的山石个个象形,似人似物,似兽似禽,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丹霞地貌的岩洞又被称为石室,可行可居,多悬挂于崖壁之上。幽洞通天这种穿洞连接的一线天更是奇中之奇。丹霞地貌的谷地竟然也有奇特的造型,丹霞山翔龙湖的龙形湖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秀:秀丽之美。人说北雄南秀,是指北方山体高大裸露,苍劲雄浑;南方山上树木葱郁,妩媚多娇。丹霞地貌却是既雄又秀,形成阳刚与阴柔的统一。整个山区保挂着较好的亚热带常绿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秀色可餐。,二、丹霞风景地貌实例(一)粤北仁化盆地丹霞山,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地质公园东西宽17.5km;南北长22.9km,总面积290km2。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1.丹霞山概貌 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石不论大小,座座雄风大气,阳刚十足,赤壁倒悬;险峻无比,造型奇绝,鬼斧神工;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超风脱俗,别具一格,乃大自然之瑰宝。,2.丹霞山地质基础 在距今1.4亿年7000万年间,丹霞山是南岭山脉中段的一个山间盆地,这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大量碎屑砂砾石被雨水冲进沉积,因此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红色的山群,形成了如今美丽的丹霞山。丹霞山是山间盆地洪积相的砂岩、砾岩互层所构成,岩层上部有钙质粗砂岩、透镜状砾岩,中部为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下部是中粒和粗粒钙质砂岩、砾岩透镜体(图65),总厚度为700m左右。这套岩层,通常认为是早第三纪的代表层位,特称为“丹霞层”(丹霞地层是华南地区上白垩统丹霞组标准剖面)。其下面是一套岩性软弱的泥页岩系。丹霞层岩性固结、坚硬,透水性强,呈盆地构造,除盆地边缘倾角较大以外,大部分呈水平排列,垂直节理丰富。,(二)武夷山,(二)武夷山1.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位于武夷山市(属于南平市管)城南15km,方圆60km2,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景观。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界。“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一曲,畅旷豁达;二曲,幽谷丹崖;三曲,虹桥奇观;四曲,秀山媚水;五曲,深幽奇险;六曲,天游览胜;七曲,三仰雄伟;八曲,青山奇石;九曲,锦绣平川。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形成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坐筏遨游,随波逐流,可尽览秀丽的山水风光: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流,伸手能撩碧波。山光水色,意趣无穷。,武夷山地貌景观奇特优美,所有峰岩翘首东方,向西倾斜,千姿百态,势如万马奔腾,比水平岩层构成的山峰更富于变化。西部的黄岗山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最高峰,山峻坡陡,峰峦层叠,气势磅礴。海拔在1000m以上的高峰有112座。在山水的结合上,如山之高低,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均达到绝妙的地步。武夷山丹霞地貌除具有一般丹霞地貌的地貌类型外,特别是发育了长600余米、高1.50m具有等距平行和垂向冲沟和冲脊,这是在其他丹霞区所难以见到的特殊地貌形态;长178m、高49m、宽0.3m至数米的武夷一线天与底部水平发育的灵岩洞、风洞和伏羲洞相接,形成了一种缝穴接三洞的罕见洞穴系统;还有丹霞地貌区很少发育的螺丝洞地下河。它们都是成因特殊、科学价值很高、观赏性强的地貌景观。,2.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形成 武夷山的形成,大约经历了5亿年。5亿年前,武夷山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到了4亿年,随着地壳运动,地质构造频繁变化,广泛的世界性“加里东”造山起动,震撼着武夷山区的大地。在这“动荡不定”的年代里,福建和江西的海水全都退出。武夷山脉从东北到西南,呈复式背斜褶皱隆起,横卧在闽赣两省交界处。从此,武夷山脉初具雏型。上古生代时(距今约四亿年至二亿二千五百万年),武夷山几经海浸海退。中生代时,武夷山构造运动强烈。在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中,上升不少,在山脉的东西两侧,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断层。著名的邵武何源(广东境内)大断层,也在明显地活动着。,白垩纪时,始于侏罗纪的世界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在这个时期仍然还在广泛强烈地活动。燕山运动使武夷山脉两侧和福建其他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密集成带和疏密相间的断层。与武夷山脉大致平行的邵武一河源大断层等,错开了武夷山脉原先的古老岩层,致使山脉中部隆起,两侧相对发生下陷,形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山间湖盆。这些湖盆,一直保持到新生代的早第三纪。在这期间,气候异常炎热,湖盆四周山地的岩石,日晒而淋,强烈风化,又经过流水的侵蚀和搬运,那些风化的细屑物质一砾石、泥沙和尘土,纷纷来到湖里沉积。它们一边沉积,湖盆仍一边下降,日久天长,沉积层也就越来越厚。有的400500m,有的800900m,有的甚至厚达10002000m。由于气候炎热,岩层中所含的铁质,饱经氧化,经过胶结作用形成的一层层砂岩、砂砾岩、泥页岩等,便呈显出紫红或丹红的颜色。这就是“红色岩层”。晚第三纪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武夷山脉和它两侧沉积着红色岩层的红色盆地产生了不等量的断块抬升,形成了单斜断块山。在外力作用的精心雕塑下(流水向下切割、边坡崩塌后退),武夷山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化的丹霞地貌景观。奇峰、怪石、幽洞是亿万年自然造化的结晶。,闽西北的崇安盆地属断陷倾斜盆地,下第三系红层叠置在白垩系红层盆地之上。在下第三系的厚层砾岩系上发育了完美的单斜式的丹霞地形(图66),尤其在九曲河沿途最为典型,有名的“峰”、“岩”有13座,如三仰峰、铁板岩、仙掌岩、晒布岩、鹰嘴岩等。逆岩层倾向的东坡,赤壁丹崖,更为雄伟。最高的三仰峰,海拔750m,就是由三列单斜岩组成,自东向西,有一仰、二仰、三仰之分。,由于岩层含有钙质,又多垂直节理,所以,所有崖面上都发育了垂直溶沟,尤以晒布岩的崖面上的最为突出,溶沟平行密布,状如晒布。沿着岩层的层面,还发有了岩洞,如著名的“白云宫”就是一个白云岩的岩洞,洞中建有房屋。九曲河两岸有不少岩体的崩崖和坠石,如接笋峰的崩石堆,满布山腰和山麓,宋代曾有崩石毁寺的记载。五曲处的试剑石、七曲处的龟石(即九曲河的第五和第七弯曲处),都是落至江边的坠石。九曲河是嵌入曲流,流向横切红层走向,纵剖面呈阶梯状,故多险滩,著名的有老雅滩、芙蓉滩等。在洪水面附近的岸壁有直径1m左右的蚀穴,当地称为“糖罐”、“油罐”等。洪水面以上的岸壁还有高低成排的岩洞,高出河面为10m、20m,与赤石附近的两级阶地可相对比。屹立在岸边的玉女峰与大王峰,夹河对峙,状如石柱,高出河面400500m,额崖峭壁,十分险峻。,(三)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国,(三)福建泰宁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国,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面积492.5km2,其中丹霞地貌面积252.7km2。这个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览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1.大金湖地质公国地质遗迹的主要特点 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构造背景十分复杂,处于多组断裂的复合部位。晚侏罗世以来一直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环境。红层受断裂、节理、流水切割等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沟谷系统。沟谷系统在红色盆地的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它们有的纵横交错,将山地切割成“石网”;有的同向并进,将山体切割成峰墙、石墙;有的九曲回肠,形成深切曲流的奇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十分特殊的影纹,有如一幅抽象画,十分引人注目。,(1)逶迤连绵的丹霞群山 金湖的丹霞群山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湖周围。峰林、峰丛、石柱、石墙,形象各异。它们或赤壁侧悬、危崖劲露,或小巧玲珑、别样精致,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在晨曦,光映衬下,云海上、晨雾中、群峰峥嵘,丹崖斑澜,仿佛海市蜃楼,又似仙山琼阁,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八仙崖的丹霞群丛,为中国东南丹霞第一高峰雄风大气,气势磅礴,八座丹霞岩柱似昂首挺立、威猛刚武镇守“天门”的八大“金刚”,海拔913m的大牙顶傲视群峰,独领风骚。伴随它们的是古老而美丽的传说,给人以无限遐想。,(2)神奇灵秀的水上丹霞 金湖、将溪、上清溪、锦溪、九龙潭等湖泊、溪流、深潭与丹霞地貌相结合,山的雄奇俊逸与水的清丽优雅相得益彰,构成了景色秀丽、雄伟壮观的“水上丹霞”。十里平湖碧波激滟、绿水映丹崖,湖岸绿树簇丹山,峰柱耸立,岩堡突兀,群山竞秀。泛舟乘筏荡漾湖上,山环水绕,宛如人在画中游。水上峡谷迂回曲折、深邃幽长,两侧丹崖高耸,似倾欲坠,崖壁流泉飞瀑喷珠溅玉,丹霞洞穴千姿百态,令人称奇。乘一竹筏穿梭于水上峡谷,曲流通幽,耳畔溪水叮咚,恰似人间仙境。,(3)深邃幽静的峡谷曲流 由80多处一线天、150余处峰谷、240多条峡谷构成沟壑纵横的峡谷群,以其峡谷深切,丹崖高耸,洞穴众多,生态自然古朴为特色,是大金湖又一独特的丹霞景观。锦溪深切峡谷曲流蜿蜒曲折,曲率度为3,最狭窄处仅1.53m,为丹霞地貌之一绝。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峡谷两侧陡崖高近百米,谷底最窄处仅2m,仅能容一小舟通过。还有“直角一线天”、“二线天”、“石门一线天”、上清溪深切峡谷曲流、网状巷谷等,或直或斜,或宽或窄,尽显峡谷奇观,堪称丹霞峡谷大观园。,(4)造形奇绝的丹霞洞穴 我国有许多著名洞穴多为石灰岩的岩溶洞穴,与之相比,大金湖丹,洞穴是以多、奇、绝为其特色。不论何处,近观远眺,崖壁上洞靠洞、洞连洞、洞套洞、洞穿洞,目光所及满目皆洞,大者可容千人,小者不足寸余,拟人拟物、拟兽拟禽,造形奇绝,堪称丹霞洞穴博物馆。较大规模的洞穴,为历代文人读书修学,并多筑有寺、庙、观、庵。丹霞洞穴不仅孕育了泰宁源远流长的丹霞洞穴文化,也蕴藏着深厚的宗教文化。,(5)奇险峻伟的花岗岩地貌 花岗岩地貌位于泰宁县的金铙山,主峰白石顶海拔1858m,是华东花岗岩景观最高地区之一,自宝峰山至白石顶的岩脊似盘龙横亘绵延,“古炮台”、“金字塔”、“鹰嘴岩”、“仙人池”、“天狗”等花岗岩石蛋、石柱、石堡、石笋、风动石似人状物,美不胜收。白石顶雄峰突兀,周围万亩高山草场绿草茵茵。西南山麓落差300余米的龙井瀑布群,似万丈白练从天而降。东面壮阔的大金湖烟波浩渺,碧水丹山,天成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朝看旭日升华,夕观晚霞生辉,晴有翠鬟千叠,雨生雾海苍茫。,2.地质演化史 大金湖丹霞地貌的形成与福建地质演化史背景有关。8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洋,进入中生代地壳全面隆升为陆地。晚侏罗世后,大规模断裂运动,强烈的火山喷发,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北东、北西向大断裂,直到晚白垩世初火山活动趋于平静,沿着断裂形成一些小规模的红色盆地,盆地中形成上白垩统沙县组红色陆相碎屑岩,沉积于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时期。在晚白垩世后期,泰宁在沙县组盆地上缘继续发育,形成白垩统崇安组红色陆相碎屑岩沉积,大金湖的丹霞地貌就是在这套地层上发育的。第三纪以后盆地附近高山林立。每逢下雨,山洪、泥石流经常发生。由于堆积物中富含铁矿物,在干旱炎热条件下氧化,形成红色的氧化铁。使这些内陆盆地的岩层呈现红色。从距今1500万年开始,地壳复又抬升并产生新的断裂,地壳持续上升,祟安组地层受水热条件影响,经过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特别是流水侵蚀、风化和岩崩作用,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从而形成了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即丹霞地貌。,(三)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湘西南新宁县境内,距新宁县城11km,面积108km2,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为特色。崀山丹霞地貌类型多,共有60余处主要地质地貌景点,分别有条带式楔状、分割式的块状、边坡式的墙状、交切式的线状、零散式的柱状和拱状,以及嵌镂其间的凹槽和崖壁溜纹等。其中又以层叠成列的楔状地貌和突起其间的寨峰地貌显目。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类异型,各具情态。崀山有六绝,它们是:,(三)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1)天下第一巷 位于牛鼻寨景区,全长238.8m,两侧石壁高120180余米,最宽处0.8m,最窄处0.33m,可谓世界一线天绝景。此外,在天下第一巷的同一座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不同的一线天竞达七八条之多,且纵横交错,巷巷相通,其质量之高,数量之多,真可谓是举世无双。(2)八角寨鲸鱼闹海 位于八角寨,俯视峡谷,浮云飘渺,奇峰异石,时而被云雾吞没掩遮,时而露出头尾,恰似千万条鲸鱼在海中嬉戏。故此,被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3)将军石 位于扶夷江景区,海拔399.5m,石柱净高75m,周长40m,沿扶夷江漂流而下,只见将军石背负青天,下临扶夷江,昂首挺胸,披星执锐,虎虎生威。,(4)骆驼峰 位于骆驼峰景区,峰顶海拔187.8m,长273m,有两处凹陷,分成骆驼头,骆驼背峰和骆驼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骆驼峰旁有蜡烛峰,海拔674.4m,尖顶,四面陡崖,周长400m,这些陡崖拔地而起呈圆柱形,通体鲜红状如蜡烛。(5)天生桥 位于八角寨景区汤家坝。桥墩长64m,宽14m,高20m,桥面厚5m,全桥呈圆拱形,划天而过,气势磅礴,被专家称为亚洲第一天桥。(6)辣椒峰 位于骆驼峰景区。整块巨石高达180m,头大脚小,恰似一只硕大无比的辣椒,形象逼真。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陈国达教授晚年到良山考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崀山丹霞地貌从青(幼)年期、壮年期至老年期的遗迹均有发育。构成崀山丹霞地貌的岩层是形成于距今9000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的陆相红色碎屑岩系(砾岩、砂砾岩),岩石中网格状垂直节理极为发育,这些是构成崀山地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与空间条件。由于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及其诱发的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营力条件。崀山地区重力堆积发育,它们常构成景点的坡面,有的巨石还形成有观赏价值的景点,如蛤蟆石、美女梳妆等形象石。不少景点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加上单斜岩层层理,而出现临空危岩,有的顺层理方向临空,有的顺节理方向临空,如斗篷寨、将军石、蜡烛峰等。崀山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丰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之一。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三、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其南北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地质作用的影响:地质史上构造盆地的成因有异、地质事件及其相关沉积在南北方表现不一;另一方面是南北方的外动力条件如流水作用、风化作用、胶结作用等均不相同。,从旅游价值来说,南方丹霞地貌风景区因地处温湿气候带,常有大大小小的溪流蜿蜒于群峰之间,使得丹崖、秀水、青山相互衬托,山水林洞多样统一,造型与呈色瑰奇绚烂,深深透露出南方丹霞特有的绮丽清婉与雍容祥和的韵味,符合大多数人好奇、求新、审美的基础感应与追求心理,其在回返自然,观光揽胜方面的潜在开发价值极大。,北方丹霞地貌风景区丹霞奇景常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紧密结合,高超绝伦的石刻艺术的雕塑壁画、历代名人题刻和庙宇建筑等都为缺水少树的单纯丹霞风光增色不少。许多地方的石窟艺术、宗教与丹霞奇峰峭壁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如甘肃的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张掖境内祁连山山麓等,真正达到了“丹霞为宗教增秘,佛光令丹霞生辉”的完美统一。故北方丹霞区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丹霞与石窟艺术的紧密结合上。因此,以文化宗教旅游为轴线,以丹霞奇景为载体,开发北方的丹霞地貌旅游资源是极其重要的。,炳灵寺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小积石山中,发育丹霞地貌。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到。,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发育丹霞地貌。,崆峒山地处陇东地区平凉市,位于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属六盘山系关山支脉,海拔高程15002234米。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广,连片集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保存完好,极富特色。,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距张掖市40公里,从构造上讲,张掖境内祁连山山麓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分布区位于祁连造山带山前断裂带附近。该地质遗迹分布于侵蚀-构造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丹霞风景地貌》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