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

    • 资源ID:5456715       资源大小:284.49K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

    中药业务知识,李金桥,中药学,中药学,中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阐述其作用机理,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汉代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梁代神农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唐代新修本草我国及世界药典性著作宋代证类本草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本草明代本草纲目完善了药物的自然分类百科全书,中药学,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写、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四气:寒、热、温、凉四气的确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中药学,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中药学,五味的确定: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2.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中药学,3.随着用药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中药学,五味的作用: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苦能泻、能燥、能坚。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中药学,中药按来源分类:四大类植物类: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类:骨肉皮分泌物等矿物类:原矿石及加工品其他加工品及中成药,中药学,升降浮沉:1、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2、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的说法。,中药学,3、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中药学,中药的毒:一是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均可谓之为“毒药”。药即“毒”,“毒”即药。二是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这种偏性称之为“毒”、“有毒”。,中药学,三.指药物作用的强弱,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剧毒来区分四.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讲的毒一般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学,药物的配伍: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组合运用。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俗称七情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中药学,3.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中药学,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见“用药禁忌”)。,中药学,七情配伍意义: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中药学,中药的补泻:针对病情的虚实而起作用的两对的药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中药的归经:药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特殊选择作用。,中药学,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病情禁忌、药食禁忌。配伍禁忌:通常指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病情禁忌:根据病情的不同以及药物性能有毒无毒的不同情况提出的一些用药原则。药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妊娠,中药学,中药按照功效分类: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 2.辛凉解表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 2.清热燥湿 3.清热凉血 4.清热解毒 5.清退虚热三、泻下药 1.攻下药 2.润下药 3.峻下逐水药,中药学,四、祛风湿药:五、芳香化湿:六、利水渗湿:七、温里药:八、理气药:九、消食药:十、驱虫药:,中药学,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 2.收敛止血 3.化瘀止血 4.温经止血十二、化痰止咳药:1.温化寒痰 2.清化热痰 3.止咳平喘十三、安神药:1.重镇安神 2.养心安神十四、平肝熄风药十五、开窍药,中药学,十六、补虚药:1补气药 2.补血药 3.补阳药 4.补阴药十七、收涩药:1.敛肺止咳药 2.敛阴止汗药 3.涩肠止泻药 4固精缩尿药 5.固崩止带药十八、外用药:,中药学,中药之最: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中药学,中药之最: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专著:1.南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2.明代、繆希雍炮炙大法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4.明代、陈嘉模本草蒙筌对炮制辅料作用有较全面的总结的著作,中药炮制学,炮制的目的:1.有毒中药炮制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2.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中药炮制学,3.改变药性。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用。4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中药炮制学,5.增强药物疗效。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药物炒黄;质地坚硬的矿物药、贝壳类煅制。胆汁制南星能增强其镇惊作用。6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作用部位及趋向。如大黄酒炙能引药上行;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小茴香、橘核等经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中药炮制学,7便于调剂和制剂。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必须经过煅、煅淬、砂烫等,使其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8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1)药物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2)一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热处理,如蒸、炒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3)加热处理可杀酶保苷,如黄芩、杏仁等。,中药炮制学,9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动物类药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炮制后均能起到矫味矫臭的效果,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醋制乳香、没药.10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这是药物炮制的共同目的。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等。,中药炮制学,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2)是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3)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中药炮制学,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方法:净选与切制、炮炙1.净选: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2.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其目的有: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贮存,利于制剂,便于鉴别。,中药炮制学,切制前的水处理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和润法。检查其软化程度的方法: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饮片的干燥: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人工干燥是利用各种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以不超过50为宜。,中药炮制学,饮片类型、规格: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适宜木质类及动物角质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角、苏木等。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材,如白芍、天麻等。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天花粉、泽泻、升麻、大黄等。斜片、直片均属于厚片的范畴。丝:有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药 材。切细丝的如黄柏、厚朴、桑白皮、切宽丝的如荷叶、枇杷叶。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中药炮制学,常用的辅料分为两大类: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1.液体辅料主要包括酒、醋、盐水、生姜汁、蜂蜜、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等。2.固体辅料主要包括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河砂、滑石粉等,中药炮制学,炮制辅料的用量:(1)、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2)、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3)、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中药炮制学,炮制辅料的用量:(4)、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5)、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中药炮制学,各类炙法的目的: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中药炮制学,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中药炮制学,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强补肝肾的作用,如杜肿、巴戟天。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如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中药炮制学,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枇杷叶、马兜铃、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3)缓和药性,如麻黄、桂枝、升麻等。(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百部等。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如淫羊藿。(2)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蚧。,中药炮制学,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 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中药炮制学,炒法:分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1.清炒法: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的炒法。注意事项:(1)药物大小分档(2)预热(3)控制火力和火候 2.加辅料炒法: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炒,中药炮制学,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的气味。炒黄程度: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中药炮制学,炒黄的火候判断的方法:(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2)听爆声子仁类药物多有爆裂声(3)看断面呈淡黄色(4)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炒黄的目的:(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杀酶保苷;增加香气。(2)降低毒副作用(3)缓和或改变药性,中药炮制学,炒焦:将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变深,并具有焦香气味。适用药物主要用于消食健脾、止泻的药物。炒焦目的:1、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2、减少药物刺激性。,中药炮制学,炒炭: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炒炭目的:(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蒲黄、血余炭等(2)缓和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如山楂、乌梅等。,中药炮制学,注意事项:(1)炒炭存性,防太过或不及;(2)根据药物质地、大小、决定所用火力或火候。(3)炒炭过程中及时 喷酒清水熄灭火星,防止复燃。炒炭存性:药物炒炭时大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分药物固有的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中药炮制学,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等。加辅料炒目的:1、降低毒性;2、缓和药性;3、增强疗效;4、矫臭矫味等。,中药炮制学,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麸炒目的:1、增强补脾和胃作用;如山药、白术等,经麦麸炒制后,可增强其疗效。2、缓和药性 某些作用强烈的药物,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术药性燥性,经麸炒后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3、矫臭矫味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于服用,中药炮制学,麸炒注意事项:1、药物应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2、麦麸要起烟投药;注意火力适当。3、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4、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多,造成浪费。,中药炮制学,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米炒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蝥。注意事项:1、昆虫类药物米炒时因药物颜色过深,火候判断以米至深黄色、药物挂火色为度;2、植物类药物则以药物变黄色为度。,中药炮制学,土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土炒目的:土炒能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如本草蒙筌有“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的记载。,中药炮制学,土炒的注意事项:1、药物加入:土粉炒至灵活状态,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烫焦 2、火力适当:土温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粘不住灶心土。3、灶心土的使用: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中药炮制学,砂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砂炒,砂烫。砂炒目的:1、增加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2、降低毒性 3、除去非药用部位 4、矫臭矫味,中药炮制学,砂炒的注意事项:1、河砂可以反复使用,但需将其中残留的杂质除去。炒过毒药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2、油砂在反复使用时每次均需先行添加食用油拌炒。3、砂温过高易使药物焦糊,应添加冷砂或调小火力以控制砂温。4、砂炒的温度高,需勤加翻动,及时出锅并立刻筛去热砂;需要醋浸淬的药物应趁热投入醋液。,中药炮制学,滑石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滑石粉烫。滑石粉炒目的:1、降低毒性,矫味 2、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注意事项:火力与火候:适宜,防焦糊或烫僵;翻炒速度宜均匀。,中药炮制学,炙法:1.酒炙2.醋炙3.盐炙4.姜炙5.蜜炙6.油炙,中药炮制学,酒炙: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等。(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等。,中药炮制学,酒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 芎、白芍等(2)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该法酒不易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易迅速挥发,所以一般少用。,中药炮制学,酒炙的注意事项:(1)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上应加盖;(2)炙药除蟾酥外以黄酒为主,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黄酒1020kg。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3)酒炙药物一般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中药炮制学,醋炙的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故能引药入肝。主要适用于化瘀止痛和疏肝行气药,如乳香、没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又如香附、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中药炮制学,醋炙的目的: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主要适用于峻下逐水药,如甘遂等,经醋炙后,降低了毒性,又缓和了峻下的作用。3矫臭矫味 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经醋炙后,不但增强活血散瘀作用,而且还减少了不良气味,便于服用。,中药炮制学,醋炙的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匀,稍 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此法能使醋渗入药物内部,一般需醋炙的药物均可采用此法。2先炒药后加醋 先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喷洒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出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干。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中药炮制学,注意事项:(1)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2)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3)药物在加热炙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开晾干。(4)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不能先用醋拌,否则粘结成块,或呈松散 碎块,炒制时受热不均匀,而炒不透或易炒焦。,中药炮制学,盐炙盐炙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矫味防腐,缓和辛燥之性盐炙的操作方法是:先拌盐水后炒,指将一定量盐加适量水溶化,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盐水吸尽后,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晾。先炒药后加盐水,即将药物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用文火炒干出锅摊晾,中药炮制学,盐炙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中药炮制学,盐炙注意事项: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也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程度。如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中药炮制学,姜炙姜炙的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激性,姜炙可缓和其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中药炮制学,姜炙的操作方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者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姜炙的注意事项:(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水宜过多,一般以最后所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的1:1为宜。(2)药物与姜汗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汗完全被吸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姜炙的目的。,中药炮制学,蜜炙蜜炙目的:1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后甘温,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缓急止痛作用增强。2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紫菀、枇把叶桑白皮、款冬花、百部、百合等,蜜炙均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中药炮制学,蜜炙目的: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生用味苦劣,易致恶心吐,蜜炙可缓和苦寒之性,矫味免吐;百部、白前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4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发汗作用猛烈,蜜炙后可缓和其发汗作用,并可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中药炮制学,蜜炙的:操作方法1先拌蜜后炒 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基本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一般药物都用此法炮制。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水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如百合、槐角等。,中药炮制学,蜜炙注意事项:1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1013为宜。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加水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水少则润不均匀,水多则不易炒干,易发霉变质。,中药炮制学,蜜炙注意事项: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液逐渐渗入到饮片内部。5炒炙时,火力宜小,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火力大,易致外焦内软。炒炙的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药物发霉。6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中药炮制学,油炙目的1增强疗效 如淫羊霍,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2利于粉碎 如豹骨、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油炙注意事项:油炸药物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易将药物炸焦,致使药效降低或者丧失药效。,中药炮制学,其他炮制方法:1.煅淬 2.蒸煮单 3.复制法 4.发芽发 5.发酵法 6.制霜法 7.烘焙法,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处方: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术、经济责任。,药品的特殊性:(一)药品的专属性:药品是专用于治病救人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患什么病,用什么药。(二)药品的两重性:药品用之得当,可以治病;使用不当,失之管理则可危害健康,甚至致命。例如,盐酸吗啡,使用合理是镇痛良药;管理不善,滥用又是成瘾的毒品。,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药品的特殊性:(三)药品质量的重要性:药品用于治病救人,只有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疗效。(四)药品的限时性:人只有患病时才需要用药,但药品生产、经营部门平时就应有适当储备,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一般程序:1.审方2.计价3.调配4.复核5.包装6.发药,中药调剂学,调剂的注意事项: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中药调剂学,配伍禁忌:十 八 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草乌、川乌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党参、细辛、赤芍、白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中药调剂学,配伍禁忌: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芒硝畏三棱,桂枝、肉桂、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调剂学,妊娠禁忌:禁用:巴豆、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芫花、水蛭、轻粉、芒硝、牵牛子、益母草、虻虫、生草乌、生川乌、附子、芫花、斑蝥 水银、砒霜、蜈蚣、雄黄、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土鳖虫、川牛漆、马钱子、阿魏、慎用: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瓜蒂、肉桂、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冬葵子、薏苡仁、五灵脂、半夏、天南星、蟾酥、通草、赭石、硫磺、穿山甲、木通、三七、木鳖子、白附子、郁李仁、虎杖、瞿麦,中药调剂学,药食禁忌: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甲;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蜂蜜忌生葱,中药调剂学,毒性中药:28种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附子、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篙、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中药调剂学,常用药物的用量:制川草乌;炮制品:1.5-3克,并需先煎30分钟,久煎附子:有大毒生用宜慎用,炮制品用量不宜太大30克以下,一般10至15克需先煎30至60分钟,15克以上需先煎60分钟以上制马钱子:入丸散剂天南星:炮制后用39克 外用生品适量木别子:克 外用生品适量,中药调剂学,常用药物的用量:砒霜:内服1-4入丸散剂不入煎剂蟾酥:多外用,内服宜慎0.015-0.03入丸散剂冰片:内服克 多入丸散剂,不入煎剂 多外用硫磺:外用适量,炮制后入丸散剂 内服量:1.5-3克,中药调剂学,巴豆霜:外用生品适量 巴豆霜口服克多入丸散剂雄黄:外用适量,水飞后入丸散剂 内服量:克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不入煎剂朱砂:入丸散剂不入煎剂多研末冲服1-3克 有毒忌火段和久研 内服不可过量不入煎剂琥珀:忌火段,应研末冲服而不入煎剂,中药调剂学,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中药调剂学,四、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中药调剂学,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中药调剂学,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中药调剂学,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中药调剂学,中药煎煮之前别洗: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中药调剂学,汤药的服法: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中药调剂学,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中药调剂学,服药时间分六种:饭前服:要想药物较多、较快吸收,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可选择饭前3060分钟服药。饭后服:药物毒性较大或刺激作用较强,对胃粘膜有损害,可选择饭后1530分钟服药。餐间服:在两餐之间服药,称为餐间服,是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左右服药,目的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空腹服:滋补作用或泻下作用的汤药宜空腹服,以利充分吸收,迅速入肠,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睡前服:安神、镇静药适宜睡前1530分钟服用,以利其充分发挥安神、镇静作用。隔夜服:驱虫药宜隔夜服,即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中药调剂学,中药中毒的原因:1、误服伪品。如商陆有毒,有人上当受骗误以商陆当人参服用而中毒,独角莲(即禹白附)有毒,有人不辨真伪受骗,误将其当天麻服用而致中毒。2、品种混乱。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药材品种混乱,造成中毒。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北五加皮有毒,南五加皮无毒,如果对此不知,则可因使用北五加皮不当而中毒。,中药调剂学,3、剂量过大。有些作用强烈而毒性较大的药,如蟾酥、马钱子等,用时不能过量。有的医生未能适当掌握,由于过量使用而导致中毒,即使是一些毒性不大的药,如果用量过大,也可引起中毒。如服人参而致中毒。4、炮制不当。炮制有减缓药物毒副作用的效果,如果应该使用炮制之品而未用,则可导致中毒。如有人服未经炮制或煎煮不够的生附片而引起中毒等。5、配伍不当。在使用中药时如果触犯配伍禁忌则有可能引起中毒。如甘遂不宜与甘草同用等。,中药调剂学,6、使用制剂与服法不当。有的药物由于对人体有毒,在服用时在剂型上有特定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则可导致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服,若违之则可毙命。有的药物要求一定的服法,违之则中毒或损伤人体。如鸦胆子内服时必须去壳取仁包裹(用胶囊、枣肉、龙眼肉)服,否则则有蚀灼口腔、咽喉及食道、胃粘膜的副作用。7、个体差异,过敏体质。有的人由于个体差异,过敏体质,对某一味药敏感,也可引起中毒。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补益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毒副作用。,中药调剂学,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中毒:症状: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全身发麻,紧束,头痛,头昏,视物模糊,甚至心悸,气急,面色苍白,唇紫,四肢厥冷,汗出,脉结代,甚则昏厥,抽搐等,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失常,有结性心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频繁的室性早搏和二联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等。,中药调剂学,乌头类中毒急救处理:西医急救:1、排毒:催吐、1:5000高锰酸钾溶液,2食盐溶液或浓茶洗胃、导泻,2、静脉补液促进毒物排泄。3、解毒:每次1毫克阿托品肌注4、对症治疗:吸氧,5、抗休克,体温过低时予以保温。中药急救:生姜20克、甘草20克、银花30克或绿豆100克、黄连6克、甘草15克煎水服。,中药调剂学,天南星中毒:症状:对局部有强烈刺激,接触皮肤发生瘙痒、起泡。如系误食生药或超量内服,一般在15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服用量过大时,可立即发生中毒反应,表现为口、舌麻辣,粘膜轻度糜烂或部分坏死脱落,咽喉干燥有烧灼感,继而口舌肿大,流涎、味觉丧失、声音嘶哑、不能张口、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四肢麻木;严重者痉挛、惊厥、窒息、昏迷、呼吸停止。,中药调剂学,天南星中毒急救处理:西医急救处理:1、皮肤瘙痒、起泡可用稀醋或鞣酸液洗涤。2、如服毒时间未超过1小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迅速洗胃,同时催吐。也可用3%5%鞣酸溶液洗胃,之后内服通用解毒剂。3、静脉输液,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4、口腔糜烂时用双氧水和复方硼砂液嗽口,涂龙胆紫液。,中药调剂学,天南星中毒中药急救处理:1、灌服姜汁3-10毫升或干姜30克、防风60克、甘草15克煎水服。2、灌服鞣酸液、浓茶、蛋清或生姜糖水(生姜数片加食糖60g),或25%干姜汤60ml含服。,中药调剂学,半夏中毒:症状:口、舌、咽喉灼痛、肿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痛,轻度发烧,出汗,舌运动不灵活,味觉丧失,腹痛,心悸,面色苍白,严重时喉头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中药调剂学,半夏中毒的急救处理:西医急救处理:1、1鞣酸溶液洗胃,导泻,2、饮蛋清、牛奶或稀粥。3、呼吸麻痹者吸氧及可拉明等中枢兴奋剂,4、必要时可性人工呼吸,对症及支持疗法。中药急救处理:生姜50克捣烂榨汁服或生姜50克甘草20克猪牙皂5克煎水服,中药调剂学,细辛中毒:症状:细辛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过性兴奋,继而中枢神经转为抑制,特别是呼吸系统抑制。先出现头痛呼吸急迫、烦躁不安、瞳孔散大,体温、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继而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意识不清,四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