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节》PPT课件.ppt
,中秋賞月節,作著:五年一班張芸綺,封面目錄研究動機中秋節的意義中秋節的由來故事-1故事-2故事-3,故事-4中秋節的習俗-1中秋節的習俗-2中秋節的相關圖片中秋節的起源資料來源封底,目次,做這次的報告主題,是為了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月亮有關的故事,以及中秋節的習俗。,研究動機,中秋節的意義,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以前,月亮裡頭是甚麼模樣,人們一無所知,因此古今中外有關月亮的神話,不勝枚舉,讓中秋節更增添不少神祕色彩,也更富生命力。,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故事-1后羿射日,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的傳說: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于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挂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中秋節的故事-2玉兔搗藥,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 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並搗製長生不老藥。,吳剛伐桂,相傳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不斷的砍下去,日復一日,但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吳剛伐桂的願望始終沒有達成,所以不論吳剛如何努力,都沒法將桂樹砍倒。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月亮有晃動的黑影,有人以為那是吳剛在砍伐桂樹,這便是吳剛伐桂故事的由來。,中秋節的故事-4月餅裡的秘密,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中秋節的習俗-1,台灣一年之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節日,但在所有節日中,大概沒有任何一個節日,像中秋節那般詩情畫意了。因為中秋月,比任何一天都較圓較亮,皎潔的明月,遍照大地,散發著柔和的光輝。因此自古以來,中秋節是屬於中國人的浪漫節日,各地民情風俗,繽紛多彩。祭土地神 八月十五日傍晚,各家均祭土地神,祭品用三牲、種種菜蔬以及米粉芋,而以各菜蔬做成年餅。年餅俗稱潤餅,和米粉芋為中秋不可或缺的祭品。此日,原為祭土地神,但也有人以此來祭祀祖先。,拜月娘 八月十五日夜晚,各家在中庭排設香案,燃燭焚香,備瓜果、糕點、柚子、月餅,對空禮拜,以敬奉月娘,供畢,闔家分食。賞月娘 這一夜,天清氣爽,明月尤饒情趣。所以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都相邀出門去飲酒賞月,或到附近名勝古蹟,山巔水涯,舉行月光晚會,又唱又跳,又笑又鬧,歡樂通宵,度過美好的中秋佳節。,吃月餅慶團圓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中秋應景的食品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月餅大致可分平式、蘇式、台式、廣式四種。平式就是北平的月餅,作法如同燒餅,外皮香脆可口;蘇式月餅外皮吃起來層次多且薄,酥軟白淨、香甜可口,外 皮越鬆越白越好;廣式月餅的外皮和西點類似,以內餡考究著名;傳統臺灣月餅 又稱月光餅,以蕃薯為材料,口味甜而不膩,鬆軟可口。,中秋節的習俗-2,吃柚子討吉祥 柚子與佑子諧音,含有吉祥之意,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成了中 秋節的應節食物。台灣柚子以麻豆文旦最著名,因當地水土因素,品質在台灣寶島柚產中獨佔鼇頭,當中又以尖頂圓底、外皮皺薄者,是為正宗上品,其肉白汁多而味甘如蜜,風味絕佳,馳名中外。近年來,台灣其他地方的柚子亦經過品種改良,品質優秀,成為廣受歡迎的應景水果。,家家烤肉萬家香 近年來由於週休二日,休閒活動推陳出新,各式各樣應景的商品,琳瑯滿目,目不暇給。其中尤以烤肉活動最為普及,每到中秋夜,幾乎家家烤肉萬家香。有親子烤肉者、有家族烤肉者、有親朋好友烤肉者-熱鬧非凡,烤肉活動凝聚了家人、族人與親朋好友間的濃厚情誼。浪漫的中秋夜,您心動了嗎?,中秋節的相關圖片,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遊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係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心得,我做這次的簡報題目是希望自己增加知識和更進一步的了解中秋節,也希望自己能夠更了解中秋節的許多故事和由來,以及中秋節的習俗跟起源,在這過程中我有許多地方無法自己完成,而且收集的資料常常不見,最後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資料來源,Google網站,雅虎奇摩:http:/=us,阿芳圖庫:http:/,圖片:,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