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PPT课件.ppt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 心理健康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含义,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包含两层: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标准:对自己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的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心理健康标准,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衡量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标准: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心理健康标准,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情绪乐观,乐观,心情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含义(抑郁性神经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主要表现原因对抑郁症的辅导(情感支持、认知行为疗法、服用抗抑郁药物),恐怖症,含义原因对恐怖症的辅导(系统脱敏法是常用方法)恐怖症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情境治疗,认知疗法),强迫症,含义原因强迫症辅导,网络成瘾,含义表现原因治疗方法,练习,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抑郁小明近期非常苦闷,一听到学习就心烦意乱,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下降。焦虑某人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强迫李霞总是怀疑家门没锁,因此反复检查,她是属于强迫,第二节心理辅导主要方法,心理辅导概述,定义途径内容原则意义,心理辅导主要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练习,小华最近遇到困扰,心理遇到了一些困扰,心理老师引导他梳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心理老师通过帮助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考试焦虑。系统脱敏法小红孤僻羞涩,当她能主动与同学交谈,老师就给肯定和鼓励。强化法,分析题,小名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成绩逐渐下降到二十几名,这给小名很大打击。从此,小名来学校总把衣服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名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原因是什么?如何摆脱这种困难?,第七章中学德育,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第二节 德育内容,德育含义,广义德育教育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狭义德育指学校德育。,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 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德育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目的需要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第三节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概念,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品德认识)情(品德情感)意(品德意志)行(品德行为)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方法,途径,导向性原则(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疏导原则(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主动性)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原则 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知行统一和正面教育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摆事实,讲道理。榜样示范法:典范(历史伟人等)示范 典型(优秀个人,积极分子等)实际锻炼法个人休养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制度法,德育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