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学校.ppt
素质教育学校,目的 任务 性质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时 间,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第一部分 前 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九年一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高中 23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 15社区服务 2社会实践 6,国家指定“内容”,非指定性领域: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个性品质(课程核心目标);提升基本“学力”,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体现三级课程管理)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每周三课时进入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性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 生成的主题 课堂教学时空 开放的时空 间接经验学习 实践学习 预设性教材 非预设性的资源“教”师“导”师 同步为主 个性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做”、“考察”、“实验”、“调查”、“探究”、“操作”等。,开放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活动结果的开放性。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不追求,以教室上课为主要形式 以系统知识的掌握为基本目的 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书本为中心 以书面作业为主,体验和生成是过程性价值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是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的课程,可以说,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本身,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便不复存在了。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活动过程,一系列的目标和价值伴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得以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在这过程中,在于这过程中的体验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实现。,要关注过程中的体验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实现,关注那些在活动过程中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的体验、顿悟、灵感和不断产生的新的结果、新的经验、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关注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及由此带来的不断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自主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全员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状况。评价内容上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过程上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通过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整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全体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1)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2)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主动进行技术实践,初步掌握一些现代生产通用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发展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技术活动和进行技术学习的基本态度与能力。(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1、劳动实践活动。包括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在社区进行的社区公益劳动;在当地厂矿企业或在农村的农田、林场、牧场、渔场等场所进行的简单生产劳动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2、技能练习活动 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具有一定技术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饪、衣物缝制、常见洗涤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以及一些简单的、通用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练习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3、工艺制作活动 主要指体现技术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以及纸塑、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4、简易设计活动 包括对一个简要技术作品的需求调查、方案构思、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调配装试、交流评价等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5、技术试验活动。主要指技术实践、技术探究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技术小试验,如种植、养殖中的农业小试验,常见材料的性能试验,技术设计作品的功能试验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6、发明创造活动。主要指从现实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出发,以人类未曾出现的技术产品或技术手段为对象,采用一定的创造技法、系列化的步骤,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成果的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范围,7、职业体验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结合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职业理解、体验为目标,在一定的职业岗位上实地扮演职业角色、进行职业实践的活动,如在商店里进行营业员职业的体验、在工厂的零件装配车间进行装配员的职业体验等。,结束语,谢天谢地,您来了!给学生必要的培训,给学生更多地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惊喜!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实践活动中,激情四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