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1.ppt

    • 资源ID:5444817       资源大小:2.66M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1.ppt

    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二节 油藏构造描述,第三节 沉积相分析,第四节 储层微观研究,第五节 流体性质和油气水系统,第六节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七节 储量计算,第八节 油藏地质模型,第九节 油藏综合评价,油藏地质研究是油藏描述的基础、目的和归宿,贯穿油藏描述全过程。,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地层层序。在地层研究工作中,确定一个地区地层层序主要涉及对这一地区的地层的正确划分,而确定一个地区与相邻地区地层层序的相互关系,则将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层对比问题,实际上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层组的划分与对比是油藏描述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只有合理地划分层组,才能正确揭示层间非均质,对储层认识的精细程度取决于层组划分的精细程度。层组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合理的层组划分是正确对比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对比,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的分层。,1、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岩石学方法以岩石或岩性特征作为对比标志,其划分单元为岩石地层单元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胶结类型等特殊的岩层:火山灰层、鲕粒层、煤层、蒸发岩层等注意:应找岩性突出,分布广泛、厚度稳定的层方法:沉积旋回法特点:迅速、简便,古生物学方法以生物化石或化石群为对比标志,其划分单元为生物地层单元特征:特征动、植物化石或化石群注意:对相变或地层尖灭时不适用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分布广、数量多、易发现生物群法:考虑生物组合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特点:因生物发展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此为最有效方法(胜坨油田的螺化石层就是一个很好的生物地层单元),地球物理方法以岩石的电性、磁性、地震波传播特征及流体的物理特征为标志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注意:地球物理特征的多样性方法:地震方法:地震反射同相轴反映反射界面测井方法:测井曲线形态反映岩性、物性及流体性质特点:资料丰富、快捷但精度相对低,利用热释光进行对比某些碎屑物质受热会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以此作为对比标志特征:岩石受热发光注意:多解性岩石热发光的特点:赤热前的一种微弱可见光,不可再现沉积岩石的发光性质与地质年代、形成环境、化学成分等有关其发光有如下特点:发光能量是积累的,老地层有较强热释光地层分界处导致热释光异常,且受生物影响同层位、同组分、地质背景相似,则热释光相似地层界面上下发生热释光突变,2、建立标准剖面,陆相储层的特点是岩性及厚度变化大,要采用统一的划分对比方案是难以做到的,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剖面进行层体划分和对比。,1,在油田各不同部位分别选择位置适当,录井、岩心、测井资料较齐全的井,在单井相分析基础上划分旋回和层组作为全油田对比和统一分层的出发井,称为标准剖面。,2,应据不同相带、不同沉积相类型分别建立标准剖面。3,按不同沉积断块分别建立标准剖面。4,建立层组划分及对比的骨架网。,3、确定标准层,岩心上寻找岩性特殊沉积稳定的标准层,寻找质纯的湖相泥岩、油页岩、碳酸盐岩及化石层等特殊岩层寻找化石层、古地壤层,火山灰,钙结核以及湖(海)进事件所沉积的岩层。寻找含有特殊矿物的地层在沉积旋回的分界附近或同一沉积旋回不同岩相段分界面,由于沉积条件的差异出现上下组段间的某种特征的明显差异,如地层水矿化度,放射性物质含量,压实程度的突变性等等,若易于识别也可做为标准层。,寻找标准层的方法,测井曲线上寻找标准层,查明各类岩性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只有在电测曲线上有明显响应,易于识别的岩层才能作为储层对比的标准层。寻找测井曲线上有明显特征的层段,包括单项测井曲线特征和多项测井曲线特征。对于这类测井标准层要尽可能利用录井资料搞清其岩石特征和沉积成因。寻找某项或某几项测井曲线在剖面上有明显分段性变化的界面,这些界面一般是上下储层某种性质有明显变化或地质事件的响应。,测井曲线分层规则,研究标准层在平面的分布取心井的标准层分别标在带测井曲线的岩心图上把未取心的层段按取心井各标准层的电性进行对比追踪标准层的分布,确定标准层的稳定性,若稳定率大于60%,则认为标准层可用稳定率=(出现标准层的井数/总统计井数)100%,标准层分级,根据标准层分布的稳定程度和可控制对比范围,可将标准层分为:一级标准层:可控制油田范围对比的时间地层单元。二级标准层:局部范围内可用的对比标志(辅助标准层),标准层确定后要研究各标准层在剖面上出现的部位、顺序、邻近岩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各标准层间的关系等。,4、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成果,要求系统、全面并准确可靠,第二节 油藏构造描述,油藏构造研究在油藏描述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油藏构造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油藏的构造型式、断裂特征,进行断块划分,探讨构造演化、形成机制,恢复构造应力场,进而阐明构造对油气藏形成和破坏的控制作用,从而揭示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为寻找更多的油气藏服务。,2、构造描述研究流程,(1)资料收集(2)地层对比(3)编绘构造剖面图(4)编制油藏剖面图(5)构造发育史剖面图(6)编绘平面构造图(7)分析构造要素:轴向、长、宽、面积、闭合高度、倾角断层:性质、产状、规模、级别、组合断层封堵性断块分析与评价,封闭型断层特征:多为挤压形成,构造岩紧密、坚硬,孔洞不发育,含水性和渗透性较差,常常重结晶或形成新的变质矿物,外来物质相对较少,破碎物质多具定向排列;岩石主要是未压碎岩、糜棱岩、压扁岩等,声波时差较小,衰减较慢。,3、断层性质,开启型断层特征:多为张应力形成,构造岩多为疏松的角砾岩,张裂带缝洞发育,渗透性好,声波在其中传播多出现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能量衰减快,声波时差较大。,断层封闭性评价断层的活动方式断面正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断层泥的分布状况泥质剪切带分布断层的同沉积性断层产状与储层产状的配置关系断层两侧的岩性配置关系断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配置关系断层封闭性综合评价,4、地应力研究,目的是揭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为油田开发井压裂施工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a、地应力测试微型压裂:在小排量下压裂分隔段,分析压裂曲线获得应力值。SH=3Sh-Pr-P0Sh=Ps+PHSH、Sh分别为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Ps、Pr分别为裂缝的封闭压力和张开压力PH、P0分别为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钻孔崩落法利用四臂倾角测井测量钻孔崩落的方位及孔径大小,就可确定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声发射应力测试利用岩石的凯瑟效应,可测量最大主应力的大小最大主应力等于现今主应力与孔隙压力之和。,5、裂缝研究,A、裂缝油藏类型,裂缝非均质油藏:石油储量主要赋存于孔隙中,裂缝中不储存有意义的储量,裂缝有一定的流体渗流能力,而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纯裂缝性油藏:石油全部储存在裂缝中,并全部依赖裂缝流动。双孔隙度油藏:在裂缝和孔隙中都有一定的石油储量,但开采中石油必须依赖裂缝渗流往井中供油,孔隙中的石油只能通过裂缝产出。双渗透率油藏:在裂缝和孔隙中都有一定的石油储量,开采中裂缝和孔隙都可以分别向井中供油。,裂缝描述内容裂缝产状:倾角、走向,与储层产状关系裂缝规模:纵向穿切深度,横向延伸长度,分布密度裂缝开启程度,充填程度及有效开启程度裂缝力学性质识别裂缝组系及油藏内发育分布规律裂缝的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K),B、岩心裂缝描述,天然裂缝识别裂缝产状裂缝力学性质裂缝形态裂缝充填物裂缝组系微裂缝,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发裂缝的区别,人工诱发裂缝的识别特征:1,断口很不规则或呈贝壳状。2,平行于岩心抓痕或定向刻槽。3,诱发裂缝总是平行岩心轴线。4,岩心在岩心筒内扭转导致螺旋式形状。5,岩心中心线的张性缝。6,岩心与钻头间不稳定摩擦滑脱引起花状缝。天然裂缝的一般特征:1,充填有胶结物、矿物,且与钻井液无关。2,裂缝包含在岩心内部,不延伸达岩心边缘。3,呈平行组系产出。4,具擦痕面,指示运动方向与区域应力方向一致。5,岩心具稳定的方向或方位,符合裂缝分布规律。,C、其它裂缝资料测井:多臂井径、倾角、成像、井下电视定向取心:岩性直接可取得裂缝信息试井:可判别有无裂缝,干扰试井可知裂缝走向示踪剂:判断裂缝程度及走向动态响应:定性及定量判断裂缝,D、裂缝露头调查露头点的位置、构造位置岩石类型地层走向、倾角厚度裂缝的间距组合关系最大主应力方向裂缝走向、倾向、倾角、长度、形态、力学性质,E、裂缝综合分析裂缝发育程度分析裂缝穿层情况编制裂缝地层综合柱状图和裂缝平面分布图裂缝形态综合分析裂缝间距分析裂缝物性估计全油藏裂缝分布的描述和预测,第三节 沉积相分析,沉积相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储集体成因及分布规律、沉积相和微相划分及时空演化。通过沉积相研究揭示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揭示沉积相、沉积微相对储集体物性的控制关系,建立沉积模式,并找出沉积相、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相标志,岩石学标志:指示成因的、原生的、具继承性的沉积和成岩标志。一般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标志。古生物标志:古生物是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的,是确定沉积环境的最有效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有机地化资料往往也可用来进行指相研究,但须与其它标志结合使用,交互验证,相互补充。地球物理标志:特定相带在地球物理特征上也有区别。,1、相分析方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详细观察和描述露头或岩心剖面的岩石特征(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分析沉积过程,查明可能的形成条件(水流强度、方向、沉积速度、水化学性质等)建立垂向层序,了解相邻岩石纵向和横向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排除某些环境与现代环境或相模式分析对比,检验初步认识,作出环境解释的结论。,相分析程序单井剖面相分析:通过观察露头和岩心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特征,建立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件,了解相互关系,确定沉积相类型。剖面对比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井剖面间的关系,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延伸特征。平面相分析:通过单井及剖面相分析,分析全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2、测井相分析,沉积相研究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是岩心分析,但由于钻井取心受条件的限制,使用测井信息可弥补此缺陷。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各种测井响应特征识别沉积微相,是油藏描述必不可少的手段。对某具体油藏可建立其测井相模式,但也应该认识到测井信息是沉积特征的间接响应,存在误差。,测井的指相信息,开发井可利用三电阻率三孔隙度系列,加上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井径等曲线。倾角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等成像测井技术只能在很少数井中进行,对于建立标准微相柱状剖面可以起到岩心井的补充,在油藏评价阶段有较重要的作用。测井信息综合解释岩石类型剖面,可以部分反映岩石相类别,应尽可能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加上倾角测井(包括FMS)识别的层理构造,则更为有利。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形态通常可以反映:垂向粒度(岩性)层序,层间接触关系、冲刷、突变、渐变等,旋回性,岩性比,砂体密度,加积方式。测井信息是特殊岩层的重要的相识别指标,如碳质泥岩、泥岩,煤层等碳质岩层,石膏、岩盐等蒸发岩层,碳酸盐岩层,化石层。,测井相模式在充分利用岩心资料及测井指相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挖掘测井信息的指相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可以建立油藏的各类储层类型的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即测井相模式。,各类沉积相自然电位曲线要素特征表(据马正),各类沉积相自然电位曲线要素特征表(续),3、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是由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地震相分析是建立沉积盆地地层格架和恢复沉积体系展布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沉积盆地勘探初期或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重要。,4、沉积相与储层性质,研究储层微相目的是为了从沉积成因上了解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建立微相与储层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环。,岩石相与储层物性岩石相类型反映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大小,一般都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物性垂向层序与层内非均质垂向层序决定层内非均质微相展布与平面非均质平面微相分布是平面非均质的决定因素,第四节 储层微观研究,储层微观研究是利用岩心样品通过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油气储集层的岩性、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和储层潜在敏感性等特征,探讨储层成岩变化对孔隙分布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影响储层性能的地质因素,1、成岩作用,沉积岩沉积埋藏后直到变质作用以前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所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统称成岩作用。通过分析各阶段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储层矿物、胶结、结构的变化,了解岩石孔隙及孔隙结构的变化,揭示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等。A、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由初始的点接触变为点-线接触甚至线-凹凸接触,压实作用下出现波状消光晶体弯曲变形、定向排列,发生膝折,甚或出现围绕颗粒呈旋转状分布特点,机械压实作用颗粒紧密,软组分挤入孔隙,水分排出,渗透性变差,化学压实作用颗粒接触点的晶格变形和溶解,形成压溶加大边,石英加大,胶结作用矿物在孔隙中沉淀并固结为岩石,方解石胶结,硬石膏胶结,溶解作用流体对矿物进行溶解,交代作用一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所置换,B、储集岩的分析鉴定方法铸体薄片:矿物组成、孔隙成因鉴别、孔隙产状描述等阴极发光:矿物世代关系、自生矿物识别及成因扫描电镜及能谱测量:孔隙产状、类型、形态、连通性孔喉比、自生矿物、元素分析、粘土矿物X衍射: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电子探针:元素组成包裹体测量同位素分析,C、泥质岩的分析鉴定X衍射:粘土矿物含量及矿物混层比热解分析:矿物最大热峰镜质体反射率:有机岩成熟度,D、成岩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自生矿物分布、形成顺序及自生矿物中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粘土矿物组合及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粘土矿物的转化储层岩石结构、物理性质变化及孔隙带划分有机质成熟度古温度,2、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A、孔隙类型,原生孔隙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它随埋深增加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迅速减少,因此,原生粒间孔隙是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正常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减少,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溶解作用的一种孔隙。在薄片中原生孔隙周围没有溶蚀痕迹,次生孔隙是由淋滤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及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按成因可分为:破裂形成的孔隙:包括所有岩石及其组分受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隙。收缩孔隙:含水矿物在脱水或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孔隙。这类孔隙类型比较少见。沉积物溶解产生的孔隙:可溶性颗粒和可溶性基质的选择溶解而生成的孔隙。自生胶结物溶解产生的孔隙。自生交代矿物溶解产生的孔隙。,按结构可分为:粒间孔隙结构:粒间胶结物、交代物或杂基溶解所形成的孔隙,其标志是颗粒边缘溶解现象。特大孔隙结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同时溶解,原生粒间孔增大而形成。组分内孔隙结构:颗粒内、胶结物内、杂基内及交代物内部分溶解形成的孔隙和自生矿物晶间孔隙裂隙孔隙结构:岩石裂隙、颗粒内裂隙,B、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一般将颗粒包围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颗粒间狭窄的部分称为喉道。孔隙和喉道的类型、几何形态、大小和分布,及孔隙与喉道的配置关系是影响储集层的储集能力和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图象分析及压汞分析的手段进行研究。,喉道类型:缩颈喉道:孔喉难区分,把孔隙缩小的部分作为喉道,孔喉直径比接近1。常见于颗粒支撑及无胶结物的岩石收缩喉道:孔隙大而喉道小,孔喉直径比很大,渗透性差。颗粒支撑、接触支撑的岩石片状或弯曲状喉道:孔隙小且喉道极细线接触、凹凸接触的岩石管束状喉道:微孔隙既是孔隙又是喉道杂基支撑、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的岩石,反映孔喉大小及分布的图件:孔隙喉道的柱状频率直方图孔隙喉道的频率分布曲线及累计频率分布曲线孔隙喉道的体积分布曲线及分布函数曲线,表征孔喉分布特征的基本参数: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孔喉中值:非润湿相饱和度50%对应的喉道半径,反映孔喉大小分布趋势喉道平均值:反映孔喉分布的集中程度峰值喉道半径最大非流动喉道半径:渗透率贡献趋近于零时的喉道半径,反映喉道分选程度的参数:标准偏差:喉道大小的分选程度,越小越好(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喉道大小的相对均匀程度,越小越均匀均质系数:每个喉道半径与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偏离程度的总和01,越接近1越均匀,喉道分布歪度: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偏态)喉道分布峰态:喉道频率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运动特征的参数:孔喉配位数:连接孔隙的平均喉道个数孔喉配位数=统计喉道数/统计孔隙数孔喉比:平均孔隙直径与平均喉道直径的比值退出效率:限定压力范围内,从最大注入压力降至最小压力时,从岩样中退出的汞体积占降压前总体积的百分比。,薄片法:确定面孔率、孔隙大小及分布、平均孔隙直径及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及喉道类型压汞法:计算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中值、均值、孔喉分选系数、歪度、峰度、变异系数、均质系数、退出效率图象分析法:面孔率、等效半径、比表面、分选系数、均质系数、孔喉比、配位数、宽长比,C、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3、储层潜在敏感性研究,储层潜在敏感性研究是指储层中的自生矿物与原始油层中的流体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当不同流体进入时,原始平衡会遭受破坏。由于进入的流体与原储层矿物及流体不匹配导致渗流能力下降。可分为五类:,速敏性: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移动堵塞喉道,导致地层渗透性下降的现象。速敏性强弱用岩样渗透率损害率表示,评价指标强速敏Dk0.7中等偏强速敏0.5Dk0.7中等偏弱速敏0.3Dk0.5弱速敏0.05Dk0.3无速敏Dk0.05,水敏性: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在接触低盐度流体时可能产生水化膨胀,降低地层的渗透性的现象。水敏性强弱用水敏指数评价,水敏评价指标极强水敏Iw0.9强水敏0.7 Iw 0.9中等偏强水敏0.5 Iw 0.7中等偏弱水敏0.3 Iw 0.5弱水敏0.05 Iw 0.3无水敏 Iw 0.0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酸敏性矿物及流体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储层渗透性下降的现象。酸敏强弱用流动酸敏指数评价,酸敏评价指标强酸敏0.7 In 中等酸敏0.3 In 0.7弱酸敏0.05 In 0.3无酸敏 In 0.05,盐敏性:盐液进入储层后,由于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导致渗透性下降的现象。盐敏性强弱采用临界盐度(Sc)来评价即岩样渗透率随注入流体盐度下降开始大幅度下降对应的盐度,标准盐水评价指标极强盐敏 Sc30000强盐敏 Sc10000中等偏强盐敏 Sc5000中等盐敏中等偏弱盐敏 Sc2500弱盐敏 Sc1000无盐敏 Iw 0.05,NaCl盐水评价指标极强盐敏 Sc100000强盐敏 Sc40000中等偏强盐敏 Sc20000中等盐敏中等偏弱盐敏 Sc10000弱盐敏 Sc5000无盐敏 Iw 0.05,碱敏性:碱液进入地层后与碱敏性矿物及流体发生反应导致地层渗透性下降的现象。碱敏性强弱采用碱敏指标来评价,碱敏评价指标强碱敏0.7 Ib中碱酸敏0.3 Ib 0.7弱碱敏0.05 Ib 0.3无碱敏 Ib 0.05,

    注意事项

    本文(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1.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