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标准讲解1力与平衡强度理论.ppt
ASME标准中材料,一、力与平衡,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效应:运动效应(外效应)变形效应(内效应)。,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线:沿力矢F的,直线KL称为力的作用线。,推论:力是矢量,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静力学基本公理,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F1|=|F2|,(F1=F2),指向相反 F1=F2,作用线共线,,只用白体字F 表示力的大小,而不在其上加或矢量符号。,F 表示力的大小,而不在其上加或矢量符号。,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证 为平衡力系,也为平衡力系。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例,公理5 刚化原理,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公理5 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去硏究。,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刚,约束反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约束的作用由力来表示,该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与约束反力,概念,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非自由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预先施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这里,约束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的约束),主动力:促使物体运动或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如重力、风力、切削力、物体压力、牵引力等)。,约束反力特点:,G,大小常常是未知的;,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柔性体约束只能承受拉力,所以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柔性体轴线,背离被约束物体。是离点而去的力。,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1.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柔性体约束,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是向点而来的力。,2.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光滑指摩擦不计),FR,滑槽与销钉,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圆柱铰链,A,A,固定铰支座,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N的实际方向也可以向下,N,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选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压力等。,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选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上主动力;画出约束反力。,受力图,例1,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不要多画力,对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不要漏画力,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指出它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不要画错力的方向,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约束反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能单凭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要与之保持一致。,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 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正确判断二力构件。,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二、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应力状态,普遍状态下的应力表示,单元体: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是包围被研究点 的无限小的几何体,常用的是正六面体。单元体的性质a、平行面上,应力均布;b、平行面上,应力相等。,一点的应力状态:过一点有无数的截面,这一点的各个截面上应力情况的集合,称为这点的应力状态(State of Stress at a Given Point)。,x,y,z,s,x,sz,s,y,x,y,z,s,x,sz,s,y,剪应力互等定理(Theorem of Conjugate Shearing Stress):过一点的两个正交面上,如果有与相交边垂直的剪应力分量,则两个面上的这两个剪应力分量一定等值、方向相对或相离。,主单元体、主面、主应力:,主单元体(Principal bidy):各侧面上剪应力均为零的单元体。,主面(Principal Plane):剪应力为零的截面。,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主面上的正应力。,主应力排列规定:按代数值大小,,s1,s2,s3,x,y,z,sx,sy,sz,单向应力状态(Unidirectional State of Stress):一个主应力不为零的应力状态。,二向应力状态(Plane State of Stress):一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三向应力状态(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的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规定:截面外法线同向为正;t a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a逆时针为正。,图1,设:斜截面面积为S,由分离体平衡得:,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图1,考虑剪应力互等和三角变换,得:,同理:,极值应力,在剪应力相对的项限内,且偏向于x 及y大的一侧。,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对上述方程消去参数(2),得:,1、应力圆(Stress Circle),此方程曲线为圆应力圆(或莫尔圆,由德国工程师:Otto Mohr引入),建立应力坐标系,如下图所示,(注意选好比例尺),2、应力圆的画法,在坐标系内画出点A(x,xy)和B(y,yx),AB与sa 轴的交点C便是圆心。,以C为圆心,以AC为半径画圆应力圆;,3、单元体与应力圆的对应关系,4、在应力圆上标出极值应力,三向应力状态研究应力圆法,1、空间应力状态,2、三向应力分析,弹性理论证明,图a单元体内任意一点任意截面上的应力都对应着图b的应力圆上或阴影区内的一点。,图a,图b,整个单元体内的最大剪应力为:,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广义虎克定律),1、单拉下的应力-应变关系,2、纯剪的应力-应变关系,3、复杂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依叠加原理,得:,sz,sy,sx,主应力-主应变关系,4、平面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方向一致,强度理论,4个涉及破坏的强度理论,(一)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断裂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的。当最大拉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极限时,构件就断了。,1、破坏判据:,2、强度准则:,3、适用范围:适用于破坏形式为脆断的构件。,(二)最大伸长线应变(第二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断裂是由最大拉应变引起的。当最大伸长线应变达到单向拉伸试验下的 极限应变时,构件就断了。,1、破坏判据:,2、强度准则:,3、适用范围:适用于破坏形式为脆断的构件。,(三)最大剪应力(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屈服是由最大剪应力引起的。当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拉伸试验的极限剪应力时,构件就破坏了。,1、破坏判据:,3、适用范围:适用于破坏形式为屈服的构件。,2、强度准则:,(四)形状改变比能(第四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屈服是由形状改变比能引起的。当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拉伸试验屈服时形状改变比能时,构件就破坏了。,1、破坏判据:,2、强度准则,3、适用范围:适用于破坏形式为屈服的构件。,强度理论的选用原则:依破坏形式而定。,1、脆性材料:一般使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4、简单变形时:一律用与其对应的强度准则。如扭转,都用:,2、塑性材料:一般使用第三或第四理论。,5、破坏形式还与温度、变形速度等有关!,3、特殊:三向受拉应力状态,用第一强度理论;三向受压应力状态,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