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研修着眼质量管理教研组校本研训简介.ppt
立足校本研修 着眼质量管理 教研组校本研训简介,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数学组2009年11月,一、基本情况:,教师16人,教龄三年以下2人 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5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人区学科名师1人,校学科名师3人,特点:集经验、年轻为一体,且富有朝气的一个群体,二、主要工作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型团队,三、具体措施,(一)校本教研活动,(二)作业库建设,(三)微型校本课程,(四)团队建设,(一)校本教研活动,1、活动时间周二下午(定期)周五下午(不定期)2、活动内容(1)主题研修(2)辅学思想大研讨,(1)主题研修,全组式同课异构式同组递进式,全组式的主题有:,初中学生数学思考力削弱的成因和对策,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非智力因素,辅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原因,全组式,为期:一学期收益: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语言渐渐精炼化 启发学生的提问逐渐得当 教学环节变得紧凑,同课异构式,同课异构,课堂历练集体研究,寻求外援总结反思,交流展示,同课异构,课堂历练,推选出我校较有经验的教师和外聘教师进行课堂同课异构活动 预先确定好教学课题和教学年级 设计好课堂教学评价表和问题习俗评价表内容安排:下午的第一节课是本校教师上课,第二节课是外聘教师上课,第三节是全体听课教师的评课时间,集体研究,寻求外援,本校教师根据辅学思想和研究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组内教师带关注点进行听课、评课 邀请外校名师和学科教研员共同参与 整合各方建议明确改变教学方式的跟进措施 对两节课都能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总结反思,交流展示,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使所有教师对“课堂中,教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的这一问题习俗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并且在原有的辅学思想基础上进行深入一步的探讨、反思和改善。本校教师针对解决这一问题习俗的讨论中,组员们结合在同课异构产生的问题,讨论并制定解决问题习俗的实施性指标。,总结反思,交流展示,第一:根据不同课的类型要有不同的实行时间;一般地,如新课中,可以教师的讲授时间为限定,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025分钟,第二:不能把教师引导学生的问题都纳入讲授时间。,教师可以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起来,当然这些时间应该属于学生思考的时间,同组递进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商讨并确立一个针对自己本备课组的主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课堂教学,针对性地研讨问题,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带着主题去听课、评课,每人踊跃发言,结合主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策略。备课组其他成员在改进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研讨,从而达到深一层研究的目的。,主题有:,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中关注数学本质注重学生探究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2)辅学思想大讨论,所谓辅学:是指教师辅组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07学年,确立了“辅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的校本教研课题。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落实向课堂要效益”的原则下,切实体现减负增效的目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本校开展的学科发展月,确实并有效的研究和探讨。,(2)辅学思想大讨论,学习和研讨,全组成员深入学习学校辅学思想研构的方案,理解辅学的核心思想和操作原则,探讨在前期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设想。每一位组员撰写一份符合辅学思想的教案,利用周五的校本研修时间进行反复研构,集所有教师的智慧进行教案的再设计。,(2)辅学思想大讨论,实践与反思,根据前期的研讨和教学设计,推选出三位教师进行课堂实践 要求在课堂中要体现辅学模式的思想 组内教师根据辅学的基本思想和教学设计进行听课和评课 听课的组员带着关注点进行详细的记录每位组员畅所欲言,对每节课提出合理性的建议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偏差进行纠正。,(2)辅学思想大讨论,总结与归纳,通过整个实践探索和反思的过程,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偏差进行纠正,初步形成了符合数学学科两类课的教学辅学思想。,“引导探究式”的辅学,“编导式”的辅学,“引导探究式”的辅学,针对内容:概念课、新授课、几何性质课 基本环节: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常识练习质疑启智巩固提高回顾交流,“编导式”的辅学,针对内容:单元性复习、章节复习 基本环节:自编学习单交流互解质疑解惑深化历练纵横联系,(二)作业库建设,在备课组活动中,主要开展以“分层作业”的设计,目的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各备课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二)作业库建设,作业的分层体现在:精选习题,把作业的练习题分为A、B、C三个等第。A为基础题 B为提高题 C为拓展题 相应的学生也划分为两类或三类(视自己班级学生水平而定)优生:A选做、B与C必做中等生:A与B必做、C选做学困生:只做A(鼓励尝试做其余题),(二)作业库建设,进行着:每一个备课组将所有的习题汇集成电子稿,归入学校的作业库中(试点年级:预初、初一、初二)。期待着:几年后,我们能够有一个适合华实学生的题库出现在眼前,不再烦恼没有时间精找习题,只需简单的修改即可。改变着:注意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三)微型校本课程,以借鉴改编为主、创新实践为辅的方式研发数学微型校本课程,借助教师学科专题经验讨论并确定符合自己教学特征的数学微型校本课程。,研发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提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形成一批适合学校办学追求的校本课程,(三)微型校本课程,内容要求:可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 可是基本教学内容的衍生 可是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的自我特点,课时要求:4至6个课时,(三)微型校本课程,已形成的微型校本课程有:,分数的计算整式乘除的应用分式的变形巧用因式分解,正在编制中的有:,百分比的应用二次根式的拓展,(四)团队建设,形式:新老教师结对,跟踪培训,成员:1818名师工程和2010展才项目,目的:利用学校名师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能为青年教师带来直接的辐射引领,青年教师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经验,落实教学常规的“五精”要求,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四)团队建设,1818工程是指:培养1名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教师、8名在校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把关教师、18名各教学骨干教师2010项目是指:在2010年前未满30周岁的青年教师。任务:深入到徒弟的课堂,严把备课关,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四)团队建设,活动内容:,结合校内质量月进行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参加“未匀杯”青年教师大奖赛,进行学科训练大评比,撰写教育、教学总结或教学小论文,邀请1818名师在校内开设专题讲座,解答青年教师的教学困惑,收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也有助于经验型教师教学风格的突破。,四、教育教学实绩,08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组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预初组区第七名 初一组区第七名 初二组区第十二名 08学年数学组被评为:校学习型优秀教研组,四、教育教学实绩,两年里,形成了以下科研成果:“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实践”在区课堂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用追问法探索几种数学结论”在松江教育网站上交流,谢谢评委多提宝贵意见,